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立命篇
文中子曰:“命之立也,其稱人事乎?故君子畏之。無遠近高深而不應(yīng)也,無洪纖曲直而不當(dāng)也。故歸之于天!兑住吩唬呵雷兓,各正性命。”
魏徵曰:“《書》云: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詩》云:不戢不難,受福不那。彼交匪傲,萬福來求。其是之謂乎?”子曰:“徵其能自取矣。”董常曰:“自取者其稱人邪?”子曰:“誠哉!惟人所召。”
賈瓊進曰:“敢問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何謂也?”子曰:“召之在前,命之在后,斯自取也。庸非命乎?噫!吾未如之何也已矣。”瓊拜而出,謂程元曰:“吾今而后知元命可作,多?汕笠印”程元曰:“敬佩玉音,服之無斁。”
文中子曰:“度德而師,易子而教,今亡矣。”
子曰:“不以伊尹、周公之道康其國,非大臣也。不以霍光、諸葛亮之心事其君者,皆具臣也。”
董常嘆曰:“善乎,顏子之心也!三月不違仁矣。”子聞之曰:“仁亦不遠,姑慮而行之,爾無茍羨焉。惟精惟一,誕先登于岸。”常出曰:“慮不及精,思不及睿,焉能無咎?焉能不違?”
繁師玄聞董常賢,問賈瓊以齒。瓊曰:“始冠矣。”師玄曰:“吁!其幼達也。”瓊曰:“夫子十五為人師焉。陳留王孝逸,先達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豈以年乎?瓊聞之:德不在年,道不在位。”
門人有問姚義:“孔庭之法,曰《詩》曰《禮》,不及四經(jīng),何也?”姚義曰:“嘗聞諸夫子矣:《春秋》斷物,志定而后及也;《樂》以和,德全而后及也;《書》以制法,從事而后及也;《易》以窮理,知命而后及也。故不學(xué)《春秋》,無以主斷;不學(xué)《樂》,無以知和;不學(xué)《書》,無以議制;不學(xué)《易》,無以通理。四者非具體不能及,故圣人后之,豈養(yǎng)蒙之具邪?”或曰:“然則《詩》《禮》何為而先也?”義曰:“夫教之以《詩》,則出辭氣,斯遠暴慢矣;約之以《禮》,則動容貌,斯立威嚴矣。度其言,察其志,考其行,辯其德。志定則發(fā)之以《春秋》,于是乎斷而能變;德全則導(dǎo)之以樂,于是乎和而知節(jié);可從事,則達之以《書》,于是乎可以立制;知命則申之以《易》,于是乎可與盡性。若驟而語《春秋》,則蕩志輕義;驟而語《樂》,則喧德敗度;驟而語《書》,則狎法;驟而語《易》,則玩神。是以圣人知其必然,故立之以宗,列之以次。先成諸己,然后備諸物;先濟乎近,然后形乎遠。亶其深乎!亶其深乎!”子聞之曰:“姚子得之矣。”
子曰:“識寡于亮,德輕于才,斯過也已。”
子曰:“治亂,運也,有乘之者,有革之者。窮達,時也,有行之者,有遇之者。吉兇,命也,有作之者,有偶之者。一來一往,各以數(shù)至,豈徒云哉?”
遼東之役,天下治船。子曰:“林麓盡矣。帝省其山,其將何辭以對?”
或問《續(xù)經(jīng)》。薛收、姚義告于子。曰:“使賢者非邪,吾將飾誠以請對;愚者非邪,吾獨奈之何?”因賦《黍離》之卒章,入謂門人曰:“五交三釁,劉峻亦知言哉!”
房玄齡問:“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可謂忠乎?”子曰:“讓矣。”
杜如晦問政。子曰:“推爾誠,舉爾類;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夫為政而何有?”如晦出,謂竇威曰:“讜人容其訐,佞人杜其漸,賞罰在其中。吾知乎為政矣。”
文中子曰:“制命不及黃初,志事不及太熙,褒貶不及仁壽。”叔恬曰:“何謂也?”子泫然曰:“仁壽、大業(yè)之際,其事忍容言邪?”
