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殺放生有何特殊意義?
不殺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戒。戒殺的功德十分廣大,而殺生的果報又極為可怖,實為我們學佛者要認真體會和力行的第一要義。本期登載的三篇文章,分別從理事兩方面表述了戒殺放生的重要意義,伏冀見者聞者慎思明辨,能夠于日常生活當中隨時護生,經常放生。
一、緣起
《大智度論》偈云:“諸余罪中,殺業(yè)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戒殺放生,長養(yǎng)慈悲,是佛陀金口告誡我們終身力行之事。然戒殺放生之事,雖淺而易見,戒殺放生之理,卻錯綜復雜,深而難明。時值末法,去圣日遙,人根鈍劣。一般人對戒殺放生多所誤解,因此不吝淺陋,將佛陀及祖師大德的教誨略加整理,與諸有緣同修共勉!
二、眾生即未來佛
《普賢行愿品》曰:“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愿。”印光大師亦云:“一切生物,佛皆視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諸佛皆大歡喜。”
水陸眾生,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因無明業(yè)障,輪回受苦,劣為異類畜生。一旦業(yè)惑斷盡,因緣和合,自可超脫六道,同證佛果。我今幸得為人,彼今不幸淪為畜生。滄海桑田,怎知明日我不會淪為異類畜生?彼亦可能超拔六道,成佛證果,則我應懇求其慈悲濟度,如今何敢輕慢甚且殺害之!
三、眾生與我 皆為眷屬
《梵網(wǎng)經》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y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楞伽經》亦云:“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在生死中,輪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兄弟,男女眷屬,乃至朋友親愛侍使,易生而受鳥獸等身,云何于中取之而食。”
一切眾生與我,無始劫以來,展轉相生,皆互為父母、兄弟、姐妹、兒女。但因彼此業(yè)力深淺,果報不同,我今幸而為人,彼不幸淪為異類,救之唯恐不及,何言殺害?
四、如是因如是果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云:“佛言:人于世間,慈心不殺生,從不殺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壽命增長,二者身安隱,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傷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壽無極,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今見有百歲者,皆故世宿命不殺所致。樂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殺。”
又云:“佛言:人于世間,喜殺生無慈之心,從是得五惡。何等五?一者壽命短;二者多驚怖;三者多仇怨;四者萬分以后,魂魄入太山地獄中。太山地獄中,毒痛考治,燒炙脯煮,斫刺屠剝,抽腸破骨。欲生不得。犯殺罪大,久久乃出;五者從獄中來,出生為人,常當短命;蛱,或墮地而死,或數(shù)十百日而死,年數(shù)十歲而死者。今見有短命人。若形瘢瘡。身體不見完。跛蹇禿傴。或盲聾喑啞鼽鼻塞壅;驘o手足。孔竅不通。皆由故世宿命屠殺射獵羅網(wǎng)捕魚殘殺蚊虻龜鱉蚤虱所致。如是分明。慎莫犯殺 。
《大智度論》卷十三敘述殺生有十罪:(1)心常懷毒,世世不絕。 (2)眾生憎惡,眼不喜見。(3)常懷惡念,思惟惡事。 (4)眾生畏之,如見蛇虎。(5)睡時心怖,覺亦不安。(6)常有惡夢。(7)命終之時,狂怖惡死。(8)種短命業(yè)因緣。(9)身壞命終,墮泥梨中。⑽若生為人,常當短命。
五、歷代祖師大德之佐證
隋天臺山智者大師以儭施買臨海漁簄一所為放生池,兼為漁者講金光明經。漁者聞法皆好生去殺。獻臨海江滬溪梁六十三所,亙四百余里俱作放生池。有偷捕者,立即得禍。今之西湖乃大師所創(chuàng)之古放生池也。
五代時,永明大師為余杭縣庫吏,屢以庫錢買魚蝦等物放生,后以監(jiān)守自盜罪被判死刑。臨刑面無戚容,人怪而問之,答云:將生極樂世界,豈不喜乎!王聞而釋之。師自此出家為僧,終得成道業(yè),后世尊為蓮宗六祖。
明朝蓮池大師立放生池于上方、長壽二處,著戒殺放生文,廣勸世人戒殺放生。有蓮池大師放生圖解,諄諄告誡他人因果報應的真理,流通天下,迄今三百余年。后世尊為蓮宗八祖。
蓮宗十三祖印光大師,提倡戒殺放生,不遺余力。嘗言放生有十大功德,《極樂寺放生池疏》《江慎修先生放生殺生現(xiàn)報錄序》等諸多疏序中,篇篇皆言辭剴切,諄諄教誨吾人戒殺放生、因果必報之真理。
弘一大師亦嘗言:“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又云:“惟愿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殺生之事。”
六、轉移命運浩劫的大運動
古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戒殺放生,使天地萬物,一切水陸眾生,各得其所,優(yōu)游自在,各樂天真,各盡天年,乃體解上天好生之大德;戒殺放生,使人人長養(yǎng)慈悲心腸,乃力行如來之大道!
