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臘八節(jié)的由來

\

  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也叫“佛成道節(jié)”。為本師釋迦牟尼佛雪山成道日,因此,臘八節(jié)也是佛教的一個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臘八節(jié)的由來】

  據(jù)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釋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棄位出家,經(jīng)過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身體變得極度瘦弱。終于覺悟到:世間的人們追逐物欲,忱迷于聲色犬馬之中,過份享樂,固然無法達到解脫;而一味的執(zhí)著于苦行,只是使肉體上受苦,也是徒增對于身的執(zhí)著,也是沒有辦法證悟的;只有舍棄苦樂二邊,才能進趨大徹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調(diào)整修行的方法,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凈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

  尼連河邊有兩名牧牛女子,一名難陀,一名波羅,素日里看見釋迦牟尼如此虔誠苦修,心中甚是感動敬佩。這時見釋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選擇肥壯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凈,擠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捧到他面前,禮拜奉獻。

  釋迦牟尼接受了供養(yǎng),發(fā)愿說:“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遂即服食。自此,釋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獻乳糜。一月之后,體力強健,已回復了昔日的壯實,他又去尼連河中沐浴洗衣,更覺得遍體清涼,光彩煥發(fā)。之后,來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畢波羅樹(又譯菩提樹,即無花果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發(fā)下誓愿:“我如果不圓成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

  如此,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趺坐四十八天,時至臘月初七日。這天晚上,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釋迦牟尼默坐金剛座上,示現(xiàn)種種禪定境界,遍觀十方無量世界和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一切事情,洞見三界因果。臘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現(xiàn)天上,他豁然大悟,得無上大道,成為圓滿正等正覺的佛陀。

  從此,臘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為佛教的一個盛大、隆重的紀念日,臘八節(jié)既由此而來。

  佛經(jīng)上說,釋迦牟尼成佛之時,大地震動,諸天神人齊贊,地獄餓鬼畜生三道的許多苦厄,一時休息,天鼓齊鳴,發(fā)出妙響,天雨曼陀羅花,曼殊沙花、金花、銀花、琉璃花、寶花、七寶蓮花等。

【臘八粥】

  由于牧牛女供養(yǎng)乳糜的典故,后來中國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這一天,以五谷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相沿至今,此習俗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一。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供佛供僧。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被認為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臘八粥的種類頗多。大體有糯米、白米、小米、綠豆、云豆、紅豆、花生、雞頭米、薏仁米、菱角、白果、百合、小棗、板栗、蓮子、核桃、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等等,不下二十多種,再加上紅塘,白糖,青絲,桂花等等佐料。

  據(jù)有關(guān)文獻記載,在早年舊時,更有一些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還有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各種人形、動物、花樣等等,放在粥碗里做裝飾。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想來,一定很像是類似于藏傳佛教的食子朵瑪吧?呵~

【臘八舍粥】

  每年的臘月初八,佛教的各個寺院、居士林、佛教團體、乃至信佛的人家,皆有舍粥善舉。古往今來,臘八舍粥的傳習,在佛門弟子和信眾中蔚然成風。

  舍粥的目的,概約有三:

  一是體現(xiàn)佛教的慈悲思想精神與具體實踐,通過舍粥,賑濟一切貧寒饑民以溫飽;

  二是使得一些欲求世間福報的人們,得以廣種善根福田,成就福祿壽禧財?shù)鹊?a href="/remen/guoba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果報的福德因緣;

  三是對于一些佛法的修持者來說,舍粥一來可以有助于修道功德資糧的積累和增上,二來是體現(xiàn)和修證佛教中“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一種方式方法和具體實踐。

  因此,每年一進冬月、時近臘月,一些善信人家、佛門信眾,便開始籌備粥料,供養(yǎng)寺院,以備舍粥之需。到了初七夜晚,各個寺院、居士林、佛教團體、乃至一些信佛的人家,便開始大鍋熬粥,歷通宵,至初八丑末寅初,天尚未亮,便在門前擺上案桌,公開舍粥。

  每年,各地方的臘八舍粥,場面都是非常的溫馨、祥和、歡喜、熱鬧,正所謂“佛音寥寥,豆香纏纏;喜鵲催夜,銅鍋當風”,成為了“臘八節(jié)”的一道靚麗、獨特、壯觀的風景線。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