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禪對聯(lián)淺析
初進課堂,看見如此多的人在聽課,我以為自己進錯了教室,一門選修課怎么會引來這么多的同學,而且在沒有座位的情況下,他們居然可以站著聽完兩個小時的講課……種種的疑問在我將要結束這門課的時候都得到了回答。幾節(jié)課上下來,我對佛教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茶禪一味”那節(jié)課。所以下面我就“茶與對聯(lián)”之一個小的方面進行一下分析。
在我國,凡是有“以茶聯(lián)誼”的場所,諸如茶館、茶樓、茶亭、茶座等的門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禮、茶藝表演的廳唐內,往往可以看多以茶為題材的楹聯(lián)、對聯(lián)和匾額,這既美化了環(huán)境,增強文化氣息,又促進了品茗情趣。
相傳,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一次外游,來到一座廟中小憩,廟里主事的老道見他衣著簡樸,相貌平常,對他非常冷淡,順便說了聲“坐”!有對道童說“茶”。待蘇東坡坐下交談后,老道方覺得客人才學過人,來歷不凡,又把東坡引至廂房中,客氣的說道“請坐”,并對道童說“敬茶”。二人經過深入交談,老道才知道來客是著名的大詩人蘇東坡,頓時肅然起敬,連忙作揖說道“請上座”,把東坡讓進客廳,并吩咐道童:“敬香茶”。蘇東坡在客廳休息片刻,與告別老道離去。老道忙請?zhí)K東坡題寫對聯(lián)留念。東坡淡然一笑,揮筆寫道:“坐請坐請上座,茶敬茶敬香茶。”老道看罷,頓感面紅耳赤,羞愧不已。
清末民初,廣州有個大同茶樓,為了招徠顧客,曾出巨資征聯(lián),要求上下聯(lián)必須嵌如“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當時應征者紛紛送上征聯(lián),經店主評選,有一副佳作入選:“好事不容易做,大包不容易賣,針鼻鐵,薄利只憑微中削;攜子飲茶者多,同父飲茶者少,檐前水,點滴何曾倒轉流。”聯(lián)中巧妙的嵌如“大”“同”二字,并具有品茗之意,兼談經商的訣竅,故深得店主人的贊賞。于是將這副對聯(lián)語用良木雕刻,懸掛于店門。據(jù)說此聯(lián)掛出后,大同茶樓門庭若市,生意興隆。
傳說一百多年前,四川華陽縣有個中興鎮(zhèn),是個水陸碼頭,交通要道。鎮(zhèn)上有一家“興盛居”茶館,對面是一家“望月樓”酒樓。某年春節(jié),茶館老板請本家秀才撰寫一聯(lián),貼于店門。聯(lián)曰:“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此聯(lián)寫得很雅致,顧客爭相圍觀,嘖嘖稱贊。酒樓老板見狀亦請一秀才給酒樓撰聯(lián):“開壇千里醉,上桌十里香。”
相傳,清代廣州著名茶樓陶陶居,以“陶陶”二字征聯(lián),一人應征寫了一聯(lián):“陶潛善飲,易牙善烹,飲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無遺。”將東晉名人陶潛、陶侃嵌入聯(lián)中,“陶陶”二字嵌得自然得體。
重慶嘉陵江茶樓一聯(lián),更是立意新穎,構思精巧:“樓外是五里嘉陵,非道子一筆畫不出;胸中有幾千年歷史,憑盧仝七碗茶因來。”
上海天然居茶樓一聯(lián),更是匠心獨具,順念倒念都成聯(lián),為廣大客人所喜歡。聯(lián)云:“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來交易所,所易交來人。”
廣東的潮陽海潮古剎有一幅獨腳聯(lián),聯(lián)云:“吾鄉(xiāng)陸羽茶不列名次之泉”,下聯(lián)至今未有人對上,堪稱一絕。海潮古剎位于城郊西巖山上,唐代興建,倚山而立,是粵東地區(qū)的名剎。寺中有一泉井,名叫“問潮井”。獨腳茶聯(lián)就刻在井臺邊的一塊石碑上。據(jù)說這獨腳聯(lián)出自清代,興許是某一日一位滿腹經綸的才子游興正濃時,喝了用井水沖泡的香茗,乘興而作的。此后慕名前來應對著不少,都沒有一人對上。
我國許多旅游勝地,也常常以茶聯(lián)吸引游客。如五岳衡山望岳門外有一茶聯(lián):“紅透夕陽,如趁余輝停馬足;茶烹活水,須從前路汲龍泉。”
鄭燮題焦山自然庵的茶聯(lián):“汲來江水烹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僅僅十四個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風光,使人吟一聯(lián)而攬焦山風光之感。
