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生死關(guān)全集

  生死關(guān)全集

  陳由斌居士編著

  免費(fèi)贈閱

  自序

  《圓覺經(jīng)》云:"一切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①"《楞嚴(yán)經(jīng)》云:"淫心不除,塵不可出。②"儒經(jīng)亦云,君子之道,造端夫婦,男女居室,人之大倫,少時戒色,非禮勿視。故知淫為萬惡之首,乃佛儒二宗共重也。

  《圓覺經(jīng)》又云:"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③"故知輪回三界,以愛為本,往返六道,以淫為基。億劫淪溺,依色而住,兆載修行,除欲為先。人身難得,豈可為臭皮囊所役?佛法難聞,豈甘為粉紅骷髏之奴?當(dāng)念宿世曾為女子,懵懂愚癡,便好男人體;今生轉(zhuǎn)為男身,顛倒迷昧,又愛女人體。天眼視之,何等可恥?宿命知之,尤覺可笑!隨在覺其污,愛欲則無從生,堂堂大丈夫,豈可殉色而忘己?

  然法門無量,皆應(yīng)眾機(jī),頓漸權(quán)實,應(yīng)病予藥。故佛戒釋子,全斷淫欲,居士菩薩,嚴(yán)制邪淫。從急全斷,從緩漸斷,急則究竟,緩為方便。不以方便縱逸而貪欲,不以究竟難達(dá)而退卻。須思人居萬物之靈,六道眾生之首。勿于此成佛菩薩清凈之身,生此不凈齷齪之想;勿于此輾轉(zhuǎn)互為六親眷屬,萌發(fā)藏污納垢之念。念頭方動,善神遠(yuǎn)離,天怒地瞋;淫心一起,眾仙唾棄,菩提道失。故儒經(jīng)訓(xùn)以,男室女家,慎獨無邪,十目指視;佛經(jīng)教以,男父女母,色如毒鴆,九想不凈。無不使人去染成凈,舍妄為真!

  夫淫欲之禍,千經(jīng)萬論,處處指歸;邪淫之害,諸祖語錄,句句皆真。念佛求生,乃彌陀之本愿;斷除愛欲,乃釋迦之本懷。蓋此二法,涵盡經(jīng)藏,末法舍此二門,不出三界。夢東云:"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凈心為要。明心之要,無如念佛;凈心之要,無如念佛。④"然與人行淫,凈法何在?凈心不成,如何得生?蕅益言:"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道,安能往生?⑤"是以中峰云:"念佛須當(dāng)戒淫欲,淫欲斷時生死斷⑥。"誠斯良言,豈能輕忽?

  情海難了,難了能了真豪杰;色欲難斷,難斷能斷真丈夫。貪須臾之歡娛,多生之罪孽無窮;享頃刻之愛戀,多劫之冤債無盡。色相本空,紅顏如幻。普愿天下諸眾生,當(dāng)發(fā)覺悟之心,力破色魔之障,力挽邪風(fēng)之行。釋迦金口所言不信,何言可信?祖師法語所誡不聽,何言可聽?愿諸上善人,聞后輾轉(zhuǎn)相傳,永斷愛河,共出輪回。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果斌寫于華梵大侖山

  附注

 、僭臑"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見《大正藏》第十七冊頁916中。

  ②見《楞嚴(yán)經(jīng)·卷六》《大正藏》第十九冊頁131下。

 、垡姟洞笳亍返谑邇皂916中。

  ④見《夢東禪師遺集》頁1。師一名徹悟大師,為蓮宗第十二代祖師。

 、菰斠娛q益大師之"戒淫文"!妒q益大師全集》第十七冊頁10861。師為蓮宗第九代祖師。

 、迬煘樵臨濟(jì)宗祖師,仁宗皇帝封為國師并賜金襴袈裟。此語節(jié)錄自中峰國師凈土偈之其中一句。詳于《天目中峰和尚廣錄》《佛教藏》第七十三冊813。

  緣起

  這本書從九五年起,斷斷續(xù)續(xù)的印了二次,首先由臺南范厚榮居士的新鳴遠(yuǎn)印刷公司印,接著又交給大乘精舍的樂崇輝老師印,當(dāng)初之名為《生死關(guān)初篇》,結(jié)果內(nèi)容與編排一直都未能如筆者的心愿。最后筆者決定自己重新打字、排版、校稿和標(biāo)上重點提示,并大幅的增加內(nèi)容(十萬馀),故將本書改名為《生死關(guān)全集》,可謂是一本diy之作。至于書名乃取自宣化上人開示語錄中所得的靈感,上人開示說:"有人懷疑:是否有閻羅王和無常鬼?答:這要看你能否不死?你能不死,就沒有無常鬼,你若覺得很有把握,不受果報,那就沒有閻羅王。你是否能不死呢?若不能,就有閻羅王。你若不能主宰自己的因果,就有閻羅王與無常鬼。你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掩耳盜鈴,自己騙自己。要知道從無量劫來,就因不信這個,故仍在六道輪回圈里轉(zhuǎn),闖不出生死關(guān)(《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208)"。換句話說:我們無始以來也是自己騙自己,掩耳盜鈴,不信"淫欲是生死的根本",不斷除淫欲、邪淫,所以永遠(yuǎn)闖不出"生死關(guān)",這是本書得名的一個因緣。

  關(guān)于坊間戒淫諸書,如周安士老居士之《安士全書》中的《欲海回狂》、印光大師增定之《壽康寶鑒》、清·黃正元撰之《欲海慈航》、夢醒居士之《重寫戒淫證集》、天華出版社編印的《戒淫、修福、保命》及民間廣為流傳之《不可錄》和《文昌帝君感應(yīng)篇》……等書,其中以《欲;乜瘛芬粫U述淫禍最詳,印光大師曾贊嘆曰:"可謂現(xiàn)居士身,說法度生者,不謂之菩薩再來,吾不信也。"(見《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256)。書中詳舉百家戒淫事跡、受持篇、淫戒決疑錄及不凈觀等,可謂戒淫書之集大成。但若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閱之,還是嫌有點"文言"化,而且書中諸論俱全,就少了歷代祖師的開示語錄。本書就針對這點,為讓現(xiàn)代人能迅速的了解淫欲之害,所以廣收歷代祖師的開示語錄,并放在第一章。照理說佛之經(jīng)典應(yīng)放在前面才對,但為了怕讀者被"文言"佛經(jīng)嚇到,所以還是把祖師較淺顯的開示語錄放在前面方便閱讀。

  至于《欲海慈航》、《不可錄》和《文昌帝君感應(yīng)篇》也是有點"文言",而夢醒居士的《重寫戒淫證集》和天華出版的《戒淫、修福、保命》二書印量最多,也最受民間歡迎,內(nèi)容全采"白話"方式,并例舉近代淫戒事跡和現(xiàn)代社會的淫禍之事。二書是針對社會大眾能廣為流傳且易于閱讀,所以沒有經(jīng)典論證。這對某些高級知識分子來說,會覺得"沒什么",甚至當(dāng)作民間"普通善書"看待,甚為可惜!因此本書在第二章即廣錄佛經(jīng)諸釋,并注明其出處以供查證或進(jìn)一步的參考。

  上面所舉的近代之作,除了嚴(yán)斥女色淫欲之禍外,卻未能進(jìn)一步探討如何"轉(zhuǎn)女成男"?如何從色欲之中解脫出來?所以本書在第三章即名為"勸修贊頌篇",第四章名為"轉(zhuǎn)女成男篇"。期望本書能利益到苦海無邊的情欲眾生,并早日斷除淫欲,往生凈土成佛道。

  以上是本書編纂的緣起!

  內(nèi)容大綱

  本書共分四章。

  第一章"祖師開示篇"。再分成四小節(jié)"戒淫欲"、"戒邪淫"、"戒殺胎"和"對治法"。例舉近代高僧對淫欲之害有關(guān)的開示語錄,為恐有"斷章取義"之嫌,每位祖師語錄下均注明其出處及頁碼以供參考。文中包括明末四大高僧憨山、紫柏、蕅益、蓮池等大師。禪宗祖師中峰、永嘉、虛云、來果等大師。凈土宗祖師永明、截流、省庵等大師。天臺祖師諦閑、寶靜、倓虛等大師。近代高僧慈舟、弘一、印光、廣欽、宣化、廣化等大師。當(dāng)代高僧懺云、妙蓮等大師(懺云大師的開示錄謹(jǐn)從錄音帶謄稿,恕未能標(biāo)示書目與出處)。南傳佛教祖師大德則舉阿迦曼和阿姜查尊者。居士部份則舉周安士和李炳南老居士。若從開示份量看來,則以紫柏、印光諸師等最為提倡與重視。排列方式大致以圓寂的祖師置于前,當(dāng)代高僧則置于后。書中未收進(jìn)來的其他祖師闡明淫欲之害的開示錄還有許多,限于篇幅,故只能擷其精華部份。因為淫欲之害是三藏十二部經(jīng)、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及十方三世的歷代祖師菩薩所共宣揚(yáng)、共倡導(dǎo),不會說這部經(jīng)倡導(dǎo)"可以有淫欲又可以了生死",或這祖師說"不須遠(yuǎn)離淫欲而可得往生"之理。近代圓寂不久的宣化上人說:"千經(jīng)萬論,三藏十二部,到究竟處經(jīng)典都是講這個問題。要是沒有這個'欲'的問題,什么經(jīng)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為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才要修行。"《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90)。當(dāng)代凈土高僧某法師亦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教導(dǎo)眾生修行的方法全是一個講法,絕沒有一尊佛說,不斷淫欲還能成就三摩地,還可以成就無上道,沒有這個道理的。"(見《楞嚴(yán)經(jīng)清凈明誨章親聞記》頁14)

  第二章"經(jīng)典闡釋篇"。亦分小四節(jié)"戒淫欲"、"戒邪淫"、"戒殺胎"、"戒女色"。關(guān)于佛典上的例證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不可思議"。ㄖ荒苡眠@四個字形容了,不信者,可自行參閱《大藏經(jīng)》便知)。在《欲;乜瘛贰⒎ú胤◣煒(biāo)點科判的《大愛道比丘尼經(jīng)》與曇影法師著《信佛與學(xué)佛行業(yè)》三書中,都提到一些經(jīng)典的例句,但令人遺憾的是:多數(shù)都未標(biāo)明《大藏經(jīng)》的詳細(xì)出處,或者漏字、漏句、訛字,甚至有些與原經(jīng)文完全不同,或者是抄寫時之筆誤,造成一誤再誤,有些是用了自己的意思表達(dá)經(jīng)文,或翻譯經(jīng)文,但卻又未注明上原經(jīng)文……等等。筆者為了這些問題,花了相當(dāng)大的時間去"深入經(jīng)藏",將這些缺點全部克服。只要是《大藏經(jīng)》的經(jīng)文,則一字不漏的抄寫進(jìn)去,詳細(xì)注明冊數(shù)及頁碼,電腦中沒有的字,也都進(jìn)行了造字系統(tǒng)。相信這部分對有心研究淫欲之害的人,應(yīng)該有一些"學(xué)術(shù)"上的幫助或貢獻(xiàn)。

  其中"戒女色"一節(jié)要特別提出說明的是,佛訶女色,不是賤視女人,而是要眾生了解淫欲之害,而淫欲之禍?zhǔn)司沤詠碜杂谂,這是無可辯容的。其實依勝義來說,只要"不出三界",未覺悟佛法,都是"女人",都具足潛伏"八十四態(tài)"的惡習(xí)。若能看得破、放得下、守得住淫欲這關(guān),則當(dāng)下即是大丈夫也!掇D(zhuǎn)女身經(jīng)》上說:"諸法悉如幻,但從分別生,于第一義中,無有男女相。"(《大正藏》十四冊頁920中)。千山函可禪師說:"若是男子識不得破,名為戴須眉底女人;若是女人識得破,名為少須眉底男子。若男子識不破,不特五障,千障也有,萬障也有;女人若識得破,要求半障也不可得。"(節(jié)錄自惟明法師編《禪林珠璣比丘尼篇》頁8─9)明·獨目金剛禪師甚且說:

  男女何須辨假真,觀音出現(xiàn)果何人?

  皮囊脫盡渾無用,試問男身是女身?

  --節(jié)錄自惟明法師編《禪林珠璣比丘尼篇》頁37

  這小節(jié)雖節(jié)錄佛經(jīng)中許多訶斥女人的經(jīng)文,但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每每有人請佛說女人之過惡時,佛則先訶男人之過,才說女人之患,這是佛善于說法的技巧。如:優(yōu)填王曰:愿佛具為我釋地獄之變及女人之穢?佛言:"具聽!男子有淫之惡卻睹女妖?具聽男子有四惡,急所當(dāng)知。"(《優(yōu)填王經(jīng)》《大正藏》第十二冊頁71中)。又優(yōu)陀延王向佛說:女人令我造地獄業(yè),我于今者,唯為了知女人過患,女人諂曲虛誑邪媚,愿為開示?乃至三請,亦如是說。佛言:"王應(yīng)先知丈夫過患,然后觀察女人過失。"(《大寶積經(jīng)·九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冊543下)。希望這小節(jié)不要帶來女性閱讀者的困擾,應(yīng)該直下承當(dāng),發(fā)大懺悔,更勇猛精進(jìn),早日了脫幻化的女身!

  第三章"勸修贊頌篇"。分成十五小節(jié),從"不凈觀"的修法開始介紹,再逐一列舉一些相關(guān)勸戒淫的文賦,為了讓讀者吟誦起來一目了然,所以本書皆以對仗、對韻的方式排列,加上韻腳,并附上難字的注音。這些勸修之文,以駢體文居多,希望筆者所選的這些詩詞能讓文人多多研究、背誦,以期達(dá)到戒淫的目的。

  第四章"轉(zhuǎn)女成男篇"。在經(jīng)典上提到轉(zhuǎn)女成男的經(jīng)典頗多,如《藥師經(jīng)》、《普門品》、《地藏經(jīng)》……等,但都言之過簡。本文特舉《轉(zhuǎn)女身經(jīng)》及《大寶積經(jīng)》及紫柏大師的"脫女身偈"來做詳細(xì)說明。如果能依教奉行,則就如《轉(zhuǎn)女身經(jīng)》上所說的:"若女人成就一法,得離女身,速成男子。何謂為一?所謂深心求于菩提。所以者何?若有女人發(fā)菩提心,則是大善人心、大丈夫心、大仙人心、非下人心,永離二乘狹劣之心,能破外道異論之心,為三世中最勝心,能除一切煩惱,不雜少許結(jié)習(xí)清凈之心。"(《大正藏》十四冊頁918下)

  最后是"參考書目"。關(guān)于本書所舉的經(jīng)文、開示錄及出處印刷日期等都詳記于此章。如果有人發(fā)心要進(jìn)一步研究淫欲之害,可同時研究《安士全書》之《欲海回狂》、《重寫戒淫證集》及《壽康寶鑒》三書。

  最后特別感謝為筆者題書封面及作推薦的樹林;寺住持上欽上因老和尚。筆者的心愿是:

  愿一切眾生皆能因此書而早日解脫淫欲之害。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誓斷淫欲,持戒念佛,同生極樂國!

  一九九七年三月八日果斌寫于華梵大侖山

  第一章祖師開示篇

  一、戒淫欲

  中峰國師

  報君今日是十五遙觀落日知懸鼓

  收拾身心歸去來藕花世界無諸苦

  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dāng)戒淫欲

  淫欲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中峰國師凈土偈

  塵沙劫又塵沙劫,數(shù)盡塵沙劫未休。

  當(dāng)念只因情未撇,無邊生死自羈留。

  --《卍續(xù)藏經(jīng)》第一二二冊786上

  蕅益大師(凈土宗第九代祖師)

  ★思(編者按∶疑作恩,待查)愛迷情,四大緣生妄有身。膿血交相潤,臭穢常無盡。饒你會莊矜,畫囊盛糞。一旦神離,不復(fù)堪親近。切莫把未爛骷髏認(rèn)作真。

  --賦四念處并序(《蕅益大師全集》第十八冊)頁11641

  ★哀哉三界,愛欲為根;根株不拔,莫望生西!

  蓮華國土,永離塵情;此緣能斷,彼質(zhì)斯成。

  --《蕅益大師凈土集·卷下》頁211-212

  ★人知殺生之業(yè)最慘,不知邪淫業(yè)尤慘也。

  人知殺生之報最酷,不知邪淫報尤酷也。

  蓋種種受生,肇端淫欲;種種造罪,托因有生。淫為生本,生為罪本。是故三途劇苦,人世馀殃,淫意才萌,一切俱起。淫習(xí)難斷,如火燎原,于極臭處,謬為香美;于極穢處,謬為潔凈。隨處茍合,何異畜生?非道染觸,過于雞犬,此在稍有良心者,便應(yīng)痛絕。奈何聰明學(xué)識之士,甘此喪心無恥邪?

  一念欲心,是鐵床銅柱因;一念愛心,是積寒堅冰因。況具行非法,滅理亂常?

  塵沙劫數(shù),不足盡其辜;千萬億言,不足數(shù)其惡。須發(fā)大慚懼大誓愿,寧火炙刀剜,不與一切男女欲心相觸;寧碎身粉骨,終不與一切男女污穢交媾。設(shè)忘正念,更犯前非,必遭毒害橫災(zāi),生身陷入地獄,以茲猛決,善自要心,時時懺除往業(yè),切切悔過自新,庶白法可修。

  而又勤觀經(jīng)論格言,以策廢忘;精進(jìn)對治觀行,以除毒本。不然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必落魔道,永無出期,矧世智辯聰,曾非大器。隨業(yè)直墜,百劫千生,受諸燒煮,尚不成魔,安能成佛?尚失人道,安能往生?請于靜時,仔細(xì)思之,于對境努力防之,不然諸佛無下手處,善友其奈爾何哉!

  --《蕅益大師全集》第十七冊頁10860

  慈舟大師(近代律宗高僧)

  ★殺盜淫妄這四戒中,殺戒自不殺人,還可以讓人殺我。盜妄都可以自不作,讓人作的因緣。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yè)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隨緣消舊業(yè)想的,這個業(yè)是不能隨緣消業(yè)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他也淫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guī),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好。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30

  ★《梵網(wǎng)經(jīng)》諸家注解很多。有判居士只戒"邪淫",有判既是菩薩"正淫"也要斷的。就看我們從"緩"從"急",從"緩"先戒邪淫,從"急"則全斷淫欲。究竟從"緩"對不對呢?"緩"是不能了生死的。說是不對,佛又何必說五戒只戒邪淫呢?因為佛是觀機(jī)施教,看你根機(jī)淺就說緩,所以說"半字教"、"分教",都不是究竟的,佛有"攝受門"、"折服門"。此是"攝受門",用權(quán)巧方便,使?jié)u離淫欲而不斷淫是世法,就佛法說是應(yīng)斷的。諸位有未入佛門的,先斷邪淫。入了門知佛法味,就要斷淫,究竟斷淫,方斷生死根源。戒都有連帶關(guān)系,能"究竟斷淫"即犯無罪的殺戒。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30

  ★西域是有佛法地方,有喜慶喪事,必齋僧祈福。佛在世以供佛為第一福田,佛涅槃后,佛法寄托僧,以供僧為第一福田。一家辦喜事,在街上到處覓僧人,找著一位辟支佛應(yīng)供。受人財施應(yīng)有法施,為說偈曰:"可嘆眾生苦,孫兒娶祖母。豬羊席上坐,六親鍋里煮。"這樣看起來,人在世間,有何意味?孫兒娶祖母,是軟冤家相纏。豬羊席上坐,六親鍋里煮,是強(qiáng)冤家相遇。冤冤相報,酬償不已!独銍(yán)經(jīng)》云:"汝負(fù)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jīng)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xué)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對于不同志的眷屬,要起敬起孝,善為勸說同修佛法。如實在不能勸歸到同修,則只有一刀兩斷,各修各的。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jìn)勇猛的修行。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35

  ★可是業(yè)多得很,造業(yè)的也多得很,如祖祖相傳的恐無后嗣,子女婚嫁,就是淫業(yè),淫欲熾盛,失于正常,種種所作,無非增長生死。以此一業(yè)推想,盡未來際,恐無由擺脫,就是發(fā)心擺脫也很少啊!可是學(xué)佛法就發(fā)出擺脫業(yè)的特別思想,尊重大方廣三善根,求斷欲業(yè),了生脫死。所以要證解脫德,非學(xué)戒不可。戒是制約,業(yè)為持戒的心理所制約,一切惡業(yè)不起,才可得到解脫,復(fù)還心的用大。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96

  附:慈舟老法師以七旬有三之高年,嚴(yán)持戒律,教育后學(xué),演講無虛日,朝暮禮佛三四百拜,精進(jìn)勇猛,實為希有。己丑佛成道日,于福州舍利院,倡念《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華嚴(yán)海會佛菩薩。一永日。翌日起接連念佛二七,用報佛恩。是日,老人開示凡三次,此其一耳。皆事理融通稱性之談。精神旺壯,愧煞全堂青年同仁。惜錄者庸劣,不能使奧旨圓音畢露,供養(yǎng)于閱者之前,是一深大遺憾。而同道等,茍能因此微分之紀(jì)錄,咸起如老人之積極為法,則于新佛教之建設(shè)中,未始非無小補(bǔ)。(庚寅臘月一埋學(xué)人謹(jǐn)記)

  --《慈舟法師開示錄》頁85

  憨山大師(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念佛求生凈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發(fā)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念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念?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業(yè)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凈土。"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欲之過也。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zhuǎn)。直至今日,翻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才發(fā)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guān)。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xiàn)前,那時方知佛全不得力,卻怨念佛無靈驗,悔之遲矣。

  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xiàn)前,在家念佛,眼中見得兒女子孫,家緣財產(chǎn),無一件不是愛的,則無一事無一念不是生死活計,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時,只說念不切,不知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且如兒女之情現(xiàn)前時,回光看看,這一聲佛果能敵得這愛么?果然斷得這愛么?若斷不得這愛,畢竟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xí)熟,念佛才發(fā)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

  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畢境主張不得。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時節(jié)也,豈更有別妙法哉。ㄊ灸罘鹎幸,在云棲為聞子將子母氏說)

  --《憨山大師法語》頁86-88

  ★無明生死根株,只在現(xiàn)前一念。如人周行十方,盡生平力而不已者,將謂已涉千萬途程,殊不知未離腳跟一步也。是知歷劫妄想遷流,生死輪轉(zhuǎn),實未離當(dāng)人一念耳。若能日用現(xiàn)前見聞覺知,念念生處著力覷破,生處不生,則歷劫生死情根,當(dāng)下頓斷,其實不假他力也。佛說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豈虛語哉?老人指示父母未生前一句,著力參看,他日當(dāng)有自信之時也。(示孫詵白)

