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講

第71講 第十七篇:概述 嘔血證治(3)

  剛才,我們在一起討論了一下,關(guān)于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治療熱利兼干嘔的情況。
  下面,我再來講,屬于寒熱錯雜的半夏瀉心湯證,第10條,半夏瀉心湯證,寒熱錯雜,又是一個,屬于復(fù)習(xí)《傷寒論》的方子,第10條講到了: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一類)
  這個方證就是上有嘔吐,下有腸鳴,中呢,又有心下痞,要治嘔吐證,結(jié)果他(仲景)用的是,治在中焦的半夏瀉心湯,上有嘔吐,下有腸鳴,中有心下痞,不去治上,也不去治下,而從中焦治起,是用半夏瀉心湯,因為我在前面,已經(jīng)給大家分析了“辛開苦瀉”,“辛開苦降”這樣的組合,具有斡旋中焦的作用,所以,對心下痞癥,用半夏瀉心湯,仍然是黃芩、黃連,配干姜、半夏的“辛開苦降法”,治其嘔吐,所以,半夏和干姜散寒降逆,黃芩、黃連苦降清熱,我合起來說,這是兩個藥對,辛開苦瀉,辛開苦降嘛,對中焦有一個解決氣機(jī)升降的問題,因此,治嘔有效,關(guān)于人參、甘草、大棗,在這里面有益氣和中的作用,因為方中有干姜了,所以,姜棗是干姜配大棗,另外,又有甘草和人參,請大家注意,“方后注”里面,它寫的是“煮取六升”,一斗煮取六升以后,去滓再煮取三升,你想,一斗是十升,煎煮六升,然后,再去滓,再煎取三升,這時間有多長。繉嶋H上告訴你,有點濃煎的意思,讓它藥量少,對于嘔吐的病人,他才能夠少飲、頻服,達(dá)到止嘔的作用,這是很有意義的,盡管他(仲景)沒有明說,你可以體會出來,這水得什么時候才能?下去。克,是把這個方濃煎以后,使其藥量很少,少量頻飲,才能喝進(jìn)去,這是半夏瀉心湯。
  如果說半夏瀉心湯的[臨床應(yīng)用]上,我覺得,一定按照原文說的,真是這樣的特征,1.凡嘔吐,又腸鳴,又下利者,即“嘔而腸鳴”;或者嘔又兼下利,伴有心下痞的,就是半夏瀉心湯證,一定是心下痞滿的癥狀比較突出,他(病人)或下利、或嘔吐,就可以用半夏瀉心湯,特別是,可以按照四味核心藥,進(jìn)行增減,但是,為了止嘔,配半夏,還是配干姜,你就根據(jù)情況來決定了,這就是半夏瀉心湯給你的啟發(fā),這臨床意義第一。2.我覺得,如果是癥見“心下痞,按之痛”,而且出現(xiàn)舌苔比較黃膩,可以把《傷寒論》里面的什么方,合進(jìn)來呢?小陷胸湯,連、夏、蔞,本科生,不是為了方劑組成好記嗎?我就自編趣味歌訣,記的是“連下樓”,就象你下樓梯連著下似的,那就是連、夏、蔞,黃連、半夏、瓜蔞,配著小陷胸湯,就解決了熱的問題,現(xiàn)在講,寒熱錯雜用半夏瀉心湯。3.半夏瀉心湯,有開結(jié)除痞,和胃降逆之功,所以,適宜各種胃腸道疾患,如(1)淺表性胃炎,還是慢性的胃腸炎,中醫(yī)辨證比方說有熱象,寒熱錯雜者,慢性胃腸炎本來多是偏虛寒,如果見有熱象為主的,不管是急性、慢性胃腸炎,包括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病,你都可以考慮用本方的,比方說,有的上消化道出血,是由于胃潰瘍造成的,我曾經(jīng)說,病情急的時候,必須得想法止血,你可以用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就上次講的吐血、衄血的證治,用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止血,之后,你可以為了修復(fù),他(病人)的胃粘膜,就用黃芪、白及,還可以加上什么藥呢?