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經(jīng)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jīng)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八卷 大宗地玄文本論

第八卷 大宗地玄文本論

校量功德贊嘆信行現(xiàn)示利益大決擇分第三十七

如是已說大不可思議重重不可稱量阿說本王大決擇分。次當說校量功德贊嘆信行現(xiàn)示利益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譬如盛火聚雖有極遠處

以光明勢力能破遠方闇

此玄文本論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同世界共住

雖未得見學此論火光明

能破遠眾生心相不覺闇

令得覺知明隨分伏其染

譬如盛火聚轉(zhuǎn)勝近其處

光明漸漸了能破闇更增

此玄文本論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同一國共住

雖未得見學此論火光明

除眾生無知轉(zhuǎn)轉(zhuǎn)令分明

譬如盛火聚轉(zhuǎn)轉(zhuǎn)近其處

光明耀更增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若有眾生類

同一城共住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除眾生無知

轉(zhuǎn)轉(zhuǎn)更分明譬如盛火聚

更轉(zhuǎn)近其處光明重重增

暖氣溫其身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若有眾生類

同一家共住雖未得見學

此論火光明除心惑護身

轉(zhuǎn)轉(zhuǎn)增長故譬如有一人

得彼大火聚此人則便得

六種大利益謂能塞寒氣

能成熟資具不入毒蟲等

破闇常明了隨請人普施

焚燒穢糞等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若有眾生類

得此玄文論此人即便得

六種大利益謂禁煩惱

成就功德品不入邪魔眾

破無明品類般若慧現(xiàn)前

貧窮佛法財來乞求眾生

隨順普施與燒滅煩惱糞

比如有妙華[(糸*昌)/立]水深池中

名曰青蓮華有人剎那

見此蓮華相一百七日中

其眼根清白終日無晦濁

此玄文本論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雖不知此論

文義之大海而目見此論

其眼根清凈見三世諸佛

有作方便目比如有天鼓

懸圓生樹頂名曰妙聲覺

無量天女子聞此鼓音已

二千七日中其耳根清速

無塞隔之事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若有眾生類

雖不知文義而耳聞此論

其耳根清凈聞諸佛梵響

有作方便耳比如有妙藥

生雪山之頂名曰上味常

有人取此藥著其舌之原

身香極芬芬不承用飲食

其命極長遠亦飛騰虛空

此玄文本論亦復如如是

若有眾生類此論中一字

一句若一行若一決擇分

若一卷之量以舌經(jīng)讀誦

雖不知義理而獲得一切

諸修多羅海經(jīng)讀誦功德

比如有菩薩名曰不思議

大力解脫者此菩薩大士

神通自在故于一切所作

皆無所障礙隨應悉現(xiàn)前

此玄文本論亦復如如是

若有諸眾生觀達其義理

覺悟文下詮通達一切法

皆無所障礙一一覺分明

比如有神王名曰大安樂

有人須小具祀祠此神王

出興七寶藏令得大安樂

此玄文本論亦復如如是

若有一男女此玄文本論

勤受取讀誦有人須小具

專心供此人即得無窮盡

福德智慧寶無所疑畏心

比如有妙香名曰芬滿布

有人持此香游行于遠方

其經(jīng)過處處七七日中間

有香氣不盡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若有一男女

荷擔此論部游行于遠方

若度大海水所有諸眾生

皆得大利益若度山野等

所有諸眾生亦得大利益

譬如有妙珠名曰如意寶

隨此珠住處無量眷屬玉

遍周匝圍繞此玄文本論

亦復如如是隨其住止處

有十方世界塵量大神王

一一大神王各率十方界

塵數(shù)眷屬神守護此論珠

若滅正法時作微塵散壞

所有諸神王發(fā)大聲哭涕

隨塵所住處往詣常守護

受持此論者如是數(shù)量神

若生若死后常不離守護

功德雖無量而略說如是

校量過患呵責誹謗現(xiàn)示罪業(yè)大決擇分第三十八

如是已說校量功德贊嘆信行現(xiàn)示利益大決擇分。次當說校量過患呵責誹謗現(xiàn)示罪業(yè)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譬如有一山名曰寶輪上

此山具七寶更無有窮盡

貧窮求寶類無量無邊數(shù)

有珠能禁寶名曰頂玻璃

若人有此珠則能取七寶

遠離貧窮苦獲得大安樂

若人無此珠不能寶禁故

終日不能得問所以者何

若無珠人詣唯見虎狼熊

及赤蛇青蛇種種雜毒蟲

終不見珍寶以見毒類故

其心極疑怖狂亂而馳走

乃至于死滅珍寶自然有

而彼求珍人福薄罪重故

終不能見得眾生亦如是

善根甚深人捧堅固信珠

入大乘深海取功德之寶

生死苦輪善根微薄人

得見甚深論無實信心

依正作邪解受苦輪無期

譬如生盲人得妙莊嚴

無有歡樂事癡人亦如是

雖得甚深論其愚癡極故

不覺出世寶無有學習心

譬如居井龍從流水至海

大迷大亂故謗海而命終

癡人亦如是自所習堅執(zhí)