賈瓊問:“富而教之,何謂也?”子曰:“仁生于歉,義生于豐。故富而教之,斯易也。古者圣王在上,田里相距,雞犬相聞,人至老死不相往來,蓋自足也。是以至治之代,五典潛,五禮措,五服不章。人知飲食,不知蓋藏;人知群居,不知愛敬。上如標枝,下如野鹿。何哉?蓋上無為,下自足故也。”賈瓊曰:“淳漓樸散,其可歸乎?”子曰:“人能弘道,茍得其行,如反掌爾。昔舜、禹繼軌而天下樸,夏桀承之而天下詐,成湯放桀而天下平,殷紂承之而天下陂,文、武治而幽、厲散,文、景寧而桓、靈失。斯則治亂相易,澆淳有由。興衰資乎人,得失在乎教。其曰太古不可復(fù),是未知先王之有化也!对姟贰稌贰抖Y》《樂》,復(fù)何為哉?”董常聞之,謂賈瓊曰:“孔、孟云亡,夫子之道行,則所謂綏之斯來,動之斯和乎?孰云淳樸不可歸哉?”
子曰:“以性制情者鮮矣。我未見處歧路而不遲回者!兑住吩唬褐狈酱螅涣(xí),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竇威曰:“大哉,《易》之盡性也!門人孰至焉?”子曰:“董常近之。”或問:“威與常也,何如?”子曰:“不知。”
子曰:“《大雅》或幾于道,蓋隱者也。默而成之,不言而信。”
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稓w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于閉關(guān)矣。”
子曰:“和大怨者必有余怨,忘大樂者必有余樂,天之道也。”
子曰:“氣為上,形為下,識都其中,而三才備矣。氣為鬼,其天乎?識為神,其人乎?吾得之理性焉。”
薛收曰:“敢問天神人鬼,何謂也?周公其達乎?”子曰:“大哉,周公!遠則冥諸心也。心者非他也,窮理者也。故悉本于天。推神于天,蓋尊而遠之也。故以祀禮接焉。近則求諸己也。己者非他也,盡性者也。卒歸之人。推鬼于人,蓋引而敬之也。故以饗禮接焉。古者觀盥而不薦,思過半矣。”薛收曰:“敢問地祇。”子曰:“至哉!百物生焉,萬類形焉。示之以民,斯其義也。形也者,非他也,骨肉之謂也。故以祭禮接焉。”收曰:“三者何先?”子曰:“三才不相離也。措之事業(yè),則有主焉。圜丘尚祀,觀神道也;方澤貴祭,察物類也;宗廟用饗,懷精氣也。”收曰:“敢問三才之蘊。”子曰:“至哉乎問!夫天者,統(tǒng)元氣焉,非止蕩蕩蒼蒼之謂也;地者,統(tǒng)元形焉,非止山川丘陵之謂也;人者,統(tǒng)元識焉,非止圓首方足之謂也。乾坤之蘊,汝思之乎?”于是收退而學(xué)《易》。
子曰:“射以觀德,今亡矣。古人貴仁義,賤勇力。”
子曰:“棄德背義,而患人之不已親;好疑尚詐,而患人之不已信;則有之矣。”
子曰:“君子服人之心,不服人之言;服人之言,不服人之身。服人之身,力加之也。君子以義,小人以力。難矣夫!”
子曰:“太熙之后,天子所存者號爾。烏乎!索化列之以政,則蕃君比之矣!对(jīng)》何以不興乎?”
房玄齡謂薛收曰:“道之不行也必矣,夫子何營營乎?”薛收曰:“子非夫子之徒歟?天子失道,則諸侯修之;諸侯失道,則大夫修之;大夫失道,則士修之;士失道,則庶人修之。修之之道,從師無常,誨而不倦,窮而不濫,死而后已。得時則行,失時則蟠。此先王之道所以續(xù)而不墜也,古者謂之繼時!对姟凡辉坪酰嚎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如之何以不行而廢也?”玄齡惕然謝曰:“其行也如是之遠乎?”
- 上一篇:卷八 魏相篇
- 下一篇:卷十 關(guān)朗篇
-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 學(xué)而第一
- 論語序說
- 日知錄 卷三十二
- 國風(fēng)·周南
- 開宗明義章第一
- 了凡四訓(xùn) 第四篇 謙德之效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虞書·堯典
- 為政第二
-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 一、釋詁
- 孟子序說
- 第一章
- 日知錄 卷一
- 易經(jīng)·系辭上傳·第一章
- 隱公(元年~十一年)
- 曲禮上
- 中論 卷之上
- 日知錄 卷三十一
- 日知錄 卷二十六
- 了凡四訓(xùn) 第三篇 積善之方
- 日知錄 序
- 天子章第二
- 八佾第三
- 日知錄 卷二十四
- 里仁第四
- 日知錄 卷二十七
- 了凡四訓(xùn) 第一篇 立命之學(xué)
- 堯曰第二十
-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 雍也第六
- 公冶長第五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 國風(fēng)·召南
- 了凡四訓(xùn)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二、釋言
- 泰伯第八
- 上經(jīng)乾傳卷一【上】
- 述而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