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人生要有追求,更要常知足

  人生要有追求,更要常知足

  《佛遺教經(jīng)》說: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傳說八仙當中的呂洞賓,有一天從天界下凡來,發(fā)心要救度有緣的眾生。在半路上,呂洞賓看見有個少年坐在地上流淚,于是上前問道:“小朋友,你為什么哭呢?遇到什么困難了嗎?”

  少年嘆了一口氣:“我母親臥病在床,家里沒有錢請醫(yī)生來看病,我本來要出去做工賺錢的,可是母親又不能沒有人照顧!”

  呂洞賓一聽,心里很高興,難得世間還有這么孝順的孩子。為了資助這個少年,呂洞賓使用法術(shù),把路旁的一塊石頭變成了黃金,并交給了少年。沒想到,少年卻搖搖手,表示不要這塊黃金。

  呂洞賓心里更是歡喜欣慰,這少年竟然還是一個不貪戀黃金的君子。“你為什么不要黃金?這足夠讓你們母子幾年不愁衣食了呀!”呂洞賓問。

  “你給我的黃金,總有用完時候,我要你的金手指,以后只要我需要錢,手指隨意一指,遍地就是黃金。”少年一臉貪鄙。

  呂洞賓聽了以后,感嘆一聲,飄然遠去。

  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永遠沒有盡頭。掙錢的,有了十萬想百萬,有了百萬想千萬,有了千萬想億萬;當官的,當了鄉(xiāng)長想縣長,當了縣長想市長,當了市長想省長;貪吃的想吃遍天下,貪色的想閱盡春色,貪命的想長生不老,貪名的想永垂不朽。

  人就是這樣,越是擁有,越想索求,越是索求,就越墮落。

  人人都有凡心,沒有欲望是不可能的,而且適度的欲望為公為私都是好事,但是欲望太盛,就會引發(fā)災難,小到個人是犯罪,大到國家就變成了戰(zhàn)爭。所以說,人不能無欲,但不可貪心,貪心不足蛇吞象,人活著一定要知足,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真正體會到幸福的真諦。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