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善心結(jié)下的善果

  因果觀念是佛教的基本觀念。佛教講“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俗語中也有“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這就是說,一個人做善事就會得到善報,做惡事就會得到惡報。

  不論是誰,當(dāng)你以善心善行來對待別人的時候,你就一定能得到行善的豐厚回報。

  佛教界有許多因善心而得善報的故事,“貧女供燈”是其中的一例。這則故事說,佛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個貧窮而孤獨的女人名叫難陀,以乞討為生。

  難陀經(jīng)?吹絿、臣民不論大小都供養(yǎng)佛和僧眾,心想:“因我前世罪業(yè)深重,今生才這樣貧賤,雖然遇到了福田,卻沒有資財可供養(yǎng)。”想到這些,難陀不覺悲上心頭,自責(zé)悔恨,感傷不已。難陀希望能得到少許的錢物供養(yǎng)佛,以結(jié)善緣。結(jié)果她乞討了一整天,只得到了一個錢。她就拿著錢到油店,想用它買點油。店主問她:“拿一個錢買油,只能買到一點點,你作什么用昵?”難陀把心中的想法告訴了他。店主心生憐憫,給了她雙倍的油。足夠點一盞燈。

  難陀非常高興,來到精舍,將燈供養(yǎng)給世尊。她把燈放在佛前的眾燈之中,并發(fā)愿:“我今貧窮,除了這盞小燈,我沒有什么可供養(yǎng)佛的。但我希望以此供養(yǎng)的功德,將來能夠得到智慧之燈,滅除眾生的無明黑暗,引導(dǎo)他們覺悟。”

  一夜過去了,其他的燈都熄滅了,只有貧女所供養(yǎng)的燈還在燃燒。第二天,正是目犍連尊者值日,他看天色已經(jīng)拂曉,便來到殿中收拾燈盞?匆婋y陀供養(yǎng)的那盞燈明亮地燃著,而且燈油和燈芯都沒有絲毫減損,同新點燃的一樣。心想:“白天點燈沒什么用,不如先把燈熄滅,到晚上再點。”他就舉手扇燈,燈依舊燃燒,沒有熄滅。又用衣扇,還是明亮如故。這時,佛陀看到目犍連的舉動,便對他說道:“這盞油燈不是你能熄滅的,就算用四大海的水灌注或是強風(fēng)狂吹,也無法熄滅,因為這是發(fā)大菩提心之人所布施的。”

  佛陀說完此話,正好難陀再次來禮拜佛陀,佛陀便對她說:“你將于來世二阿僧祗劫,得以成佛佛號為燈光。”難陀得到佛陀的授記后,內(nèi)心非常歡喜,并且立刻向佛陀請求出家,佛陀也允許她的請求,讓她成為僧團的一員。

  俗世生活中,這種事例也是比比皆是。

  明代有一則這樣的故事:曾經(jīng)有一位女子,丈夫出海遠行,數(shù)年未歸。由于思念,她每天都到海邊巖石上守望。一天,烏云密布,女子照常來到海邊。海上狂風(fēng)大作,她遠遠望見一只帆船在洶涌的浪濤中苦苦掙扎,最后開始慢慢下沉。女子來不及細想,飛快地跑回村里,召集村人去救助。當(dāng)船上的人平安上岸后,女子不由悲喜交集——被救上岸的人正是她遠行多年而今朝歸來的日思夜想的丈夫。

  在抗美援朝期間,一支部隊奉命去攻奪敵人的高地。槍林彈雨中,一位連長無意問瞥見一枚手榴彈落在一名小戰(zhàn)士身邊。他不顧一切地沖過去,把小戰(zhàn)士壓在身下,轟隆一聲巨響,連長抬頭再看時,驚出一身冷汗。就在他起身的片刻功夫,一顆炮彈落在了他剛剛匍匐過的位置上,把那里炸出了一個大坑。而那顆手榴彈,敵人在將它扔出來時,不知什么原因,竟沒有擰開蓋子。這位連長在挽救戰(zhàn)士的同時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善心只在一念之間,而善心所結(jié)下的善果,芬芳馥郁,香澤萬里,令人垂涎欲滴。一顆種子落地,播種人總能在秋天的陽光里品嘗到果實的甜美滋味。

  當(dāng)我們在給他人點亮一盞燈的時候,其實也將自己照亮了?v使我們的人生充滿凄風(fēng)苦雨,這份善良的關(guān)愛就像那穿透憂傷的陽光,溫暖著你我的心房。

  就讓我們在趕路的同時,也攜帶上這一份愛,善待每一個人,欣賞每一個日子,將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感動與領(lǐng)悟悉心收藏,讓心靈從此有一個寧靜安詳?shù)母蹫场?/p>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