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世界最大佛寺——婆羅浮屠

\

  婆羅浮屠佛塔位于“萬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爪哇島中部的日惹,它是南半球最宏偉的古跡,目前已經(jīng)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婆羅浮屠”就是建在丘陵上的寺廟的意思。它大約建于公元778年,這座山頂上的巨型建筑是動用了幾十萬名石材切割工、搬運工以及木匠耗時數(shù)十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遺址。

  婆羅浮屠是作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沒有文字記錄誰是婆羅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為何而建。從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剛乘中的一座曼荼羅,同時代表著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靈深處。塔基是一個正方形,邊長大約118米。這座塔共九層,下面的六層是正方形,上面三層是圓形,頂層的中心是一座圓形佛塔,被七十二座鐘形舍利塔團團包圍。每座舍利塔裝飾著許多孔,里面端坐著佛陀的雕像。佛塔的建筑材料是取自附近河流的約5萬5千立方米石料。這些石料被切成合適的大小,由人工運至建筑地點。石塊之間用榫卯連接。建筑完工之后工匠們在石塊上刻下浮雕。佛塔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統(tǒng),以適應當?shù)氐谋┯辍榉婪e水,每個角上都有裝飾著滴水嘴獸的排水孔,整座佛塔共有100個這樣的排水孔。

  佛塔的三個部分代表著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個修煉境界,即:欲界(Kamadhatu)、色界(Rupadhatu)和無色界(Arupadhatu)。塔基代表欲界,五層的塔身代表色界,而三層圓形的塔頂和主圓塔代表無色界。色界的細致裝飾的方形在無色界演化為毫無裝飾的圓形,象征著人們從拘泥于色和相的色界過渡到無色界。

  除了石頭上雕刻的佛教大千世界故事之外,婆羅浮屠還有許多佛像。雙腿交叉的佛像端坐于蓮花座上。它們分布于塔身(色界)的五層正方形和塔頂(無色界)的三層圓形上。

  塔身的佛像供奉于壁龕中,在欄桿的外側圍成一圈。隨著面積逐層縮小,佛像的數(shù)目也逐層遞減。塔身的第一層(最底層)有104個壁龕,第二層有104個,第三層88個,第四層72個,第五層64個,總共432尊佛像。塔頂?shù)姆鹣癖话卜旁诙嗫椎纳崂䞍?nèi),第一層(最底層)有32座舍利塔,第二層24座,第三層16座,總共72座。塔身和塔頂?shù)姆鹣窆灿?04尊,其中三百多尊被部分破壞(多數(shù)缺頭),而43尊全無蹤影。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