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我們究竟是怎么生活的?(圖文)

  聽眾問:尊者,怎么才能專心禪修?Revate尊者回答:什么是禪修?簡單的講,禪修就是有關心的訓練。

  我們的心,其實是不會太久的跟一個所緣(目標)在一起。你也知道,人們都喜歡聽音樂。

  即使他很喜歡聽音樂,如果你逼他聽同樣的音樂,并且聽很長的時間,會有什么問題發(fā)生?他會變得厭煩起來。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心,其實是不會長時間跟一個所緣在一起的。那么,人們是怎么生活的呢?

  其實,人們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不斷地注意不同的目標,取不同的所緣。如果沒有不斷地改變所緣,他們就不會感覺到開心。

  這個就是我們要明白的地方,這個就是我們心的本性——時刻抓取不同的目標。

  但我們應該要明白的是: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是誰要這些不同的所緣轉(zhuǎn)換?究竟是誰要?是你嗎?是業(yè)嗎?

  很多人,都能夠給予一個答案——是心在要,這個還不是很準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煩惱;

  譬如貪、瞋、癡、慢、見、嫉妒、懷疑、吝嗇等,不同的煩惱都有不同的功能,當一個人要一樣東西的時候;

  比如說他要這本書,他會講:“我要這本書。”其實這個答案是不對的,這樣講是不正確的。

  不是他或是任何人要這本書,真正來說,是貪需要這本書。其實,我們一直在花費一生的時間,來滿足我們貪的要求。

  究竟是誰為我們定下目標的呢?其實是貪,為我們定下的目標,但人們都以為是‘我’,在定下‘我’的目標。

  當一個人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他們都嘗試去得到它,得到他們所要的東西過后,他們就以為‘我’是主人,‘我’可以得到。

  然而,‘我’是主人嗎?真正來說,他們到底是主人還是奴隸呢?其實,他們正在滿足貪的要求,但是他們以為,是自己滿足了自己。

  他們在得到他們要的東西之后,他們并不是自己的主人,他們其實是煩惱的奴隸!可以明白嗎?

  其實,真正沒有任何因緣可以讓我們成為主人的。你明白這一句話的含義嗎?你應當要明白煩惱的運作,去分辯煩惱的方式,還有就是我見。

  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貪呢?

  聽眾答:有。

  你現(xiàn)在感覺到貪心了嗎?

  聽眾答:沒有。

  當下你有貪心生起嗎?

  聽眾答:沒有。

  那現(xiàn)在沒有貪,你是完全沒有貪了嗎?

  聽眾答:不是,實際上應該是有貪的。

  對的,還是有貪,只是現(xiàn)在你不貪心罷了。你現(xiàn)在感覺到有瞋心嗎?

  聽眾答:沒有。

  你是完全沒有瞋心嗎?

  聽眾答:不是。

  所以,大家全都有貪,也全都有瞋。但是,你現(xiàn)在卻又沒有貪心生起,也沒有瞋心生起。然而你知道,你自己是有貪與瞋的。

  那么,現(xiàn)在的貪與瞋,究竟在哪里呢?你可以告訴老師,貪與瞋在哪里嗎?你可以摸到它嗎?你可以指出貪與瞋在哪里嗎?

  聽眾答:不能指出,但是有貪與瞋!

  對的,有貪與瞋,但你碰觸不到它。也不可以展現(xiàn)給老師看,貪與瞋究竟在哪里,你指不出它在哪里。

  看這本書,看老師的這本書。老師可以講,這個是我的。你知道,你有貪,你有瞋,但是你碰觸不到它。

  你也不能展現(xiàn)給老師看在哪里,對于貪和瞋,你不能以你的意愿做任何事情,貪與瞋是你自己的嗎?它不是你的!

  肯定的,貪與瞋不是屬于你自己的!但是,人們都認為是我的貪,我的瞋,我的慢,我的嫉妒等,那這些是真的嗎?

  這些都不是真的,因為這些都是錯誤的見解,不是正見

  人們都浪費了他的一生,來抓住這樣的見解,這樣的錯見;因為這樣的錯誤見解,我們其實不能真正地進步。

  當他們看到一些好的東西,那時候那個貪,他們不知道貪在哪里,那個貪他們也是碰觸不到的,不能被碰觸到的貪,在心中浮現(xiàn)。

  那個時候,他們就以為,是他們自己在要。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老師會解釋,當你看到一個芒果種子的時候,難道你不知道芒果種子?

  如果你把它種下去的時候,它就會長大成芒果樹、結(jié)出芒果,難道你不知道嗎?

  你是知道,芒果種子可以長大成樹,也會結(jié)出芒果。但是,你能夠看到樹或者芒果,在這個種子里面嗎?

