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文庫 >

慈悲護(hù)生情

  慈悲護(hù)生情
 
  1、慈悲的精神,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2、佛教的實(shí)踐展開為社會(huì)倫理時(shí),其基本原則就是慈悲與平等。
 
  3、眾生該想的唯有以慈與悲普及于一切眾生,不要想嗔;蚝σ。
 
  4、以慈心悲憐一切眾生者,其人多生功德。
 
  5、在佛陀時(shí)代,生物不可虐待,不可傷害,不可刀杖眾生。這種‘無傷害’的理想,極受尊重。
 
  6、中國的禪僧,也有勸人不要?dú)?dòng)物來做犧牲的舉動(dòng),后來,更往禁止殺生的方向發(fā)展。
 
  7、佛教之所以排斥婆羅門教的祭祀,就是因?yàn)樗麄兊募漓耄怯脛?dòng)物作犧牲。釋尊曾向頻婆娑羅王否定過供養(yǎng)犧牲品的意義。佛陀說:‘為了求的自己想要的而殺害無辜的生物,對具有悲性的善人是不合適的。’
 
  8、佛陀說:‘人在此世之間,殺害其他生物,即使會(huì)招來幸福,這種幸福也不是有慈悲的賢者所該要的。’
 
  9、在原始圣典中說‘其他任何東西都不可害’,意思就是‘不害一切眾生’。
 
  10、佛教的慈悲精神傳播到整個(gè)東洋,日本佛教也厭惡殺生,殺生被認(rèn)為是違反慈悲。在日本,放生法會(huì)、施食餓鬼,也是一種慈悲精神的表現(xiàn)。
 
  11、阿育王曾說:‘我給二足類(人類)、四足類、鳥獸、水棲類,做了種種利益(保護(hù))。’他不但禁止殺害動(dòng)物,也禁止對動(dòng)物的去勢或烙印。
 
  12、對阿育王以及當(dāng)時(shí)的人來說,釋放囚犯與愛護(hù)動(dòng)物一樣,不外乎是基于慈悲的利他行為。
 
  13、現(xiàn)在的印度人,除了孟加拉人與五河地方人以外,大體上都不吃肉。印度人自己說,這是受到佛教與耆那教影響的結(jié)果。
 
  14、人要恢復(fù)自己的面目,就必須對一切人,進(jìn)而對生物關(guān)心,保持一分溫暖的心情。
 
  15、在慈悲心普及于禽獸的精神下,不殺生自然是一件重要的事。這種思想在原始佛教,最初時(shí)期就很強(qiáng)調(diào)。
 
  16、正等覺者是由慈悲所成,是‘悲憐全世界者’,所以禁止食肉。
 
  17、經(jīng)上說:‘住于慈悲心的求道者,不食肉。’我們要使喜歡食肉的人們,舍棄對肉味的愛著,愿求法味法食,對一切有情,懷著對獨(dú)子的愛,互相鼓勵(lì)生出大慈悲。
 
  18、我們要對食肉產(chǎn)生厭惡,凡是位大慈悲心修行之人都不食肉。為了得肉而殺生的人,生不出慈悲心。
 
  19、慈悲是一切美德之基礎(chǔ)。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的一切善根,以慈為根本。
 
  20、又此慈悲諸善中王,一切眾生所歸依處,如日照晝,如月照夜。為人導(dǎo)師,為人父母,為人兄弟,同歸道場,為真知識(shí)。
 
  21、菩薩行是大乘佛教的本質(zhì),他們并且界定那是慈悲精神之具體展現(xiàn)。
 
  22、心中愛憐一切眾生者,能成就許多功德;要慈憫一切,因?yàn)樗斜娚紝Υ缺懈惺堋?/div>
 
  23、凡是殺、傷生物,或令其爭斗取樂的人,都是殘害畜生之類。萬種鳥獸,小至于蟲,靜觀之,都有思子、念親、夫婦相伴、嫉、怒、多欲、愛身、惜命之情。由于它是愚癡的,對于生命的貪愛、執(zhí)著反而顯得過于人。加以虐待,奪其生命,如何能不痛心?看那一切有情,而無慈悲心者,不算是人。
 
  24、有慈悲心者長命,有忍辱心者形善,好殺生者短命多病。
 
  25、慈悲要及于一切眾生,縱然是一只螻蟻,也必須加以悲憐。
 
  26、不懷惡心去面對生命,連一只生物也慈憐者,他會(huì)因而成為善人。
 
  真正的慈悲是基于尊敬他人,尊敬眾生而且了解到眾生和你一樣都有離苦得樂的機(jī)會(huì)。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