  --《憨山大師法語》頁96

  ★一修凈土,不必求悟明心性,專以念佛觀想為正行,又以布施齋僧,修諸福田功德,以為莊嚴(yán)佛土之助。其念佛心中,雖發(fā)愿往生,然必要知,先斷生死之根,方有速效。如何是生死之根?即今貪著世間,種種受用,及美色、淫聲,滋味口體,一切皆是苦本。及一切瞋怒忿恨之心,及執(zhí)著癡愛之心,與一切邪魔外道,邪師所說,邪教之法。

  --《憨山大師法語》頁125-126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即今生出世,何曾一念痛為生死?日用念念循情,未常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就要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fù)。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xiàn)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yīng),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要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面皮,如此驢年無受用時。直須勇猛,更莫遲疑。(示凈心居士)

  --《憨山大師法語》頁105

  永明延壽大師(凈土宗第六代祖師)

  ★學(xué)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yè)識種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斷絕妄緣,對世間一切愛欲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饒未明道眼,自然成就凈身。若逢真正導(dǎo)師,切須勤心親近,假使參而未徹,學(xué)而未成,歷在耳根,永為道種,世世不落惡趣,生生不失人身,才出頭來,一聞千悟。

  須信道,真善知識是人中最大因緣。能化眾生得見佛性,深嗟末世誑說一禪,只學(xué)虛頭,全無實解。步步行有,口口談空,自不責(zé)業(yè)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說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淫無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墮阿鼻,受得地獄業(yè)又入畜生餓鬼,百千萬劫無有出期,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為正。

  若不自懺自悔自修,諸佛出來也無救爾處,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若見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便可行淫;若見己財如糞土相似,便可偷盜。饒爾煉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順汝意在,直待證無量圣身,始可行世間逆順事,古圣施設(shè)豈有他心,只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恐賺向善俗子多退道心,所以廣行遮護(hù)。千經(jīng)所說萬論所陳,若不去淫,斷一切清凈種。若不去酒,斷一切智慧種。若不去盜,斷一切福德種。若不去肉,斷一切慈悲種。三世諸佛同口敷宣,天下禪宗一音演暢。如何后學(xué)略不聽從,自毀正因,反行魔說。只為宿薰業(yè)種,生遇邪師,善力易清,惡根難拔,豈不見古圣道,見一魔事如萬箭攢心,聞一魔事如千錐箚耳,速須遠(yuǎn)離(編者按∶疑作立,待查),不可見聞,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

  --《大正藏》第四十冊頁993中-下

  蓮池大師(凈土宗第八代祖師暨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憎愛

  語云:愛其人及其屋上之烏,言愛之極其至也,忽緣變而情遷,轉(zhuǎn)愛為憎,憎而又憎,向之愛安之在哉?轉(zhuǎn)憎為愛,亦復(fù)如是。是故愛不必喜,憎不必怒,夢事空花,本非實故。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分類略編》頁18

  ★輪回根本

  《圓覺》謂輪回以愛欲為根本,而此愛欲,百計制之,莫可除滅,蓋賁育無所施其勇,良平無所用其智,而離婁公輸無所著其明巧者也。雖"不凈觀"正彼對治,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只見其凈,不見其不凈,觀法精微,鮮克成就。然則竟如之何?經(jīng)云:欲生于汝意,以思想生,今觀此想復(fù)從何生,研之究之,又研究之,研之不休,究之不已,老鼠牛角,當(dāng)必有倒斷處。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分類略編》頁22

  ★蓮池大師七筆勾出西湖勝跡

  鳳侶鸞儔,恩愛牽纏何日休?活鬼喬相守,緣盡還分手。嗏!為你兩綢繆,披枷帶杻,覷破冤家,各自尋門走。因此把魚水夫妻一筆勾!

  --性梵法師《往生凈土傳輯要》頁81

  ★欲為生人根本,斷之誠難,有不凈觀治其標(biāo)也。反究欲念起處,治其本也,今只消究念佛者就是,持名念佛,且專一持名,但禮佛時,作觀可也。

  --《卍續(xù)藏經(jīng)》第一○九冊頁146下

  截流大師(凈土宗第十代祖師)

  ★今時凈業(yè)人,終日念佛懺罪,發(fā)愿而西方,尚遙往生。弗保者無他,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若能將娑婆恩愛,視同嚼蠟,不管忙閑動靜,苦樂憂喜,靠著一句佛號,如須彌山相似,一切境緣,無能搖動,或時自覺疲懈,惑習(xí)現(xiàn)前,便奮起一念,如倚天長劍,使煩惱魔軍逃竄無地,亦如紅爐猛火,使無始情識,銷鑠無馀。此人雖現(xiàn)處五濁之鄉(xiāng),已渾身坐在蓮華國里,又何待彌陀授手觀音勸駕,而始信其往生哉?

  或曰,彼居士勇猛精進(jìn)如是,豈復(fù)牽于愛情,不幾于無病而授藥乎?予曰,不然!古人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又云:道念若同情念則成佛多時。五通仙人,累劫精勤,尚以欲漏未除,隳其功行,故知未登圣果以還,鮮有不被其系累者。居士果世念輕微,道心勇銳,見欲避如火坑,憶佛如戀慈母,豈不起居輕利轉(zhuǎn)益強(qiáng)健乎!總之,煩惱無盡,而生死根本,則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是故先佛經(jīng)中,處處訶責(zé),但情愛一分疏淡,則凈業(yè)一分成熟,于生死岸頭,庶得解脫也。居士其勉之哉!(示耕野居士)

  --《卍續(xù)藏經(jīng)》第一○九冊頁394-395上

  注:截流大師言"今時凈業(yè)人,終日念佛懺罪,發(fā)愿而西方,尚遙往生。"即終日發(fā)愿念佛求懺悔求往生,而仍不能往生滿愿,最根本的原因是"愛樁未拔,情纜猶牢故也"。祖師之示,愿猛醒!共勉之!

  印光大師(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色欲一事,乃舉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戰(zhàn)兢自持,乾惕在念,則亦難免不被所迷。試觀古今來多少出格豪杰,固足為圣為賢。只由打不破此關(guān),反為下愚不肖,兼復(fù)永墮惡道者,蓋難勝數(shù)。《楞嚴(yán)經(jīng)》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學(xué)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茍不痛除此病,則生死斷難出離。即念佛法門,雖則帶業(yè)往生,然若淫習(xí)固結(jié),則便與佛隔,難于感應(yīng)道交矣。

  欲絕此禍,莫如見一切女人,皆作親想、怨想、不凈想。親想者,見老者作母想,長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縱盛,斷不敢于母姊妹女邊起不正念。視一切女人,總是吾之母姊妹女,則理制于欲,欲無由發(fā)矣。怨想者,凡見美女,便起愛心。由此愛心,便墮惡道。長劫受苦,不能出離。如是則所謂美麗嬌媚者,比劫賊虎狼,毒蛇惡蝎,砒霜鴆毒,烈百千倍。于此極大怨家,尚猶戀戀著念,豈非迷中倍人?不凈者,美貌動人,只外面一層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則不忍見矣。骨肉膿血,屎尿毛發(fā),淋漓狼藉,了無一物可令人愛。但以薄皮所蒙,則妄生愛戀。

  華瓶盛糞,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異華瓶。皮內(nèi)所容,比糞更穢。何得愛其外皮,而忘其皮裹之種種穢物,漫起妄想乎哉?茍不戰(zhàn)兢乾惕,痛除此習(xí),則唯見其姿質(zhì)美麗,致愛箭入骨,不能自拔。平素如此,欲其沒后不入女腹,不可得也。入人女腹猶可,入畜女腹,則將奈何?試一思及,心神驚怖。然欲于見境不起染心,須于未見境時,常作上三種想,則見境自可不隨境轉(zhuǎn)。否則縱不見境,意地仍復(fù)纏綿,終被淫欲習(xí)氣所縛。固宜認(rèn)真滌除惡業(yè)習(xí)氣,方可有自由分。(正)復(fù)甬江某居士書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93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為不推之于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指色欲),世無有二。亦有不費(fèi)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淫乎!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95

  ★淫殺二業(yè),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最難斷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殺。二者之中,淫則稍知自愛者,猶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凈,了無絲毫蒂芥者,唯斷惑證真之阿羅漢方能之耳,馀則愛染習(xí)氣,雖有厚薄不同,要皆纏綿固結(jié)于心識之中,從劫至劫,莫能解脫。(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438

  ★愛妻愛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惡。養(yǎng)成禍胎,或至蕩產(chǎn)滅門者,皆由貪與愛之私欲所致也。若將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凈盡,則妻子之是是非非自知。名利之得之以道,不須夤緣妄求矣。此物字,先要識得是幻妄不合情理之私欲,則其格除,乃易易事。否則,盡平生力,不奈彼何。縱讀盡世間書,也只成得一個依草附木,隨波逐浪漢。甚矣,私欲之物之禍大也。若知此物,是吾人生死冤家,決不令彼暫存吾心,則即心本具之正知自顯。正知顯而意誠、心正、身修,順流而導(dǎo),勢如破竹,有不期然而然者。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以作佛。以一切人民,各具明德,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其不能為堯舜,不能作佛者,皆由私欲錮蔽,不奮克念之功,遂致從劫至劫,隨私欲轉(zhuǎn)。輪回六道,了無出期。可不哀哉?然專以格致為訓(xùn),不以因果相輔而導(dǎo)者,或難奮發(fā)大心,勵志修持也。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89

  ★貪者,見境而心起愛樂之謂。欲界眾生,皆由淫欲而生,淫欲由愛而生。若能將自身他身,從外至內(nèi),一一諦觀:則但見垢汗涕唾,發(fā)毛爪齒,骨肉膿血,大小便利,臭同死尸,污如圊廁。誰于此物,而生貪愛?貪愛既息,則心地清凈。以清凈心,念佛名號,如甘受和,如白受采。以因地心,契果地覺;事半功倍,利益難思。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83

  ★男女居室,原為上繼祖宗父母之香煙。已有幾個兒女,便可不致有后嗣之慮。若猶不肯息淫欲,則便為不自愛,并不愛其妻之忍人矣。況汝與宗德皆欲修凈業(yè),生西方。若男女情欲不能斷,則凈念便被欲念夾雜,不易得益矣。汝且勿謂光為僧人,尚論人夫婦房室事。須知世間有作為人,皆須節(jié)欲,況學(xué)佛之人乎?況宗德生已損傷,不生之人乎。◤(fù)馬宗道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頁592

  ★人未有不愿自己及與子孫悉皆長壽安樂者,若于色欲不知戒慎,則適得其反,誠可痛傷。故孔子曰,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孟子曰,養(yǎng)心者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由是言之,人之死生存亡,系于色欲之能寡與否,居其多半。不慧絕無救世之力,愿存壽世之心,爰增輯刊布此書(即《壽康寶鑒》),以期自愛而并愛其子若孫者,得是編而詳閱之,則利害之關(guān),明若觀火。內(nèi)而戒勖子孫,外而戒勖同倫。又祈展轉(zhuǎn)流通,俾遍寰宇。庶一切同人,咸獲壽康,是所馨香而禱祝者。

  人從色欲而生,故其習(xí)偏濃。一不戒慎,多致由色欲而死。古圣王以愛民之故,即夫婦房事,不惜令遒人以木鐸巡于道路,冀免誤送性命之虞;其慈愛為何如也。及至后世,不但國家政令不復(fù)提及,即父母與兒女亦不提及,以致大多數(shù)少年,誤送性命,可哀孰甚。不慧閱世數(shù)旬,見聞頗多,不禁悲傷。因募印此書,冀諸同倫,咸獲壽康。所愿得此書者,各各詳閱,展轉(zhuǎn)流通,勿令徒費(fèi)心思錢財,而毫無實益,則幸甚幸甚。▔劭祵氳b題辭一及二)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頁844-845

  ★一切事業(yè),以身為本,身若受虧,事俱消隕。傷身之事,種種不一,最酷烈者,莫過淫欲。是以君子,持身如玉,閑邪存誠,夙夜兢惕,如是制心,欲念不起,何況邪淫?蔑倫越理。世有愚夫,不知此義,每致縱欲,不遵禮制貪暫時樂,受長劫苦,減算折福,尚其小耳。以故前賢,敬輯此編。冀諸同倫,共樂性天。不慧有感,增訂流傳,高懸殷鑒,以拯青年。

  --釋印光撰"普為印施《壽康寶鑒》及展轉(zhuǎn)流通贊揚(yáng)勸閱諸善士回向頌曰"

  ★天為大父,地為大母。一切男女,皆天地之子女,皆吾之同胞。既是同胞,當(dāng)盡友愛,保護(hù)扶持,以期各得其所。如是,則為天地之肖子,無忝所生矣。既能保護(hù)扶持天地之子女,則天地必常保護(hù)扶持于其人,令其福深壽永,諸凡如意也。倘或肆意橫行,欺凌天地之子女,則其折福減壽,滅門絕嗣。一氣不來,永墮惡道,經(jīng)百千劫,莫復(fù)人身者,乃自取其禍,非天地之不慈也。

  馀且勿論。即如妻女姊妹,人各共有。人若熟視己之妻女姊妹,己則憤心怒氣,即欲毆擊。何見人之妻女姊妹,稍有姿色,心即妄起淫念,意欲污辱乎哉?夫同為天地之子女,是吾同胞。若于同胞起不正念,則是污辱天地之子女,欺侮同胞。其人尚得自立于天地之間,而猶謂之為人乎!況夫婦之道,與乎三綱五常。男女居室,人之大倫。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以其有人倫也。人若行蔑理亂倫之事,則是以人身行禽獸事。身雖為人,實則禽獸不如也。何也?以禽獸不知倫理,人知倫理。知倫理而復(fù)蔑倫理,斯居禽獸之下矣。

  然一切眾生,由淫欲生,故其習(xí)偏濃。須深提防,作親、作怨、作不凈想,庶可息滅邪念,而淳全正念矣。怨與不凈,前序已明。茲特約親而為發(fā)揮,冀諸閱者,同敦天倫,毋懷惡念!端氖隆方(jīng),示人見諸女云,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惰缶W(wǎng)經(jīng)》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當(dāng)生孝順心,慈悲心。如是則尚保護(hù)扶持之不暇,何可以起惡劣心,而欲污辱乎?

  明有一生患淫,不能自制,問于王龍溪。龍溪曰,譬如有人謂汝曰,此中有名妓,汝可搴幃就之。汝從其言,則汝母女姊妹也。汝此時一片淫心,還息否?曰:息矣。龍溪曰,然則淫本是空,汝自認(rèn)做真耳。人果肯將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視之,則不但淫欲惡念無由而生,而生死輪回,亦當(dāng)由茲頓出矣。(不可錄敦倫理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471-473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之禍,動輒喪身殞命,而人多樂于從事,以身殉之,雖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縱情欲事,探花折柳,竊玉偷香,滅理亂倫,敗家辱祖,惡名播于鄉(xiāng)里,毒氣遺于子孫,生不盡其天年,死永墮于惡道者,姑置勿論。即夫婦之倫,倘一沉湎,由茲而死者,何可勝數(shù)?本圖快樂,卒致死亡,鰥寡苦況,實多自取,豈全屬命應(yīng)爾哉?彼昵情床第者,已屬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昵,但以不知忌諱,冒昧從事,致遭死亡者,亦復(fù)甚多。故《禮記·月令》有振鐸布告,令戒容止之政(容止,即動靜,謂房事也),古圣王愛民之忱,可謂無微不至矣(忌諱,《壽康寶鑒》詳言之,俱宜購閱)。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無不推之于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欲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世無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

  亦有不費(fèi)一錢,不勞微力,而能成至高之德行,享至大之安樂,遺子孫以無窮之福蔭,俾來生得貞良之眷屬者,其唯戒淫乎!夫婦正淫,前已略說利害,今且不論。

  至于邪淫之事,無廉無恥,極穢極惡,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艷女來奔,妖姬獻(xiàn)媚,君子視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臨,皇天眷佑;小人視為莫大之幸福而納之,必致災(zāi)星蒞止,鬼神誅戮。君子則因禍而得福,小人則因禍而加禍,故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世人茍于女色關(guān)頭,不能徹底看破,則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樂,以及子孫無窮之福蔭,來生貞良之眷屬,斷送于俄頃之歡娛也。哀哉!安士先生《欲;乜瘛芬粫,分門別類,縷析條陳,以雅俗同觀之筆,述勸誡俱摯之文。于古今不淫獲福,犯淫致禍之事,原原委委,詳悉備書,大聲疾呼,不遺馀力,暮鼓晨鐘,發(fā)人深省,直欲使舉世同倫,咸享福樂,各盡天年而后已,須知其書,雖為戒淫而設(shè),其義與道,則舉凡經(jīng)國治世,修身齊家,窮理盡性,了生脫死之法,悉皆圓具。若善為領(lǐng)會,神而明之,則左右逢源,觸目是道,其憂世救民之心,可謂至深切矣……

  又祈父誨其子,兄勉其弟,師誡其徒,友告其侶,俾得人人知其禍害,立志如山,守身如玉,不但不犯邪淫,即夫婦正淫,亦知撙節(jié),將見鰥寡孤獨,從茲日少,富壽康寧,人各悉得,身家由茲清吉,國界于以安寧,穢德轉(zhuǎn)為懿德,災(zāi)殃變作禎祥。畢竟不費(fèi)一錢,不勞微力,而得此美滿之效果,仁人君子,諒皆當(dāng)仁不讓而樂為之也。爰述大義,以貢同仁。(欲;乜衿談袷艹至魍ㄐ颍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86-588

  ★人未有不欲長壽康寧,子孫蕃衍,功業(yè)卓著,吉曜照臨者,亦未有欲短折疾病,后嗣滅絕,家道傾頹,兇神蒞止者。此舉世人之常情,雖三尺孺子,莫不皆然,縱至愚之人,斷無幸災(zāi)樂禍,厭福惡吉者。

  而好色貪淫之人,心之所期,與身之所行,適得其反,卒至所不欲者悉得,而所欲者悉莫由而得,可不哀哉!彼縱情花柳,唯此是圖者,姑勿論。即夫婦之倫,若一貪湎,必致喪身殞命。亦有并不過貪,但由不知忌諱(忌諱種種,詳示書后,此不備書),冒昧從事,以致死亡者,殊堪憐愍。以故前賢輯《不可錄》,備明色欲之害,其戒淫窒欲之格言,福善禍淫之證案,持戒之方法日期,忌諱之時處人事,不憚繁瑣,縷析條陳,俾閱者知所警戒,其覺世救民之心,可謂懇切周摯矣。而印光復(fù)為增訂,以名《壽康寶鑒》,復(fù)為募印廣布者,蓋以有痛于心而不容已也……

  孟子曰,養(yǎng)心者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康健時尚宜節(jié)欲,況大病始愈乎?……而古今來福最大者,莫過皇帝,福大壽亦當(dāng)大,試詳考之,十有八九皆不壽,豈非以欲事多,兼以不知忌諱,以自促其壽乎?

  而世之大聰明人,每多不壽,其殆懵懂于此而致然乎,光常謂世人十分之中,四分由色欲而死,四分雖不由色欲直接而死,因貪色欲虧損,受別種感觸間接而死,其本乎命而死者,不過十分之一、二而已。茫茫世界,蕓蕓人民,十有八九,由色欲死,可不哀哉?此光流通《壽康寶鑒》之所以也。(壽康寶鑒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88-591

  ★人稟天地陰陽之氣,受父母精血之質(zhì)而生。其初生以至三、四歲,一舉一動,皆須父母撫育。自后雖能自行動,而諸凡事理,皆須父母安排教導(dǎo),否則便不能生存于世。及其年長,則父母為之擇配,俾得享男女居室之樂,以期內(nèi)外相輔,得以奉父母而盡子職,綿世系而防老死。此天地固然之道,圣人法天制禮,俾人各守彝倫,以盡人道與子道耳。若不依圣人之禮,與父母之命,唯以兩情愛戀而為夫婦,則與禽獸何異?彼不知好歹者,專效歐洲惡風(fēng),盛倡自由結(jié)婚,何不倡初生即不受父母撫育教導(dǎo),而自由成立為人乎?彼若能一生于世,即自由成立,絕不受父母撫育教導(dǎo),則自由結(jié)婚,實為至當(dāng)之理事。若不能如此,唯年長能以自力致男女愛戀為標(biāo)準(zhǔn)者,即為逆天悖理侮圣蔑倫之極重罪人。以其心行,與禽獸無殊焉!無錫楊章甫居士,作文辟之,因為序引,以發(fā)所未發(fā),冀倡此說者,咸覺悟云。(辟自由結(jié)婚邪說文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592

  ★若當(dāng)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志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fā)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于一心念佛。所最貽害者,莫過于妄動哭泣。若或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114

  弘一大師(近代律宗高僧)

  ★ 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矧多愛乎?極樂有一念之不一,則臨終為此所轉(zhuǎn);矧多念乎?

