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大藏經(jīng) > 史傳部 >
大藏經(jīng)·首頁阿含部本緣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嚴(yán)部寶積部·涅槃部大集部經(jīng)集部密教部律部釋經(jīng)論部·毗曇部
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阿育王經(jīng) 第五卷

阿育王經(jīng) 第五卷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半庵摩勒施僧因緣品第五

爾時阿育王得堅固信問諸比丘。誰已能于佛法之中最大布施。諸比丘答言。孤獨長者已大布施。王復(fù)問言。其能幾許佛法中施。比丘答言。用百千萬金。阿育王聞即便思惟。孤獨長者用百千萬金。我于今者亦以百千萬金以用布施。阿育大王已起八萬四千塔。又于初生得道轉(zhuǎn)法輪入涅槃及諸羅漢涅槃之處。各以十萬金施。四部大會亦已作訖。又三十萬眾僧一分阿羅漢二分學(xué)人及精進(jìn)凡夫。于一日中一時施食。又阿育王唯留珍寶。一切大地宮人大臣鳩那羅。及以自身悉施眾僧。復(fù)以四十萬金布施眾僧。又以無數(shù)之金贖此大地。乃至自身后以九十六千萬金布施眾僧。時阿育王得病困篤生大憂惱。大臣成護。是其先世隨喜施沙知識。聞大王病。便往王所而禮王足。即說偈言

昔面如蓮花塵垢不能污

大力諸怨家不得見大王

猶如日炎盛人所不能視

何故于今者悲泣而流淚

阿育王以偈答言

我今生憂惱不為身命財

別離圣眾故是以我憂惱

世尊弟子成就諸功德

以種種飲食日日常供養(yǎng)

當(dāng)思惟此事是故我流淚

復(fù)次成護。我昔欲以百千萬金供養(yǎng)三寶。而意未滿。我今欲以四十千萬金布施滿我本心。思惟已便欲遣四十千萬金送與雞寺。是時鳩那羅兒名三波地(翻具足)為太子。大臣語太子言。阿育大王須臾應(yīng)終。而今欲遣四十千萬金送與雞寺。一切國王以物為力。太子應(yīng)當(dāng)勒守物人勿令金出。于是太子即便勒之。阿育王敕不復(fù)施行。唯有金器供王食用。王食訖已便令送此金器與彼雞寺。復(fù)斷金器聽以銀器。王食竟已復(fù)令送此銀器與彼雞寺。復(fù)斷銀器乃至以鐵器供王王食已復(fù)令送與雞寺。復(fù)斷鐵器聽用瓦器。時阿育王無復(fù)有物。唯半庵羅果在其手。中時阿育王心大悲惱。召諸大臣及以人民一切和合而語之言。誰于今日為此地主。大臣起而作禮合掌說言。唯天為主。更無異人。時阿育王淚落如雨。而說偈言

今我阿育王無復(fù)自在

唯半阿摩勒于我得自在

何用是富貴如恒河流水

先所領(lǐng)國土豪富最第一

今忽貧窮至不復(fù)得自在

一切諸合會皆悉當(dāng)分離

如來正法言無有能知者

我先所敕令一切無障掛

猶如心意識于緣得自在

我今所教敕如水礙于石

一切諸怨賊我先悉降伏

王領(lǐng)一切地攝一切貧苦

今者無光明如云障于月

如阿輸迦樹花葉悉枯落

是我阿輸迦貧悴亦如是

是時阿育王即呼傍臣。名曰跋陀羅目阿(翻賢面)而語之言。我失自在。汝今于我為最后使。唯此一事汝應(yīng)當(dāng)作。此半阿摩勒果送與雞寺宣我語曰。阿育王禮眾僧足。昔領(lǐng)一切閻浮提地今者唯有半阿摩勒果。是我最后所行布施。愿僧受之。此物雖小。以施眾僧福德廣大。而說偈言

