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惜 緣

  蘇東坡的朋友柳子玉,山水草木妙絕一時。子玉的兒子名喚子文,在京師得到一幅畫,拿來給蘇東坡題詩。蘇東坡一看,原來這幅畫大有來歷。

  傳說,唐朝開元年間,房琯與道士邢和璞出游,經(jīng)過夏口村,進入一座廢棄的佛寺,兩人坐在松樹下談天。邢和璞叫人挖地,挖出了一個古甕,甕中有一幅婁師德送給永禪師的畫。邢和璞就問房琯:“你想起這件事了嗎?”

  房琯惆悵地憶起自己的前生原來是永禪師。

  原來柳子玉本來有埋在甕中那畫的臨本。而子文所求到的那幅正是真跡。

  要給這幅畫題詩的時候,蘇東坡突然想起天佑六年三月十九日的一個夢,那時他從杭州回京,夜宿吳松江上。他夢到方外的朋友仲殊禪師帶一把琴來看他,彈起來聲音非常奇特。蘇東坡仔細看那把琴只有十三弦,破損得很厲害,不禁嘆惜不已。

  仲舒說:“雖然破損了,還是可以修理呀!”

  東坡說:“可惜只有十三弦,又能奈何?”

  仲舒沒有回答,只吟了一首詩:

  度數(shù)形名本偶然,破琴只有十三弦;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箏是響泉。

  蘇東坡隱隱約約感覺到,仲舒的意思是自己乃邢和璞所轉世,但也不確定,就醒了。第二天,蘇東坡白天睡覺又做同一個夢,仲舒禪師又誦了同一首詩。他驚醒過來的時候,正好仲舒來訪,感覺到那么真實,仿佛不是夢境,以這個夢問仲舒,仲舒說:“我不知道呀!”

  蘇東坡于是在畫上題了一首詩:

  破琴雖未修,中有琴意足;

  誰云十三弦,音節(jié)如佩玉。

  新琴空高張,絲聲不附木;

  宛然七弦箏,動與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墮流俗;

  懸知董庭蘭,不識無弦曲。

  這首詩的意思是,高掛起來的新琴,琴聲都還沒有進到木頭里去,可惜世人卻偏愛這種新聲音的追逐。舊的破琴雖然只有十三弦,其音節(jié)卻像玉佩錚琮,琴意與情意都非常豐沛。可憐世上的人都像房琯一樣,輪回在流俗里面,不能知道無弦琴的曲調了。

  蘇東坡的感喟真是令人神傷,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都是由因緣和成的,我們固然不能知悉前世有埋畫、破琴的因緣,但也不能不愛惜今生今世的因緣,唯有惜緣的人才能在無弦的琴里,也能聽到佩玉一樣美麗的音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