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行住坐臥都是道

  有兩位僧人過河,見一少婦在岸邊因無法過河很是著急。師弟見少婦為難,于是將少婦背過河去。后來二僧回到寺中,他的師兄在晚上睡覺時對他說:“師弟,你今天背少婦過河,可是犯了大戒!你還不知犯戒,倒睡得很安穩(wěn),我可是一直都在為你擔憂哩!”師弟聽了后說:“我背少婦過河,只不過背一下子,過河之后就放下了,你怎么還背在身上呢?再說,我背少婦過河,是出自菩提心悲憫其難,而行布施,心無邪念,不加分別,不取不舍,雖然接近了女色,但我心中清清亮亮、凈凈白白。你沒有背少婦,但想這想那,所以心中反而不得清凈、不得安穩(wěn)。”

  師兄聽了師弟的話后,這才明白自己的功夫遠不如師弟,天天都把“戒”字掛在嘴里,事到臨頭卻戒而不戒。

  中國佛教,尤其是律宗一派,特別注意戒律,戒條竟有上百種之多,信徒們必須小心翼翼,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犯戒而受到懲罰。但是禪宗對戒律就不那么看重。禪宗二祖慧可,“或入諸酒肆,或過于屠門,或習街談,或隨廝役”。有人問慧可:“您是位出家人,何故如此?”慧可理直氣壯地說:“我自調心,何關你事?”

  至六祖慧能時,禪宗分為南北二禪。慧能之前,禪宗修行者多講究坐臥壁觀之法,都以靜坐苦熬為修行之法,無不長夜靜坐。唯獨慧能一反傳統(tǒng)的坐禪方式,大膽提出“禪非坐臥”的觀點。他認為“行、住、坐、臥”,都可以達到修行的目的,不必拘于形式,何必非要坐臥壁觀不可呢?

  只要會道,行住坐臥都是道,關鍵不是坐臥本身的形式,而是看自性之悟與不悟的內容。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