就象我們講的,如果他有嘔、不欲食癥,就用半夏、生姜,甚至于可以加一些止血的老節(jié)等。(2),比方說口腔潰瘍的問題,口腔炎,如果屬于寒熱錯雜,特別是兼有心火亢盛,你也可以是用導(dǎo)赤散,配半夏瀉心湯,效果也是很好的,這是關(guān)于半夏瀉心湯臨床應(yīng)用,給大家這個啟發(fā),有的主張,上消化道出血,拿半夏瀉心湯,與我上次講的,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合用,也可以,一定是為了止血,加老節(jié),若為了修復(fù)組織,確實黃芪、白及效佳,要制酸,加烏賊骨,疼痛,加元胡,半夏瀉心湯證講到這里,這是寒熱錯雜型,下面,是講飲邪的嘔吐,前面都是講的虛寒、實熱,寒熱錯雜等,飲邪的嘔吐,用小半夏湯,這是12條的小半夏湯。20條,叫做半夏干姜散證,21條,叫生姜半夏湯證。三個方子全都是半夏配生姜,或者配干姜,或者配生姜汁,就在生姜上大做文章,半夏,肯定了,就是取它的消痞散結(jié),降逆止嘔作用,生姜、干姜、生姜汁量的比例一變化,主治證就不一樣了,所以,如果是本科生,一定要學(xué)三方證的比較。

現(xiàn)在請大家看,首先看12條,飲邪嘔吐:

  “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一類)
  我們在《痰飲》篇里,對嘔吐已經(jīng)講過這個方子,而且我說了,它是嘔家之圣方,他(仲景)現(xiàn)在再一次強(qiáng)調(diào),“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吐得干脆沒法吃飯了,是不是所有的嘔吐,都可以用小半夏湯呢?那還得是審證求因,病因辨證來決定。這個畢竟是取它的止嘔作用,所以說諸嘔吐,還可以算作一個藥對,加入橘皮、竹茹,或是旋覆花、代赭石,要進(jìn)行病因辨證。小半夏湯的原方,是半夏一升,生姜半斤,半夏和生姜的配伍,是相須、相畏的配伍,相須是協(xié)同作用,增強(qiáng)它溫胃止嘔的作用,溫胃降逆止嘔;相畏的話,生姜解半夏毒,這是小半夏湯的原義。

現(xiàn)在,請大家看20條,20條叫做:

  “干嘔,吐逆,吐誕沫,半夏干姜散主之。”(一類)
  這是散劑,不是湯劑,第一,說劑型有變化,第二,從組成上說,半夏是和干姜配伍,1:1等分的散劑,而且,后面說的是,“杵為散,取方寸匕,漿水一升半”,再“煮取七合,頓服之”,是兩味藥,散劑,方寸匕的量,用漿水一升半來煮,剩七合,一次喝進(jìn)去,就是說用半夏干姜散有說法,你想真正起到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第一,這方得用漿水煮,漿水,咱們在赤豆當(dāng)歸散里面,說過漿水,有清熱作用,清涼解毒作用,取其甘酸之性,調(diào)中止嘔。它酸啊,是發(fā)酵的東西,所以,它甘酸調(diào)中止嘔,有止嘔作用,“頓服之”就是要加強(qiáng)藥力,取它速效,“散者,散也”,也是速效,我現(xiàn)在是說,它用干姜的道理,剛才說,生姜是辛溫,辛散溫通,干姜呢,是偏于溫中焦,守而不走的,一會,我們一起來比較。
  21條叫做,“病人胸中似喘不端,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憤憤然無奈者,生姜半夏湯主之。”(一類)