  --幽溪大師(錄自弘一大師《晚晴集》或《卍續(xù)藏經(jīng)》第一○九冊頁726下-727上)

  ★ 若生恩愛時,當(dāng)念凈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dāng)?shù)蒙鷥敉粒窟h(yuǎn)離此愛。若生瞋恚時,當(dāng)念凈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dāng)往生凈土?得離此瞋。若受苦時,當(dāng)念凈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dāng)念凈土之樂,無央無待。凡歷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一切時處,無非凈土之助行也。

  --幽溪大師(錄自弘一大師《晚晴集》或《卍續(xù)藏經(jīng)》第一○九冊頁728下-729上)

  ★只"強(qiáng)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道業(yè)未成,無常至速!急宜斂跡韜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

  --《西方確指》(錄自弘一大師《晚晴集》)

  按:此語原是勉人專修凈土,專念一句阿彌陀佛。在此不妨引為"強(qiáng)順人情"的去結(jié)婚生子;"勉就世故"的去殺盜淫妄,亦無不可也。

  虛云老和尚(禪宗溈仰第八代祖師)

  ★《楞嚴(yán)》一經(jīng),由阿難發(fā)起,作我們的模范。全經(jīng)著重說"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

  --《虛云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13

  ★阿難遇摩登伽女,并非做不得主,這是菩薩變化示現(xiàn)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拾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圓覺經(jīng)》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dāng)知輪回,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

  --《虛云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31

  ★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yán)經(jīng)》,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注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經(jīng)由凡夫直到成佛,由無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證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詳詳細(xì)細(xì)的說盡了。所以熟讀《楞嚴(yán)經(jīng)》很有利益。

  --《虛云老和尚方便開示》頁78

  ★我懺悔,不過比你們癡長幾歲,弄到一個虛名,你們以為我有什么長處,以我為宗就苦了!我比《楞嚴(yán)》所說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師更不如。所以每每叫你們參學(xué)的要帶眼識人,又要有雙好耳,聽法能辨邪正,然后將所見所聞的,放進(jìn)一個好肚里,比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會走錯路,不上偽善知識的當(dāng)。現(xiàn)正是末法時代,你到哪里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yán)經(jīng)》,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經(jīng)前后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看《楞嚴(yán)經(jīng)》若不歸宗(指"淫"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貫后文,前后照應(yīng),則全經(jīng)義理,了然在目,依經(jīng)作觀,自得受用。古來行人,從此經(jīng)悟道的很多。溫州仙巖安禪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當(dāng)時破句讀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于此忽有悟入。后人語師云:"破句讀了也!"師云:"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yán)"。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yán)》。此經(jīng)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虛云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44-145

  ★《楞嚴(yán)經(jīng)》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色界已無淫欲,還有色身!独銍(yán)經(jīng)》說:"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但無粗色,非無細(xì)色。"《凈名疏》云:"若不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明無色界有色。"《涅槃》云:"無色界色,非聲聞緣覺所知。"《楞嚴(yán)經(jīng)》云:"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xiàn)前,無業(yè)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梢娪幸陀猩,斷淫就斷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壽命,長短不同。非非想處天,壽長八萬大劫,還是免不了生死輪回。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虛云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12

  ★《楞嚴(yán)經(jīng)》中說凡說圣,說悟說魔,皆是闡明五陰非有,教我們照破五蘊(yùn)皆空,最后說知有涅槃,不戀三界,指出五陰魔邪,無一不是說五陰。色陰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殺盜淫妄,是地獄根本。五陰照空,即脫生死,不復(fù)輪回。

  --《虛云老和尚方便開示》頁152

  來果禪師(禪宗臨濟(jì)第四十六代祖師)

  ★參禪人,要知身為淫本。經(jīng)上云: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愛欲為因,愛命為果;欲因愛生,命因欲有。佛經(jīng)親囑,何敢稍違?大凡辦道行人,防淫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即成灰燼,賊不防悉為賊有,大關(guān)我人生命財產(chǎn)。命即法身慧命,財即七圣功德財,誠非細(xì)事。參禪得力時,有問曰:"既能得力,何防之有?"是知工夫得力,不防淫而淫自凈;有防淫念,難做工夫。中下行人參禪用工,防淫尚防不勝防,犯淫何止一犯再犯?有防淫之念,未稱得力工夫,再若犯淫,自稱法門罪輩。

  防淫之形態(tài)者,三業(yè)未動,已見淫心,七惡奔馳,淫池水溢。見女色,動淫心,過可能赦;見男色,動淫念,逆罪難逃。有觸摩身手者,有口吻彼口者,有私送愛物者,有私訂淫約者,有淫"人口"者,有淫"坐股"者,有"勒逼"淫者,有"互愛"淫者。獨男色互淫罪與七逆同科,判處阿鼻四大劫罪。僧與女淫,判處阿鼻一大劫罪,逆淫亦四大劫罪。世間人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況僧人乎?世間一夫一妻為正淫無過,若有一時半刻二妻,為邪淫,有過;若一妻一夫是正淫無過,若一妻有一時半刻二夫,為邪淫,有過。守戒僧人,邪淫、正淫一律持凈,稍有不凈,時至即下三途受罪。果能想淫戒持凈,不稍違犯者,只有參禪一法根本鏟除。何以?禪正參時,絕人我相,何物為淫物乎?禪能參透,先斷生死命根,不但淫根、淫種俱絕,連下淫種之地徹底掀揚(yáng),小則成羅漢,中則成菩薩,大則成諸佛是也。

  --《參禪普說》頁69-70

  ★參禪人,立志孤高、回絕人世、只身孤詣、以道為侶者,才是參禪人行履。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欲轉(zhuǎn)去,辜負(fù)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尚對不起自己,至是以道為我至親,以禪為我至友,其他不但不顧,加以遠(yuǎn)離。非遠(yuǎn)離不能脫愛染窠臼,非真參不能絕生死幽巢。與人講一句有益的話,尚與道違,無益之語,豈可得乎?古有慈明等結(jié)伴一同參汾陽昭祖,將至門外,被澆一頓冷水,立即私溜二、三個。至晚汾陽弄葷菜一席,各人默默不食,獨慈明一人,聽其指吃則吃。次早一跑,只剩慈明一人。汾陽曰:"我用一席水飯祭走這些孤魂野鬼,只留一個人在。"若照這樣,打同參尚不能同行大法、同了生死、同開道場、同行度世,何稱同參?半點委屈一受,各顧各人性命,任何不顧,悲乎!不過逞一時熱鬧而已,終是空過光陰,真與道違也。

  近今之世,打同參者,你愛我之人格,我喜你之清嚴(yán),午夜商談,深為合意。即二人發(fā)愿,寫血表,立愿書,同在佛前發(fā)宏誓愿,或生死不離,或你死我死,或同患難,或同參禪;血表化后,你的戒牒歸我收,我的愿書歸你收,情深義厚,出入同行。一進(jìn)禪堂,或當(dāng)行單,見到你與他親,我生嫉妒,或你要朝山,我要拜海;先是言語不和,次則人情稍疏,再則你交我的戒牒,我還你的愿文,甚至于你一拳,我一腳。嗚呼!這好同參,恐一年未到。嗟夫!何愚之甚!參禪正要斷情絕愛,道尚難辦,何能污情染愛,禪豈能參乎?至囑有志之人,知識之士,萬莫有此愚弄,唐喪光陰不淺。

  --《參禪普說》頁86-87

  ★淫戒因緣者。《涅槃經(jīng)》云:"如一羅剎,隨渡海者,總乞浮囊,渡者答言:'寧舍身命,囊不可得。'羅剎復(fù)言:'不肯全施,可惠其半?'彼人亦不肯與。如是轉(zhuǎn)展,乃至乞微塵許,彼人亦不肯與。菩薩持戒,亦復(fù)如是,煩惱破戒,羅剎勸化菩薩,令犯重戒,護(hù)馀輕者,菩薩不隨,乃至勸化輕戒,菩薩亦不隨。何以故?菩薩持重戒及輕戒,敬重堅固,等無差別。"然而世人因淫欲殺身亡家,既出俗為僧,豈可再犯?而世人者,及周幽喪國,晉獻(xiàn)亡家,淫女騎頸,天廟焚身,皆淫所致。自古至今,受惑者不少,被害者良多。

  如《八師經(jīng)》云:"佛告梵志曰:'淫人婦女,或為夫主、邊人所知,臨時得殃,刀杖加刑,手足分離,禍及門族;或為王法收捕著獄,酷毒掠治,身自當(dāng)罪。死入地獄,臥于鐵床,或抱銅柱,獄卒燃火,以燒其身。地獄罪畢,當(dāng)受畜生。若后為人,閨門淫亂,遠(yuǎn)佛違法,不親圣賢,常懷恐怖,多危少安。'復(fù)說偈曰:'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形銷魂魄驚,傷命而早夭。受罪頑癡荒,死復(fù)墮惡道;吾用(編者按∶用字存疑,待查)畏是患,棄家樂山藪。'"故《大論》云:"人(編者按∶人字存疑,待查)道慚愧人,持缽攝眾生;云何縱欲情,沉溺于五情?已舍五欲樂,棄之而不顧;如何還欲得,如愚自食唾?"故經(jīng)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必使淫機(jī)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十界因果錄》頁84-85

  ★我等日用中,現(xiàn)前一念殺、盜、淫、妄等戒,其名雖持,而實一切戒盡犯。或淫心頓發(fā),或欲火逼身,竟難止伏;或睡或坐,或立或行,即用自手觸捋小便,其心觀想前行淫樣,弄精失出,貪圖適意;或見年幼僧俗男女,即用身手觸彼身分;或握手生歡,身耽淫業(yè);或外現(xiàn)威儀,弊專淫惡;或與僧尼及女士等通致往來,心耽淫色;或與俗人結(jié)拜干親;或僧房屋安居女眷及養(yǎng)雞犬;或?qū)?a href="/remen/sanb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三寶、衣服、財物私取俗家混用;或?qū)?匆鶓颍苍煲鶗。如此極惡重罪,若不改悔,命終生大叫喚地獄。

  --《十界因果錄》頁31

  諦閑大師(天臺宗第四十三代祖師)

  ★問:對于正室,是否亦當(dāng)隔離,其不能隔離,是否不能成道?

  答:若謂了生脫死,是戒淫為第一義,《楞嚴(yán)經(jīng)》云:"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故知欲成辦道業(yè),必以戒淫為第一義,若為宗嗣起見,欲罷不能,見子后宜節(jié)欲,見孫已宜絕欲,以皆弗獲已之言也,不可不知!

  --諦閑大師(節(jié)錄自《諦閑大師遺集》第五冊頁58)

  寶靜大師(天臺宗第四十四代祖師)

  ★佛言"多欲為苦"者,"欲"希須為義,謂于所樂之境,希求而不舍也。"多"者謂其欲樂之境非一。故昔者,因貪多欲,而受逼迫身心之痛苦也。一切塵境,悉能染污吾人之心,為生死之根本。然何以能知五欲為苦?六根對六塵,任運(yùn)貪著,如磁石吸鐵,不期然而然。當(dāng)知塵本非欲,而其中別有滋味,故能令人起須欲之心。然萬境本閑,唯人自鬧,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然欲境雖多,總數(shù)不出五種:一、色欲。謂男女形貌端正,及世間寶物,玄黃朱赤紫,種種妙色,世間之人,誰不生愛著?于此可愛之色,悅情適意,貪求戀著,不能出離三界,皆為色所迷。故《楞嚴(yán)經(jīng)》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是也。二、財欲。世間一切金銀財寶,養(yǎng)身之資,無論男女老幼,誰不生貪著?戀戀不舍?是為財欲。三、名聞欲。謂不貪色、不貪財,唯貪求名譽(yù),謂有聲名可以顯親榮己,以致貪求樂著而不知止,故名"名欲"。四、曰飲食欲。貪著種種飲食,佳肴美味,乃至貪口腹殘殺生靈,故名"食欲"。五、睡眠欲。謂終日情識昏昧而睡眠,眾生不了,終日竟夜。于黑暗鬼窟中作活計,不知"欲"是苦本。且將苦作樂,貪求不已,如來說是:"可憐憫者。"此之謂乎。

  當(dāng)知有欲便有苦,無欲則無苦,有欲有苦,皆是六根黏于六塵,若根不緣,則塵無所偶。若根塵脫黏,則當(dāng)下靈光獨耀,五根為內(nèi)賊,五塵為外賊,滅功德、損法財悉由此內(nèi)外五大賊之所劫奪,宜生厭離之心。謂"色欲"如熱金丸,持之則燒。古今俊杰英雄,多被色欲所迷,如周幽王之愛褒姒,因此喪身亡國。頻婆娑羅王以色欲故,身入怨國,在淫女梵摩房中。優(yōu)田王以色欲故,截五百仙人首。古時多少昏君悉因色欲而敗國亡家,當(dāng)知色害尤深,令人狂醉,生死根本,良有以也。

  聲欲如涂毒鼓,聞之則死,故宜遠(yuǎn)離!镀派场分性疲悍鹞闯鰰r帝釋常詣提波延那仙人所,聽聞法要,夫人舍脂,心懷疑念,帝釋舍我欲往馀女,遂隱行車上,到仙人所。帝釋見之,乃謂曰:"仙人不喜見女,汝可還去。"舍脂不肯,帝釋即以蓮荷莖打之,舍脂乃以軟語而謝帝釋,諸仙聞女聲起欲,髻螺落地失通。又如印度雪山有五百仙人修道,甄迦羅女于雪山沐而歌,仙人聞其歌聲,遂失禪定,心醉狂逸,不能自主,以是之故,須呵聲塵。

  香欲如憋龍氣,臭之則斃,開結(jié)使門,杜真正路,百年持戒能一時壞,唯此香塵!洞笳摗吩疲何粲辛_漢,入龍宮受食,缽有馀粒,令沙彌洗滌,馀剩米飯,嗅嘗之,甚香味,后潛入師座之龍床,手捉床腳,俱入龍宮,龍謂何故將未得道者帶來?師言不覺。沙彌見龍女美妙端正無比,生大染著,遂發(fā)大愿,奪取龍宮。出宮后,一心精修施戒,愿早做龍王。是時繞寺,足下水出,自知龍業(yè)已成,即以袈娑覆頭,入池而死,竟為大龍。其未死之前,師友呵之,謂我心決,師及僧眾在池前嘆云,由著香故,致使?fàn)栆。彼以貪故,竟甘為畜類之龍王,其顛倒錯謬,可謂至愚。

  味欲如沸蜜湯,飲之則爛舌,眾生因貪口福,而殘殺生靈,造彌天大罪,傷理喪德,斷大慈悲,皆此味欲。昔有一愛酪沙彌心常愛食乳酪之味,凡檀越供僧之酪,沙彌每得馀殘,心心愛著不舍,死墮酪中為蟲。師得道果,僧分酪時云,徐徐莫傷愛酪沙彌,人問其故,答言:此蟲本是我小沙彌,以愛酪故,生此酪中,為是義故宜應(yīng)呵味。

  觸欲如臥師子,近之則嚙,當(dāng)知觸欲為生死之本,系縛之緣,馀四欲各得其分,唯觸欲遍滿全身,生處廣故,染著亦廣,故此觸欲,為大黑暗處。過去有劫撥仙人,得五神通,為王者所敬重,飛行往返,王自捧仙足,用肴之時,手自供奉,如是者多年。時王有事遠(yuǎn)行,王有一女,端正無比,王告女言,吾奉事仙,不敢失意,吾今遠(yuǎn)行,汝供如我。彼仙飛至,女即以手擎接足,觸女柔軟之手,即起欲意,欲盛失通,無飛行之能,只挨步行出宮,可不畏哉?

  古代名僧詩云:"遠(yuǎn)之易為士,厄之難為情,香味頹高志,聲色喪軀齡。"《佛名經(jīng)》曰:"有愛則生,愛盡則滅。"故知生死,貪欲為本,若去貪欲之因,則生死苦輪之果報息矣!"苦者"逼迫為義,謂五欲之法,逼惱身心,不得自由,故名為苦,以其六根,各有三受,即有三苦,六三即一十八苦,如是推窮,無量無邊。眾苦充滿,謂之苦海,所以說"多欲為苦也"。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返觀觀自性,返聞聞自性,當(dāng)下即是少欲出苦之方法。

  生死疲勞,從貪欲起者。吾人從無量劫來,生生死死,六道之中,何道未曾去過?十方世界,無一芥子許,非我受生之處,做一世人,有一世之辛苦。生如活牛剝皮,死如烏龜脫殼,苦痛萬端,經(jīng)無量世則有無量辛苦,然自心本來不生不滅,有生有死者,皆因貪欲而起,悉是冤枉受輪回,遭虛妄之生死。眾生胡為乎受諸辛疲勞苦,故云生死疲勞!洞笾嵌日摗吩疲浩兴_得天眼,觀諸眾生,輪轉(zhuǎn)五道,回旋其中,謂天中死,人中生,人中死,天中生,天中死,地獄中生,地獄中死,鬼趣中生,修羅鬼畜,亦復(fù)如是。欲界中死,色界中生,欲界中生,色界中死,色無色界,亦復(fù)如是。所以說六道輪回,生死旋轉(zhuǎn),吾人從無始至現(xiàn)在,所有枯骸,堆積如山,所流眼淚,如四大海水,眾生不痛念生死苦,且將苦作樂,以強(qiáng)凌弱,爭名奪利,乃曰為國為民,豈非顛倒?如百千蚊蚋,于破瓶之中,分寸之間,啾啾亂鳴,慧眼觀之,殊屬可笑,徒勞辛苦而已。

  然亦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xiàn)在生死,由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為胎,流愛成種!秷A覺經(jīng)》云:"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是故吾等,須斷貪欲,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現(xiàn)吾等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于無量劫中為恩愛奴。所謂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

  --《寶靜大師全集》頁956-961

  ★第一訶色欲。當(dāng)知"訶"之一字,即是用功夫之要道,入門之正軌,須以種種方法訶斥之。所謂男女形貌端正嚴(yán)好,修目即長眉,朱者紅也,素者白也,所謂丹唇皓齒,明眸善睞,種種可愛可悅之色相,愚人視之,遂生貪愛,此為貪愛男女之形色有情之正報。還有一種人,對于有情男女之愛,染心很淡泊,不生執(zhí)著,而愛世間種種可尊可貴之寶物,謂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等七寶,及一切青黃赤白紅紫縹綠五光十色,種種微妙殊勝之色相,若智者觀之,了達(dá)原是虛妄,不生貪愛,而愚人遂生愛染,因迷惑故,從此作諸惡業(yè),深造累劫之禍殃。如頻婆王事,即是引證。是王以貪愛色欲故,不顧國家之重,甘愿身入敵邦,獨處于淫女阿梵波羅房中。又如優(yōu)填王,以愛樂色染故,遂截五百仙人手足,造大重罪。當(dāng)知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于此茫茫欲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酬繆,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實甚于猛獸橫流,吾儕凡夫,應(yīng)當(dāng)猛省而討斥之……

  第五訶觸欲。此觸欲最為厲害,為生死之根本。經(jīng)云:"一切眾生,皆以色欲而正其性命。"因前四欲,各有界限,色屬眼一部分,聲屬耳一部分,香屬鼻一部分,味屬舌一部分,謂四根對四塵,各有所受。惟此觸欲,則周遍全體,所言觸欲者,謂男女身分,柔軟細(xì)滑,互相按摩,及寒時體溫,熱時體涼,及其他種種之殊好妙觸,無智慧之愚人,為之沉沒,能障礙行者之道業(yè)。如從前有一角仙,為觸欲而失神通,發(fā)惡愿感天不雨,后被淫女誘惑觸欲失通,騎其頭頸,是知觸欲之過罪,至大且危,可不慎哉!

  --寶靜大師《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講述》頁69-73

  倓虛大師(天臺宗第四十四代祖師)

  ★倓虛老和尚出家前之感言:

  現(xiàn)在我下面已有一個姑娘已出門了,五個男孩,大的才十四歲,小的剛會走,又沒人教養(yǎng)他們,三四十年來東跑西奔,沒有一點積蓄,全靠這個小藥輔吃飯。我走了之后,藥輔無人照管必定歇業(yè),將來全家挨餓,流浪失所,這怎么辦呢?然而,又一想:天下流離失所的人太多了,許別人的眷屬流離失所,就不許我的眷屬流離失所嗎?又想:假如我出了家之后,到各地去參訪,在路上遇見了我的孩子正在討飯,這時我管他不管他呢?唉!天下討飯的孩子太多了,許別人的孩子討飯,就不許我的孩子討飯嗎?這件事也不足深慮的!可是我的女人,在我不言語一聲去了之后,她領(lǐng)著五個孩子,生活上一定很為難,如果她要嫁給別人,這不是于我很難看嗎?以后我聽說,或者在一個村里遇見她,將作如何感想?唉!又一尋思,天下的女人改嫁的太多了,這是我出家,如果我早已死去,誰能保險她不改嫁呢?況且許別人的女人改嫁,就不許我的女人改嫁嗎?她今生是我的女人,前生是誰的女人?來生又要變成誰的女人呢?這事也不足掛在心上的。如果真的為了妻子的事情,而連累了自己的一生,其實何止一生,恐怕生生世世的永遠(yuǎn)沉淪下去了,這樣不但不能度脫妻子,同時也無法度脫自己。如果我現(xiàn)在能夠毅然決然的出了家,潛心佛典,得到真實的修行,將來遇見他們,也勸她們念佛修行,了生脫死,這不是兩全其美嗎?還有……唉!放下吧!……放下吧!

  --《影塵回憶錄》頁46

  ★凡學(xué)佛人,須知五魔利害,必須預(yù)防,早結(jié)同參道友,互相警誡。

  此魔有五:

  一者、死魔。

  二者、病魔。

  三者、煩惱魔。

  四者、五陰魔。

  五者、天魔。

  破此五魔,最要是預(yù)作觀想。

  一、觀生死一如,如鏡花水月,能破"死魔"。

  二、觀知苦所集,如露如電,能破"病魔"。

  三、觀世事如夢,逢場作戲,何須認(rèn)真,能破"煩惱魔"。

  四、觀如幻如化,能破"五陰魔"。

  五、觀一切環(huán)境,完全是夢,能破"天魔"。

  更有五要:

  第一、要看破聲色利貨,轉(zhuǎn)眼成空。

  第二、要看輕榮辱得失,如朝露陽焰。

  第三、要學(xué)吃虧,吃虧即便宜,確是修福。

  第四、要不被順境所轉(zhuǎn),須知轉(zhuǎn)眼成空。

  第五、要割親斷愛,須知恩重仇深。

  如是五魔五要,能作如是觀,如是行,雖履險路,如同坦途,無掛無礙,立地清涼,隨時皆得大自在。然作觀時,先要設(shè)身處地,方能有效。

  --《倓虛大師精華錄》頁119-120

  廣欽老和尚(近代凈宗高僧)

  ★人為何受輪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為財色名食睡,煩惱也就而至,業(yè)也就這樣造出來了。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68

  ★輪回是有的,不要以為沒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媽,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空和尚亂講話,他叫一只豬的名字,那只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回。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68

  ★沒有說還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親戚……等,愛情愛別,千萬劫也是在輪回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回。如果有佛的種子,修行就比較快。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224

  ★女人少修五百世,會修的就此身可解脫,不要顧身體,食飽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則貪、迷、散亂、無道心。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56

  ★如果情執(zhí)不斷,嘴里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么,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nèi)。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32-33

  ★老和尚又說:"世間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債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撫養(yǎng)還債,他世則做你的子女,受你的養(yǎng)育,如此,一世一世,怨親相繼,彼此互養(yǎng),無有終止。而出家乃是要斷絕這條生死債緣,將世俗愛別離苦的親情,轉(zhuǎn)為度這些親人來皈依三寶,同來念佛、拜佛,度他們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輪回苦,這樣才叫做大孝報恩,否則,父母未度,這點恩情,還會使我們再入娑婆度他們。實則無始以來,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們過去的怨親眷屬,因隔世相遠(yuǎn)而忘失,今生為父母兄弟,來世可能為怨家債主,有的甚或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三惡道中,所以,我們度眾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xiàn)世父母、兄弟固為親眷,一切眾生亦為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fā)大悲心,誓度一切眾生,像大愿地藏王菩薩一般,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00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父母親眷都是希望我們和他們一樣,走那條生死的路。既然我們也知道要圖報親恩,就應(yīng)該出家走了脫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過來,免其生死輪回苦,令他們得到解脫安樂,這才是真正地盡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來還盡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離其轍,而結(jié)果也不出生死輪回。假設(shè)你現(xiàn)在不出家,順父母的意思結(jié)婚,對象若不理想,父母也為你難過操心,對象若是適你的意,是否也同時合父母的意?若不能,豈不又徒增父母的難過和失望,這樣,你將再以何方式來報答父母養(yǎng)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脫父母,度歷代祖先,也能報師長恩,所謂能上報四重恩,這樣,我們?nèi)松哌@一趟,才有個目的,有個價值,也才有一條解脫的路,否則,懵懵懂懂地亂闖亂走,再墜入四生輪回中,也就枉費(fèi)我們這個難得的人身了。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06-107