  你有這樣的能力,能夠了解這個種子長大成樹而結(jié)果:如果因緣足夠,它就會成長和結(jié)果,比如說泥土、水、陽光。

  但是,如果我們只是讓芒果種子放在桌面上,放了很多天,它也不會成長,也不會結(jié)出芒果,因為沒有正確的因緣。

  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貪心與瞋心,也是需要有足夠的因緣,它才會浮現(xiàn)在我們的心上,如果沒有足夠的因緣,它們就不會生起,而只是躲藏在心里。

  種子需要泥土、水、陽光,而貪,它需要很多的因緣才能生起。比如說可喜的所緣,光(沒有光我們就看不到了),我們的不如理作意。

  由于這三個因緣,躲藏在心里的貪,就會浮現(xiàn)在我們的心上。真正來說,是你要可喜的所緣呢,還是貪要可喜的所緣?

  能夠鏟除這個貪的那些人,他需要任何東西嗎?不需要!所以,其實不是我們需要任何東西,而是貪需要。

  貪,有它的特征;它要,它要擁有,它有欲望。這個貪,它指導我們它要的東西,其實真正要的不是我們,只是貪在要罷了。

  老師要讓大家明白的是:究竟我們是怎么生活著的,就好像老師剛才講的,即使我們很喜歡做一件事情也好;

  如果有另外一個人,讓我們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情很久的時間,我們就不能做了,我們需要不同的所緣。

  現(xiàn)在老師用這個字眼,我們要不同的所緣,其實真正來講,不是我們要,而是貪,要不同的所緣。

  當我們專注所緣的時候,我們的禪修所緣(目標),其實是很單純的所緣,譬如呼吸。

  然而我們的心,就是喜歡取五顏六色的所緣,就喜歡取很有吸引力的所緣,喜歡取欲望的所緣。

  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我們的心會有妄念。所以心會游蕩,來尋找不同的欲望所緣。

  而禪修的所緣入出息念(呼吸),是很單純的。它沒有顏色,也不會有吸引力,那我們的心,自然不喜歡跟它在一起了。

  也由于這樣,心就會跑去找其他更有吸引力的所緣,對不?你要明白心的本性,就是這樣的。

  你應該訓練心,跟有益的所緣在一起,而不要去放縱你的心。如果你能夠嘗試,對所緣保持正念,其實你就在訓練做你自己的主人!

  如果你放縱你的心,其實你就是在嘗試做一個奴隸。所以說,禪修單純地講就是心的訓練。你要訓練它,或者是放縱它,你自己決定。

  你究竟是要訓練它,還是要放縱它?通過了解我們究竟怎么浪費我們這一生,浪費這一生的時間,只是在滿足煩惱罷了。

  明白嗎?所以應該訓練心,你應當反復去訓練它,不要讓心取其他的所緣(目標)。

  聽眾問:尊者,在修入出息念時,如何對治昏沉?

  Revate尊者回答:禪修的所緣(呼吸),不是五顏六色的,它是沒有吸引力的,你是被你的煩惱騙去了。

  所以,你應該先去明白這種狀況,你應該先要明白禪修的意義。如果你對所緣沒有興趣,那你就不能夠?qū)W⑺?心就會跑了。

  其實,禪修的所緣(入出息念),在開始的時候是不吸引人的,它也因此不吸引我們的心。

  所有的欲望,很容易吸引我們的心;欲望可以維持下去,而禪修因為不吸引我們的心,所以需要讓我們的心,對它產(chǎn)生興趣。

  我們要保持對所緣的興趣,你應該對所緣保持正念,要知道所緣,要保持正念在所緣上,你需要有精進力。

  比如說,如果你要提起這本書,你需要有正念;你要用一點力,如果你忘了提起這本書,也就是說你沒有正念,你就不會花精進力在上面,它就掉下來了。

  同樣的,如果你對所緣沒有保持興趣,就不會有正念,也不會有精進力。想要有正念,你就需要提起你的精進力。

  要提起精進力,你也需要有正念。如果你感覺到昏沉,那么你就不知道這個目標了,你對它就沒有興趣了。

  你也沒有用一點精進力,把心放在所緣上。也正是由于這樣,昏沉就很容易生起。你應該恒常地把心,放在所緣(入出息或呼吸)上。

  我們要知道所緣,我們重復地把心放在上面,我們就知道這個所緣,F(xiàn)在,比如說要把心放在所緣上,也是正在用精進力。

  如果沒有用精進力,他就不知道所緣了。所以,你要知道所緣,其實是要把心放上去。要讓心能夠放在所緣上,也需要有正念。

  換一句話說,也就是我們不要忘記把心放在所緣上,不忘失也就是正念。唯有這樣,我們才會只花一點精進力,就能把心持續(xù)地放在所緣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