定一不移轉(zhuǎn)聞未曾有法

大迷大亂故誹謗其廣大

墮落惡道中無有出離期

若有眾生類見聞斯論教

不信心誹謗此人則誹謗

三世一切佛三世諸法藏

三世諸僧海此人所得罪

無量無量數(shù)不能知邊際

十方界塵量諸佛大菩薩

一時悉出現(xiàn)宣說如是量

法門之大海專教化此人

經(jīng)過無量劫終不能教化

問所以者何唯宣說此法

無余別道故如是眾生類

十方界塵量諸佛大菩薩

以大神通力向未來遠劫

觀察其限界無覺道之期

問所以者何不學三十四

大金剛軌則到大涅槃

無有是處故是故諸行者

以勤修方便應觀其法海

不能達其原妄生誹謗心

墮落惡道中無有出離期

決定不應作決定不應作

罪業(yè)雖無量而略說如是

現(xiàn)示本因決定證成除疑生信大決擇分第三十九

如是已說校量過患呵責誹謗現(xiàn)示罪業(yè)大決擇分。次當說現(xiàn)示本因決定證成除疑生信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我于往昔無量劫隨世尊修菩薩行

一時世尊王家奴國名金水其王名

寶金輪藏此大王有三十億奴婢類

有六十億大白馬金銀等寶亦無盡

有最下奴名常信于中大王告常信

汝受此六十億馬不離守護令無傷

爾時彼奴受諸馬常恒不離無傷護

如是六十億白馬經(jīng)一日食百兩金

時常信作如是念我身唯一馬眾多

難哉難哉無傷畜此諸馬惡馳難禁

今何方便能護持常信作是念已訖

則便依師學術方術力變作萬白馬

六十億白馬中中[(〦/日)/(山/大)][(〦/日)/(山/大)][打-丁+咒][打-丁+咒]立化馬

發(fā)大聲作如是唱馬馬皆悉作禮拜

爾時有中中化馬皆悉先前作禮拜

余諸馬皆隨禮拜作如是事已訖后

化馬責小咎皆殺諸馬更皆伏從化

常信所愿悉成就都無所憂怪之心

常信更復作是念此諸馬皆從我化

除其為資具黃金造作善業(yè)易穢報

告諸馬作如是唱諦聽諦聽諸畜生

我身并及汝等身于過去世心負悔

具作一切惡業(yè)障亦奴亦馬生此處

恒一切時不自在病苦所逼饑寒亂

一時不得其安樂若此生中不作善

后世亦受如是報去去無有出離期

如宜汝等諸畜生除自資具供德處

須臾饑渴感長樂我人有思心欲修

無其閑閑空過時況汝等畜生之身

形穢心濁修何時如宜從我化無逆

其國中有殊勝鳥名曰雅音聲覺悟

此鳥聲不可思議人聞其音大悲慨

爾時彼六十億馬聞常信所語已訖

一時發(fā)大聲悲哭至十日量無休息

如是諸馬其聲響與雅音聲覺悟鳥

平等平等無差別爾時常信馬皆喜

百兩金分為二分一分以為生長具

一分以為福田分福田分五十兩金

造作一金剛佛像總有六十億佛像

最上第一大白馬名曰長嚴雜色見

常信及諸馬皆死第二生中皆悉人

同一眷屬不相離出家學道勤修行

彼六十億出家人皆名馬鳴無別名

從過去立名字故過去常信今釋迦

彼時六十億白馬今時六十億馬鳴

最第一馬雜色見今時中我身而已

第三生中亦人身隨世尊行菩薩行

第四生中亦得人隨世尊習忍辱行

轉(zhuǎn)轉(zhuǎn)經(jīng)過五百生次生中嗔因緣

得重蛇身受大苦次生中受大魚身

次生中亦得蛇身以蛇身詣世尊所

投體懺悔發(fā)慚愧以偈表意發(fā)大心

次生中得人同分隨世尊發(fā)愿系屬

則世尊作如是愿我若成覺道圓滿

宣說百億修多羅普利益廣略眾生

我則作如是誓愿造作一百釋明論

分利益廣略眾生如次后后經(jīng)多生

世尊滿足行因海安住法界山王位

我亦漸漸修因行證入第八不動地

我則往詣世尊所稽首頂禮立一面

爾時世尊告我言我念往昔無量劫

汝我同住一處中發(fā)愿作系屬因緣

如宜汝造作論教我滅度后興正法

我則更頂禮和南向世尊作如是白

我今不知作論法雅闇都無所覺達

唯愿世尊為迷子開曉造作論教法

爾時世尊告我言善哉善哉善男子

諦聽諦聽善思念我當為汝分別說

善男子諸佛法藏無量無邊不說劫

無窮盡亦無分界如是無量法藏海

若廣說論若略說皆通該攝無余持

是名造作論教法我亦重疑更作請

法門海無量無邊我今未滿福智海

居學位中未究竟皆攝無余持何得

爾時世尊告我言法門大海雖無量

有攝無量宗本法若具攝此宗本法

是名說攝諸法藏我亦更作如是白

云何名為宗本法其數(shù)幾有可知不

爾時世尊告我言所言宗本法體者

謂三十四法大海若有論者具此法

名言圓滿大海論若有論者不具者

名言一分小智論以如是大要因緣

我今依三十四法該攝安立無余說

因緣品類雖無量而總言略說如是

勸持流通發(fā)大愿海大決擇分第四十

如是已說現(xiàn)示本因決定證成除疑生信大決擇分。次當說勸持流通發(fā)大愿海大決擇分。其相云何。偈曰。

愿此圓滿大海論遍不思議塵剎中

出生無量般若日消除無邊無明闇

轉(zhuǎn)作三寶之大海無非法而功德藏

非請感周遍相應非勸策自然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