  這又是湯劑,但是,變成用生姜汁了,什么叫做“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特別說到“徹心中憒憒然無奈者”,這有個[詞解],請大家看,徹,是通徹之意,指病人自覺心胸中郁悶煩亂,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感覺,這“無可標(biāo)何”到什么程度呢?你說喘不象喘,嘔不象嘔,噦不象噦,極度的煩悶不適,這個原因,就是寒飲搏結(jié)于胸胃,三者都和寒飲有關(guān),那么,小半夏湯證,我們說是寒飲嘔吐,作為半夏干姜散證,是寒飲內(nèi)盛,所以,它溫中的力量要加強(qiáng),將生姜換成干姜,守而不走,現(xiàn)在要說寒飲搏結(jié)于胸胃,這個病位擴(kuò)大,所以病人無可奈何,心胸中,整個都是郁悶煩亂的不適感覺,你說喘不象喘,為什么呢?它涉及到胸中、肺的氣機(jī),它喘不象喘。你要說嘔,應(yīng)該是在胃、心下這個部位,噦還不象噦,關(guān)于噦的概念,一會咱們再復(fù)習(xí)一下,就是在病機(jī)和病位上,三者有區(qū)別,因此,有的用生姜,有的用干姜,現(xiàn)在說的是生姜汁的作用,而且,用量,半夏是半升,生姜汁是一升,這量又不一樣了,那么,生姜汁,辛散寒飲,重用,佐以半夏,開結(jié)降逆,所以,這也是為了祛除寒飲,使陽氣布展,就把他(病人)的心胸中,郁悶、煩亂解除,說明是因為這種寒飲,阻遏陽氣的結(jié)果。阻遏陽氣,阻遏到哪呢?阻遏到心胸中了,病位比較廣,飲為陰邪,輕則阻遏陽氣,重則傷人陽氣,現(xiàn)在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呢?陽氣把它布展開,你就得從根上,把寒飲祛除,因此,它加強(qiáng)了生姜汁的,辛散寒飲作用,再加上半夏的散結(jié)降逆,包括止嘔的作用,三方證如果進(jìn)行比較的話,我想用一個表格的形式,給大家寫一下:
  方證
  比較
  小半夏湯證
  (第12條)
  生姜半夏湯證
 。ǖ21條)
  半夏干姜散證
 。ǖ20條)
  藥物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半夏、干姜 等分
  主治
  諸嘔吐,谷不得下
  心下痞
  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
  干嘔、吐逆、吐涎沫
  病機(jī)
  胃寒飲停(中焦)
  寒飲搏結(jié)于胸胃
  胃中虛寒
  功效
  散寒化飲,降逆止嘔
  散寒逐飲
  溫中止嘔
  方劑特點
  久煎,濃煎
  生姜汁后下
  小冷
  日三夜一服
  止,停后服
  散劑,漿水煮
  頓服
  走而不守
  守而不走
  小半夏湯證、生姜半夏湯證和半夏干姜散證進(jìn)行比較,我們說了,這是12條原文,這是21條原文,這是20條原文。在藥物組成上,小半夏湯,我們在前面學(xué)過了,是“嘔家之圣方”,是半夏和生姜的配伍,取半夏降逆止嘔的作用。生姜半夏湯,是半夏與生姜汁的配伍。半夏干姜散,為散劑,半夏、干姜等分,這是在劑型上、用藥上,和劑量上的區(qū)別。