  ★一個修行人,在自度期間,必須衣、食、名、利、世間情愛種種,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無掛礙,可以自處解脫,而不受羈絆,不受纏縛,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來度眾,接受供養(yǎng),再把此供養(yǎng)轉(zhuǎn)施為利益眾生的事業(yè)。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26

  ★老和尚說:"放下,并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終正念現(xiàn)前,沒有一點家庭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那么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回。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yè)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yè),再重入生死輪回的舊路中。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yè),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回。我們這個身軀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廣欽老和尚和行持語錄》頁114

  ★你們女眾已經(jīng)染重癥(感情重),不要再來那愛情愛別離。喜歡常常在一起睡,說你為什么不跟我好。要分開,遠(yuǎn)離一點,如果執(zhí)著下去,就是邪了。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56

  ★我們出家,是看破愛別離苦來出家的,所以說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還跟家里人牽緣,則身雖出家,心中的念頭卻沒有出家,臨終時,念頭會被這些愛別離苦纏住,無法跳出輪回,且與家人牽扯,自己也會俗氣化。不要與家人扯愛別離苦,不與人攀緣,則念頭自然清凈,到時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極樂世界得不退地后,才有辦法報親恩。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50

  宣化上人(禪宗溈仰第九代祖師)

  ★我在金山圣寺講過,難道做父母的都想子女快點死嗎?逼迫著子女結(jié)婚,就是要你的子女快點死,就是這個道理,沒有旁的。所謂"老貓房上睡,一輩傳一輩。"傳完了,又是什么樣子,沒有下文。

  --《人生要義》頁237

  ★我想有人一定會有疑問,為什么沒有貪瞋癡的人就是證果的人。現(xiàn)在我把貪瞋癡的重點,以最通俗而易明白的事相說給大家聽。所謂貪心,就是欲念,淫欲之心。沒有了貪心,就是斷了欲念;沒有了欲念,就是沒有淫欲的心。男女兩方見面接觸,互不生此妄想,不僅此念不生,就連生理上都不生一點反應(yīng),男女根也不動了,這才是真的斷了欲念,息了貪心。諸位!你們不要驚奇我說得這樣坦白徹底,因為千經(jīng)萬論,三藏十二部,到究竟處經(jīng)典都是講這個問題。要是沒有這個"欲"的問題,什么經(jīng)典都不必要了,一切法皆"空",一切法皆"如"了。就因為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們才要修行,倘若你不能斷欲去愛,你就是出家了八萬個大劫,也只是在佛教里混光陰、吃造業(yè)飯。若能斷欲去愛、除淫心,才真是沒有貪心,沒有貪就沒有煩惱。要甚么時候才能把貪心斷滅呢?必須要破無明,才能斷除貪心。菩薩修行所以勇猛精進(jìn)的緣故,就是為了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達(dá)到等覺果位時,才把塵沙無明斷盡,證得佛果。貪心在三毒中是最毒最難斷盡的。我們初發(fā)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欲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独銍(yán)經(jīng)》上說得很清楚:"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沙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90-91

  ★無明火究竟是什么?很簡單很干脆的說,就是男貪女愛的淫欲心。這種心念一動,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無法阻止。所以許多人常在這種糊里糊涂之下,做出糊涂事,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無法挽救。當(dāng)異性相愛的時候,你如去問他們,你為什么要愛她呢?她為什么要愛你呢?他們一定回答你說:我不知道。這就是無明。希望每個出家人都能斷欲去愛,在修持上多用功,共勉之!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96

  ★假如你能夠徹底放下一切色欲,那么,就一了一切了。天下英雄好漢,乃至老修行,不知多少都被美色這一關(guān)迷住了。世間上所有的問題和煩惱,也源于此。想要斷煩惱,先要斷欲。如果要隨逐煩惱,大可以恣情縱欲,為所欲為……人,就是由色欲而生,由色欲而死。

  --一九七七年五月十八日上人沿途開示于加州馬歇爾鎮(zhèn)。見《佛教精進(jìn)者的日記(一)》頁279

  ★什么是無明?就是無所明了,什么也不明了。無明究竟是什么?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癡;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淫欲心。譬如男孩子追求女孩子,女孩子追求男孩子。若問他(她)為什么要追求?或會回答:因為他(她)漂亮或英俊,所以我愛他(她)。再問:為什么要愛他(她),哪個地方可愛?問來問去,他(她)也不知道。既然不知道,還要去追,這就是無明,也可以說莫名其妙。在莫名其妙之情形下,還要往里鉆。為什么?因為人是色欲而生,所以還要色欲而死。古人說:"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蘇醒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成佛作祖由人做。"無論成佛或做祖師,都是由人所修成的。所以人是怎樣生來的,就怎樣死去。所謂"如是而生,如是而死",不愿斷絕輪回、不愿截斷生死流。反而愿順流而生,不愿逆流了生死,所以有無明。

  有了"無明"之后,就有"行為"。什么行為?就是男女的性行為。因為不明,就要造業(yè),就要顛倒。顛倒之后,就有這種問題發(fā)生。發(fā)生之后,就有了"識"。有"識"(父母精血成的胎兒)之后,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后,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滿,出生于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后,便生領(lǐng)"受"作用,在順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領(lǐng)受"之心,便生一種愛心。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占為己有。人貪戀財貨女色,而生出種種的欲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把它取來,歸為己有。為達(dá)到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凈的身口意三業(yè)。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152-153

  ★生死愛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無論對人或?qū)ξ,生出愛欲之心,都會障礙修道的發(fā)展。詳言之,愛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愛欲,愛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愛欲無明,終不能離開生死大愛海。如何能離開生死?簡單得很,就是斷欲去愛,別無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愛的思想,更不能有情愛的行為,對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種情愛心,有了情愛,苦根不斷,有了情愛,生死不能了。有人說:"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食色性也。"就因為這樣,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經(jīng)》上說:"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我們修道人,就須存這種的觀想。

  如果無情無愛,見到人是否就把嘴堵起來,不理睬人?這樣也不對。我們不執(zhí)著情愛,不生情愛之心,但還不能討厭人,也不能說我不愛人,我就憎人,這樣也不對。那么,要怎樣才對?就是不愛,也不憎,對誰都是平等相待,慈悲為懷,但要謹(jǐn)慎行事,不可落在情愛樊籠中。各位注意!不要被情愛所迷惑。有人寫封信給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懷中,亂蹦亂跳,以為有人愛你,這是好事,其實是想把你拖到地獄去!

  各位善知識!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實實的了解,愛欲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么?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

  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愛;你所討厭的,就是憎。我喜歡這個,就生出愛心;我煩惡那個,就生出憎心。這都是情感用事。修行人不應(yīng)用情感來處理一切事,但也不能像關(guān)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繃著臉,給他叩頭,他也不睬你。對人要和藹,要有禮貌,不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傊,對人要以慈悲為懷,方便為門,處處為人著想,令人生歡喜心,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但是不應(yīng)該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nèi)。各位!切記切記!這是很重要的法門。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221-223

  ★問:做人最主要的行為是什么?

  答:是去欲斷愛,不要年紀(jì)輕輕就恣縱貪欲。現(xiàn)代西方社會里,七、八歲的小孩也懂得行淫之事,將來都變成短命鬼。為什么?因為他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之時,就把小苗割去,這種子將來變成痞子,絕不會有收成。

  --《人生要義》頁281

  ★我們?yōu)槭裁磿袩⿶?因為自私的緣故。為什么會有自私?因為有欲,故想盡辦法來保護(hù)它,深恐它跑了。若是對它不利,則發(fā)脾氣。為什么會發(fā)脾氣?主要的原因,是無明和情愛在作怪。假設(shè)沒有無明,沒有情愛,脾氣就跑到十萬八千里之外,離你遠(yuǎn)遠(yuǎn)的,想找也找不到。

  如有情愛,則生自私,便不顧一切,為目的不擇手段的追求,甚至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歸根究底,就是為了欲念。如果沒有欲,則無自私。沒有自私,則無煩惱。

  如有煩惱,則有生死;如無煩惱,則無生死。這個道理人人懂,可是不去行。要知道,沒有欲,便無無明。破了無明,便顯法性。我們學(xué)佛,首先除無明,去煩惱。若能圓滿,則證解脫。

  我們?yōu)槭裁礇]有智慧?就因為有無明。無明而生欲,欲而生自私,自私而生煩惱。貪求不得而有煩惱,人對我不好而有煩惱。為什么有煩惱?因為有個我存在。如果無我,則無煩惱。若能無無明,無自私,煩惱就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你們信不信,就是這個。千經(jīng)萬典,說來說去,就是說這個。把我沒有了,把無明破了,把欲消滅了,沒有自私,也沒有煩惱。想找煩惱,也找不到煩惱。為什么?因為根本的問題解決了。

  各位要注意!財色名食睡這五欲,都是從無明和情愛那里來的。如果沒有情欲的話,覺得什么也不重要。就因為有情欲,才覺得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什么都不對,這是情欲鬼在作怪。若能將情欲鬼降伏了,那就很快入如來室,升如來座,披如來衣,說如來法。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224-225

  ★問:"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兩句話是對呢?還是不對?是兩句全對或全不對?是一句對一句錯?結(jié)果眾說紛紜。有說全對的,有說一句對一句錯的。我告訴你們,"人為財死"這話不對,人是為色而死;"鳥為食亡"是對的。鳥為生存,不得不覓食。但人應(yīng)比鳥有智慧,但現(xiàn)在的人不但不比鳥有智慧,反而比鳥還笨。

  鳥找東西吃,直接吃了維持生命即可,不須用花花綠綠的鈔票買東西。人現(xiàn)在不用金、銀,而用鈔票,人就執(zhí)著這花花綠綠的紙,為它而忙忙碌碌。

  人真為財死嗎?不是的。這個"財"后面有"色"在推動著,人實為"色"而死。人的精、氣、神若不損傷,就能返本還原,明心見性,開大智慧,生死能由己做主,閻王都管不了你。那時愿意活幾千年,可以活幾千年;若愿意死,馬上即可往生。

  --《人生要義》頁202

  ★各位想一想,爭名奪利有何意思?現(xiàn)代男女又講愛情,同性戀也講愛情,要合法結(jié)婚,結(jié)果弄出"愛死病"來,愛就要死。"色"和"愛"這二字合起來,愛"色"就"死"。同性戀者說其道理:若把公鼠放在一起,久了也會成同性戀,互相泄欲。但你是人,為什么要學(xué)低級的畜生?

  我本不愿講,但現(xiàn)在不得不揭穿"人為財死"的秘密,免得人迷頭迷腦。男的到時候要追求對象,女的到時候也要找對象,還沒有長成就要找對象,F(xiàn)在的教育,從小就給孩子灌輸性教育,這是教孩子快點死,是很顛倒的。我不怕人不高興,同性戀的人高興不高興我不管。因你想愛死,我是苦口婆心救你,要你明白苦海無邊,否則,你再也出不來了。

  所以"人為財死"有語病,中國人不愿揭穿講,明知不對但不講,掩耳盜鈴,以為塞住耳,鈴就不響了。我愿講人不愿聽的話,若只講你愛聽的話,那就是諂媚。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不忍大家傳染"愛死病",故不能不說。這"愛死病"就像空氣污染一樣,到處都有,防不勝防,它可以讓你喘不過氣來!

  --《人生要義》頁204-205

  ★為什么要爭利益?因為想維持自己的生活,養(yǎng)活自己的家庭。而家庭的基本就是色欲,乃本著色欲而成立的。為了維持這個色欲,保護(hù)自己的家,便引致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次而導(dǎo)致家與家爭、國與國爭,其根本原因是一致的。

  --《人生要義》頁97

  ★人不是為財死,財不過是保護(hù)色欲,人結(jié)果還是為色而死。被色迷了就有生死,不迷,就了生死,差別就在這一點。有人說:"人人都這樣。"那因為人人都糊涂,都不知自己是如何生來?如何死去?幾千年來人都在這生死中打轉(zhuǎn),沒法出頭。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和賭博沒有分別,這是生命的賭博。怎么講呢?因你忽然明白了,忽然又糊涂了。明白的時候少,糊涂的時候多。若不信,你可研究研究。

  --《人生要義》頁203-204

  ★這個煩惱都是由"無明"來的,無明就是欲念,包括了:財欲、色欲、名欲、食欲、睡欲。

  財欲使人一天到晚想中彩券、無本取利,但縱使富可敵國,依然不會滿足。色欲是"刮骨鋼刀",把骨髓都糟蹋掉了,就會百病叢生,所以,色欲就是"要命欲"。一般父母生了子女,就晝夜憂慮,生男就急著要他娶媳婦;生女就急著要她嫁人,認(rèn)為這兩件事未完,即大事未畢。

  其實,生兒育女應(yīng)該是要教育他有學(xué)識、有技能。至于結(jié)婚與否,不必?fù)?dān)心那么多。

  如果,一定要他娶媳婦或嫁人,就是要他往死路走,不希望他們修行成佛,F(xiàn)在世界上有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子女如果不結(jié)婚,父母都反對;但子女如果吸毒,父母倒不見得反對。所以說:子女要往上走,父母反而怕;要往下流,反而高興,這就是做父母糊涂的地方。

  --《人生要義》頁256-257

  廣化老和尚(近代律宗高僧)

  ★一切戒法中,與自身利害最密切者,無過于不淫戒。此不淫戒,受持上品清凈者,決定不再隨業(yè)投托母胎,受諸輪回。犯淫戒者,必墮地獄無疑。若雖斷淫行,而淫心未除者,仍有后苦在。拙衲有至友X君,出身書香之家,幼承庭訓(xùn),不敢作男女非禮之事,但X君昔時初入社會,少年得志,常為諸少女追求之對象,于是倚翠偎紅,日與百花為伍,他人羨其艷福不淺,而X君卻持身如玉,決不作茍且之事。然而未證圣果之人,淫習(xí)未除,每當(dāng)耳鬢廝磨之際,不免流出不凈,久而久之,一念淫事,即出不凈,漸后竟至見色遺精,戕害身體,莫此為甚。是故犯此事者,大多夭壽,早赴枉死城;其幸存者,則未老先衰,腰酸背痛,百病叢生,悔之晚矣。某君今才過半百,弱如八十老翁,近日皈依佛門,特請我以此事勸誡諸青年僧,嚴(yán)持凈戒,少接近女性為妙。余因有所感,特為書其事,以誡諸沙彌。

  --《沙彌律儀要略集注》頁33-34

  ★古往今來,不計其數(shù),都是因為貪染淫欲所致。所以有智慧的人,遠(yuǎn)離淫欲,如避火坑。《八師經(jīng)》說:"淫為不凈行,迷惑失正道,形銷魂魄驚,傷命而蚤夭,受罪頑癡荒,死復(fù)墮惡道,吾因畏是故,棄家樂林藪。"……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故《十戒經(jīng)》云:"雖淫泆而生,不如貞潔而死。"一切眾生,所以托生六道者,皆由淫欲未除,妄想顛倒,其中陰身(死此生彼,中間所受之陰形)飄忽無定,生大恐怖,于黑暗中,見有白光,尋光而至,見他男女交媾,自動淫念,男者妒父愛母,女者妒母愛父,欲相爭奪,于是業(yè)識所牽,投托母胎,而成身根,所以男胎向內(nèi)而女胎面朝外。處胎十月乃出生,有生必有死,這生與死,皆由一念淫心投胎而起,故曰:"生死根本,欲為第一。"若見他男女交媾,不動淫念,則無投胎之事,自可希望了生脫死,超出輪回。如《楞嚴(yán)經(jīng)》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必使淫機(jī),身心俱斷,斷性亦無,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淫欲是生死根本,罪惡淵源,所以佛制出家之人,絕對戒禁淫欲,若受戒犯戒,罪加一等,苦報無窮無數(shù)。《大智度論》云:"破戒之人,若著法服,則是熱銅鐵鍱,以纏其身。若持缽盂,則是盛烊銅器。若所噉食,則是吞熱鐵丸,飲熱烊銅。若入精舍,則是入大地獄。若坐僧床,是為坐熱鐵床上。"破戒之罪,其苦如斯,是故說:假使遇到惡劣環(huán)境,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犯淫泆可保全生命",一是"守凈戒貞潔而死"。那末,犯戒行"淫泆"雖可得"而生",倒"不如"守持凈戒"貞潔而死"。何以故!貞潔而死,保持凈戒,可以往來人天道,修行成佛;若是淫泆而生,失戒體喪慧命,墮落三途,永受劇苦。貪暫短生命,致多生受苦,最不合算了。

  --《沙彌律儀要略集注》頁35-36

  ★若女眾被人強(qiáng)奸時,須有方便,不令犯戒,如《戒學(xué)淺談》云:萬一你們被強(qiáng)暴時,絕對不能有任何一絲快樂的感覺,只要有一點快樂的感覺,就算犯戒了,這是因為起了染污心。但是,要怎樣才能不受樂呢?有的書上教人咬手指頭,咬到它痛,痛了就不會有快樂的感覺。假如你的手被抓住,咬不到手指頭,怎么辦?續(xù)明法師在靈隱寺講戒的時候,有談及這件事情,他教人咬自己的舌頭,或咬自己的嘴唇,一定要咬到它痛,才不會有快樂的感覺。我所以要特別提到這一點,是希望你們時時警惕自己,只要一個念頭受樂,就算犯戒。上天堂或是下地獄,就在一念之差,你們應(yīng)當(dāng)好自為之。

  --《五戒相經(jīng)箋要集注》頁119-120

  懺云和尚(當(dāng)代律宗高僧)

  ★淫欲不斷,萬劫沉淪,念頭方動,天怒地瞋。

  錄自懺云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根朽樹枯,水涸魚死。膏盡燈滅,精竭人亡。

  錄自懺云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 德深情淡,孽重欲熾。愛樁未拔,情纜猶牢。

  --截流大師(錄自懺云大師《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 當(dāng)自悲嗟,深須勉強(qiáng),或觀身不凈……或緣圣像,或念佛名,或誦真經(jīng),或持神咒,或?qū)浭荏w,或攝念在心,或見起滅無常,或知唯識所變。隨心所到,著力治之。

  --南山律祖(錄自懺雲(yún)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妙蓮老和尚(當(dāng)代凈宗高僧)

  ★你很喜歡做月下老人?

  喜歡做月下老人,這完全是凡情,不是佛陀正信弟子的事,做月下老人是助人墮生死欲坑!佛法無量法門總是教導(dǎo)人要離欲,離欲身心才能得解脫。學(xué)佛人怎能助長凡夫入生死海呢?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一書頁57

  ★人本與天地并稱三才,出了家為僧又可與佛、法并稱三寶,人是何等的高貴呀!可是一般凡夫卻顛倒妄想一生,那就變得下賤了,簡直已忘了自己是個人了。當(dāng)有人拉你作惡、或找你麻煩時,沒有關(guān)系!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有了這情愛之水,如同春雨走滑路,又如走碎石路般的顛簸危急。

  所以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guān),此關(guān)若不破,生死難了!生死之本在于染,染什么呢?就是染了五欲。學(xué)佛是大丈夫之事,對于男女間的情愛當(dāng)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自己啊!

  這個情不單是指男女之情,你若真想要求生死解脫,行上菩提大道沒有障礙,那么老實的告訴你,連父母、子女之情都要斬斷。這是從出世之道來說,非以世俗觀點而論;人間之道完全是情感的,人間的情感是生死法,你若無情人家就以為你冷面如霜。要知我們學(xué)佛修行是超人間的,是要了生死的,這點大家要分清楚。你不要想:怎么如此違反人情?要人父母、子女、夫妻之間的情愛都要斬斷!當(dāng)知這是站在"真理無情"的立場而論的。

  --《往生有份》頁92-93

  ★諸位已經(jīng)聞到佛法也信了佛法,就要進(jìn)一步發(fā)大心出家才對呀!不要將難得聞遇的佛法失之交臂了;蛴腥诵南耄"老和尚不明世間法,叫人出家,若都出家豈不人間要絕種了嗎?"請您不要誤會,不要以世俗之心來測度,我是為佛教、為眾生、為世界和平而來做這番鼓勵的。如果大家都出家了,那么這世界的眾生都會變成蓮花化生,當(dāng)下的娑婆就是清凈的佛國,哪里還要求生西方凈土?眾生修清凈的梵行是因,清凈因必定感清凈果,所感的國土必也是清凈的。若不離情欲,何日了脫胎生之苦?

  --《往生有份》頁59

  ★苦從哪里來?情情愛愛、恩恩怨怨就是苦。情而不知禮,愛而不知羞;你對我的情愛不滿意,還要求加深,再加深仍不知足。情之深、愛之深,到破裂斗爭的時候,怨也深,業(yè)障就障住了?词狼樵S許多多的男女,"你今天說要同我訂婚,明天竟是同別人結(jié)婚了,你把我甩了!我能同你拼就同你拼;拼不過,我就跳樓、自殺!"世間就是這樣子,太冤枉了,活生生的例子擺在跟前,你難道未見過嗎?

  --《往生有份》頁51-52

  ★說到愿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愿意生呢?大家都是希望好,希望快樂嘛!可是這里頭還有重要的問題:愿有二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七情六欲,一切的名利真要可怕它,厭離它!什么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dāng)它是怎樣地好、舍不得,說什么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廝守、死在一起的。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jīng)Q定就成就了。

  還有更重要的心理,想生西方就不可又貪愛此世間,只能隨緣消舊業(yè),不可再造世間情事;要一心敬事佛法的修持,擁護(hù)佛法僧三寶。

  --《法海釋疑》頁33-34

  ★講到?jīng)]有結(jié)婚,我就順便告訴諸位!已經(jīng)結(jié)婚的,打了結(jié),昏迷了!沒辦法改了,惟有大丈夫才能改。沒有結(jié)婚的青年!你們不要找麻煩、找結(jié)打喔!自己一個人多么自在、解脫!如果結(jié)了婚,想打佛七,先生要問太太,太太要問先生,許不許可你來打佛七還是個問題呢!兩個人一打結(jié),很多事情就很麻煩。

  從前的女子當(dāng)然要結(jié)婚,靠男人生活嘛!現(xiàn)在女子都獨立生活了,你還要結(jié)婚找麻煩做什么?你們都是好青年,如果精神沒寄托、不信佛,那當(dāng)然結(jié)婚是情有可原。信佛的人,精神有寄托了,為什么不好好回歸家呢?回家,回什么家?回到佛家來嘛!再把你的精神力量貢獻(xiàn)到人間,這多么偉大!這才是人生的意義。

  人為萬物之靈嘛!結(jié)婚,就只為一個太太,一個先生,這一輩子就為了一、二個人,人生就這樣嗎?太沒有意義了!人從出生到離開母親懷抱、讀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辛苦了二十幾年,想要事業(yè)成就,披星戴月地搞一輩子,最后又搞來一個太太(丈夫)。結(jié)婚對象好還好,不好的又要離婚;自由談戀愛還要離婚,這怎么講呢?唉!自己找煩惱、找苦受。

  結(jié)婚,結(jié)婚又怎樣?結(jié)婚就是受苦啊!大家把念頭轉(zhuǎn)一轉(zhuǎn),好好自修度他,多么好!顛倒凡夫以苦為樂,清凈之樂當(dāng)做苦,顛倒了嘛!

