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與悟禪
茶、禪、文化三位一體,早有定論,毋需我這等閑之輩多嘴饒舌,更不敢以文人學士自居,講究品茗的雅興,奢談茶道的韻味,進而借“茶”發(fā)揮,托物寄情,諷喻時弊。抑或悟入“禪道”,“對清茗而遐思,啜茶汁而神清”,甚至干脆常與高僧同座對飲,進入那“清茶皓月照禪心”的佳境。
我只知道,茶同柴米油鹽醬醋一樣,是尋常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解渴生津消食,提神醒腦,延年益壽,每天少不了它。我外婆就很喜歡喝茶,用自種自制的茶葉加上腌菊花、熟芝麻、炒黃豆,每天要喝幾大碗。外婆身材瘦小,體質(zhì)孱弱多病,竟活了近八十歲,茶或許起了很大的作用。外婆半躺在睡椅上,慢條斯理地喝茶,悠閑自在、安祥恬靜之態(tài),至今仍歷歷在目。禪家說,禪是“平常心。”外婆喝茶,大概有禪意在吧,只是外婆斗大的字不識幾個,完全不知什么茶與禪罷了。
我長期從事機關(guān)工作,因而養(yǎng)成了愛喝茶的習慣。社會上不是早就流行著“八點上班九點到,一杯茶水一張報”的順口溜,來調(diào)侃諷喻某些機關(guān)某些干部的無所事事嗎?而我喜歡喝茶,似乎更與夜半三更趕寫材料有關(guān)。材料要得急,卻思路阻塞,無從下筆,便搜腸刮肚地想,接連不斷地喝茶,直喝得腸胃乃至整個身體恍惚成了漏斗。我把茶當成急于到達彼岸的橋梁,忙著攀上絕頂?shù)脑铺,催產(chǎn)的針劑。為了某種目的,作為某種手段,如此喝茶,還能有禪意么?
我現(xiàn)在仍愛喝茶,盡管毋需再在夜半三更趕寫材料了。在家讀書看電視,喝;在單位上辦事開會,喝;出差下鄉(xiāng),車上、旅館里,喝。時多時少,時快時慢,茶葉也時而嫩芽毛尖,時而粗梗老葉,渴來即飲,概不講究。是“喝”非“品”,沒想過是否有禪意在。大名鼎鼎的周作人所描述的“當于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那才是“品”,文人學士所津津樂道的“品”。也許只有那種高雅別致的“品”,才能悟出禪意來。
有人無不遺憾地說,修水是寧紅茶的故鄉(xiāng),如今寧紅減肥茶、梅山神茶蜚聲海內(nèi)外,本縣卻沒有一個茶館。乍聽頗有同感,細想不以為然。喝茶應喝個清靜自在,何必去茶館那亂哄哄的地方湊熱鬧呢。三五成群,談天侃地,說古道今,豈不有顯山露水之嫌?若是提到不平事,生起不平氣,以致怒發(fā)沖冠,拍案而起,豈不自損了茶的功效?幸虧縣城無茶館,即使有,我也絕不會光顧片刻的。
最近,一深圳親戚送我一包苦丁茶。我不知其性,撮了一大把泡上一杯,結(jié)果苦于黃蓮。一翻閱資料,才知道這茶葉苦而甘,性涼。接連沖泡了好幾杯,那苦而甜的滋味竟是綿遠悠長,幾天過去,仍有些醉酒似的感覺;匚对偃覺得真有些禪意在里面呢?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jīng)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jīng)》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jīng)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