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工作是填充時間的好方式

  工作是填充時間的好方式

  高雄一公司董事長說:“以我現(xiàn)有的財產(chǎn),即使我一天用10 萬元,我活100年也用不完。我有很多錢,可是我還在工作。我 是貪求無厭嗎?不是的,我是以做事業(yè)來打發(fā)時間的。”

  一個人,唯有在工作里,生命才有辦法安住,活得才有意義。一個沒 有工作的人是世間上最苦的人,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寂寞無聊。有些年輕 人成天閑蕩,無所事事,像孤魂一樣不知道在哪里安定身心,像浮萍一樣 不知道將飄向何方,那是何等的不幸!工作的益處很多,我只簡單地舉出 三點:

  一、工作中才有生命。一個人如果沒有工作,等于行尸走肉,沒有精 神,沒有靈魂;一旦有了工作,才能發(fā)揮生命的潛力,表現(xiàn)出生命的價值,寬心——星云大師的人生幸福課 所以說工作才有生命。

  二、工作中才有人緣。在一個團體中,最不得人緣的人就是最懶惰、 最不發(fā)心、最不肯工作的人。要發(fā)心工作,從工作中獲得人緣;要勤奮工作, 眾人才能接受你。所以,我常常勉勵大家:“工作無貴賤,服務(wù)最神圣。”

  三、工作中才有財富。世間有很多人都想擁有萬貫家財,那么如何才 能獲得呢?致富之道是什么?就是工作再工作。不勞而獲的財物并不可貴, 唯有摻和自己的汗、發(fā)揮精神、用盡力氣賺取的財富,才是最可貴的。金 沙隨潮水流來,也要你動手去淘洗才能得到黃金。一切的收獲都要靠自己 從事的工作。唯有工作才能獲益,工作中自然有精神有力量,也唯有工作 才能安定我們的身心,因為工作能給我們樂趣。人生有了工作,生活才有 意義,生命才有價值。

  有一位父親,臨將去世前召集兒女們到床前來,告訴他們:“我有不 少的財產(chǎn)留給你們,那是一些黃金,就埋藏在葡萄架下。”父親去世后, 兒女們在葡萄架下挖掘,希望取得父親的遺產(chǎn)。葡萄架下有黃金嗎?沒有。

  但是因為經(jīng)常去挖掘,翻松泥土,土壤肥沃,架上的葡萄遂長滿了甜美的 果實,是這個讓兒女們獲得很多錢財。

  一部機器如果長久不發(fā)動、不使用,會生銹;人的身體如果不經(jīng)常磨 煉,也會衰弱。人不經(jīng)常工作,意志會消沉,心思也會枯竭。一天有24小時, 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歲月。在漫長的人生里,如何打發(fā)時間,是個很重要 的問題。

  閩南佛學院有一位智藏法師,16歲進入佛學院時字都不認識,但到 22歲時他卻成為《海潮音》的主編。只有6年的時間,他的智能從哪里來的? 他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只念書。他打掃廁所不用掃帚,用手去擦去摳; 凡是陰溝沒有人通的、苦事沒有人做的,他都自己來。他本性中就希望自 己刻苦、勤勞。養(yǎng)成這種吃苦的習性之后,再去讀書,會比別人更快收到 成果。耐得起歲寒的是松柏,耐得起苦行的人將來才能成為棟梁之才。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從安逸享受中得來,而是從刻苦勤勞的奮 斗中獲得的。“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必須自己從勤勞奮斗 中去創(chuàng)造光明,從勤勞奮發(fā)中去完成自己的理想。

  ·佛光菜根譚

  忙,才能促進心靈的健康;

  忙,才能培養(yǎng)自己的因緣;

  忙,才能發(fā)揮生命的力量;

  忙,才能提升人生的價值。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