  結(jié)婚打結(jié)了,你不要打死結(jié),要打活結(jié)喔!什么叫做死結(jié)?什么叫做活結(jié)?知道嗎?活結(jié)一拉就開了,死結(jié)怎樣拉都拉不開。

  --《法海釋疑》頁61-62

  ★世間人為了傳宗接代,夫婦之道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來講,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夫婦之事,才有這個苦。所以,真佛法不但講夫婦之邪淫不可有,連夫婦之正淫也要斷,這就是出家人不結(jié)婚的道理。其實情欲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對斷淫這個法說得最透徹。諸位是受五戒,才初發(fā)心學(xué)佛嘛!所以講到淫戒,只告訴諸位不要邪淫,正淫就好了;但是學(xué)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了生死。無邊的大苦都是因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們要如何解脫呢?這就要受戒、持戒,F(xiàn)在大家來受戒,就是為了要求解脫。要解脫就須斷淫欲,斷淫欲梵行才能修成;染凈二行必不能同時生存。有了染行就壞了凈行,必要有清凈梵行方能了生死。

  受戒,受什么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脫呢?這就是佛陀所教我們的真實之法──要離情愛、奉持沙門戒法。要知道,生死從哪里來?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回之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么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欲,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矇就逕直投胎了。

  什么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欲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情才有愛嘛!愛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從愛欲而來。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生死是個大苦趣啊!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絕愛,千萬不可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不生不滅才是本性真如清凈之法。那決定要斷淫欲,斷淫欲才是出世之道。你能離欲,連你沒有欲念、不貪愛,就不會受胎的。出家人為什么不結(jié)婚?就是要修梵行。為什么要修梵行?就是為了離這生死根緣。貪欲是根,淫行是緣;貪欲之因得遇淫行之緣,因緣相會就有生死;貪欲之因得不到淫行之緣,因緣不合,怎么會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嗎?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緣!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婦之外沒有其他不道德的行為,培養(yǎng)這清凈之因,就有善根進(jìn)一步受八關(guān)齋戒;八關(guān)齋戒第三條是不淫,不但不邪淫,連夫婦的正淫也斷。這就像維摩詰居士:"雖為白衣,奉持沙門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是印度話,"梵"是清凈的意義;雖是夫婦不行夫婦事,同出家人一樣,在污泥而不染,這就是不淫。斷邪淫不墮三惡道,斷正淫才能夠了生死。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嗎?

  梵行的功行怎樣呢?也是有生!什么生?蓮花化生,蓮花化生都是清凈之體。〔灰詾椋"如果大家都出家,沒有了夫婦,世間人不是絕種了嗎?"哪是這種下劣的觀念?不結(jié)婚,世間人的苦惱就盡了;修梵行,將來這一切世間人就蓮花化生,這里就是佛國,最極清凈的嘛!不要把因果弄顛倒了。

  照佛法來講,不結(jié)婚,保持童貞的男女,就算沒有聞佛法,將來還是升天──升色界的梵天。梵天沒有男女之欲,有男女之欲還是在欲界天。梵天的眾生都是清凈之體,沒有夫婦之欲;當(dāng)然三界都是不究竟的,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持不失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

  《五戒是良師》頁39-42

  ★修梵行,在世俗一般人認(rèn)為:生理上怎么能克服呢?情欲重的人就是有這種下劣的想法。當(dāng)然這是先天的習(xí)氣,單是后天的抽煙喝酒,上了癮,要你不抽不喝,那就非常困難了,何況先天的習(xí)氣?但是從來不喝酒的人,根本不懂喝酒是什么滋味,一切的行為習(xí)慣都是良好,那多么快樂!世俗人認(rèn)為:抽煙快樂、喝酒快樂、賭也快樂;要知這快樂是苦的根源,不但事業(yè)受到傷害,人格也下賤了。你只知道情欲之樂,而不知道離了情欲就有清凈之樂、解脫之樂;這些樂你夢都沒有夢到,你不修行怎么會知道?修佛法才是真真實實的快樂!糊涂愚蠢的人,才以為情欲是樂。

  我時常說:在家居士們,若兒女大了,自己的年齡也差不多,夫婦都是道友了,最好要分房;房間不多的,至少也要分床。彼此保持清凈可使身體健康,不要使煩惱種再沉重下去。青年學(xué)佛好福氣,沒受到社會的染污,也沒有愛欲來束縛,頭腦清楚,這時來念佛修行最好;千萬不要有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的念頭,不要到道場來還想找情侶。若不幸有了愛情,那你想念佛就難了;男女一結(jié)婚就被情感所迷,還想修道?好多家庭的障礙把你結(jié)得死死的。最好不要結(jié)婚找罪受!這話有些不合人情,但這是在說佛法呀!你不能用俗情心理聽。

  到底要如何才能斷淫呢?小乘法五停心觀中有"多貪眾生不凈觀"。觀身不凈,身子是充滿九種不凈、污濁邋遢,就是一張皮包著,皮揭開了,里頭裝了什么東西?你愚癡還以為是凈。我們念佛人不必修這種觀,那要如何斷欲呢?最簡潔有力的對治法,就是多多持念觀世音菩薩圣號。《普門品》上明明白白告訴我們:"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不但斷淫,還可斷瞋斷癡。三毒斷了,就好像一顆炸彈,火藥清除了就不會爆炸;心里沒三毒,絕對不會再造殺盜淫了。

  古德亦警策我們:"須臾離念佛之心,剎那即三途業(yè)因",心中一沒有佛菩薩圣號,一想到貪欲,就是生死之根。當(dāng)然,凡夫斷淫要先戒身而后戒心,這是有次第的。業(yè)障重的人要深思地獄苦,誓發(fā)菩提心。《地藏經(jīng)》上說:地獄有炙火鐵床,一人睡亦滿,多人睡亦滿;也有赤燒銅柱,那是怎么回事?男女貪戀如膠似漆睡在床上,將來去地獄就睡火鐵床;歡喜擁抱的,就到地獄抱赤火銅柱。夫婦以外的男女情欲絕對貪不得,一貪愛就造了三途的業(yè)因;摩擦產(chǎn)生熱度,就感三途業(yè)報,因緣就是如此。淫是生死的根本,凡夫于此罪障極重,最要注意!萬不可沾染!

  阿難曾問佛,如何對治淫欲?佛告阿難:"想其老者如母,長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脫心,息滅惡念。"能這樣觀想就不會起邪念。一起邪念了,馬上想父母兄弟姊妹在前,怎敢做下流事?

  佛陀大慈大悲叫我們離欲,是要我們不受生死輪回之苦啊!愚癡的人還以為欲是樂的;這就好像被大火燙到,拿清涼藥擦一擦,覺得還蠻清涼的。男女之情像火在燒,得到了欲水以為是樂,但欲境過了是不是就沒事了?不是的。欲是咸水,愈喝愈渴,咸水怎么能夠止渴?末法時代的眾生要想離欲,就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這圣號像清潔劑,男女的愛欲像油垢;念圣號除去油垢,心才得清凈。身心清凈才真是快樂呢!

  居家之士應(yīng)當(dāng)知:夫婦之道為宗祠,但亦應(yīng)有禮節(jié),不可縱欲,更不可輕狂。已有了兒女,最宜分房各睡以保身體健康,亦寶貴法身慧命。若有外染來犯,可讀下面古詩

  美色人多愛,蒼天不可欺。

  我不淫人婦,誰敢染我妻?

  敬勸一切男女各站本位,各守禮節(jié),萬勿由一念糊涂,致招終身大苦。

  --《五戒是良師》頁42-46

  ★一切罪惡中之最重者無過于殺生,在修道方面,最大的障礙無過于淫欲。佛在戒經(jīng)中無論在家戒或出家戒,第一條均為不殺生。殺生之害,召來冤冤相報,一世比一世嚴(yán)重。知此事實,即便是微細(xì)昆蟲,如蚊子螞蟻也不能殺害,它們一樣是條生命,貪生怕死。

  為欲超越世間,了生脫死,應(yīng)以淫戒為第一,淫欲不斷,想生到色界無色界也辦不到。禪定功深者,煩惱未斷,可用定功伏住,不起現(xiàn)行,往生到色界無色界天。如想修行證果,就非斷淫不可,絕無淫怒癡未斷而能證斯陀含果或阿羅漢果者。由此可見超越三界之難。凈土法門講帶業(yè)往生,不須斷煩惱,只要伏住,就能生到色界天,有此能力即可往生凈土。如真想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必須把淫怒癡伏住,伏不住,念佛再多再好也枉然。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yán)清凈平等覺經(jīng)親聞記》頁449-450

  ★因緣果報,合情合理。因無法斷,如何能控制果報?幸好有"緣"。如何將"緣"切斷?我們在一生中無論任何逆境、逆緣現(xiàn)前,自己皆能警覺,不發(fā)脾氣,不動瞋恚,地獄的果報就不會現(xiàn)前。在生活中無論順逆境,對人、對事、對物,決定不起慳貪的念頭,餓鬼道的緣斷除,就不墮餓鬼道。對一切事理,能明辨是非、邪正、善惡,這種人就不愚癡,畜生道的緣就斷了。只要能斷貪瞋癡,就是將三惡道的緣斷除了,此人決定不墮三惡道。佛法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此說明六道凡夫投胎時,都是因為"愛欲"。愛欲要是斷除,不但三惡道的緣斷,六道的緣都斷了。這是我們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放下的。

  學(xué)佛,無論修學(xué)任何法門,念佛也不例外,念得再好,《無量壽經(jīng)》念得再多,若不能斷貪瞋癡,就如古人所說"喊破喉嚨也枉然"。慈云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后,列舉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種就是墮地獄。我初學(xué)佛時,見到這篇文字,起了疑惑,"念佛即使再不好,也不至于墮阿鼻地獄嘛!為什么念佛人會墮阿鼻地獄呢?"我請教李老師,老師很慈悲的告訴我,"這是個大問題,我不跟你一個人說,講經(jīng)時我再向大眾說"。

  我們念佛不要以為將來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么簡單。如果煩惱習(xí)氣伏不住,念這一句佛號不得力。所謂"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習(xí)氣,境界現(xiàn)前,貪瞋癡慢還會現(xiàn)行,還會發(fā)作,這就沒有用處,不能往生。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所以,灌頂法師這一百種念佛的果報,從念佛墮阿鼻地獄,至念佛成佛。我們用什么樣的心,用什么樣的行持,才能得什么樣的果報,其中因緣也很復(fù)雜。

  --《無住生心集》頁68

  ★如果真心想超出三界了生死,這一條淫戒應(yīng)列為第一,若不想出三界,以不殺生最重要,因慈心不殺可得健康長壽的果報。想修行證果,超凡入圣,第一個大障礙就是淫欲。交光大師說:"淫殺盜妄,罪之最重,非但不動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為不犯。"這是大乘戒與小乘戒不同之處,小乘戒論事不論心,大乘戒動念頭就算犯,所以大乘戒重在攝根。交光大師又說:"諸經(jīng)戒殺居首,謂設(shè)化以慈悲為先,此經(jīng)淫戒居首,為真修以離欲為本。"要想真正在這一生得到成就,必須以斷淫為根本。這一條如果作不到,所希求的目標(biāo)就難達(dá)到。我們自無始以來,均在生死輪回,就是被這一條害苦了。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必須要覺悟。關(guān)于戒淫一事,世間人不愿意聽,也不愛聽。倘若他還沒有出離之心,對于這種事還有貪念,縱使他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么念佛人多,往生人少,問題就在這里。

  十方一切諸佛世界都有六道,因眾生有愛欲之心。愛愈重墮落愈深。"純情無想"墮地獄,"九分情一分想"墮餓鬼,"八分情二分想"墮畜生,"六分情四分想"在阿修羅道,"情想各半"在人道,"四分情六分想"在天道,"一分情九分想"在菩薩道。《楞嚴(yán)經(jīng)》第八卷中間關(guān)于情想之分,說的很詳細(xì),各位可以參考。六道眾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斷了淫欲即不會在六道投生。經(jīng)中說四果羅漢斷了淫心,永遠(yuǎn)脫離三界,他如果再來世間乃是為了度生,乘愿再來,我們是被業(yè)力牽著而來。

  佛說"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塵勞有污染勞累之義,指此娑婆世界眾生勞碌奔波而言。修念佛三昧的目的是想超越三界,而淫心若是不除掉,就得不到清凈心。淫心是一切污染之根源,此是真正的關(guān)鍵。有人讀到此段經(jīng)文怕了,原來恩愛的夫妻,難舍難離。我就告訴她,你的愛是假的,能愛幾年。死了各自分飛,愛誰去呢?若夫婦二人同修念佛法門,都能了解事實真相,將來同生凈土,豈不更好?若夫婦二人,一個信佛,一個不信。信佛更應(yīng)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生,將來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后倒駕慈航,再回娑婆,搭救他以及其他親人眷屬,這才真正愛他們……

  佛對阿難說:"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斷心淫"。修三昧必先斷淫,念佛一心不亂就是三昧,若還有淫欲的念頭就是障礙。不要說出世間,修世間禪定也必須斷淫,有淫心即不能到初禪,修的再好也只能生到六欲天的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王稱為魔王,但是他的淫心非常淡泊而并沒有斷,所以到不了初禪。修禪不容易,財、色、名、食、睡五欲,只要有一條即沒有辦法出三界。四禪八定都是伏煩惱而不是斷煩惱。我們與參禪的人用同樣的工夫,我們可以帶業(yè)往生,對于淫心煩惱也伏斷而非滅斷。所以一切諸佛如來都贊嘆念佛法門是有道理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教導(dǎo)眾生修行的方法全是一個講法,絕沒有一尊佛說,不斷淫欲還能成就三摩地,還可以成就無上道,沒有這個道理。

  十方世界六道眾生之所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其根本原因即是淫根不斷。其馀如殺、盜、大妄語都不能出三界,但是比較之下,習(xí)氣最重、害人最深的莫過于──淫欲,要特別注意。此段經(jīng)文佛先用比喻說,如煮飯用米做,蒸砂不可能做成飯。如想超越三界證大菩提,有淫心絕修不成。修得再好,上品修成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不但不能超越三界,也不能超越欲界,最高生到欲界第六天作魔王。

  真想念佛求生凈土的同修要時時警惕自己,五欲六塵依然貪戀,習(xí)氣不斷,想于一生中證佛菩薩的果位,乃是不可能之事。佛說縱然得妙悟,皆是淫根……

  --《楞嚴(yán)經(jīng)清凈明誨章親聞記》頁9-15

  阿迦曼尊者(南傳佛教高僧)

  ★淫欲并不存在于任何一本書上,也不從任何一家學(xué)校產(chǎn)生,從來也沒有一個教師教導(dǎo)過它!淫欲存在于戀愛中的男女心中,發(fā)情的動物心中也是一樣。淫欲的力量使人和動物不知羞恥,不論年齡、膚色、種族或國籍。不設(shè)法去檢查或約束它,社會便很快的墮落,因為心靈將被它暴虐的感染力所泛濫。世間無數(shù)的痛苦都是因為不當(dāng)?shù)募な幒蜕窕@個煩惱所引起的。泛濫著淫欲(修飾為"愛")的心,給它自己和別人產(chǎn)生的痛苦,比河水泛濫兩岸所產(chǎn)生的公害更為廣泛。什么比較重要?內(nèi)在的洪水經(jīng)年淹沒著心田,都無旱季。淫欲就是男女之愛的因緣。

  透過淫欲的驅(qū)使,引導(dǎo)男女互愛互悅,但是淫欲的狡詐是微妙的,作用于一方面,產(chǎn)生愛情;作用于另一方面,生出憤怒、憎恨和其他破壞性的思想和情緒。一陣子,它使一對男女廝守于似乎不朽的愛情之中;另一陣子,又把他們拉開了,讓彼此對立著,直到他們都不愿再看到對方為止。

  --《尊者阿迦曼傳》頁69-70

  阿姜查尊者(南傳佛教高僧)

  ★佛陀談及欲望,和能夠滿足欲望的六事:色、聲、香、味、觸、法。對快樂與痛苦的欲求,對善與惡等等的欲求,乃至對每一件事的欲求。

  談到色,再沒有任何像女人一樣令人想看的形體了。不是嗎?一位真的很引人的女人不會令你想去看嗎?一個深具吸引力的形象走近了,"哇塞!"你忍不住的凝望她!音聲呢?沒有什么聲音能像女人的音聲那樣,能緊緊扣住你,穿透你的心。香也一樣,女人的香氣是最誘惑人的,再沒有別的氣味能跟它相比了。說到味,即便是最可口的食物,也不能跟女人相比,觸也相同,當(dāng)你擁撫女人時,你被縛住,心被迷醉,激情讓你神魂顛倒,不能自已。

  印度有一位來自泰西拉一的魔咒大師,他把咒術(shù)全部都教給弟子,當(dāng)徒弟學(xué)會了咒術(shù)準(zhǔn)備另求發(fā)展時,教師在他離去前給了他最后的教誨:"我已將我所知道的一切咒術(shù)都教給你了。對于那擁有尖銳的牙、叉角或頭角,甚至大獠牙的動物你不必害怕,你會得到保護(hù),然而,唯獨有一件事是我不能保證你能得到保護(hù)的,那就是女人的魅力!對此,我無能為力,沒有任何咒術(shù)可以讓她遠(yuǎn)離你,你必須好自為之。"

  念頭從心升起,而由欲望衍生而來;欲求有價值的財產(chǎn),欲求富裕,以及無止息的種種追求,這些貪欲還不算深重和強(qiáng)烈,還不致令你暈頭和失去控制。然而當(dāng)性的欲望生起時,你卻會失去自我的控制,再也平衡不了,你甚至連那養(yǎng)你長大的父母也不認(rèn)了。

  --《我們真正的歸宿》頁27-29

  二、戒邪淫

  印光大師(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獄餓鬼,后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一切眾生,從淫欲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v是賢達(dá),或時失足,何況愚人?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則如見毒蛇,如遇怨賊?治凡缿,欲心自息矣。對治方法,廣載佛經(jīng),俗人無緣觀覽。當(dāng)看安士先生《欲;乜瘛罚梢灾涔8乓。

  --《印光大師信愿念佛》頁208(附:周安士著《欲海回狂》臺北眾生文化出版社印)

  ★凡非自己妻室,無論良賤,均不可與彼行淫。行邪淫者,是壞亂人倫,即是以人身行畜生事,F(xiàn)生已成畜生,來生便做畜生了。世人以女子偷人為恥,不知男子邪淫,也與女子一樣。邪淫之人,必生不貞潔之兒女,誰愿自己兒女不貞潔?自己既以此事行之于前,兒女稟自己之氣分,決難正而不邪。不但外色不可淫,即夫妻正淫,亦當(dāng)有限制。否則不是夭折,就是殘廢。貪房事者,兒女反不易生。即生,亦難成人。即成人,亦孱弱無所成就。世人以行淫為樂,不知樂只在一刻,苦直到終身與子女及孫輩也。此三不行,則為身業(yè)善,行則為身業(yè)惡。二、口業(yè)。有四: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妄言者,說話不真實。話既不真實,心亦不真實,其失人格也大矣。綺語者,說風(fēng)流邪僻之話,令人心念淫蕩。無知少年聽久,必至邪淫,以喪人格,或"手淫"以戕身命。此人縱不邪淫,亦當(dāng)墮大地獄。從地獄出,或作母豬母狗。若生人中,當(dāng)作娼妓。初則貌美年青,尚無大苦。久則梅毒一發(fā),則苦不堪言。幸有此口,何苦為自他招禍殃,不為自他作幸福耶?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165

  ★世間聰明子弟,于情竇開時,其父母兄師不為詳示利害,以致由手淫與邪淫送命者居大半。能不即死,也成殘廢,無可成立。汝既深受其害,當(dāng)常存嚴(yán)恭寅畏之心。不令一念念及女色,努力修凈土法門,久則或可強(qiáng)健。汝娶妻否?未娶則且待幾年再娶。已娶則與妻說明,為養(yǎng)身體,另室以居,相視如賓,決不可以夫妻視之。彼此互相勉勖,切勿一念及乎房事。待其身體大健后,或年一相交,季一相交。若常行房事,則又將重復(fù)舊患矣,宜與一切少年說此禍害,以培己福。(知識未開者,勿與說,已開者,當(dāng)極力為說其禍害)……凡見一切女人,均作母姊妹女想,即自妻亦作此想,則淫欲魔無如汝何矣。◤(fù)孫藝民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頁169-170

  ★汝二人年紀(jì)尚輕,必須恪守舊道德。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字,乃做人之規(guī)矩準(zhǔn)繩。人若不在此八者上致力,即謂之"亡八字"。"八字"既亡,便是衣冠禽獸矣。人之少年,最難制者為情欲。今之世道專以導(dǎo)欲誨淫為目的。汝等雖有祖上陰德,不至大有逾越,然須戰(zhàn)兢自守,庶可無愧先人。倘不著力立品,受淫欲之戕賊,后來決定無所成就,或致短命而死。……《壽康寶鑒》青年保身等,看之,則不至隨情欲而"冶游",或"手淫"也。今之少年,多半犯手淫病,此真殺身之一大利刃也,宜痛戒之(復(fù)寧德恒德復(fù)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續(xù)編卷上》頁60

  ★今之學(xué)堂,直是一個陷人坑,不陷于黨派中,便陷于自由愛戀,任意"冶游"。須知人只五六尺一動物耳,而與天、地,并稱三才,則人之名尊無與等。名既尊貴,必有可尊貴之實,方可名之為人。否則,便是衣冠禽獸,以其無有人之氣分故也。才者,能也。天能生物,地能載物,人能繼往圣開來學(xué),補(bǔ)天地化育之不及,故與天、地,并稱之為三才也。若只知飲食、男女,不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則較禽獸為惡劣。

  是人也,空得一世人身,絕無一點人氣,則一氣不來,當(dāng)墮地獄,經(jīng)百千劫,了無出期。欲為禽獸,尚不可得,況又得為人乎哉?汝最初不知此義,聞惡友之誘即"冶游"。及惡毒已受,疼痛不堪,好后又行,又發(fā)又犯,亦太不知好歹,太無志節(jié)矣。須知男子"冶游",與女子"偷人",了無高下。世人每以女子"偷人"為賤,而于男子"冶游"則不以為怪,此皆不知人之名義,所以有此惡劣知見也。幸汝以屢次受苦,始知回頭,亦是宿世善根所使。

  而光又詳說所以者,恐汝此心未死,后來或復(fù)蹈此覆轍。故欲使知人名尊貴,而不致自暴自棄。并以此勸諭一切青年男女,同凜人之尊貴名稱。實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世善。(復(fù)宗誠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續(xù)編卷上》頁147

  ★當(dāng)為彼說葆精保身之恞。若知好歹,自不至以手淫為樂,以致或送性命,或成殘廢,并永貽弱種等諸禍。未省人事不可說,已省人事,若不說,則十有九犯此病,可怕之至。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他疾,均無甚關(guān)系,"冶游"、"手淫"、"貪房事",實最關(guān)緊要之事,故孔子以此告之。而注者不肯說明其大厲害處,致孔子之話,亦無實效,可嘆也。(復(fù)念佛居士書)

  --《印光法師文鈔續(xù)編卷上》頁246

  ★不邪淫者,陰陽相感,萬物以生,男女居室,人之大倫,生男育女,教養(yǎng)成人,上關(guān)風(fēng)化,下關(guān)宗祧,故所不制。若非己配,茍合交通,是為邪淫。此乃逆乎天理,亂乎人倫,生為衣冠禽獸,死墮三途惡道,千萬億劫,不能出離。然人從淫欲而生,故淫心最難制伏。如來令貪欲重者,作不凈觀,觀之久久,則見色生厭矣!又若將所見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想,生孝順心,恭敬心,則淫欲惡念,無由而生矣。此乃斷除生死輪回之根本,超凡入圣之階基,宜常儆惕。至如夫婦相交,原非所禁,然須相敬如賓,為承宗祀,極當(dāng)撙節(jié),不可徒貪快樂,致喪身命。雖是己偶,貪樂亦犯,不過其罪較輕耳。故須并重戒淫。(上海護(hù)國息災(zāi)法會法語)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四》頁1106-1107

  宣化上人(禪宗溈仰第九代祖師)

  ★邪淫:在因果律上,犯邪淫者最嚴(yán)重,其懲罰尤為凌厲。尤其夫婦間,若彼此離了婚,又再去結(jié)婚,根據(jù)因果律,臨命終時,身體會被截割成兩份。因為生時曾有兩邊的關(guān)系,故死后業(yè)報呈現(xiàn),有一把大鋸,把人從頭頂鋸到腳尖。生前曾邪淫多少次,死后就割開多少份,生前曾結(jié)婚一百次,死后便分開一百份。乃至每人分得一點點。那么,分開有什么不好呢?分得零零碎碎,再想把靈性聚一起,就不容易了,千百億劫恐怕也不能復(fù)得人身。這時性化靈殘,與草木同朽,變成無情的植物。本性分散了,便不容易做為眾生?v使能做眾生,譬如一個人身,能化為八萬四千蚊蟲,但若要把那八萬四千蚊蟲重聚在一塊,則不容易。蚊蟲多數(shù)重新做蚊蟲,頭出頭沒,生死輪回,總不知道背塵合覺,舍迷歸正的。所謂"一失人身,萬劫不復(fù)。"諸位若能深明其義,可不懼哉!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錄》頁240-241

  李炳南老居士(近代凈宗大居士)

  ★問:談戀愛是否算邪淫?

