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不會焦爛
舌頭不會焦爛
鳩摩羅什是天竺國人。他的家庭世代為國相,而父親鳩摩炎卻辭掉了相位,離家修行。后來,鳩摩炎東度蔥嶺,被龜茲王迎為國師。
龜茲王的妹妹,貌若天仙,聰慧無比,許多王侯公子前來求親,她都不嫁。鳩摩炎出現(xiàn)后,她一見鐘情,龜茲王就為他們締結良緣。
婚后不久,王妹便懷上了羅什。這時,她自感有超人的神悟,忽然無師自通地掌握了天竺語,甚至對佛學中的駁難之辭都非常精通,眾人萬分驚訝。達摩翟沙羅漢說:“你所懷的必是個有智慧的兒子,這是舍利弗已經(jīng)證明了的。”
羅什七歲時,便隨母親出家當了小沙彌。他跟從師父學習佛經(jīng),每天能背誦千偈經(jīng)文,當天就通達《毗曇》的全部內容。
羅什九歲時,母親帶著他來到?賓,在此遇到了德高望重的法師脖頭達多。脖頭達多是?賓王的堂弟,他博學多才,識見精深,精通經(jīng)、律、論三藏及九部經(jīng),是當時最有學識的高僧。他的聲名傳播西域各國,四方的學道者聞風而來。羅什拜他為師,跟著他學習《雜藏》及中、長二《阿含經(jīng)》,經(jīng)文共有四百萬字。
達多常常稱贊羅什天資杰出,?賓王聽說后,請羅什入宮,召集了一些信仰其他宗教的論辯師,與羅什相互攻難、辯論。起初那些論辯師輕視羅什年幼,后來被羅什一一挫敗,只得服輸。?賓王因此對羅什非常尊敬,起居、供給都以高僧身份禮敬。
羅什十二歲時,又隨母親回到龜茲國,這時許多國家都來聘請羅什,給以很高的爵位,羅什沒有答應。母子倆在月氏北山遇到一個羅漢,羅漢對他母親說:“你要好好守護這個小沙彌,他若能在三十五歲時不破戒,一定能大興佛法,度無數(shù)人,將與阿育王之師優(yōu)波掘多無異;若是戒律不全,就不會有太大的作為,只能做個聰明卓俊的法師而已。”
后來,羅什又隨母親來到溫宿國。當時溫宿國有一個和尚,具有非凡的論辯能力,名振各國。他手擊王鼓發(fā)出誓言:“誰能在論辯中勝我,我就斬下首級來謝他。”
羅什來到溫宿國后,提出兩個問題進行問難,溫宿國和尚當即迷悶自失,無法回答,只好叩頭至地,歸依羅什。羅什因此聲譽鵲起,名震四方。龜茲王還親自來到溫宿國,迎接羅什回國。羅什在龜茲國講經(jīng)說法,沒有人能與他抗衡,受到人們的敬仰。
后來,羅什的母親要去印度,臨行前對羅什說:“大乘佛教博大精深,應該大力闡發(fā)。而弘揚佛法到東土,只有依靠你的力量了。但這一切都對你自身沒有什么益處,你該怎么辦呢?”
羅什回答說:“菩薩之道,在于忘我利人。若是能使大乘佛法流傳各地,能洗去我的蒙昧和世俗,即使讓我吃盡人間之苦也無遺憾。”于是羅什留在龜茲國。
龜茲國王為羅什建造了金師座,還鋪上錦褥,請羅什升座講經(jīng)說法。羅什說:“我的師父還未能領悟大乘佛經(jīng),我打算親自去找他,不能在此久停。”不久盤頭達多大師從很遠的地方來了。龜茲國王問:“大師在遠方怎能知道這里的事情?”
達多說:“一是聽說我的弟子悟出了非常之理;二是聽說大王弘揚佛法,所以不畏艱難危險,從遠方來到貴國。”
羅什看到師父來了,心里非常高興,就為師父講說《德女問經(jīng)》,達多對羅什說:“你在大乘經(jīng)中看到什么特殊的東西了,如此崇尚它?”
羅什為師父講解說:“大乘佛經(jīng)博大精深,明‘有法皆空’,而小乘教偏頗,多有漏失。”
師父不解地問:“你所說的一切皆空,非常可畏,哪有舍棄有法而愛空的呢?”羅什耐心地擺出很多道理,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努力,終于使達多信服了大乘佛教。
達多感嘆道:“你是我的大乘經(jīng)師父,我是你的小乘經(jīng)師父。”
這時西域各國,都非常敬服羅什杰出的才智,每當羅什講經(jīng)說法時,國王就長跪在講座的一側,讓羅什踏著他的背登上講座。
姚興弘始三年(401)年三月,有兩棵樹的枝干連生在一起,逍遙園中種的蔥也變成了香草,人們都認為這是吉祥的征兆,有大智之人將要到來。這年五月,姚興派隴西公碩德去討伐后涼呂隆,九月呂隆上表歸降,十二月二十日,羅什離開了滯留十八年的后涼,來到長安。姚興待以國師之禮,二人常常整日交談,研討佛理,樂而忘倦。
羅什到來后,被請入西明閣及逍遙園,翻譯眾經(jīng)。羅什能夠背誦許多佛經(jīng),又通漢語。他翻譯的經(jīng)文非常流暢。由于前人翻譯的經(jīng)書文義多有差錯,沒有做到忠實于梵文原著,于是姚興便讓道恒、僧肇等八百余位僧人,咨受于羅什,又請羅什重譯《大品經(jīng)》。羅什執(zhí)梵文本,姚興執(zhí)舊譯漢文,相互校譯,新譯本比舊譯本文義圓通,眾人心悅誠服,欣慰贊嘆。
因佛教經(jīng)義博大精深,勸人為善,是脫離苦海的津梁,治理世事的妙法,因此姚興寄意于佛教十二部經(jīng),羅什為此著《通三世論》,以明示因果,王公以下各級官員,都欽佩贊嘆他的風范。
大將軍常山公顯、左軍將軍安城侯嵩,都篤信佛法,多次請羅什宣講新譯出的經(jīng)書。后來羅什又陸續(xù)重譯了《金剛般若》、《法華》、《維摩》等經(jīng),共三百余卷,譯文流暢,充分表達出原著的精髓。于是各地的佛教徒,萬里來集,佛法得到空前的發(fā)揚光大。
龍光寺的高僧道生對佛經(jīng)有細致入微的研究,遇到疑難也來找羅什解決。廬山慧遠,學貫群經(jīng),是佛學界的棟梁,對佛經(jīng)中的疑難問題,也寫信向羅什問詢。
羅什在龜茲國時,曾跟從卑摩羅叉律師受戒律,后來卑摩羅叉來到關中,見到羅什非常高興,問他道:“你在漢地,大有勝緣,受法的弟子有幾人?”羅什說:“漢地的經(jīng)、律還不齊全,新譯出的佛經(jīng)及各論書,都是我譯出的。有三千徒眾,都從我受佛法。”
羅什臨去世前說:“我所譯出的經(jīng)、論共有三百余卷,只有《十誦》這一部,還未來得及刪改。希望我所譯的經(jīng)書能夠流傳于后世。今天我在眾人面前,從心底里發(fā)出誓言,若是我所傳譯的經(jīng)文沒有大的差錯,在焚燒尸身后,舌頭不會焦爛。”
東晉義熙五年(409)八月二十日,羅什卒于長安,在逍遙園中按外國風俗,將尸身焚化。薪火息滅后,羅什的尸身都燒成了灰,只有舌頭沒有燒壞。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