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zhǔn)提咒

準(zhǔn)提咒目前在顯教的《佛教念誦集》中作為“十小咒”之一,整體咒語為:南無(namah!)颯哆喃三藐三菩馱俱胝南(sapta^nam samyaksambuddha kot!i^na^m)怛侄他(tadyata^)唵(om%)折隸(cale)主隸(cule)準(zhǔn)提(cundhe)娑婆訶(sva^ha^)....[詳情]

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咒大全 > 準(zhǔn)提咒 >

如何念誦準(zhǔn)提咒,南懷瑾準(zhǔn)提咒念誦方法

\

如何念誦準(zhǔn)提咒

  我們生命本身就有氣,故調(diào)整自己的氣,然后一口氣、一口氣地唸,心氣合一的唸。當(dāng)然,有許多人把它當(dāng)成練氣功,這也不錯呀!你的身體至少越唸咒、越修行,精神越來越好。千萬不要在喉嚨上面叫。亂叫、干叫,把喉嚨叫啞了。我們這里很多同學(xué)過去唸經(jīng),干什么喉嚨搞啞了?后來才懂得一口氣、一口氣唸。“嗡嘛呢叭咪吽”,一句連一句,中間不要呼吸,實際上你舌頭、嘴巴在動,舌頭在發(fā)音,無形中身體內(nèi)部也在呼吸。要知道,人的呼吸是全身毛孔都在呼吸。只要活著的人,不僅鼻子在呼吸;不過鼻子的呼吸最明顯而已。所以你唸咒子“嗡嘛呢叭咪吽”這六字真言,唸的時候一句接一句,中間不要呼吸,這就叫一口氣。唸到這一口氣曉得接不上,連小腹都癟起來,到最后,你讓它松下來,嘴巴閉著不要吸氣,它自然在吸氣。我們身體像個皮帶一樣,你把皮帶里頭這一股氣統(tǒng)統(tǒng)癟出,把它癟完了,把皮帶一放松?

  你們看過喂奶沒有?小孩子喂奶,那個尼龍奶瓶把水都捏出來,空氣癟完了,不是扁了嗎?一放松,怎么樣?空氣自然進來,就膨脹了,這是最自然的氣功,身體就調(diào)整好了。

  就這樣唸,你等這一口氣唸完了,嘴巴閉著不要特別呼吸(你加一點也沒有關(guān)系,不過有時候需要自然些),你就靜下來了,這個時候心里頭一點雜想妄念都沒有,至少很少。為什么很少?因為連呼吸都來不及,沒有時間亂想了,快要斷氣了,哪有時間想呀!所以這是最好的修行法門。你這個時候沒有雜念,呼吸充滿了,再開始唸,又是一口氣慢慢再來。“嗡嘛呢叭咪吽”只能唸十句就沒有氣了,或者唸三句就沒有氣了,或者有些人唸二十句才沒有氣,慢慢越來越增強,練到以后“氣滿不思食”,不想吃飯了,并不是胃有毛;元氣充滿的人,吃與不吃都一樣的。吃也可以,多吃、不吃也可以,好久不吃、個半月不吃也沒有關(guān)系。要吃,吃它一大堆也沒有關(guān)系。

  曉得一口氣、一口氣的唸,這是初步,將來再進步還有很多的方法,這是真正的修持。所以,修密法是一切的“有”法,修“有”。我現(xiàn)在講了半天,元氣都沒有了,道家的術(shù)語“開口神氣散”,氣就比較不容易凝聚,但是給諸位來個共修,了解這個咒語的唸法,一口氣、一口氣的,尤其身體不好的人特別注意啊,你不一定跟到那么長,中間短一點,你就休息。懂得這個原理,慢慢這樣唸下去。生命---我們這個生命就是一個元氣,元氣完了就死亡。元氣不是空氣,而是生命本能。

  所以,一口氣、一口氣唸,自己本能的氣來唸。宏忍、聶程明,你們現(xiàn)在開始(唸誦)。我們唸的時候都攝六根,眼睛開閉沒有關(guān)系,但是眼神要收回來,收回到自己內(nèi)在,乃至收回到后腦,收回到與虛空合一。這是簡單的講,詳細的有很多方法。我們就唸“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吽?”(師領(lǐng)眾唸誦)。頭要正,不要低下來,耳朵不要聽外面,回過來聽自己身體內(nèi)部的聲音、聽自己唸誦的聲音。(師領(lǐng)眾唸誦約八分鐘后,說:“靜下”)就是這樣,此心不動,越定久越好。念頭動了,就默唸“嗡嘛呢叭咪吽”,繼續(xù)這樣的唸。我們因為時間的問題,只做這么一次的示范,由這一點深入進去就會有所成就、有所感應(yīng)。當(dāng)咒語唸到這里,一口氣停了,這個時候雜念妄想沒有,心如止水這個境界,如果有,越定久越好。所謂定得好,自性清凈的境相,就是清凈的現(xiàn)量境相有少分的現(xiàn)前,這個很好。

  這樣一口氣一口氣念,同你練九節(jié)佛風(fēng)一樣。念到後來連肚皮都癟進去了,沒有了,還在念;最後放松,自然吸氣,充滿了再開始念,比你練九節(jié)佛風(fēng),什么氣功都有效。身體、精神越來越健旺,乃至兩腿坐不住,氣脈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氣通了,自然經(jīng)過屁股那里,一路一路都會自己震開了,到了大腿、膝蓋、足底心,連十個足趾頭都在發(fā)樂。氣通了,一身都暖和了,甚至想脫衣服才好哩!而最後連所穿的衣服都沒有感覺,也沒有身體的感覺,完全在一片音聲海中,音聲海是什么?--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後法界同聲,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與我合一的心海中...

  要知道這樣一口氣、一囗氣的念誦,嘴巴不會發(fā)乾的,稍微有點感冒,這樣一念,出身汗就好了,都化掉了。精神不好的,待精氣神一充滿,當(dāng)然好了。乃至腸胃不通也會走通了,心臟不好也會打通了,肺部不清也能清理了,這些都是附帶的功能,目的不在醫(yī)病...

  道家的莊子也曾經(jīng)說過:“常人之息以喉,至人之息以踵。”普通人的呼吸到胸部肺部為止,得道的人卻從腳底心發(fā)出來。你不要說丹田在人的肚臍下一寸三分,誰去量過?是有這個道理,但一寸三分究竟在那里?這些我都講了,但你們不要去管它,不要著這個相,氣自然通了,充滿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