  答:未訂婚者,專對一人,以禮貌求偶,而不及亂,世法所許,自不曰邪淫。反以上所舉四端即是邪淫。

  --《李炳南居士全集》頁875

  ★問:佛教徒可以當(dāng)月老嗎。

  答:在家眾不妨為人作媒,但指受其父母之托,或其婚姻已定,結(jié)婚典禮中臨時作介可也。若拉攏男女,進(jìn)行戀愛,是作邪淫之媒介,大不可也。

  --《李炳南居士全集》頁912

  戒淫格言

  ★ 邪淫者。凡屬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犯之"非其時"(指經(jīng)期、孕月、產(chǎn)后、乳哺時、疾病中、齋戒日),"非其地"(指非交合之處所),或于其身有生死之關(guān)系,或于其日犯人神之禁忌,或于其體失交合之正理,或于其日屬神圣之誕期,皆邪淫也。

  至于娼妓,以宿世惡業(yè),致墮此中,宜生憐憫。乃反幸其下賤,恣行淫穢,其損德招報,誠堪畏懼。若犯幼童,奸處女,亂寡婦,污尼僧,是乃禽獸所不為,人神所同嫉,天律所不容者,尤為罪大惡極。所當(dāng)惕然省,悚然畏,戒慎自持,戰(zhàn)兢勿犯者也。

  又或交及禽獸,亂至倫常,此為口之所不忍言,乃成事之所竟或有。磋乎!人心之壞,至于此極,豈止淪于禽獸,殃及子孫耶?《感應(yīng)篇》以見他色美,起心私之為有罪。起心猶不可,況見諸實事,習(xí)為故常者乎?

  夫古人有獻(xiàn)女不納者,而我乃百計以圖之。古人有昏夜拒奔者,而我乃強(qiáng)逼以污之。古人有舍金還妾者,而我乃多方以挑之。古人有措資嫁婢者,而我乃恃勢以奸之。古人有贖賤為良者,而我乃乘危以脅之。古人有捐金完人夫婦者,而我乃離間以奪之。古人有出財助人嫁娶者,而我乃陰險以破之。隱之為閨閣之羞,顯之系全家之辱。小之亦終身之恨,大之成性命之憂。生則負(fù)疚於神明,而無以對其丈夫父母兒女;死則沉淪於惡道,而相連以入於地獄餓鬼畜生。我之罪誠不可逃,而彼之怨未能解。馴至生生世世,久為業(yè)緣,子子孫孫,受其慘報。頃刻之歡娛有限,多生之罪累無窮?傆赏J(rèn)空花,遂沉欲海。風(fēng)流孽債,何忍結(jié)之?須是識得破,忍得過。若是忍不過,仍是識不破耳。

  故見人妻女,當(dāng)作自家眷屬想、其長者視如母、壯者視如姊、少者視如妹如女,則淫心便無由而起矣。《華嚴(yán)經(jīng)》曰:"菩薩于自妻常自知足"。自己之閨房,淫欲過度,猶不可,而敢亂他人妻女乎?《速報錄》云:"我不淫人婦,人不淫我妻"!囤ぢ伞吩疲"奸人女者,得絕嗣報;奸人妻者,得子孫淫泆報"。古今罪案,見于《戒淫寶訓(xùn)》、《感應(yīng)》、《陰騭》諸書注案者多矣,可不畏乎?須知色相本空,嬌姿如幻。畫瓶盛糞,錦袋藏刀。每當(dāng)暗室閑居,莫生妄想。即使邪緣湊合,勿喪良心。惟以慧力照之,正念持之。當(dāng)念自小之良知,炯炯然其在我也。虛空之鬼神,森森然其鑒我也。頭上之三臺北斗,赫赫然其臨我也。家中之灶神,身上之三尸,凜凜然其伺我也。天堂之福樂,一轉(zhuǎn)瞬而可登;地獄之苦輪,一失足而將入。臨崖勒馬,苦海回頭。于萬難自持之時,存一萬不可犯之想!段牟劬粲摹、《鍾離祖師戒淫歌》,當(dāng)熟讀而力守之。勿造隱昧之業(yè),勿為敗德之行,勿以娼優(yōu)為賤人,而弗加憐憫,勿以仆婢為卑下,而不與保全。勿以淫奔為自來,而失身蹈火。勿以妻妾為家飯,而縱欲傷生。勿忘長幼之名分,而紊綱常。勿污尼僧之凈行,而觸神怒。勿紊人禽之界,而與毛羽為緣。勿于仇怨之家,而以閨門泄忿。勿看淫詞艷曲,以啟邪心;勿談美色淫聲,以惑人意。除自犯外,凡引誘良家子弟淫蕩,及好談閨閫,編作淫書,摹寫淫畫,以啟人情竇者,為教人邪淫。見聞人欲犯淫,而歡喜贊成者,與自犯同。

  《楞嚴(yán)經(jīng)》曰:"十方如來,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薩見欲,如避火坑。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飯,經(jīng)百千劫,只名熱沙。"若刻實論之,即不必實有其事。而茍有一念之私,已犯萬惡之首。蓋恒性降自維皇,元命賦自父母。見美色而起淫心,則客感奪其恒性之主。維皇所降者,便褻瀆一次,即大不忠也。(忠從中心,不欺之謂,自欺欺天,故為不忠)外誘搖其元命之根,父母所賦者,即虧損一次,即大不孝也。蓋以命不離命,命不離性,動一次淫欲,便耗一次理氣,即丟一次性命,即犯一次首惡矣。

  噫!紅顏之白圭未玷,而青年之黑籍已增。故君子先以正心清其源,次以寡欲養(yǎng)其德。何敢恣情縱欲,悖天蔑理,馴至折福減祿,短壽貽殃也乎?《華嚴(yán)經(jīng)》曰:"邪淫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得不隨意眷屬。"

  語曰:世上無如人欲險,幾人能不誤平生?可哀也夫!

  --黃書雲(yún)(節(jié)錄《壽康寶鑒》)頁31-35

  邪淫十二害

  一、害人天倫──男女各有配偶,這是一定的倫常。如果好淫而亂了他人夫妻之倫,致使人夫妻反目,情義破裂,這是披毛帶尾的禽獸行為,生為萬物之靈的人,豈可有此罪行呢?

  二、害人名節(jié)--婦女一生大事,最重名節(jié),如被人淫亂,必失節(jié)敗名,而遺羞后世,永受人恥笑。

  三、害名聲──男女偷情,不管做得如何機(jī)密,總有被人發(fā)覺的一天,一被傳開,必臭名遠(yuǎn)播,受人談笑辱罵。

  四、害門風(fēng)──婦女和人有私情,若被人發(fā)覺,不但自己受人恥笑,連父母公婆,丈夫及兄弟姊妹,甚至子女孫媳等一門同感羞辱,永難抬頭。

  五、害生命──或婦女受騙以致失節(jié),羞愧氣郁而死;蚴钦煞蛞蚱夼c人有染,氣憤致死;驄D人戀奸而謀殺其夫。或奸情被丈夫或父母所知,因而怒殺其妻或其女;蚣榉驗槠渥窔ⅲ虮徊恍抑姶蛩。或貧女被淫,被妒婦發(fā)覺,百般用計折磨,致被置于死地。為貪片刻之歡而帶來殺身之厄,思之令人驚懼!

  六、害風(fēng)俗──鄰里中有廉恥喪盡,人面獸心的淫徒,愚人看了引為榜樣,而朋比為奸。故邪淫一事,最足傷風(fēng)敗俗。這種惡習(xí)若不能轉(zhuǎn)移,天災(zāi)人禍必定隨時降臨,好淫之徒定難逃劫數(shù)。

  七、害心術(shù)──淫念一生,種種惡念都生。以致惡行昭彰身受惡報。

  八、害陰騭──騭是定說,上帝冥冥中有安定人的道理,那就是本善的性,和做人的根源。如淫亂了倫常之道,敗德喪行,傷天地、滅良心,截斷了陰騭之理,便會使一生福分盡被天削,子夭孫絕,潦倒終生。

  九、害名利──天地諸神,無時不隨身察人善惡。若犯邪淫,天地必不能容。即是命該富貴也要被削奪,何況那沒有福分而犯淫亂的人,恐將事發(fā)而禍隨至。

  十、害壽命──鬼神剝奪人壽命,以淫惡為最。況因好淫而欲火焚燒,精神耗損,骨髓枯竭。又或淫亂被發(fā)覺,致驚恐死,或淫欲過度致患勞瘵死,或生毒瘡而致死。故犯邪淫者,必不能壽終正寢,而是死于意外的。

  十一、害祖先--祖先相傳的血脈,因有不孝子孫的淫惡,致使福分削盡。從此敗家聲,甚或絕后嗣,斷了祖先的香煙,致讓陰間的祖先當(dāng)作餓鬼。因犯淫行而累及祖先,豈能令祖先不恨呢!

  十二、害妻子--佛經(jīng)說:"無有子息,亂人妻故。妻女淫亂,亂人女故"。因此冥冥中,上天總是安排邪淫之徒的妻女去還債,并且又絕其后嗣。

  三、戒殺胎

  按:目前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對家庭對社會都有利益的。至于避孕可采取其他安全措施,墮胎是可避免的。例如法國人口增長是負(fù)數(shù),而墮胎是國法律禁止的。這證明節(jié)制生育,并不需要墮胎就可實現(xiàn)。

  印光大師(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但念"觀世音菩薩"五字!栋滓轮洹,念也好,不念也無礙。汝如是存心、行事、念,亦令汝婦,也如是存心、行事、念,乃至臨產(chǎn)還念。臨產(chǎn)不可默念,要出聲念。旁邊照應(yīng)的人,須大聲幫她念。管保了無苦痛難產(chǎn)之事。臨產(chǎn)默念不得,以用力送子出,默念或受"氣病"。女人一受孕,不可生氣,生大氣則"墮胎"。兼以乖戾之氣,過之于子。子之性情,當(dāng)成兇惡。又喂兒奶時,必須心氣和平。若生大氣,奶則成毒,重則即死,輕則半日一日死,決無不死者。小氣毒小,雖不死,也須生病。以故愛生氣之女人的兒女,死的多,病的多。自己喂,雇奶母喂,都是一樣。生了大氣,萬不可喂兒奶,須當(dāng)下就要放下,令心平氣和,過半天再喂。喂時先把奶擠半茶碗,倒了,奶頭揩過,再喂,就無禍殃。若心中還是氣烘烘的,就是一天,也喂不得。喂則不死,也須大病,此事古今醫(yī)書,均未發(fā)明。近以閱歷,方知其禍。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237

  ★保胎以絕欲為第一義。故保產(chǎn)心法,首戒"交媾"。文云,婦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所以昔人有孕,即居另室,不與共寢,恐動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犯之,則欲念起而子宮復(fù)開,多有漏下胎動諸患。三月以后犯之,則胞衣厚而難產(chǎn)。要知欲火傷胎,必致污濁凝積。且兒身白濁、痘毒、瘡疾,醫(yī)治難痊,俱因父母不慎也。此初受胎一大關(guān)系也。果能識得受胎與臨產(chǎn)之關(guān)系,則凡有所生,自無墮胎,及難產(chǎn)等患。而所生兒女,咸皆姿質(zhì)龐厚,性情溫良。既少痘疹等毒,又復(fù)長壽康健。

  --《印光法師文鈔續(xù)編卷下》頁354-355

  宣化上人(禪宗溈仰第九代祖師)

  ★我奉勸大家,要守夫妻之道,不要離婚,好好地照顧自己的子女,家庭都和樂了,自然國家就太平了!

  還有!我要勸大家不要再墮胎了,你想想,一個生命還未出世,就成冤魂,到處是要命的小鬼,你說社會會安寧嗎?這些小鬼需要不貪財、有道行的人才能超度,小鬼難纏!很難辦的,到處是罪業(yè),你能說安寧嗎?

  --《人生要義》頁279

  ★墮胎這個問題非常嚴(yán)重。今天世界上會有這么多疑難雜癥,墮胎是很大的因素。這個未出世的生命認(rèn)為:你叫我這么早就死,我也不會教你善終。所以,就有這么多奇難雜癥發(fā)生。

  問:現(xiàn)在報紙上,常見有"供養(yǎng)嬰靈"的廣告,嬰靈是可以供養(yǎng)的嗎?

  答:這事不能談"供養(yǎng)",因為它不是三寶(佛、法、僧),若說是"供養(yǎng)",就落入邪見。應(yīng)該講做"超度",但是此冤甚深,很難超度。因為奪命債,就須以奪命還。但是如果遇到不貪財?shù)恼嫘扌姓,可以有機(jī)會超度他們的。

  --《人生要義》頁269

  妙蓮老和尚(當(dāng)代凈宗高僧)

  ★世間的人,不要說是將來,現(xiàn)在全世界已感到有人滿為患之憂;無知的人就主張墮胎,真是可怕。唉!這些殺生的罪業(yè)怎么得了呢?

  墮胎是殺生,絕對不可以。既然不想生孩子,那就要從根本的"節(jié)欲"下手;好好拿出智慧來,不要等到造了惡因,惡報現(xiàn)前,他來找你要命時,心中又不能安,這怎么了呢?大家要注意。不要說得太遠(yuǎn),就說我有一個信徒好了。她就是有墮過胎,靈魂找來了,她要幫他超度,靈魂還不受超度呢!他說:"我來投胎是來投生,不是投死的;你不讓我出生,害了我一命,我也要你的命!"這是現(xiàn)前事實的業(yè)報。

  學(xué)佛要看破放下,如果兒女都大了,為了保持身體健康,應(yīng)該要分房。你們不要以為老和尚怎么說這些話?要知道,學(xué)佛要與生活打成一片,不要離開日常生活來談佛法;離開了生活來談佛法,那你修什么行?"極高明而道中庸"呀!佛法在人間,離開人間而求菩提是求不到的。大家好好把人間法做好,在家學(xué)佛就像在家學(xué)佛的樣子;好好地持五戒、修十善,有機(jī)緣多受八關(guān)齋戒,種出世的解脫因。

  --《五戒是良師》頁90-91

  戒溺女歌

  ★虎狼性至惡,猶知有父子,人為萬物靈,奈何不如彼。生男與生女,懷抱一而已,我聞殺女時,其苦狀難比。胞血尚淋漓,有口不能語,吚嚶盆水中,良久乃得死。吁嗟父母心,殘忍一至此,我因勸吾民,毋為殺其女。荊釵與裙布,未必能貧汝,女性最柔慈,愛親甚于子。男子多出外,女恒守父母。男子多違拗,女恒順父母。男子多遠(yuǎn)游,女恒近父母,男子少悲哀,女恒哭父母。女有孝順心,每每救父母,女有好夫子,每每顯父母。不觀緹縈女,免父肉刑苦。不觀唐香女,救父而扼虎。覃氏年十八,能令父喪舉。曹娥年十四,沉江覓父體。叔先痛父溺,抱尸浮于水。袁女母癱瘓,火來不能起。女泣不忍避,甘與母焚死。宋女號陳三,父母貧如洗;三姐共饘粥,?坎闪饷;親死不肯嫁,廬墓沒其齒。唐女玉和子,父兄皆戰(zhàn)死;和子甫十七,披跣走邊鄙;乞丐扶骨歸,營葬憑績縷;剪發(fā)毀面貌,然后廬墓所;大節(jié)達(dá)宸聰,旌詔表其閭。孝哉蕭氏姬,父母歿異土;姬方十六齡,扶櫬還鄉(xiāng)里;舟子欺其孤,中途委柩去;搦土攢成壙,姬獨與一婢,毀容日夕哀,結(jié)廬在水次;服滿不肯釋,求婚不肯配,有能還其棺,乃肯委身事;果嫁還棺者,楊舍一老尉。東洿屠氏女,父瞽目攣痼。家無隔宿糧,親鄰皆相棄,女乃移二親,遠(yuǎn)處于紵舍。晝采薪易粟,夜績麻易絮,二親卒天年,負(fù)土成墳?zāi)。守墳終不嫁,只為無兄弟。古女賢孝儔,其多難筆記。有司或贈金,朝廷或欽賜,也有為嬪妃,也有夫人類。若能存她命,報施應(yīng)不悖。奉勸世間人,好還天之道。勿謂嬰女癡,怨恨不知報,女命親不憐,安保憐親命。絕嗣減壽年,赫矣陰司律,及至索命時,噬臍不能及。胡不全其生,骨肉俱獲慶。

  --何龍圖(結(jié)錄自《感應(yīng)篇匯編》頁397-398)

  注:此文不僅戒殺胎,對女德歌頌,亦甚多美意,讀者多誦之!

  四、對治法

  紫柏大師(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我本母生不及養(yǎng),寸心耿耿實難化。

  期酬至德無所從,慶我離塵為佛子。

  深思婦人淫業(yè)重,堅固難拔等須彌。

  須彌可傾淫難斷,津梁苦海須圣力。

  佛說諸經(jīng)度眾生,皆先戒殺后淫欲。

  先淫后殺惟楞嚴(yán),是故報母應(yīng)仗此。

  南無無上楞嚴(yán)咒,消母淫業(yè)如天風(fēng)。

  片晌之間不可得,戒珠清凈光無缺。

  見佛聞法得自心,一切萬法悉堅固。

  我發(fā)此愿等法性,見者聞?wù)呓猿隹唷?/p>

  --《紫柏尊者全集》(《卍續(xù)藏經(jīng)》第一二六冊975下)

  ★奇男子,須割愛,愛不割則墮軟暖魘網(wǎng)矣。

  --紫柏尊者(錄自懺云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或《卍續(xù)藏經(jīng)》第一二六冊頁1034上)

  印光大師(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

  ★業(yè)障重,貪瞋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镀臻T品》謂若有眾生,多于淫欲瞋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之。念佛亦然。但當(dāng)盡心竭力,無或疑貳,則無求不得。(正)復(fù)永嘉某居士書五。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98

  ★一切眾生,從淫欲而生。汝發(fā)心守貞修行,當(dāng)須努力。倘有此等情念起,當(dāng)思地獄刀山劍樹鑊湯爐炭種種之苦,自然種種念起,立刻消滅。每見多少善女,始則發(fā)心守貞不嫁,繼則情念一起,力不能勝,遂與人作茍且之事。而一經(jīng)破守,如水潰堤,從茲橫流,永不能歸于正道,實可痛惜。當(dāng)自斟酌,能守得牢則好極。否則出嫁從夫,乃天地圣人與人所立之綱常,固非不可。(復(fù)陳蓮英書)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245

  ★女色之禍,極其酷烈。自古至今,由茲亡國敗家,殞身絕嗣者,何可勝數(shù)。即未至此,其間頹其剛健之軀,昏其清明之志。以頂天履地,希圣希賢之姿,致成碌碌庸人,無所樹立之輩者,又復(fù)何限?況乎逆天理、亂人倫?生為衣冠禽獸,死墮三途惡道者,又何能悉知之而悉見之耶?

  噫!女色之禍,一何酷烈至于此極也,由是諸圣諸賢,特垂悲愍;蚋嬷苑ㄑ,或勸之以巽語,直欲福善禍淫之理,舉世咸知。而又徵諸事實,以為法戒。企知自愛者讀之,當(dāng)必怵然驚、憬然悟,遏人欲于橫流,復(fù)天良于將滅。從茲一切同倫,悉享富壽康寧之福,永離貧病夭折之禍。此《不可錄》所由輯也。張瑞曾居士欲重刻印施,命余作序,暢演窒欲要義。

  須知美色當(dāng)前,欲心熾盛,法言巽語,因果報應(yīng),皆難斷其愛心。若能作不凈觀,則一腔欲火,當(dāng)下冰消矣。吾秦長安子弟,多玩促織。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織于墳?zāi)归g。忽見一少婦,姿色絕倫,遂同往捉之。其婦變臉,七竅流血,舌拖尺馀,三人同時嚇?biāo)馈4稳掌浼覍さ,救活者一,方知其事;钫叽蟛?shù)月方愈。其家子孫,不許夜捉促織。

  夫此少婦,未變臉時,則愛入骨髓,非遂所欲則不可。及既變臉,則一嚇至死,愛心便成烏有。然當(dāng)其群相追逐時,固未始無血與舌也。何含而藏之,則生愛心。流而拖之,則生畏心。了此,則凡見一切天姿國色,皆當(dāng)作七竅流血,舌拖尺馀之吊頸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盡其天年,死必至永墮惡道耶?

