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石大王”李厚霖的多重身份 佛教徒是其中一個
大膽嘗試勝過平庸保守
“我一貫認為,大膽嘗試勝過平庸保守。當今市場競爭很殘酷,好品質未必能勝出。若想從同質化市場中突圍,管理者需要在競爭趨同的情況下,對市場做多樣化解讀,制定多樣化的戰(zhàn)略,并在市場競爭中將這些戰(zhàn)略實施進行檢驗。唯有獨辟蹊徑,即便是冒著犯錯的風險,也要一試。非致命的犯錯,既意味著獲得新機會的可能,也有助于企業(yè)機能強大、達到自我補償的狀態(tài)。”
正如李厚霖所說,我們所處的時代每個角落都在發(fā)生變化,從金字塔頂端的意識形態(tài)變化開始,變化已逐漸擴散到每個產業(yè),每個環(huán)節(jié),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創(chuàng)新、眼光獨到的李厚霖這幾年一直在為企業(yè)長遠發(fā)展尋找機會。他認為,“‘互聯網+’的商業(yè)生態(tài)模式正在改寫現在及未來的企業(yè)生存規(guī)則,企業(yè)變革勢在必行,需運用平臺思維,整合內外資源,以互相借力聯動的方式來重構商業(yè)價值鏈。去邊界,去中心的商業(yè)聯盟,是未來商業(yè)生態(tài)發(fā)展之路。”
有著敏銳商業(yè)觸覺的他,早已感受到娛樂文化產業(yè)的熱度,剛好恒信創(chuàng)立初就有珠寶文化傳遞的理想,與文化娛樂頗有淵源,進軍文化娛樂產業(yè)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今年四月,在亞洲星光娛樂PreA輪融資全新升級影唱聯動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他與王中磊、蘇芒、楊寧、王川,肖飛、張巍這六位橫跨影視、時尚、互聯網、資本、娛樂等不同行業(yè)的大佬們一并成為亞洲星光新晉股東。
基于“品牌經營和娛樂營銷”核心能力,恒信還啟動了“恒信文化”新戰(zhàn)略,成立了“I Do Films、恒信風尚、恒信音樂、恒信影視文化、恒信文化產業(yè)基金”五大業(yè)務版塊,以合縱連橫的方式,橫向整合影視、游戲、音樂、演出等跨行業(yè)資源,實現多維度增長。并從文化娛樂產業(yè)源頭開始,通過藝術類高校優(yōu)質人才孵化、藝人培訓與經紀、影視文化公司股權投資等方式,形成產業(yè)鏈人才閉環(huán),創(chuàng)新產業(yè)價值。
“這是一個上100億的盤子,對整個文化娛樂產業(yè)而言,不算多,我們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內實現。目前,I Do影業(yè)計劃投拍的三部主打‘都市愛情’的商業(yè)電影已在籌備階段,還有十余部其他類型電影以及電視劇,也在進行中,一系列I,Do品牌專屬演唱會很快會與大家見面。”李厚霖對恒信商業(yè)生態(tài)布局有著清晰的思路。據了解,除“恒信文化”,恒信還逐步開啟了“恒信電商(行業(yè)整合珠寶平臺,及旗下品牌珠寶電商)”,“恒信商業(yè)”、“恒信金融”等全新業(yè)務商業(yè)生態(tài)布局。
“未來,大家會看到更多驚喜,恒信不再是一家只做鉆石珠寶的公司。”李厚霖對恒信未來的描繪充滿信心。
熱愛馬術超越自我
在生意場上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突破的李厚霖,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馬術運動愛好者,而且不僅僅限于喜歡。據了解,他曾經參加過2011年和2012年的鳥巢馬術大師賽,至今堅持馬術訓練已有10年。在這些年的訓練和比賽中,李厚霖多次受傷,甚至有一次幾近威脅生命的落馬經歷,但就這樣堅持著,他把馬術愛好變成了“半專業(yè)”。