  主治上,這個(小半夏湯)原文講,諸嘔吐,我們說應(yīng)該是病因辨證,但是,作為一個“嘔吐圣方”,有相須、相畏的關(guān)系,因此,可以加入到各個基礎(chǔ)方之中,治“谷不得下,心下痞”。在病機(jī)上,屬于胃寒停飲,停在中焦。功效為散寒化飲,降逆止嘔。在這個方劑使用的特點和要求上,提出久煎,濃煎,也意味著少飲、頻服,這樣來迎合止吐的需要。
  作為生姜半夏湯證,是講到了“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徹心中憒憒然無奈”,這是一種心中煩亂,由于寒飲阻遏、陽氣不展造成的,因此,它這個病機(jī)上,歸結(jié)為寒飲搏結(jié)于胸胃,實際是中、上二焦,因此,病位比較大,取它散寒逐飲的功效,這兩方之間,都是具備什么特點呢?“走而不守”,就是因為生姜和生姜汁是辛散之力,因此,是“走而不守”,在使用特點上,生姜汁是后下的,湯劑要變得“小冷”,有利于止嘔,“日三夜一服”,一天喝四回,這也等于告訴要頻服,就是說喝的次數(shù)、遍數(shù)要多,還有呢,就是“止,停后服”,好了就不要服了。
  關(guān)于半夏干姜散,它所主治的癥是干嘔、吐逆、吐涎沫,是胃中虛寒,因此,是溫中止嘔的作用,取干姜的什么作用呢?守而不走,在這個劑型上,是散劑,取其速效,漿水煮,是清涼之義,也是幫助止嘔,另外,頓服,也是為了集中藥力,加強(qiáng)止嘔的作用,取速效。
  這是三方證比較,這等于用具體的方藥舉例,讓大家了解張仲景在方劑的配伍,和辨證施治上的原則和靈活性。

下面我要是再講的,就是13條,嘔后的調(diào)理,13條,豬苓散證:

  “嘔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與之。思水者,豬苓散主之。”(二類)
  請大家看散劑和湯劑是迥異的,迥異在哪呢?組成上,是“四苓”再減去誰呀?五苓散里有桂枝、澤瀉,變“四苓”呢,又把澤瀉去了,剩下的豬苓、茯苓、白術(shù)各等分,是散劑。散劑,是一次飲服方寸匕,一方寸匕就是6~9克,一天三服,這是對于停飲造成的嘔吐,要進(jìn)行調(diào)理,F(xiàn)在所說的膈上,“病在膈上”,這個飲停在膈上,停在哪叫“膈上”?在《痰飲》篇里面,我們曾經(jīng)講過,飲停在胸肺是支飲,當(dāng)時在原文里面提到的是,“膈間有水”,“膈上病痰”,我們說,包括它說病在胸膈,都算是支飲的特點,但是,它原文里面講的,“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因此我們認(rèn)為,不能理解成是支飲,應(yīng)該還是指停于,心下胃、腸的狹義痰飲,通過這個條文,也等于張仲景自己給以解釋了,作為這一類的嘔吐,止吐以后,仍然存在著飲在膈上,這個膈上,還是應(yīng)該考慮是狹義痰飲的范圍,所以,小半夏加茯苓湯是正治法,如果飲邪少了,癥輕了,你想調(diào)治的話,“思水者”,就用豬苓散,那么,豬苓散的功效,就是健脾利水的作用,也就是說,他(病人)如果飲水過多、過急的話,恐怕胃弱,還不足以運(yùn)化水飲,就是對運(yùn)化水濕的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fù),就靠豬苓散來給他慢慢的,通過健脾利水,來恢復(fù)它脾的健運(yùn)功能,把飲邪停聚的問題徹底改善,這個機(jī)理請大家注意,不要去追求“膈上”,“膈間”,不要和支飲混淆,這等于在《嘔吐噦下利》篇里面,把飲停的膈間問題,再一次證明,是屬于狹義痰飲范疇,是飲停心下出現(xiàn)的“心下痞”,嘔吐沒有完全解除,但是“思水”,就用豬苓散來進(jìn)行治療,這就是預(yù)防有新飲的復(fù)生,加強(qiáng)脾運(yùn),還是從飲邪病機(jī)要點上,解決脾運(yùn)失司的問題,這是屬于飲邪造成的嘔吐。