  以故如來令貪欲重者,作不凈觀,觀之久久,則尚能斷惑證真,超凡入圣。豈止不犯邪淫,窒欲衛(wèi)生而已。其女貌嬌美,令人生愛心而行欲事者,不過外面一張薄皮,光華艷麗,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之薄皮,則不但皮裹之物,不堪愛戀,即此薄皮,亦絕無可愛戀矣。再進(jìn)而剖其身軀,則唯見膿血淋漓,骨肉縱橫,臟腑屎尿,狼藉滿地。臭穢腥臊,不忍見聞。

  較前少婦所變之相,其可畏懼厭惡,過百千倍?v傾城傾國之絕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觀其外相,而不察其內(nèi)容,愛其少分之美,遂不計其多分之惡乎!余愿世人,遺外相而察內(nèi)容,厭多惡以棄少美,則同出欲海,共登覺岸矣。

  又當(dāng)淫欲熾盛,情不能制之時。但將"女陰"作毒蛇口,如以"陽"納蛇口中。則心神驚悸,毛骨悚然。無邊熱惱,當(dāng)下清涼。此又窒欲之最簡便法也。(不可錄重刻序)

  --《印光法師文鈔下冊》頁469-471

  ★何以言之,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xiàn)生殺業(yè)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須斷絕房事,方可速愈。欲滅宿現(xiàn)殺業(yè),必須戒殺吃素,又復(fù)至誠念佛,及念觀音,則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種善根。倘怨業(yè)病,除此治法,斷難痊愈。其人,與其家父母妻子,望愈心急,未必不肯依從。倘肯依從,則便種出世善根,從茲生正信心,后或由此了生脫死,超凡入圣。則于彼于汝均有大益。至于斷欲一事,當(dāng)以為治病第一要法。無論內(nèi)外癥,病未十分復(fù)原,萬不可沾染房事(請參考印光大師增訂之《壽康寶鑒》一書,專治此病,宜詳閱之。臺北新莊福峰彩色印刷公司印。)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虿患此溃逊N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難甚難?v令不死,或成孱弱廢人,決難保其康健。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242

  ★求子之道,人多背馳。汝欲身體龐厚,性情賢善,;蹓廴,通皆具足之子,須依我說,方可遂心。世人無子,多娶妾媵,常服壯陽之藥,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求子之方也。幸而得子,亦如以秕稻種之。或不出;虺,亦難成熟。第一要斷房事,或半年,至少或百日,愈久愈好。當(dāng)與婦說明,彼此均存此念,另屋居住。若無多屋,決須另床。平時絕不以妻作妻想,當(dāng)作姊妹想,不敢起一念之邪念。待身養(yǎng)足后,待婦月經(jīng)凈后,須天氣清明,日期吉祥,夜一行之,必得受孕。從此永斷房事,直到生子過百日后,或可再行。婦受孕后,行一次房,胞厚一次,胎毒重一次。且或因子宮常開,致易墮胎。此種忌諱,人多不知?v有知者,亦不肯依。(切勿謂光乃出家人,論人行房事,不知此事是世間第一生死關(guān)節(jié),正宜救濟(jì)。)故致或不生,或不成,或孱弱短命,不知自己不善用心,反說命不好,反將行房當(dāng)常事,日日行之,不死就算大幸。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235

  注:求子三要。第一,保身節(jié)欲,以培先天。第二,敦倫積德,以立;5谌,胎幼善教,以免隨流。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235

  ★色則縱對如花如玉之貌,常存若姊若妹之心?v是娼妓,亦作是想,生憐憫心,生度脫心,則無見美色而動欲之煩惱。夫婦相敬如賓,視妻室為相濟(jì)繼祖之恩人,不敢當(dāng)作彼此行樂之欲具,則無徇欲滅身,及妻不能育、子不成立之煩惱。子女從小教訓(xùn),則無忤逆親心、敗壞門風(fēng)之煩惱。至于橫逆一端,須生憐憫心,憫彼無知,不與計較。又作自己前生曾惱害過彼,今因此故,遂還一宿債,生歡喜心,則無橫逆報復(fù)之煩惱。然上來所說,乃俯順初機(jī);若久修大士,能了我空,則無盡煩惱,悉化為大光明藏。(正)復(fù)高邵麟書四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82

  ★聰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當(dāng)常懷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舉一動,天地鬼神,諸佛菩薩,無不悉知悉見。人前尚不敢為非,況于佛天森嚴(yán)處,敢存邪鄙之念,與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謂:"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若不守身,縱能事親,亦只是皮毛儀式而已。實則即是賤視親之遺體,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臨終,方說放心無慮之話云: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未到此時,尚存戰(zhàn)兢。曾子且然,況吾輩凡庸乎?(續(xù))復(fù)徐書鏞書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95

  ★諸佛以八苦為師,成無上道。是苦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凈觀。觀之久久,即可斷惑證真,成阿羅漢。則不凈又為清凈之本。北俱盧洲之人,了無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閻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窮數(shù)。使世間絕無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則人各醉生夢死于逸樂中,誰肯發(fā)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頁235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獨居時展轉(zhuǎn)一念,遂足喪其生而有馀。

  --印光大師(錄自懺云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淫念一生,諸念皆起。邪緣未湊,生幻妄心。

  勾引無計,生機(jī)械心。少有阻礙,生瞋恨心。

  欲情顛倒,生貪著心。羨人之有,生妒毒心。

  奪人之愛,生殺害心。種種惡業(yè),從此而起。

  故曰:"萬惡淫為首"。今欲斷除此病,當(dāng)自起念始,截斷病根。

  --印光大師(錄自懺云大師編《修行法語》之"戒除欲念篇")

  永嘉大師(禪宗祖師)

  ★于諸女色,心無染著。凡夫顛倒,為欲所醉,耽荒迷亂,不知其過,如捉花莖,不悟毒蛇。

  智人觀之,毒蛇之口,熊豹之手,猛火熱鐵,不以為喻。銅柱鐵床,焦背爛腸,血肉糜潰,痛徹心髓,作如是觀,惟苦無樂。革囊盛糞,膿血之聚,外假香涂,內(nèi)惟臭穢,不凈流溢,蟲蛆住處,鮑肆廁孔,亦所不及。

  智者觀之,但見發(fā)毛,爪齒薄皮,厚皮血肉,汗淚涕唾,膿脂筋脈,腦膜黃痰,白痰肝膽,骨髓肺脾,腎胃心膏,膀胱大腸,小腸生臟,熟臟屎尿,臭處如是等物,一一非人。

  識風(fēng)鼓擊,妄生言語,詐為親友,其實怨妒,敗德障道,為過至重,應(yīng)當(dāng)遠(yuǎn)離,如避怨賊。

  是故智者觀之,如毒蛇想,寧近毒蛇,不親女色,何以故?毒蛇殺人,一死一生,女色系縛,百千萬劫,種種楚毒,苦痛無窮,諦察深思,難可附近。

  是故智者,切檢三愆,改往修來,背惡從善,不殺不盜,放生布施,不行淫穢,常修梵行。

  --《卍續(xù)藏經(jīng)》第一一一冊頁418-420上

  虛云老和尚(禪宗溈仰第八代祖師)

  ★至于六道輪回,淫為其本,三界流轉(zhuǎn),愛為之基。阿難尊者為眾生示現(xiàn),歷劫修行,幾難免摩登伽之難。所以示罪障之中,淫為首要,因淫損體,遂殺生補(bǔ)養(yǎng),而盜妄等惡,亦隨之而生。阿難見了如來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對摩登伽之美色,而不愛樂。男子見了女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見了男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虛云老和尚方便開示》頁8-9

  來果禪師(禪宗臨濟(jì)第四十六代祖師)

  ★如淫心大動,即咬住牙關(guān),參禪急誓曰:"我若以淫機(jī)淫人者,自愿生下阿鼻地獄,或瞎眼睛,或吐血而亡可以。"再或人欲破我戒體,寧將我頭與人砍去,逼我破戒體,萬不可以,此名大忍;或有人勸我吃葷吃酒,我寧吃屎吃尿,不一稍嘗,亦名真忍也。

  --《解謗扶宗淺說》頁159

  ★淫因者,無量劫來,行淫之事,納識田中,愛水潤生,今受身形,前作淫業(yè),時時惡發(fā);或內(nèi)心緣行淫之境,而淫心動。正動時,一切行淫之影相俱時發(fā)現(xiàn)于心中,故名淫因。

  淫緣者,或見彼容顏諂媚,花言令色,而淫心動;或見彼人前與我交過淫色,兩相情愛,而淫心動;或聽歌唱行淫言詞,而淫心動;或見女人,或聽女聲,或見女字,或見女人衣服紅綠,女身所著一切物件,而淫心動──此一一正是助發(fā)淫緣。

  淫法者,欲行淫時,作行淫之方法,或屏處,或黑暗處,或畏犯戒,或恐人知,于中略明行淫之法。

  淫業(yè)者,即兩相交淫之時,如未相觸而止者,可通懺悔;若觸沾彼一胡麻子之多,淫業(yè)已成。淫業(yè)有三:自淫,即身淫;教他人淫,即口淫;見淫色隨喜,即心淫。有此三淫,故受三途苦報。若有逆犯,受阿鼻一大劫,此界壞時,寄至他方阿鼻中。

  今用三觀先制其心,而緣、法、業(yè)三大惡事自不能成。若正起淫心,急端坐觀察,世間大小僧俗男女,盡是我生身父母,亦是未來諸佛,豈敢毀傷父母?何敢欺輕諸佛?如是逆惡,豈不開眼入阿鼻?寧臥熱鐵炮身而死,不犯此違天大惡。研究淫心起于何處,的審的觀,窮其極極,思其思思,轉(zhuǎn)窮轉(zhuǎn)深,轉(zhuǎn)思轉(zhuǎn)極,久之不暫忘廢,以窮明淫根為限。如是行持,忽然疑團(tuán)打破,方知此事來由;少有不慎,只圖一時快樂,不顧萬劫痛苦,豈不畏哉!

  --《十界因果淺錄》頁23-24

  ★五根本中,唯有淫戒極為易犯,特將拈出,以明止法。如眼見淫色,耳聽淫聲,當(dāng)時淫心兼身俱動;才識將動,急快反觀,就處一覺,一覺不止,切須再覺。何以故?將起即覺,則覺力自勝,淫念易止,若起多時,已發(fā)身口,其淫力勝,故難覺除。由是之故,念起即覺。正覺念時,急將覺心緣于法境;法境者,或止觀,或公案,或念佛,或持咒,或禮拜。若將心緣"念佛是誰"者,正在"是誰"上極力參究,頓起真疑,最貴親切。何故?有親切,則緣法之念力勝,而淫心之力自弱,故制而不起。若暫覺淫念不起,不緣法境者,其淫之粗相雖除,而細(xì)惑尤存,及能覺之心亦昏惑于細(xì)淫相中,因覺未緣法境,故而淫惑自必?fù)u動。即動時,自不覺知,故覺力衰,則淫心復(fù)起。依前造業(yè)者,皆由覺心不緣法境,居于淫惑,粗不自見,由淫念勝故,覺忘其制;覺忘者,乃淫惑所覆,不念法救,皆實貪淫惑而不舍。病此,故合教云:"名字覺,即凡夫覺;雖覺,即同不覺,故名名字覺。"

  若終其身而緣法境者,不但淫惑可除,兼覺體頓悟。其意恐塞,以喻明之。如淫心喻一人,淫境喻一人,若二人結(jié)恨,兩相仇對,或打或罵,交惡不止;中有一人,一人即覺心,將彼勸一人開,引令別處,或談笑,或游玩,其人著于喜境,則斗打之念自然休息。

  又喻不緣法境者,如二人結(jié)打,雖令勸開,實未離打處,各懷忿斗,即瞞改勸之人,復(fù)相結(jié)恨。何以故?雖暫勸之不結(jié),究實瞋心尤未歇耳。不緣法境,覺淫念不起者,亦復(fù)如是。而緣法境之用,正是伏惑之當(dāng)機(jī),必須淫起即覺,不容淫住,不容分別,久之習(xí)慣,則成自然。以后縱有念起,即無心覺而自覺,能如是行,皆留心常覺純熟故耳。雖覺伏而未斷除者,當(dāng)須久之覺察,細(xì)心研究,直到心窮力極,如老鼠竄牛角,自有轉(zhuǎn)身時也;又如火將起,欲息則易,若起多時,已燒諸物,難可熄滅。今明覺力者,如心未明,則必有念。念喻猛火,淫喻干柴,若心念淫,如火投柴,其柴無盡,火豈休歇?故心念淫,急將心念空,如火投空,而火自熄。正起淫心,即作空觀,觀力現(xiàn)前,淫念自息。

  若不如是,當(dāng)知淫心即是地獄種子,若種子不除,現(xiàn)雖人類,已是阿鼻苗裔。何以故?古德云:"善念將興,天堂已就;惡心才動,地獄早成。"其不信乎?然防淫之用者,但對功行位中,僅止淫心而言,若真徹悟,妙契真如,尚無迷悟之名,何有持犯之實?否則切宜堅守,莫犯戒心。《梵網(wǎng)經(jīng)》云:"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毀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yǎng),亦不得國王地上行,不得飲國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賊,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復(fù)常掃其腳跡。一切世人眼不欲見犯戒之人,畜生無異,木頭無異;若故毀正戒者,犯輕垢罪。"此輕垢罪者,乃三途之稱,若不急懺,可不畏焉!

  --《十界因果錄》頁94-96

  廣欽老和尚(近代凈宗高僧)

  ★男女眾講話不能面對面,拿東西不能直接接手。師父是有定力,否則即使百步也不能接近的。你們現(xiàn)在正念,都還不夠十分之一,還很危險,要多注意。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46

  ★你們臺灣還好,女眾能出家,要不女眾在社會上只有墮落下去,來出家再怎么沒修,不殺生,看能不能轉(zhuǎn)個人身再來修行。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214

  ★社會是造業(yè)的路,出家是極樂的路,得解脫。

  --《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225

  ★男女眾要分清楚,即使活到一百歲,亦如此,除非已開悟證果,有定力,否則容易出毛病。

  --《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46

  弘一大師(近代律宗高僧)

  ★學(xué)律諸道侶,已改之習(xí)慣,有七條:一、食不言……六、不閱報:各地日報,社會新聞欄中,關(guān)于殺盜淫妄等事記載最詳。而淫欲諸事,尤描摹盡致,雖無淫欲之人,常閱報紙,亦必受其熏染,此為現(xiàn)代世俗教育家所痛慨者。夫在家人所以須閱報者,為職業(yè)事務(wù)之關(guān)系,不得已也。若出家之人,應(yīng)修戒定慧,日夜精進(jìn),如救頭然,何須披閱報紙而消遣耶?故學(xué)律諸道侶,近已自己發(fā)心不閱報紙。

  --《索性做了和尚》頁129

  宣化上人(禪宗溈仰第九代祖師)

  ★不邪淫,修道人要沒有邪淫的念頭,也就是沒有淫欲。如有絲毫淫欲念頭,就不會超出三界,而仍在輪回中受生死。這個淫欲念頭,就是生死的根本。若能斷了它,便出三界,才能證果成佛。凡是修道人,一定要把淫欲思想除掉。怎能除掉它?首先不要吃太有營養(yǎng)的食物。為什么?因為修道人本身的營養(yǎng)就夠了,不需要再增加。所謂"少吃少欲,多吃多欲。"營養(yǎng)食物吃多了,便生淫欲的念頭。若為不淫,就要節(jié)制食欲,不貪味道,不貪多食。要鍛煉身體能維持生命,就可以了,這是修道的秘訣。否則,用山珍海味來修五臟大殿,那是破淫戒的禍根。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158-159

  ★你們?nèi)?a href="/remen/daz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打坐,就能看見佛,和佛溝通。佛說什么話你也聽得見。天津有一班人,看我的《開示錄》、《華嚴(yán)經(jīng)》、《楞嚴(yán)經(jīng)》、《法華經(jīng)》注解,他們都得到利益,開了五眼六通。佛說話他也聽得懂,佛做什么他也看得見,天上他也看得見,誰有病他都可以給人治病的,都有這種能力。所以不可有脾氣,要打坐,而且二十歲以前不可以交男朋友,要想成佛,不可以交男朋友,要修行。修行最怕有男朋友,一有男朋友就不成了,這不是和你講笑話。

  最要緊是女學(xué)生不要找男學(xué)生,男學(xué)生不要找女學(xué)生,互相都要守住崗位的。這不是不準(zhǔn)你們交男朋友,但女孩子要等到二十歲以后,再交男朋友,男孩子要等到廿五歲以后,才交女朋友。這樣子,小孩子才不會受傷。小孩子生理還沒成熟就找對象,這都會受傷,都會吃虧的。所以,就算要結(jié)婚,也要等到二十、二十五歲以后才找。所以我要男女分校,你們不要偷偷摸摸找男孩子,如果發(fā)現(xiàn),我知道后,一定會革出校門的。這一點你們要注意的,不要找男朋友啊!okay!

  我不是不讓你們交男女朋友,要是早交男女朋友,這都不是好學(xué)生,不是好人。你們大家都要做好人、好學(xué)生,好人將來才能做好事。你若太早有男女朋友,就受傷了。就像那小苗似的,還沒長成,你就把它割下來,那它根本什么用也沒有,都變成稗子了。將來人情欲早開的時候,就一代不如一代。要選優(yōu)良的種子,就必須要它成熟的,稗子不能做種子。沒有到年齡就男女交朋友,這都是不成熟!

  你看這個國家的小孩盡看電視,看得七、八歲就懂得男女交朋友,這真是害人太厲害了。這國家將來沒有人才了,為什么不出人才呢?因為都糊涂了!okay!我再來的時候,都要跟你們大家見面,免得你們說想見師父也見不著。我來到這兒就和你們大家見見面,你們好好做功課。

  --一九九四年一月七日宣化上人于萬佛圣城對女學(xué)生的開示

  ★男女結(jié)婚那個"婚"字,在中文來講有個"女"字邊,加個黃昏的"昏"。也就是說一結(jié)了婚,就沒有智慧了,天天都好像在晚間過生活,天天都在黑天,不清凈了,天天都是睡覺一樣。黃昏就指睡覺,睡覺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就愚癡。所以中國這個字義上,你要是研究起來,很有道理的。昏是頭昏腦脹的,頭昏就是沒有智慧了。結(jié)婚就是"昏"加上一個"女"字邊,沒有"女"字邊,頭就已經(jīng)昏了,再加上個"女"字呢,啊!不單頭昏、腳也昏了。我說的是頭昏,腳不昏。你若能覺悟了,可以學(xué)釋迦牟尼佛,學(xué)我們的大覺世尊,那就不會黑暗,會光明了。

  所以我們現(xiàn)在跟釋迦牟尼佛學(xué)智慧、學(xué)佛法,一切一切都應(yīng)該以釋迦牟尼佛做我們的榜樣,做我們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就算結(jié)婚的人也不必憂慮,只要你能入塵出塵,在這個境界上,能明白這個境界,不被它所迷,這就不要緊的。我并不是要反對每一個人結(jié)婚,我是把這個道理提出來,我們要研究道理。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淺釋之卷八譯文開示,國際譯經(jīng)典學(xué)院記錄

  ★你總用無明覆蓋著自性。無明有兩個幫兇,兩個伙計(黨),究竟是什么呢?就是食與色。一個"食欲",一個"色欲",這兩個幫著無明做種種壞事,所以儒教中說:"食色性也。"好吃、好色是天然的生性。

  可是,要知道,我們這個無明為何總也不能破?煩惱總也不斷?智慧總也不現(xiàn)?就因為貪吃、好色。

  食就是幫助欲,欲就是幫助無明。人生來就會吃,小孩子一生出來就會吃奶,無奶就哭起來,吃奶后就不再喊,也不叫了。不錯,這是與生俱來的,可是有了食欲后,就生出色欲。

  男好女色,女好男色,互相迷戀,互相貪著,放不下,看不破,飲食所有之精華就變成精,精一足,就生色欲了,所謂"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飽暖了,男人就想女人,女人就想男人,就起這欲念。若窮了,就想去偷,偷盜也就為了食與欲。你吃得肥肥胖胖的,專吃有營養(yǎng)的,而后就打淫欲妄想。人先起食欲,想吃好味,幫助身體健康之食物,但是吃少了,又覺得不夠;吃多了,色欲就生出,色欲生出后,就不顧生命了,只去貪色。

  故色與食是死黨。若無明沒有"食"、"色"之幫助,它就不會做那么多怪。出家人吃得越壞越好,越?jīng)]營養(yǎng)越好。

  所以對于吃東西的問題,不要看得那么重,修道人吃得能維持生命即可。要行中道,不需要吃得太有營養(yǎng),但也不要吃得太壞,否則弄垮身體。

  --《宣化上人法語開示》頁173-174

  廣化老和尚(近代律宗高僧)

  ★佛制"比丘不得度尼"、"僧尼不得共住",此則古今中外凡有佛法處,莫不皆然,唯獨日本于明治維新以后例外;在日本本土及其統(tǒng)治地區(qū),自行新政以來,僧尼共住,比丘度尼,視為常事。其實日本亦有清凈修行道場;余曾親聞先師兄振光法師,早年游歷日本時,步行二點多鐘,去參禮日本有二百馀比丘清凈修行之道場;據(jù)說此種道場,不喜外人參觀,故交通不便鮮為人所知。

  --《濟(jì)濤律師遺集》序,頁4-5

  ★臺灣佛教過去受日本統(tǒng)治五十馀年,遭受日僧同化,亦皆"比丘度尼","僧尼共住"。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臺灣光復(fù),回歸祖國,那時本當(dāng)糾正此種非法風(fēng)氣。乃因當(dāng)時長老大德全力從事世界僧伽大會,及華僧大會等公務(wù),無法兼顧糾正此種陋規(guī)。……今時此諸長老輩已經(jīng)紛紛凋謝,后學(xué)之輩正等待接棒上場;此時此地,正是匡正陋規(guī)之大好時機(jī)。希望我國全體僧尼,聯(lián)合起來,匡正時弊,如法修行,既往不咎。對已經(jīng)剃度尼眾之比丘,照常竭誠恭敬但力勸今后莫再度尼,亦勸有志出家之女眾,莫求比丘剃度;對已經(jīng)僧尼共住之寺院,照常大力護(hù)持,四事供養(yǎng),不可或缺,但力勸今后勿再修建四眾共住之道場。此種作風(fēng)雖稍嫌遲緩,幸能平穩(wěn)改正,十年二十年后收全功矣!

