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印請祖
示眾云。劫前未兆之機。烏龜向火。教外別傳一句。碓嘴生花。且道。還有受持讀誦分也無。
舉。東印土國王。請二十七祖般若多羅齋(往往償口債去也)王問曰。何不看經(jīng)(無功受祿寢食不安)祖云。貧道入息不居陰界。出息不涉眾緣。常轉(zhuǎn)如是經(jīng)。百千萬億卷(上來講贊無限勝因)。
師云。二十七祖初名瓔珞童子。因二十六祖不如蜜多。與東印土堅固王同輦。問童子曰。能憶往事否。對曰。我憶往劫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我持甚深修多羅。以相代正化故。俟師于此。祖告王曰。此非小圣。大勢至之應(yīng)身也。王命登輦至宮供養(yǎng)。以至披削。祖取般若修多羅事。命名般若多羅。梁朝以達磨為觀音。西國以祖師為勢至。唯阿彌陀佛至今無下落。良久云。豐干饒舌。后因皇家展會。尊者主席。這老漢顯異惑眾。當時好與掀倒。打斷葛藤。直待問尊者何不看經(jīng)。果然放不過。這老漢也無大人相。把葫蘆馬杓翻騰一上王便禮拜。識甚痛癢。萬松道。國王貪他一粒米。尊者失卻萬年糧。只知鐵脊撐天。不覺腦門著地。若要扶起。除是天童。頌云。
云犀玩月璨含輝(暗通一線文彩已彰)
木馬游春駿不羈(百花叢里過一葉不沾身)
眉底一雙寒碧眼(不曾趁蛇蜉隊)
看經(jīng)那到透牛皮(過也)
明白心起曠劫(威音前一箭)
英雄力破重圍(射透兩重關(guān))
妙圓樞口轉(zhuǎn)靈機(何曾動著)
寒山忘卻來時路(暫時不住如同死人)
拾得相將攜手歸(須是當鄉(xiāng)人)
師云。破題兩句。頌不居陰界。不涉眾緣已了。且藏教法數(shù)。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喚作三科。尊者略舉首尾。攝其中間。梵語安那般那。譯云出息入息。其法有六。一數(shù)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凈。具如天臺止觀。預(yù)備不虞者不可不知。溈山警策道教理未甞措懷。玄道無因契悟。寶藏論可憐。無價之寶。隱在陰入之坑。何時得靈光獨耀逈脫根塵去。天童云犀玩月燦含輝。古詩有犀因玩月紋生角。好言語可惜。折合向文才情思上。木馬游春駿不羈。此頌出息不涉眾緣?芍^善行無轍跡也。眉底一雙寒碧眼。洛浦道。單明自己法眼未明。此人只具一只眼。若要雙眼圓明。除是不居陰界不涉眾緣。無影林中。高懸日月。不萌枝上。暗辨春秋始得?唇(jīng)那到透牛皮。長慶云。眼有何過。楞嚴經(jīng)云。汝今諦觀此會圣眾。用目循歷。其目周視。但如鏡中無別分析。這里蹉過。藥山道。底牛皮也須穿透。萬松道。卻具金剛眼。明白心超曠劫。三祖道。但不憎愛洞然明白。一念萬年受持不盡。鹿門道。遍大地是學(xué)人一卷經(jīng)。盡乾坤是學(xué)人一只眼。以這個眼。讀如是經(jīng)。千萬億劫常無間斷。萬松道。看讀不易。英雄力破重圍。后漢王莽遣弟王尋王邑。至昆陽。圍光武數(shù)十重。光武兵弱而欲降尋邑。邑不肯。光武乃益堅諸將。出兵卻戰(zhàn)。尋邑大敗。尊者文武雙全。出將入相。陰界眾緣。非但重圍也。妙圓樞口轉(zhuǎn)靈機。爾雅樞謂之椳。郭璞注云。門扉樞也。流水不腐。中樞不蠧。言其活也。尊者未點先行。不撥自轉(zhuǎn)。這邊那邊無可不可。天童披沙揀金。分星擘兩;ㄅ辛艘。末后兩句更有余才道。寒山忘卻來時路。拾得相將攜手歸。此頌國筵海眾鉆紙穿窓。尊者老婆略與。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用寒山詩。若合符節(jié)。詩云。欲得安身處。寒山可長保。微風(fēng)吹幽松。近聽聲愈好。下有斑白人。嘮嘮讀黃老。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閭丘胤訪后與拾得相攜。出松門更不還寺。有本云。喃喃讀黃老。此頌弱喪忘歸與迷人指路也。后唐莊宗皇帝。請華嚴休靜禪師。入內(nèi)齋。大師大德總看經(jīng)。唯師一眾默然。帝問何不看經(jīng)。靜曰。道泰不傳天子令。時清休唱太平歌。帝曰。師一人不看即得。徒眾何亦不看。靜曰。獅子窟中無異獸。象王行處絕狐蹤。帝曰。大師大德為甚么總看。靜曰。水母元無眼。求食須賴鰕。帝大悅。況祖師尊者從遠劫來。號大勢至。誦甚深修多羅。因此從師名般若多羅。元來習(xí)氣也不除。輸他華嚴卻有衲僧巴鼻。萬松到此不覺失笑。且道。笑個什么。云居羅漢披襟處。鞏縣茶瓶接嘴時。
- 上一篇:不壞萬法,而已超越萬法
- 下一篇:是你心里的燈滅了,與我的蠟燭何干?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xué)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dǎo)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