  所有的方子都講完了,還有一個,就是令人費解、有爭議的方子,就是文蛤湯的問題,文蛤湯的問題,比方我們在十三篇里面涉及了,沒有講,這里又是“吐后有痰飲”,用文蛤湯,取它發(fā)散祛邪,清熱止渴的作用,請大家自學(xué),因為我要講的是,臨床有意義的方證,為了幫助你,“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如果是有爭義的,我們就放在那,能夠解釋它的時候,我們再跟大家逐漸的研究,這是關(guān)于第19條,屬于吐后痰飲的情況。
  最后,請大家來看第1條,治療禁忌,也可以說,是對嘔吐治療原則的提示,這也是從《傷寒論》里面,補(bǔ)充過來的,是一個重復(fù)的條文,首先講:
  “夫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盡自愈”(一類)
  什么意思呢?就是作為嘔家來說,嘔吐的病人,如果是因為胃有癰膿,那不能是見嘔止嘔,應(yīng)該是去治他的癰膿,這確實是有道理的。首先,在第1條里開門見山講,嘔吐不能看成都是胃氣上逆,不能因為逆者,就得采取沉降法,不能說沉降就是治嘔的根本辦法,還是應(yīng)該取決于病因辨證,所以,我前面講《緒言》時,講了那么多的方面,我現(xiàn)在覺得,講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每個篇章,或者說每一個主要方治已經(jīng)回答了我,它(《金匱》)是方劑學(xué)的鼻祖,這個問題,他(仲景)是說得很鮮活的,這就是病因辨證,這個嘔吐是因為癰膿不去所致,會出現(xiàn)嘔吐,治法,你不僅要解決他癰膿的問題,胃癰也是生在腑的,我曾經(jīng)講過,如果癰膿發(fā)于臟,有肺癰,發(fā)于腑的,是腸癰,若是胃癰的話,也應(yīng)該是生在腑的,就是胃的膿瘍,應(yīng)當(dāng)治其膿瘍,而不應(yīng)該去治嘔,嘔是病人的一種自救的辦法,也等于是有膿必排,西醫(yī)外科,普外里面,“有膿必排”,你就得手術(shù),咱們中醫(yī),原則上講,膿盡自愈,而不是解決止嘔的問題,這個說得非常好,既是治療原則,又是治療禁忌。

還有,第6條的治療禁忌,剛才我已經(jīng)說過了,就是: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二類)
  應(yīng)該是因勢利導(dǎo),“其高者,因而越之”,不能逆其病勢,若治反了,不僅不能好,反而加劇病情,這是關(guān)于嘔吐,第1條、第6條。
  關(guān)于第5條,講了胃反的預(yù)后,因為它難治的問題我已經(jīng)講過了,為什么難治,上有口燥,下有便秘,你溫陽也不行,滋陰也不行,大半夏湯是對于虛寒胃反提出的治法,這是嘔吐。
  噦證只有三條,請大家看,又是把這第7條,《傷寒論》里面已經(jīng)說過的一個條文,拿到本篇來重復(fù),有什么含義?這是要強(qiáng)調(diào)噦的治則,辨噦嘛,首先得強(qiáng)調(diào)治則:
  “噦而腹?jié)M,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一類)