  --《濟(jì)濤律師遺集》序,頁5-6

  ★問:比丘度尼,僧尼共住有何不好?乞言其要。

  答:比丘度尼,僧尼共住,能令僧尼破根本大戒,乃至諸微細(xì)戒;是障道之首惡,生死輪回之根本。又能令信眾,對佛教失去崇敬之心,對僧尼出家不作難遭遇想,便言:"我等夫妻雙宿雙飛,彼輩亦男女雙雙出入。"諸如此類,其罪大矣!因此之故,佛制:"比丘不得度尼","僧尼不得共住",大須恪遵勿逾。

  --《濟(jì)濤律師遺集》序,頁6

  ★此書重點有三:

 、偕硰浤崾鼙惹鹉峤渲,應(yīng)受式叉摩那戒,未受式叉戒,直接受比丘尼戒,受戒不得戒。(《業(yè)疏》,《卍續(xù)藏經(jīng)》第六四冊頁450上)

 、诒惹鸩坏枚饶。(《沙彌尼離戒文》,《大藏經(jīng)》第二四冊頁939中)

 、凵岵坏霉沧 #ā斗鹫f四輩經(jīng)》,《大藏經(jīng)》第十七冊頁705下)

  這是今時尼眾學(xué)戒最重要的三件大事。……倘若讀者能由此深入律藏,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徹見父母未生前面目,庶幾了達(dá)此書真義,發(fā)揚(yáng)戒律精裨。深望讀過此書的后賢,不忍佛法衰微,進(jìn)入末劫之境,發(fā)大菩提心,受持如來圣戒,建立"式叉戒法",如法傳戒、布薩、安居乃至一切止持作持,悉皆如法,令佛日將昏而增輝,正法重現(xiàn)于末世。拙衲雖然老病交加,猶孳孳于斯,念念不忘。果有女中才俊,發(fā)心力挽狂瀾,則生死到來,吾撒手隨佛生西去,了無遺憾矣!

  --《戒學(xué)淺談》序文,頁1-3

  ★"女尼不得與男僧同住":這個題目,在別的道場很難講,只有在你們這個地方,我才敢提出來講,因為你們是純一清凈的女眾道場,其他多數(shù)是僧尼雜居的道場,我一提出"僧尼不得共住"這個問題,會得罪很多人的。但是,經(jīng)是佛說的,戒是佛制的,我們應(yīng)該遵照佛制去做,才能使佛法興隆,僧尼各自才能得到解脫。否則,四眾同住一個道場,天天眼看耳聽,心里動妄念,墮落都有馀,還想解脫證道,可能嗎?或許你會說:"我不動心",你不動為什么當(dāng)初投胎做人呀?做人,就是因為淫欲未斷,所謂"生死根本,欲為第一"呀!

  --《戒學(xué)淺談》頁61

  ★《佛說四輩經(jīng)》云:"佛言:若有女人出家,除發(fā)為道,以去愛欲,當(dāng)專精靜處,不得與出家男子同廟止。"這就是說,女人剃除頭發(fā),出家修道,為了去除男女情愛之欲,就應(yīng)當(dāng)住在清凈的女眾道場,專心修行,不要和男眾共住在一個寺廟。……你們聽了這些話之后,也許你們的師父是男眾,也許在你們的道場是比丘、比丘尼同住,那怎么辦呢?如果你們能夠好好的和師父溝通,把這種不如法的情況告訴他,漸漸的將男、女眾分開,那是最好不過的事情。否則的話,既然不能改變現(xiàn)況,就只好趁現(xiàn)在年紀(jì)輕,又有機(jī)緣讀書,就好好充實自己,等到將來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再創(chuàng)辦一個如法的,清凈的比丘尼道場。

  --《戒學(xué)淺談》頁62-68

  ★修行之時,有二種煩惱,或容易生起。由忘正念,便憶曾經(jīng)遠(yuǎn)境,起染愛心,造眾過失。復(fù)由現(xiàn)前近境,起染愛心,而犯眾罪,了知起犯緣已,即于此事,生對治心,令其除滅。(案:以上是生起淫欲心的二種煩惱,以下則是伏滅淫心的六種對治方法)。若染緣強(qiáng)勝,不能除遣,應(yīng)就尊宿,及通三藏有德行者,請受教誡,作意蠲除。二、若仍不息,當(dāng)勤晝夜讀誦聞思,簡擇深義,于三寶所,至誠供養(yǎng);師長等處,忘自劬勞,盡心供給。三、或游方時,或復(fù)減食,或住尸林,獨居阿蘭若,修不凈觀等。四、或為四念住,或作無常死想,冀令煩惱除滅。五、若仍不除,應(yīng)生慚愧,作如是念:我所為非,戒不清凈,而復(fù)受他信心重施,四事供養(yǎng)。六、又復(fù)諸佛,及有天眼,同梵行者,并諸善神,悉觀見我為此;不應(yīng)造眾罪業(yè),當(dāng)有克責(zé),如救頭然,于清凈境,說除其罪,勿致后悔。(案:以下明對治法皆不能伏滅淫心而仍犯眾罪的情況。)若作如前對治法時,性多煩惱,未能殄息,應(yīng)審自觀察,或應(yīng)舍戒而為白衣,勿令有罪受他信施。因受用時,更造眾罪,定感當(dāng)來苦異熟果,惡報無窮。

  --《四分律比丘戒本講義》頁196-197

  懺云老和尚(當(dāng)代律宗高僧)

  ★夫妻正淫亦應(yīng)節(jié)制,生子后最好能分床、分房,下至分床,上至分房,漸漸全斷淫欲,須知此乃天地人倫之大事,不可不知也。

  --錄音帶謄稿

  ★中國第一小姐,以至于世界第一小姐,穿的是游泳衣,化妝是現(xiàn)代最時髦、最摩登的,都亮相出忸忸捏捏的樣子,那么三圍都那么恰好……所有觀眾都拍手叫好,配著音樂就走出來選美。那么這個中國小姐因為要出來選,所以大家就請客慶祝她,請她吃甜不辣、又是炸的、又是炒的,最后還請吃冰淇淋,這個吃一口,那個又吃一口。甜不辣加上冰淇淋,漸漸的就起了化學(xué)作用,算是物理化學(xué)作用,那么肚子里頭就慢慢"冒泡",冒泡冒多了,出來就是五臟五氣,這五臟五氣在醫(yī)學(xué)上講就是"五臟之氣",粗粗講就是"放屁"。完了中國小姐趕到跑到廁所去"勞賽"(臺語,意為"拉肚子"),到廁所后先放兩個屁,警告一下,我來了!鬼神退位!完了,噼哩啪啦…好多。那么以后又亮相,再出來,大家又說中國小姐確實是美,身上抹的又香,卻不知剛才的臭!

  那么,完了五十年后呢,中國第一的"ㄛ ㄅㄚ ㄕㄤ"(臺語,意為"中年婦女"),中國第一的老太太。等中國小姐結(jié)婚后,生了兩個兒子,又經(jīng)過二十、三十年,兒子又生個孫子,老太太就作"阿媽",這就是當(dāng)年的中國小姐!那么這個"中國小姐"的名和美色,究竟是真的?假的?是虛妄的,沒有真實的,等到五十年后,"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中國小姐還是要"ㄒㄧ ㄑㄧㄠ ㄑㄧㄠ"(臺語,意為"死翹翹"),一命哀哉,嗚呼!那么大家又在殯儀館掛上贊頌:"音容宛在"、"作千古美人"或者是"美人比西施",又有人送"美人比貂蟬",又有人送"美人比貴妃",以后兒孫跟著哭,接著就葬入地里頭。

  我們想想,中國小姐當(dāng)年的"名"是不符實的,中國小姐當(dāng)年也曾經(jīng)放過屁,也曾經(jīng)"勞過賽"(臺語)、拉過屎。那么五十年后,變成"ㄛ ㄅㄚ ㄕㄤ"(臺語,意為"中年婦女"),經(jīng)過三十年,五十年又葬入地墳里,埋葬好了,一個土堆子,過兩年長了青草,一堆黃土埋清涼,兒孫以后再去掃墓,哭一哭:"阿媽啊!……阿媽。"。這樣的美人究竟有什么好貪戀的?中國小姐是假名的,是不凈的、是虛妄的……希望大家要對眼前的美色看清楚,不要被"粉紅骷髏"的相給迷惑去了。

  --錄音帶謄稿

  ★邪淫戒就是男女之間說些不正當(dāng)?shù)脑,要是真正梵行的?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不給人家"做媒"的,世間講月下老人,佛法是不講這個的,這是給人做生死的緣啊!以致于到西洋國外去,也不隨便和人家握手,不和異性握手,不接觸,這是很要緊很要緊的。

  --錄音帶譽(yù)稿

  妙蓮老和尚(當(dāng)代凈宗高僧)

  ★顛倒人!當(dāng)你犯"相思病",如何解決?

  只要至誠多稱念、多禮拜觀世音菩薩,就能令你離貪欲心,身子安詳。同時要想:"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若有人歪想我的父母兄姐怎可?那我也不可歪想別人之父母兄姐!

  再想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恭敬都來不及了,怎能起下劣心,顛倒想?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頁37

  ★"同林鳥"的最后歸宿在那兒呢?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飛到哪里去?

  不學(xué)佛的人就隨著業(yè)力在六道里往返,甚至飛到刀山劍樹的地獄去了。

  其實全人類都是同林鳥,不可等待大限到時才起飛!應(yīng)早準(zhǔn)備啊!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頁72

  ★誰是真正對你好的人?

  令你增加菩提道的人,才是真正對你好;如果令你增加情感地對你好,那是接你去六道輪回的人,要敬而遠(yuǎn)之!

  --《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頁67

  阿迦曼尊者(南傳佛教祖師)

  ★但是你應(yīng)該知道,即使在這個世界上也有許多種快樂,每一種都視其所經(jīng)過的管道而定,所以經(jīng)由眼睛有愉悅的景象,經(jīng)由耳朵有愉悅的聲音,經(jīng)由鼻子有愉悅的香氣,經(jīng)由舌頭有愉悅的味道,經(jīng)由身體有愉悅的接觸或溫暖,經(jīng)由心意有愉悅的思想。你知道吃東西是怎樣的一種樂趣嗎?同樣的,睡覺或結(jié)為夫婦也是一樣。就是經(jīng)由這些不同根門的樂趣,才是人們所有行為的首要發(fā)動者。但是樂趣或是快樂可以再被分成不同的種類和等級,從這個世界人類的快樂到天界天使們的快樂,到梵界的快樂,到那些已經(jīng)達(dá)到涅槃?wù),涅槃與其它的快樂全然不同。所以在你的情況下,你是不可能只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發(fā)生樂趣而已,否則你就可以整日全身地縛住你所愛的妻子,不必吃、睡、做其它的工作和用其他的方法來做功德了。你認(rèn)為從你太太得到的快樂,能夠取代所有那些身體的機(jī)能而維持生命嗎?

  --《尊者阿迦曼傳》頁282-283

  阿姜查尊者(南傳佛教祖師)

  ★問:在我們的修行中,我們應(yīng)該如何對治淫欲呢?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似乎是淫欲的奴隸。

  答:淫欲應(yīng)該藉由不凈觀來對治。執(zhí)著身體的形色是一個極端,我們應(yīng)該在心中保持對立。審視身體如一具尸體,并且看身體腐壞的過程,或觀想身體的各部份,諸如:肺、脾、脂肪、糞等等。當(dāng)淫欲生起的時候,記著這些,并且觀想身體這個不凈的一面,這樣會使你擺脫淫欲。

  --《靜止的流水》頁172

  周安士老居士(近代凈宗大居士)

  ★能師仲尼之法,釋迦見之,必定歡喜:能盡釋迦之道,仲尼見之,必定贊嘆。否則,釋迦不得為三界導(dǎo)師;仲尼不得為萬世師表。

  --《安士全書》之《欲;乜瘛

  附:欲法佛化家庭者,必于傳子嗣后,立刻發(fā)愿,盡此一身,誓斷淫欲。則諸佛龍?zhí)毂囟ㄙ潎@,往生必定有份。

  勸修行人戒淫者,必得清凈之身,永不受世間情愛之害。勸在家人戒邪淫者,必得夫妻貞節(jié)幸福之報,永不受外遇亂倫之禍。

  李炳南老居士(近代凈宗大居士)

  ★人生的享受,用哲學(xué)方法去透視,本來皆是苦的,若能防避著苦不來臨,就算是康樂了。人的身心,若能常得康樂,自能卻病延壽,再能得到地位,名譽(yù),資財,平平安安的過度幾十年,這便是幸福了。

  細(xì)看得到這樣幸福的,世上能有幾人?要追問為什么得到這幾件事,還這樣犯難?大多數(shù)是受了淫欲的害。好淫的人,多病,容易衰老,不能長壽,這是顯然得到的苦,因此喪失了地位,敗壞了名譽(yù),耗散了資財,這是無形招到的苦。更影響到家庭不和,妻子離散,社會唾罵,怨仇深結(jié),為人走到這等地步,還有什么生趣可言。

  再說到因果上,更覺得可怕了,佛典上說,造淫業(yè)的人,他得到的報應(yīng),是妻女不貞,斷子絕孫,死后要去變畜生入地獄,百千萬劫,不易轉(zhuǎn)身。所以佛教制戒,出家弟子第一就是淫戒,世俗公論也說萬惡淫為首,只是淫欲這件事,真是大禍根,它是多生習(xí)氣積成的,不學(xué)自會,出世的圣人,世間的圣人,及那些明道的賢達(dá),早就看出他的本原,有的主張斷除,有的主張節(jié)制,有的限定范圍,善說惡勸,無非希望人打破迷關(guān),脫離痛苦,得到康樂。

  現(xiàn)在潮流變了,從追逐物質(zhì)享受,漸趨向到放縱淫欲,本來這件事,不學(xué)自會,防止甚難的,反而大肆提倡,什么歌曲、跳舞、電影、戲劇,無不是這件事的宣傳隊,誘惑得一般青年男女,迷亂顛倒,造了多少傷風(fēng)敗俗的丑事,破產(chǎn)的,敗家的,吃官司的,自殺的,安靜的社會,變成了燒滾的油鼎。誰無家庭,誰無妻女,這樣下去,何堪設(shè)想?

  這回臺中顧藏拙居士,悲心流露,發(fā)起翻印這本書(即《壽康寶鑒》),希望人人看了,發(fā)大覺悟,個個能得到身體健康,壽數(shù)增長,惡因斷凈,一切的殃禍自然不生,將來命終,可免墮落三途,個人的家庭,定會和祥平安,就是社會風(fēng)俗,也能漸漸的入了正規(guī),恢復(fù)淳厚,這本書實在是救時的驗方新編,若把他看成老生常談,那就是人心不轉(zhuǎn)變,恐怕天心也不悔禍,人類前途,就不忍再說了。(癸巳季秋李炳南謹(jǐn)跋)

  --《壽康寶鑒》頁146-147

  ★問:佛理有"過去父母,故不應(yīng)食肉"一則。由此觀來,難道連娶妻都不應(yīng)該嗎?(因怕娶著過去父母故也。)

  答:食肉為樂口腹,是貪味欲之事,本能避免,以代替品多故,不妨可戒即戒也。娶妻求嗣,是俗家之倫常,無可避免,以不了圣法故,只得在俗言俗也。

  --《李炳南居士全集》頁875

  ★問:余在家信佛吃素有年,很想發(fā)心出家修行,但是覺得戒律難持,不敢下定決心。殺盜淫妄酒五戒,是佛教的根本大戒,亦是學(xué)佛之人必須遵守最主要最基本的戒條--尤其是五戒中的淫戒最為難持,馀戒都可無甚問題。此因?qū)儆谏黻P(guān)系,譬如肚子饑餓之時必須飯食充饑,吃齋的人不能吃大魚大肉葷食,可以用青菜豆腐素食充饑,但是持?jǐn)嘁涞某黾胰藙t不同,既不能邪淫又無正室,要完全戒絕性生活,感覺實在太難了。未知用何方法可以完全戒除此心?聽說割去兩側(cè)睪丸,可使性器官一生不會勃起,即可徹底根絕性欲。那么摘除兩側(cè)睪丸是持戒之人唯一的法門,除此恐無更好辦法。余很想依此法施行此種手術(shù),請問此法是否有效?是否可行?

  答:尊問雖一,意卻復(fù)雜,應(yīng)分四節(jié)答復(fù)。一、"在家信佛至不敢下定決心"。請問足下預(yù)擬出家,其目的何在?為自了生死耶?為度眾生離苦得樂耶?為求安閑自在享清福耶?屬前二者,是為發(fā)菩提心,認(rèn)理若真自然不畏戒律,一直前往。屬于后者,則大可不必,既不自了,又不度他,閑坐而受十方供養(yǎng),已非出家本分,再造殺盜淫,上辱佛教,下惱眾生,因果不爽,斯乃真可畏者。二、"殺盜淫妄酒五戒至未知用何方法可以完全戒除此心?"試想不食,可以餓死,若是不淫,不會鰥死。既不致人于死,斷之有何妨害?實不能與食同日而語。監(jiān)獄拘囚以其所需,只備衣食,不供給淫事,古今賑災(zāi),亦只衣食,而不供淫事,是其明證。若問何法可除淫心,肯多讀經(jīng)書,達(dá)理明智,心理自變,否則至弊衣惡食憂患交迫之際,淫心定灰冷矣;蛑^各人秉賦,非此不可,即居家修行可矣,蓋出家必須斷淫,不能斷淫即不出家,豈可勉強(qiáng)?三、"聽說割去兩側(cè)睪丸至除此恐無更好辦法?"此真舍本務(wù)末之見,《涅槃經(jīng)》有"如犬逐塊不逐于人"之喻,此頗近之矣。且五種"不男",不能成就,制亦不聽出家,《四十二章經(jīng)》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信佛而不研佛理,出家而不欲守戒,未免有矛盾之病。四、"余很想依此法至是否可行?"尊函既不具名,是真心下問耶?抑是借此開玩笑耶?須知此事不可戲言,因果極為嚴(yán)峻。敬告于君,此事決不可為,戲言亦不可說。真為了生死者,縱然家居,正淫亦當(dāng)節(jié)制,細(xì)觀來函,現(xiàn)似有邪淫之跡,果如所測則大不可。奉勸能照第二答之法進(jìn)行甚佳,否則預(yù)蓄一錐,淫心起時,以錐猛刺其股,淫心自止,神效無比。

  --《李炳南居士全集》頁910

  遠(yuǎn)邪十法

 。ㄒ唬┣逍牡丞ぉび谄綍r防犯淫念的生起,一起念即予覺斷。

 。ǘ┦匾(guī)矩──潔身自愛,做事正正當(dāng)當(dāng)。

  (三)敬天神--神目如電,隨時查人善惡,不可因我們俗眼不見,即謂無鬼神,以致作奸犯法。

 。ㄋ模B(yǎng)精神--精氣不露泄,必能神充氣足,靈智清朗,所做皆正,而不涉邪徑。

  (五)目不邪視──心正目正,心邪目邪,一切邪書,邪畫,令人迷亂之事,皆不去觀看。

  (六)戒談淫穢--好談淫穢,心已有邪,若再受誘,必致敗行。故當(dāng)戒之,以免邪思纏綿。

  (七)燒淫書--邪書流毒人心,陰受其害而不自知。欲杜邪淫,一見淫書即刻焚毀,救己亦救人。

  (八)省房事──夫妻倫常雖不可廢,但于諸神降鑒及氣候變化種種禁忌,亦當(dāng)遵守不犯。

 。ň牛┪鹜砥--晚起精神昏散,易受諸邪所侵。而早起能使人神清氣朗,身心俱爽。

 。ㄊ﹦窆步--邪淫最易敗風(fēng)俗遭禍殃,人人戒守,風(fēng)俗淳美,社會安定。

  保身立命守則

  ★天地間節(jié)氣的變化,和人身氣血的流動,有著息息的關(guān)系,假如不能配合氣節(jié)而走泄了精血,那么身體上臟腑氣血的流行,就會受到損傷。夫婦之間的相處,雖然是人倫之始,但如不能節(jié)制,以致常受疾病的侵襲,或于神明降鑒之期,淫污冒瀆,而陰遭削祿減年之禍。所以為了免使身心受損傷和受陰譴,應(yīng)當(dāng)遵守一些禁忌,以免誤犯。

  ●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諸日為神明降鑒,察人善惡之期,宜齋戒不可行房,以免冒瀆而受陰譴。

  ●鬰怒,大怒后傷肝,不可行房,犯者必病。

  ●欲遠(yuǎn)行不可行房,行房后走百里者病。走百里路后行房者必死。

  ●醉飽后行房,五臟反覆損精傷氣。

  ●空腹行房,大傷元神。

  ●病后行房,病癥復(fù)發(fā)并加劇。

  ●胎前行房傷胎,故凡有孕后,即宜分床絕欲,一則恪遵胎訓(xùn),一則無墮胎之患。及小兒毒胎疒乘,,兇險瘖痘,游空驚癇,牙疳等病。二則所生之兒,男必端嚴(yán)方正,女必貞靜幽閑,自然長大后不犯淫泆。

  ●產(chǎn)后百日內(nèi)不可行房,若強(qiáng)行房,婦必病。產(chǎn)后十馀日即行房,婦必死。天癸(月經(jīng))來時行房,成血疒姦癥,男女俱病。

  ●竹席上不可行房,因竹性寒冷,犯者易感寒氣。

  ●交合才畢,嬰兒在旁啼哭勿即與乳,恐氣血受損。

  ●行房后勿即揮扇,及飲冷茶水,若過受涼,或至即死。

  ●一日勿兩度,勿服春方邪藥,勿蓄縮不泄。

  ●凡生病,生瘡出痘后,非十分復(fù)原,萬不可行房,若犯者則多半必死。

  ●凡目疾未愈,或始愈,若行房目必成瞎。

  ●凡虛癆癥,雖養(yǎng)好強(qiáng)健,猶須斷欲一年,若以為復(fù)原而行房,多半必死。

  ●凡傷損筋骨,好后猶須戒一百七十日。若未過百日而行房必死。縱過百日亦必致成殘廢。

  ●凡過操勞、過熱、過憂愁、過驚恐后,皆不可行房,犯者輕者則成痼疾,重則即死亡。

  ●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其氣甚微,如草木萌生,易于傷伐。倘犯色戒,則來年精神必疲憊。所以冬夏二至之前后半月,切忌行房。

  ●凡朔望先夜及四時節(jié)氣之日,不可行房。五更已過,身中陽氣初生,一次當(dāng)百次,有損氣血,切忌行房。

  ●大雷大風(fēng),大冷大熱,日蝕月蝕,神前柩后,持齋祭祀之日,不可行房。

  ●日月燈燭光照之處,庚申日,甲子日,本命生辰日,不宜行房。

  ●行房后,暑天不可貪涼,冷天不可冒風(fēng)雨,如犯者必有陰厥之證,男縮陽,女縮乳,四肢冰冷,肚疼而死。

  男兒欲遂青云志,須信人間紅粉空。

  回首便是丈夫心,莫向情關(guān)問路通。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