我本為人王于宮得自在

無常為自相不久而磨滅

能為療治者唯有圣福田

今我無醫(yī)藥愿今見濟度

此半阿摩勒是我最后施

小施而福廣是故應(yīng)攝受

時此使人。受王敕已。將半阿摩勒果往至雞寺。于上座前以阿摩勒果供養(yǎng)眾僧。合掌說偈

一切地一傘王領(lǐng)無障礙

猶如日光明遍照一切處

以自欺誑業(yè)功德于今盡

譬如日入時無復(fù)有光明

以恭敬頂禮施半阿摩勒

顯其福德盡今為最后施

是時上座集諸比丘而語之言。汝等今當(dāng)起怖畏心。如佛所說。見他無常是處可畏。誰能于此不生厭離何以故

勇猛能布施孔雀阿育王

王領(lǐng)于大地閻浮提自在

今日果報盡唯有阿摩勒

大地諸珍寶悉為他所護

今此阿育王舍半阿摩勒

諸有凡夫人福德力生慢

當(dāng)為說無常令其生厭離

時諸眾僧得阿育王半阿摩羅果。碎以為末以置羹中遍行眾僧。時阿育王語成護言。誰今為王。成護禮足合掌說言天為地主。更無有人。時阿育王以人扶起遍觀四方。向眾僧處合掌而言。今留珍寶此外大地乃至大海一切施僧。又說偈言

水為大地衣七寶嚴(yán)地面

持一切眾生及以諸山等

我今以舍此布施諸眾僧

于眾僧得果是故我今施

以此布施福不求帝釋處

亦不樂梵天及諸大地主

唯欲以此福愿求心自在

得共圣人法人所不能奪

乃至阿育王。以多羅葉。書此偈語。以齒印之。執(zhí)書合掌向彼僧處而作是言。以此大地一切施僧。說己便終。乃至大臣用五色彩以莊嚴(yán)輿供養(yǎng)王身。供養(yǎng)已便水欲以灌太子頂以授王位。成護語諸臣言。一切大地阿育大王已施眾僧。諸臣答言。我等今者當(dāng)作云何。成護答言。先阿育王作意。我用百千萬金施佛法僧。已與九十六千萬金。欲更滿之。而諸臣不聽。王意不滿。故以一切大地布施眾僧。諸臣即便取四十千萬金以贖大地。即以海水灌太子三波地頂。令登王位。三波地兒名毗梨訶缽底(翻太白星)。太白有兒名毗梨沙斯那(翻牛畢)。牛畢有兒名弗沙跋摩(翻尾鎧星)。尾鎧有兒名弗沙蜜多羅(翻差友)。乃至弗沙蜜多羅得登王位。集諸大臣。以何方便能令我名恒住不失。諸臣答言。大王之姓從阿育王來。是阿育王起八萬四千塔乃至佛法未滅。阿育大王名聞亦在。王今應(yīng)當(dāng)起八萬四千塔。時王答言。阿育大王有大神力人無及者。更有方便得流名不。是時有婆羅門咒愿第一。而是凡夫不信佛法。白王言。有二種因名得常住。一者作惡。二者作善。阿育大王起八萬四千塔。天今壞之名則常在。乃至弗沙蜜多羅王。嚴(yán)駕四兵欲壞佛法。往至雞寺。至已于寺門聞有師子吼。王大怖畏。復(fù)還波吒利弗國。如是三反往至雞寺亦復(fù)如是。還于本國集彼眾僧而作是言。我于今者欲壞佛法。諸眾僧中。于塔及寺各有所護。宜各說之。諸僧皆言。我等護塔。王于是時即殺上座次及諸僧。時有沙柯羅國是其所領(lǐng)。語彼國人。若有能得一比丘首。與其金錢。彼國有寺。名曰法王。時彼寺中有一羅漢。人欲取頭而白王言。彼有比丘。今欲取頭送與大王。時王聞已自欲取之。是時比丘入滅盡定。以定力故。刀杖火毒不能侵害。既不得殺。復(fù)往余處至拘瑟他歌(翻庫藏)國。彼國有一夜叉神守護佛牙。是夜叉思惟佛法當(dāng)滅。我既受戒。不復(fù)殺生。我有女兒已利履(亡失反)夜叉本欲求之。以其先常作惡業(yè)故而我不許。為護佛法今應(yīng)與之。復(fù)有一大力夜叉常護弗沙蜜多羅王。以其力故人無侵害。是護佛牙神將護王夜叉至于南海。是時已利履夜叉取太山。壓弗沙蜜多羅王及其四兵。一時皆死。是故此山名修尼喜多。弗沙蜜多羅王既被殺已?兹复笮諒拇硕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