  這個“前后”,就是指的要看大、小便情況,大、小便通利不通利,出現(xiàn)的噦,噦的概念,我還是按照昨天講的意思,就是仲景時代,對“噦”是指噦逆,是胃氣上逆之證,而且,偏于對虛寒的認(rèn)識,現(xiàn)在,這個治療原則,第7條提示了,如果是兼有小便不利的話,是屬于水濕阻滯氣機(jī),氣機(jī)不利,那就采取什么辦法呢?就得通過利小便,噦和腹?jié)M才能止,如果大便不通,噦而腹?jié)M,就得通利大便解決,那么,為什么要通利大便呢?因為是胃腸有積滯,下閉而上逆,上下不通氣,等于是大便秘結(jié),他(病人)上面就有噦逆,故采取通利大便的辦法,使噦和腹?jié)M得以解除,因此,我不把這個“噦”,給限定在“呃逆”上,因為呃逆的病位,病在膈,我為什么一定要說成是噦逆呢?是胃氣上逆,它的病因,比方說有因為虛寒的問題,因為寒飲的問題,均可以噦,可以引起胃氣上逆。象這個,是因為濕,什么濕。恳粋是水濕阻滯,氣化不利了,你得給水濕以出路,用利小便法,才能使“噦而腹?jié)M”得到改善,你要說打嗝的,膈肌痙攣,通過利小便法能治,還是通過實大便能治?所以我說,呃逆范圍小,而不在于什么聲音的大小,嗝的頻率的短、促等,我覺得,張仲景說的這個“噦”,它的范圍要高于,或者大于呃逆!吨嗅t(yī)內(nèi)科學(xué)》里面,它完全是用呃逆,來代替張仲景所說的噦,好象不那么合他那個本意,再一個,我覺得,我昨天也介紹了,從明代以后,才把這個“噦逆”,在命名上變成“呃逆”了,它辨證有六種,也有虛、實、寒、熱之別,總的來說,就應(yīng)該辨病與辨證相結(jié)合,以辨證為主,象這個“視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這不也是嗎?所以我覺得,在噦病僅僅的三條原文里,首先來說,噦再兼腹?jié)M,你怎么治,先看大小便通利不通利,病根在哪,咱就解決病因的問題,把這病因消除了,噦和腹?jié)M也隨之而解,我覺得這個治療原則,也等于把噦逆,“噦”我叫做“噦逆”,按胃氣上逆來理解,是一種病機(jī)的認(rèn)識,到具體病證上,不能局限在就是一個噦逆,應(yīng)該結(jié)合臨床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是從病名上,來給大家啟示張仲景所說的噦,是怎么回事,還是指胃氣上逆的一種,而且它偏重于虛寒,現(xiàn)在告訴你,噦還有實證所致的,有水濕停滯和積滯阻遏腸道所致,來采取“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22條“干嘔,噦,若手足厥者,橘皮湯主之。”()
  23條“噦逆者,橘皮竹茹湯主之。”()
  好了,由于時間關(guān)系,來說它在22條和23條所舉的治噦方,一個是橘皮湯,一個是橘皮竹茹湯,橘皮湯組成就是橘皮、生姜,如果要說和它前面的哪個方有點象呢,橘枳姜湯,治療胸痹的輕證,那也是水飲和氣滯的關(guān)系,現(xiàn)在,他用的是橘皮和生姜,沒有枳實,滿,不是那么明顯,是什么明顯呢?干嘔和噦為主的,所以,一定要針對胃寒氣逆,要給它沉降。關(guān)于“手足厥”的問題,除了胃寒氣逆,要靠橘皮、生姜來解決(外),再一個,就是寒邪在胃的話,他不僅是胃失和降要噦,要嘔,而且,陽氣不達(dá)四末,出現(xiàn)四肢欠溫的表現(xiàn),甚則達(dá)到手足厥冷,生姜的量是半斤、是八兩,多于橘皮(陳皮),所以,這個方子是針對噦證,是屬于寒飲造成的氣逆,這是關(guān)于橘皮湯,能夠通陽和胃,散寒止噦,這是橘皮和生姜的配伍,理氣和胃,達(dá)到止噦的作用。