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華嚴(yán)道隆禪師悟道因緣

  東京華嚴(yán)道隆禪師,廣慧元璉禪師之法嗣。初參襄州石門慧徹和尚(屬曹洞宗),道隆禪師便問:“古者道,但得隨處安閑,自然合他古轍。雖有此語,疑心未歇時如何?”

  石門和尚道:“知有乃可隨處安閑,如人在州縣住,或聞或見,千奇百怪,他總將作尋常。不知有而安閑,如人在村落住,有少聲色,則驚怪傳說。”

  道隆禪師一聽,豁然有省,便留在石門座下,繼續(xù)請益。石門和尚于是便將曹洞宗旨全部傳給了道隆禪師。

  道隆禪師離開石門后,又往參廣慧元璉禪師(屬臨濟(jì)宗),并成為他的得法弟子。

  一日,福嚴(yán)審承和尚問道隆禪師:“禪師親見石門,如何卻嗣廣慧?”

  道隆禪師道:“我見廣慧,渠(他)欲剃發(fā),使我擎凳子來;墼:‘道者,我有凳子詩聽取’。乃曰:‘放下便平穩(wěn)’。我時便肯伊(我當(dāng)時便認(rèn)可他)。因敘在石門處所得,廣慧曰:‘石門所示,如百味珍羞,只是飽人不得’(石門和尚所開示的,如同百味珍羞,可是,對于一個已經(jīng)吃飽了的人來說,沒有什么用)。”

  從道隆禪師的答話來看,他在石門和尚處雖然有所省悟,然而未徹,猶有得心在。廣慧元璉和尚一句“只是飽人不得”,真正是本自具足。禪林中還有“美食不中飽人吃”的說法,大意與此相似。

  北宋仁宗至和初年(1054),道隆禪師行腳京師(臨安)?妥【暗滤。他每天不做別事,只是縱觀都市,經(jīng)常到二鼓才回寺院。有一天晚上,他實在是玩得太晚了,寺院已經(jīng)關(guān)門。他進(jìn)不去,只好在山門口胡亂地睡下。那天晚上,仁宗皇帝半夜夢見自己游景德寺,看見一條大龍正蟋在山門口。他大驚而醒,于是當(dāng)即便派遣中使前往景德寺察看。原來是道隆禪師正躺在那里鼾聲大作。中使于是將道隆禪師搖醒,盤問了一番,即回奏皇上;噬弦宦犓拿值缆,非常高興,說道:“吉征(兆)也。”第二天,便召道隆禪師進(jìn)宮問法。道隆禪師應(yīng)對詳允,皇上大悅,遂與道隆禪師以偈句相酬唱,后來還經(jīng)常請道隆禪師留宿禁中供養(yǎng),禮遇特厚,并賜號應(yīng)制明悟禪師。

  皇祐年間(1049-1054),皇上詔大覺懷璉禪師于化成殿演法,并請道隆禪師與之問話。二人之間,機(jī)鋒迅捷。皇帝聽了非常高興,侍衛(wèi)皆山呼。于是道隆禪師便上奏皇上,請舉懷璉禪師進(jìn)宮侍問,而自己想回廬山歸養(yǎng)。皇上不肯,并下旨在曹門外特建一精舍,請道隆禪師住持,賜號華嚴(yán)禪院。

  道隆禪師八十多歲圓寂。圓寂的時候正好是夏天,可是他的遺體放了七天,卻仍然柔軟如生,后來他的門人將其全身裝塔于寺之東側(c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