成都望江樓有一聯(lián),為清代何紹基書寫,取材于樓,鑲嵌得體。真把一個望江樓寫活了。聯(lián)云:“花箋茗碗香千載,云影波光活一樓。”四川青城山天師洞有一聯(lián):“掃來竹葉烹茶湯,劈碎松根煮菜根。”
欣賞一副副巧妙的茶聯(lián),就想喝一杯龍井香茶那樣甘醇,耐人尋味,它使你生活無形多了幾分詩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實你的生活,使你增添無限的情趣。
竹無俗韻,茗有奇香。
人們常說竹解心虛,茶性清淡,竹被視為剛直謙恭的君子。同樣詩人們也說“茶有君子性”,茶總是和精行儉德之人相模擬。正因為如此,茶竹結緣。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約書聲。”此聯(lián)為清代名士山所題。作者是畫家,也是詩人。此聯(lián)恰是一副素描風景名畫,瀟瀟竹雨,陣陣松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調琴煮茗,讀書賞月,的確是無邊風光的雅事。將此聯(lián)與任何一副山川著名圖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涼風夏時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濤環(huán)繞,竹林婆娑,為此境隔竹支灶,聽風聲水聲,時可與夏雨秋風相配。
“竹音遮幾琴易韻,茶煙透窗魂生香。”園中置幾案,扶搖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煙透窗,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動,日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讓人頓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聯(lián)層出不窮,細讀品位,卻有很高的欣賞價值,下列茶聯(lián)就是如此:
“松濤烹雪醒詩夢,竹院浮煙蕩俗塵。”
“九曲夷山采雀舌,一溪活水煮龍團。”
“春共山中茶,香宜竹里煎。”
“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圓。”
“詩寫梅花月,茶煎谷雨春。”
“龍井茶香飄宇高,虎跑水溢滿寰瀛。”
“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龍團。玉盞霞生液,金雪泛花。”
“竹雨松風蕉葉影,茶煙琴韻讀書聲。”
“一簾春影云拖地,半夜茶聲日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盡洗,松濤烹雪詩夢初靈。”
“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
“山靜無音水自喻,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為客嘗。”
“煮沸三江水,同飲五岳茶。”
“雖無揚子江中水,卻有蒙山頂上茶。”
“天下幾人閑,問杯茗待誰,消磨半日?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來證三生!”
“斗酒恣歡,方向騷人正妙述,杯茶泛碧,庵前過客停車。”
“鹿鳴飲宴,迎我佳客,閣下請坐,喝杯清茶。”
“隨手煮茗化白鶴,綠地垂柳釣青錢。”
“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
“菜在街面攤賣,茶在壺中吐香。”
“看水滸想喝大碗酒,讀紅樓舉杯思品茶。”
“處處通途,何去何從?求兩餐,分清邪正;頭頭是道,誰賓誰主?吃一碗,各自西東。”
“識得此中滋味,覓得無止清涼。”
“忙什么,吃我這雀舌百文一碗;走哪里,聽他擺龍門陣再飲三盞。”
茶聯(lián)發(fā)展到了今天,就層出新意,予以新的內容。比如:
“喜報捷音一壺春暖,暢談國事兩腋生風。”
以上這些知識有的是吳言生老師上課時給我們介紹的,有的是我下來自己從書上,網上查的,最后我想說,通過“佛教文化導論”這門課,讓我重新了解了佛學,雖然現(xiàn)在我懂得還不多,但我現(xiàn)在越來越喜歡它,尊敬它!
- 上一篇:巴蜀茶文化的形成
- 下一篇: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茶室和茶具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