我們《講義》上對于噦證,等于證實了有寒、熱、虛、實之分,也有新病和久病之別,對于手足厥冷這個問題,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你比方說,對于虛證的虛噦,可以用四逆湯,如果有濕邪,就象剛才說的這個干嘔、噦,屬于胃氣上逆,是由寒飲所致,可以用橘皮湯,有一個加減方就叫做“大橘皮湯”,是在這個方的基礎(chǔ)上,加人參和甘草,大橘皮湯,就是治療嘔、噦、胸滿,虛煩不安的,在這個方的基礎(chǔ)上,加上人參和甘草,叫大橘皮湯,特別是里寒盛的話,就加象溫?zé)崴帲瑓擒镙、肉桂等,那就是四肢厥冷也明顯,里寒比較盛,一定要加上這個,呃逆若是頻作,胃脘滿脹的,那你就應(yīng)該配合一些,象旋覆代赭等,臨床我愿意用蘇梗,甚至于配吳茱萸,這在臨床應(yīng)用的效果不錯,就是嘔逆頻作,胃脘滿還脹,飲食上納差,你首先解決止嘔的問題,越止嘔吐的速度快,他(病人)心理上,包括癥狀改善上也快,所以,你可以旋覆花、代赭石、蘇梗,吳茱萸這么配,如果飲盛的話,你就用半夏、茯苓,有的說,病久不愈兼有瘀血,你就加點活血藥,如桃、紅、歸、芎、芍,這樣往往也是有利于恢復(fù)。
  在這里,我想介紹一位病人,就是屬于噦證,這位病人,是今年6月23日初診,他是在別的醫(yī)院,6月8日作胃鏡檢查,診斷是慢性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道炎,在5月份作B超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慢性膽囊炎,而且膽囊壁粗糙變厚,這是他來的時候,把檢驗結(jié)果告訴咱們,主訴,就是吃不進(jìn)去飯,早晨起來就開始吐,口苦,胃有灼熱感,開始治療至今接近一個月了,吃湯藥數(shù)十付,結(jié)果,吐沒有解決,就是經(jīng)過吃藥的過程,還得吐2次以上/天,服過什么藥呢?西藥,介紹的是嗎叮啉,西沙必利,屬于胃動力藥,仍然沒有效,而且是胸脅竄痛,舌淡,苔薄黃,舌質(zhì)深紅,少津液,脈是沉細(xì)無力的,當(dāng)時,我要開湯藥,他說:“你可千萬不要開湯藥,我已經(jīng)吃幾十付了”,對這個湯藥已經(jīng)非常反感了,而且它沒有效果,止不了嘔吐,我特別問他了,“你吃不進(jìn)飯,是因為嘔吐吃不進(jìn)去,還是吃不進(jìn)飯,一吃就吐?”,他說:“就是什么也吃不進(jìn)去”,我說:“你吃不進(jìn)去飯,吐什么?”這個病人,和我剛才講的那個小伙兒完全不一樣,(1),他經(jīng)西醫(yī)診斷明確,(2),他胃中有灼熱感,(3),他晨起吐出來的東西,他覺得很不好,有的時候,摻有綠色的、水樣的粘液,或者是口苦。所以,這里面就是告訴你,(1),因為,他是反流性的胃炎、食道炎,所以,有膽汁摻在嘔吐物里,這是一,(2),我覺得,他的脈沉細(xì)無力,舌質(zhì)深紅,苔薄黃,有胃熱的問題,所以我說:“你不吃中藥湯劑,你就用天江藥業(yè)生產(chǎn)的,小袋袋沖劑”,給他解釋,這個藥怎么能夠頻服少用,讓他從1/4量開始,就沖一點點,當(dāng)作水喝,你不能一天不喝水吧,吃不進(jìn)東西,你喝水這里加點中藥,是沖劑,我就開了2付,開了姜半夏,我剛才已經(jīng)講了為什么選姜半夏,旋覆花,它的1袋是6克的,姜半夏1袋,旋覆花1袋,代赭石1袋是30克,黨參1袋是10克,用2袋20克,現(xiàn)在是橘皮、竹茹,我選的是姜竹茹,1袋6克,陳皮就是這個橘皮,1袋6克,用黃連3克,1袋,這充分考慮了,沒用原方的補(bǔ)益脾胃,現(xiàn)在就