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序說
史記列傳曰:“孟軻,騶人也,受業(yè)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yuǎn)而闊于事情。當(dāng)是之時,秦用商鞅,楚魏用吳起,齊用孫子、田忌。天下方務(wù)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韓子曰:“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yáng)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與揚(yáng),大醇而小疵。”
又曰:“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門弟子不能遍觀而盡識也,故學(xué)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離散,分處諸侯之國,又各以其所能授弟子,源遠(yuǎn)而末益分。惟孟軻師子思,而子思之學(xué)出于曾子。自孔子沒,獨(dú)孟軻氏之傳得其宗。故求觀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又曰:“揚(yáng)子云曰:‘古者楊墨塞路,孟子辭而辟之,廓如也。’夫楊墨行,正道廢。孟子雖賢圣,不得位。空言無施,雖切何補(bǔ)。然賴其言,而今之學(xué)者尚知宗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其大經(jīng)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所謂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無孟氏,則皆服左衽而言侏離矣。故愈嘗推尊孟氏,以為功不在禹下者,為此也!被騿栍诔套釉:“孟子還可謂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學(xué)已到至(或圣)處!
程子又曰:“孟子有功于圣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個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yǎng)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又曰:“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孟子性善、養(yǎng)氣之論,皆前圣所未發(fā)!
又曰:“學(xué)者全要識時。若不識時,不足以言學(xué)。顏?zhàn)勇镒詷?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時,世既無人,安可不以道自任!
又曰:“孟子有些英氣。纔有英氣,便有圭角,英氣甚害事。如顏?zhàn)颖銣喓癫煌?顏?zhàn)尤ナト酥缓腊l(fā)閑。孟子大賢,亞圣之次也!被蛟:“英氣見于甚處?”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見。且如冰與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溫潤含蓄氣象,無許多光耀也!
楊氏曰:“孟子一書,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養(yǎng)性,收其放心。至論仁、義、禮、智,則以惻隱、善惡、辭讓、是非之心為之端。論邪說之害,則曰:‘生于其心,害于其政。’論事君,則曰:‘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國定\’。千變?nèi)f化,只說從心上來。人能正心,則事無足為者矣。大學(xué)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誠意而已。心得其正,然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歐陽永叔卻言‘圣人之教人,性非所先’,可謂誤矣。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堯舜所以為萬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謂率性,循天理是也。外邊用計(jì)用數(shù),假饒立得功業(yè),只是人欲之私。與圣賢作處,天地懸隔。”
- 第一卦 乾 乾為天 乾上乾下
- 學(xué)而第一
- 論語序說
- 日知錄 卷三十二
- 國風(fēng)·周南
- 開宗明義章第一
- 了凡四訓(xùn) 第四篇 謙德之效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 虞書·堯典
- 為政第二
- 第二卦 坤 坤為地 坤上坤下
- 一、釋詁
- 孟子序說
- 第一章
- 日知錄 卷一
- 易經(jīng)·系辭上傳·第一章
- 隱公(元年~十一年)
- 曲禮上
- 中論 卷之上
- 日知錄 卷三十一
- 日知錄 卷二十六
- 了凡四訓(xùn) 第三篇 積善之方
- 日知錄 序
- 天子章第二
- 八佾第三
- 日知錄 卷二十四
- 里仁第四
- 日知錄 卷二十七
- 了凡四訓(xùn) 第一篇 立命之學(xué)
- 堯曰第二十
- 第三卦 屯 水雷屯 坎上震下
- 雍也第六
- 公冶長第五
- 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
- 國風(fēng)·召南
- 了凡四訓(xùn) 第二篇 改過之法
- 二、釋言
- 泰伯第八
- 上經(jīng)乾傳卷一【上】
- 述而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