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靜坐前的準備工作

  靜坐之前方便

  靜坐前后,切勿發(fā)脾氣,若坐前而動肝火,于靜坐時難以入定。若在靜坐后生煩惱,由于氣息仍在細脈中運行,尚未散至粗脈,會引致血液突然沸騰,致人感覺煩燥不安,胸部似有物件梗塞,此種情形,有時會延續(xù)數(shù)日不散,故不可不注意。

  靜坐須找一處清凈地方,離開熱鬧的環(huán)境,并須每日抽出些時間,靜坐兩次,每次由十分鐘增至二十分鐘,再由二十分鐘加到三十分鐘,若能經(jīng)常坐半小時,三個月后,必見功效。第一次坐最好在上午大便之后,因大便后氣虛加強,靜坐可以大補元氣。第二次坐可在下午沐浴之后,以洗澡后氣血暢通,靜坐加速血液運行。

  靜坐若無清閑幽靜之處,于嘈雜的地方用功,也并非不可以,不過須要置心一處,不可隨境所轉(zhuǎn)。又須注意,面對喧鬧聲音,切勿生討厭心,或生恐懼之念,或想辦法躲避,須知此心一生,便是隨境所轉(zhuǎn),仍是分別妄想,應(yīng)將一切聲音置之不理,一心照顧功夫,如是練習(xí)日久,則鬧處一樣可以入定,此時定與聲音兩不妨礙。不過,功夫未曾用到純熟,不易燎解個中奧妙,比如三人屋內(nèi)款款深談,對房外大炮聲恍若不聞,如俗語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挂颉感牟辉谘,」此也如是,以心系念一處,外聲不能擾亂,古德有說:「十字路口,正好打坐,」即是這個意思。

  靜坐時須將兩腿盤起來,盤腿可以減短血液通道,其心容易入定。每有人于公園運動之后,端坐于石上或椅上,兩腿垂下來,雙目緊閉,如是靜坐,實未得法,極難得到入定功夫,因身心有連帶關(guān)系。若四肢縮心必寧,四肢舒心必散,上述其人因身體舒散,其心不易入定。佛家之靜坐,要人四肢蜷縮起來,由于身體收斂,其心容易入定。

  本來練功的入,于行住坐臥,出入往返,均可歷境習(xí)禪,由于初學(xué),心粗意亂,必須以坐入定,不論佛住世時,佛教傳入中國,弟子修行證果,皆以打坐為首要。古德偈說:「得道慚愧人:安坐若龍蟠,見畫踟趺坐,魔王亦驚怖!构视谒耐䞍x中,以靜坐為勝。

  靜坐有四字真言,所謂:「松,靜,守,息。」松是將全身機體放松,頭部,兩肩,兩眉及口角,解衣寬帶,全身悉令放下;靜是寧靜思想,不使七情六欲生起,意念安守丹田(小腹),令心聚精會神;調(diào)和氣息。逐漸入于細慢長的狀況。

  靜坐之前,要將萬緣放下,行動從容安詳,不可粗獷。首先將身搖動數(shù)次,使各部分血液流暢,全身按摩,兩腿,膝蓋,腰部,脊梁,胸部,兩臂,后腦,臉部,頭頂,再加浴面:猶如洗臉樣式,功用可以醒腦,降血壓,少皺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