是急于沉降,降逆止嘔,而且是針對他胃熱,我用了姜竹茹、黃連,這里面,半夏是選的是姜半夏,因為全用姜制的藥,小半夏在里,旋覆代赭湯的兩個主藥,橘皮竹茹湯的兩個主藥,又配了黃連,囑他少量頻服,從1/4量開始,想喝水就喝這個,2付,結(jié)果二診的時候,他說非常好,喝進(jìn)去,吐得輕了,噦,不用吐了,而且可以吃東西了,有精神了,能吃不敢多吃,他怕吐啊,他現(xiàn)在是著急要吃藥,所以他少吃東西,直到有食欲了,這就是按照次數(shù),要讓他少服、頻服,完了呢1/4量開始吐得輕了,現(xiàn)在呢是讓他量增加,而且復(fù)診的時候告訴,原來不是少量綠色的粘液,或者水狀物嗎?現(xiàn)在呢就是沒有,全是白色的,是吐白的那個嘔吐物,量也少了,早晨起來吐一次,量少,仍然胃中有灼熱感,那么再看的話呢,舌質(zhì)是淡紅,苔薄白,微黃,開四付,我減掉了什么呢?把陳皮去掉了,把姜半夏6克改成了12克,黃連3克改成6克,就是原來的一袋變成兩袋,是重在半夏和黃連,然后不用竹茹和陳皮了,就把橘皮竹茹湯去掉了,加的是建曲10克,蘇梗10克,香櫞6克,完了就不吐了。不吐以后他覺得呢,嘴也不干了,胃也沒有灼熱感了,然后他覺得有點還是怎么樣呢?惡心,右脅部有點脹滿感,我說請你做B超,做乙肝的檢查,結(jié)果回報,B超:肝臟彌漫性的病變,慢性肝損傷,慢性膽囊炎,乙肝小三陽,這個病人五月做的時候,是慢性膽囊炎了,完了他這個嘔吐我給他干嗎了?這個止住了以后,他說他仍然有惡心,而且右脅微脹滿,我說你是不是再去做一下B超,再做一個乙肝的檢查,我覺得呢那個醫(yī)院B超可能不細(xì),或者這病人當(dāng)時的情況,這數(shù)十付的中藥的治療過程,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我不知道,現(xiàn)在在我們這里做的B超提示,肝臟彌漫性的病變,不是新得的,原來有肝膽病變,胃鏡已證實,他有慢性反流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并查知乙肝,小三陽,慢性病變,B超再次提示已經(jīng)出現(xiàn),彌漫性的病變,所以,我要講的就是,第一,橘皮竹茹湯、旋覆代赭湯,對于治療嘔吐,確實是有效方藥,若是開湯藥,咱們能開得好一些,就是還有益氣安中的藥,象黨參、甘草、姜、棗這些,因為這個病人實在是吐得不行了,吃湯藥給嚇怕了,因為他來的時候,是頻繁嘔吐,他看的是偏熱,是不是用過苦寒藥,這個沒法說,但是,我用這個方子,而且是天江藥業(yè)的沖劑,解決了他不吃中藥湯劑的問題,少量頻服,真就起效了。
  所以,這個篇章,我覺得日后,遇到棘手的病人,你想啊,若西醫(yī)能治的話,能給他止住嘔吐,他干嗎來找中醫(yī)?所以,胃腸道的疾患,西藥能治的,他不會找咱們,找咱們的,都是棘手難辦的,在辨證上,說中醫(yī)的診療水平,就是高在辨證水平上,就是你對這個癥證的認(rèn)識,病機(jī)的認(rèn)識準(zhǔn)不準(zhǔn),所以,我也發(fā)現(xiàn),若是馬上得效,就在于你辨證準(zhǔn)確,凡是多長時間、幾個月不好,就是辨證不準(zhǔn)確,所以,一定要通過本篇的復(fù)習(xí),也等于對胃腸道的疾患,脾胃病診治內(nèi)容的復(fù)習(xí),你看《傷寒論》那么多方摻合進(jìn)來,還有新方的補(bǔ)充,為什么?舉一反三,還是叫你提高辨證水平。
  休息。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