當今世界戰(zhàn)亂頻仍,災難橫生。海嘯、臺風、地震,水火,再加上國與國之間戰(zhàn)備競爭,互相叫囂,一旦核戰(zhàn)爭爆發(fā),人類文明將付之一炬!要知刀兵大劫,皆是人類累劫以來殺生無數(shù)所造成的共業(yè)所致。慈受禪師偈云:“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汝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古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欲得世間無兵劫,除非眾生不食肉”。解救之道,印光大師講得明白:“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殺所致。人人戒殺放生,則人人全其慈悲愛物之心,而刀兵劫運,亦自消滅于無形。此轉移世運之絕大運動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農工家,注意于此,力為提倡,必有絕大效果。”
戒殺放生,在世風日下,人性泯滅的末法今日,實賴有心之士力行提倡。人人發(fā)大悲心,戒殺放生,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愛物護生之誠,則世劫天災,自可轉移,重報輕受,轉危為安。如無法避免,正可依此功德,往生西方極樂國土,豈不快哉!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 上一篇:切莫誤解了佛教放生的本意
- 下一篇:我們?yōu)楹我派?/a>
- 放生功德回向文,個人放生最簡單回向文
- 佛教放生咒,放生時要念什么咒語?
- 放生烏龜有什么好處,放生烏龜?shù)捏@人一幕
- 放生時念什么咒最好
- 放生鯉魚的功德,親身經歷放生鯉魚的真實功德
- 放生泥鰍有什么現(xiàn)象?
- 放生后的回向文要怎么念-放生之后回向的重要性
- 放生的好處
- 放生鯽魚的功德
- 最適合放生的日子
- 放生甲魚時的一些注意問題
- 巴西龜能放生嗎?巴西龜放生哪里比較好?
- 自己放生最簡單有效的儀軌
- 放生放什么最好?放生一般放什么動物
- 放生蛇的功德和注意事項
- 佛教放生三皈依步驟
- 夢見鳥放生
- 放生對自己有什么好處?放生的好處和功德
- 可以快速放生10萬條生命的幾個方法
- 功德最上的放生方法
- 放生什么時間最好
- 一位癌癥病人的親身經歷
- 放生功德的秘密
- 怎么去放生最有效?
- 最殊勝的放生儀軌、放生物種、護生秘訣
- 教你怎樣放生有好效果、好福報
- 如何放生刺猬,需要注意什么?
- 原來放生的好處這么多!
- 為什么放生能得大福報?放生的功德和福報
- 凈土法門兩種最簡單有效的放生儀軌
- 什么動物不能放生?放生有哪些注意事項?
- 放生泥鰍
- 千年老龜被放生 一步三回頭感恩放生者
- 回向文是什么意思?常用的回向文有哪些?
- 為什么要放生田螺?
- 如何請走蚊子、蒼蠅、螞蟻、蟑螂?
- 放生故事
- 放生的功德利益和福報
- 如何放生?放生有什么好處?放生要念什么?
- 怎么看待有人放生,就有人抓捕生命來獲利?
- 有善根的肉能吃嗎?怎么拒絕飯店工作?
- 放生的概念來自哪里?放生的緣起
- 不殺生的利益與戒殺放生的重要意義
- 放生的意義是放命救生,得到最大利益的是我們自己
- 放生養(yǎng)殖的泥鰍可以嗎?意義大嗎?
- 是放生重要還是護生更重要?
- 放生回向什么意思?如何給病重人放生回向?
- 慈心放生,狐貍報恩
- 佛教為什么不提倡亡者臨終時,家人為他殺生?
- 從市場買來海鮮,再拿到海里放生,如法嗎?
- 放生重在長養(yǎng)慈悲心
- 沒買賣就沒殺害,放生會讓商家捕捉更多生命嗎?
- 放生放對了嗎?還是在殺生?
- 吃素和放生是什么關系?
- 信其他宗教的人,可以參與放生活動嗎?
- 放生養(yǎng)殖的動物是在殺生嗎?
- 殺生大體可分為四類
- 兩則放生蛇的真實感應故事
- 怎樣放生最如法?
- 可以快速放生10萬條生命的幾個方法
- 原來放生的好處這么多!
- 放生功德的秘密
- 陽春三月,萬物生機勃勃,我們去放生吧!
- 學會放生也放自己一生
- 長期放生,險入傳銷遇好人搭救
- 善良獵人拯救了小麂子,麂子成年后拯救了獵人全家
- 如何放生?放生有什么好處?放生要念什么?
- 有愛:松鼠“寄居”女孩頭發(fā)不分離
- 鯨魚“集體自殺”之謎!
- 七種生不如死的實驗室動物
- 動物保護法將成立,拋棄虐待動物需受刑罰
- 何時宣布已滅絕的動物?
- 中華鱘資料:關愛水中的“大熊貓”!
- 給那些受傷的動物們安上假肢吧!
- 傳說中“全身是寶”的獾!
- 堪察加半島上的人熊故事
- 以一個初修者來看怎樣放生才是正確的?
- 神奇!隼鷹從外飛來皈依
- 關于和平鴿的故事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