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勿沉溺于物欲,失去本心

勿沉溺于物欲,失去本心

  有些人利欲熏心,終日追求錢財。因此,不免利令智昏,往往闖下滔天大禍,輕則身陷囹圄,重則家破人亡。錢為人生活之源,斷之則生命堪虞。然而謀求金錢,宜當(dāng)取之于義,即使家無隔宿之糧,寧可斷炊,切忌妄取。所謂“吃菜根,淡中有味,守國法,夢里無驚。”

  世間一切錢物是為人而設(shè),人非為錢物而生,古人云:“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因此人們?nèi)f不可沉溺迷戀于錢物,致忘卻本心,反為錢物所驅(qū)使。

  有兄弟二人,一同外出經(jīng)商,各賺得金錢甚豐,心里喜悅,于是相約擇期相伴歸家。

  二人在歸程中,哥哥心里貪念忽生:錢是萬能的,上可通神明,下可使鬼役。世間所有之物,沒有錢斷然不能取得!但錢少了做事很難見效,令人困窘,現(xiàn)在這荒郊曠野,四處杳無人煙。我如果將他殺死,將其所賺的錢裝入自己的錢袋,此生便無后顧之憂,再也不用為生計奔波了。這時其弟心里也是同樣的想法:我離家千里出外經(jīng)商,櫛風(fēng)沐雨,異常辛苦,且利潤微薄,這里異常偏僻,空曠無人,我何不將他殺死,取其金帛,便可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此生無憂了。

  兄弟二人各懷惡意,因此言語和眼神,均現(xiàn)暴戾之色。

  正值此千鈞一發(fā)之際,所幸兄弟二人忽然念及平日手足之情,懸崖勒馬,進(jìn)而心中悔悟,各暗自慚愧,相對執(zhí)手坦言:“為利不義,手足相殘,做人薄情寡義至此,與禽獸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于是,二人挽手共至河邊,哥哥將錢財投入水中。弟弟說:“善哉!善哉!”而后弟弟亦將金錢棄入水中。哥哥也說:“善哉!善哉!”

  兄弟相對而笑,互問:“咱們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財棄于水中,為什么還說善哉呢?”隨即兩人各自答言:“我們因為錢財而互生惡心,是貪欲太盛的緣故啊,以致我們欲相互為害,今天把這害人的錢財和貪欲一并丟棄,故言善哉!”

  經(jīng)過這番波折,兄弟兩人大徹大悟,過起了淡泊的生活,只要有一點多余的錢,就拿去接濟(jì)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佛家有個觀點是:“有求皆苦。”人之所以痛苦,是由于所求太多、太繁雜。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雖然做不到“無求自安”,但是起碼可以采取“減法”——當(dāng)煩惱和痛苦的時候,要勇于刪除一些欲望。

  當(dāng)減去那些對我們?nèi)松鷽]有什么意義的欲望,保留那個對我們最重要的目標(biāo)時,邁向成功和成熟的可能性就會越大,擁有的快樂也會更多。過簡單生活,主動摒棄一些東西是一種成熟的心態(tài)。減少并不意味著退步,只是做了合理的減法,化繁為簡。

  當(dāng)然,減少也不是懶惰或不思進(jìn)取,而是要剔除生活中可有可無的負(fù)擔(dān),不被名利所左右,不被物欲所驅(qū)逐,不讓生活終日忙忙碌碌,不讓健康跟不上我們的步伐。

  不必為了討好別人而去做違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不必為了功名利祿而去刻意結(jié)交自己不喜歡的朋友,不必為了追求更多的財富而去做違背良心的事情……我們要還原生活的本真,真實體驗生活中的自由、輕松和屬于生命自身的意義。我們要有節(jié)奏地適當(dāng)放慢腳步,給生活多做減法,這樣生活才會從容,身心才會舒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