談及對馬術運動的迷戀,李厚霖表示,馬術運動不止讓他收獲了策馬馳騁的快樂,還讓他學到了很多,讓他對事業(yè)、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他看來,馬術是一項不斷超越自己的運動,尤其是馬術障礙賽。他說:“騎手一旦進入到障礙賽階段,就會感覺到水有多深了,它永無止境,當你跨過80cm,就會想著1米2,跨過1米2,就又想著挑戰(zhàn)1米4……,在不斷提升目標并一次次自我突破中,那種喜悅與成就感是無以言表的。每一次挑戰(zhàn),都能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緊張中體會到一種身體與心靈上的釋放和愉悅,甚至是重新發(fā)現自我的一個過程,因為你會在一次次失敗的嘗試中不斷調整、不斷自省。”
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和挑戰(zhàn)性,馬術運動對李厚霖來說充滿吸引力,他享受著成功挑戰(zhàn)一個個新高度帶給他的樂趣與成就感。十年不間斷的訓練和比賽也帶給李厚霖頗多思考,沉吟了一會,他分享了兩條心得。
他認為,首先,任何時候做任何事都不能心存僥幸,努力是必然的過程。“臺上一秒鐘,臺下十年功”,成績的背后,是刻苦的進取與付出,任何純粹靠運氣取得的成績,都不會長久。其次,面對輸贏要有足夠好的心態(tài)。既然是比賽,就一定有輸贏。如同人這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必定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成功也有挫敗。任何事情,一定要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為夢想而努力,是非常有價值的過程。
信仰堅定修煉內心
除“鉆石大王”、“逛街狂人”、“行業(yè)顛覆者”、“馬術愛好者”這樣的標簽,鮮為人知的是,李厚霖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
皈依佛門16年,連續(xù)9年前往西藏岡仁波齊轉山17圈,每天磕108個長頭,至今依然雷打不動。這一組數字的背后,是李厚霖作為一個虔誠佛教徒的堅持,更是一個人對人生,對靈魂的終極追問與修持。他說:“轉岡仁波齊神山,要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神山腳下,徒步行走57公里才能轉完一圈。一旦踏上轉山之路,其實就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另一方面是行程本身。你放棄的唯一選擇就是回來,不管通過什么方式。你恐懼了,稍微遇到一點困難你就會放棄。但是如果你在心理上認定了一件事,就一定能堅持下去。”正是這發(fā)自內心的強烈意愿,支持他一次次踏上轉山的“不歸路”。
2014年年底,李厚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個人著作《轉山八年》,書中記錄了他這些年的轉山經歷、心靈感悟以及轉山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他曾在書中多次提到,雖然數次的轉山因嚴重的高原反應屢屢行走在生死之間,但他無法放棄,因為轉山對他來說,是神山的恩賜,靈魂的召喚,甚至是比生命更加重要的追求。
談及這些年轉山的收獲,李厚霖說,“轉山其實就是修煉你內心的過程,讓你懂得不再糾結、迷茫于未來會發(fā)生什么,更從容地面對未知,面對人生。未來一切的美好的事情都會發(fā)生,同時也一定會有非常多的坎坷,修行煉心,你就會懂得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一種狀態(tài),無論好壞,都需要用一個正面的心態(tài)去面對,努力做好當下。”
李厚霖是誰?在父母眼中,他是孝順的兒子;在哥哥姐姐眼中,他依然是那個有時會任性的弟弟;在同事眼中,他有時是嚴格的董事長,有時是親切的兄長,有時是無齡感的朋友;在被幫助者眼中,他是位慈善家,熱心人。
或許,每個人眼中的李厚霖都是真實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們大多數時候都只是他人眼中的呈現,局限于每個人不同的視角,呈現出不一樣的自己。
- 上一篇:“武松”陳龍的佛緣
- 下一篇:《北京愛情故事》“楊子曦”源于楊冪皈依佛名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