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賣油翁

  有一天趙州禪師到桐城縣,與安徽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相遇于途中,趙州便問道:

  “你是投子山主嗎?”

  大同將手?jǐn)傞_道:“鹽、茶、油,請隨意買一些。”

  趙州不睬他,先快步走到寺庵,大同禪師隨后也提著一油瓶到了庵中,趙州一見,不以為然的指斥道:

  “久聞投子山大同禪師之名,但是我看到的,卻是一個賣油翁。”

  大同也不甘示弱地回答道:“我也久聞趙州是禪師,卻原來是個俗人!”

  “你只認(rèn)識賣油翁,卻不認(rèn)識投子!”

  “我何以是一個俗人?”

  趙州問:“如何是投子?”

  大同禪師提起油瓶道:“油!油!”

  投子山勝因禪院的開山投子大同,圓寂前曾說:“吾塔若紅時,可以再來”一百余年后,信徒修塔,果然發(fā)現(xiàn)瑪瑙色的舍利塔,恰巧義青禪師來掛單,大家于是稱他為“開山再來”。

  義青并作有開山塔頌:“白云鎖不住,青峰以何收?月色籠寒塔,松聲半夜。”投子義青,其實就是大同禪師的再來人。舒州太守楊杰曾贊大同禪師說:“一只履,兩片皮,金烏啼處木鴉飛,半夜賣油翁發(fā)笑,白頭生得黑頭兒。”如何是投子?油!油!柴米油鹽日常生活的親切處,就是投子禪師的法脈淵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