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旨歸 >

人能如我存心

  人能如我存心

  先要看明“存心”二字,然后講到“人能如我”。又須先識“心”是何物,然后再講存與不存。如教人取寶,務要先知寶所。

  人心、道心之辨,吾儒千古以來,圣圣相傳之真命脈也。“道之大原出于天”,不過依稀仿佛語,并非孔顏道脈之宗。而世儒有意謗佛,憑空造出“釋氏本心,吾儒本天”之說,戕賊自己心學淵源,獨讓鎮(zhèn)家之寶于釋氏,大可扼腕。乃無識小子,竟有從而和之者矣。安得有大圣賢,起而正其謬哉!

  圣賢學問,不過要人求放心。但心既放矣,誰復求之?一放一求,似有兩心。若無兩心,何云求放?此處當研之又研,不可草草。

  吾儒論心,到“虛靈不昧,具眾理,應萬事”之說,精醇極矣。但此意本出之《華嚴》、《楞嚴》諸解?酌弦院,周程以前,儒家從無此語,朱子發(fā)之,不可謂非有功于儒矣。

  晦庵十八歲,從劉屏山游。屏山意其必留心舉業(yè),搜其篋(qiè)中,唯《大慧禪師語錄》一帙(見《尚直編》及《金湯編》)。每同呂東萊、張南軒謁諸方禪老,與道謙禪師最善,屢有警發(fā)(謙師逝后,晦庵有祭文,載《宏教集》)。故《學》、《庸》集注中,所論心性,略有近于禪者。晚年居小竹軒中,常誦佛經(jīng),有《齋居誦經(jīng)詩》。謂晦庵為全然未知內典,過矣。(魯公與孔子言而善,孔子稱之。公曰:“此非吾之言也,吾聞之于師也。”孔子曰:“君行道矣,直心即是道。”然則愛晦庵者,正不必為晦庵諱也。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