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之殤,候鳥遷徙道路上的大屠殺
獵鳥
黑夜獵鳥
鳥之殤,千年鳥道上的大屠殺
一個名為《鳥之殤,千年鳥道上的大屠殺》12分鐘的紀(jì)錄片拍攝于湖南省羅霄山脈的大山深處,志愿者李鋒和他的兩名同伴先后8次,前后歷時一個月,在大山里堅守,直擊了候鳥遷徙道路上的殺戮。
10月19日,新京報記者對話了該紀(jì)錄片的拍攝者李鋒。
新京報:為什么會想到拍這個紀(jì)錄片?
李鋒:因為身邊很多環(huán)保志愿者告訴我,湖南很多地方對候鳥殺戮很嚴(yán)重。此前沒有人近距離接觸和拍到殺戮場面,我覺得只有將這個場面拍到,赤裸裸地展現(xiàn)在公眾面前,才會觸動人心。
我希望把這一現(xiàn)場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關(guān)注它們(候鳥)的命運,并引起政府重視,這樣才能減少殺戮。
新京報:為什么選在桂東縣的羅霄山脈拍攝?
李鋒:因為這里打鳥的很專業(yè),全部是持槍。我們是沖著最危險、最惡劣的殺戮現(xiàn)場去的。
新京報:你們偷拍黑槍打鳥會不會很危險?
李鋒:有很驚險的經(jīng)歷。第一次拍攝,槍一響我就舉起單反相機,這時對面山頭上照射候鳥用的LED燈掃了過來,就像槍戰(zhàn)片中哨兵臺上的燈光一樣。
同伴是退役偵察兵,他喊了一聲“照到我們了”,轉(zhuǎn)身就跳下了懸崖,我也拿著相機跟著跳了下去。好在這個懸崖只有一百多米深,而且上面長滿了茅草,翻滾中,我們抓住了茅草而沒有滑落谷底。后來才發(fā)現(xiàn)手都被劃傷了。
新京報:你們看到的打鳥的場面是怎樣的?
李鋒:第一次拍攝是9月21日,我們準(zhǔn)備了軍用迷彩衣服蓋在身上,躲在灌木叢中。晚上8點多,對面山上LED燈就亮起來,照亮整個山谷。我拍過很多明星演唱會,但卻沒有見過一個演唱有如此壯觀的燈光。
新京報:你估計有多少打鳥的人?
李鋒:一座山頭,有幾百盞LED燈,后面隱藏著上百桿槍。鳥群飛過時,在LED強光下就成了一個個白色亮點。接著此起彼伏的槍聲響起,很多鳥都掉了下來。槍聲之后就有人喊“打到了、打到了”。然后就是笑聲。
他們是有專業(yè)分工的,有人專門打燈,有人專門打槍,還有人拿著手電筒去找擊落的鳥。這些鳥飛得過這個山頭,也飛不過那個山頭,不在這個山谷打下來,就會在那個山谷打下來。
新京報:打鳥的都是什么人?
李鋒:有三類人,一種是土著村民,他們上山打鳥只是為了改善伙食,他們一般拿著手電筒,設(shè)備很差。
第二種是職業(yè)團伙,他們會霸占一個山頭,設(shè)備非常專業(yè),打的鳥全部用來賣的,甚至形成一條龍產(chǎn)業(yè)鏈;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從北到南跟著遷徙的候鳥一路捕殺。
還有一種是拿著獵槍過來尋樂子的,我們拍攝時經(jīng)常見到掛著廣東、江西等地牌照的豪車,他們帶著美女和啤酒,提起鳥槍,撐個雨傘來體驗打獵的“貴族”生活。他們完全把打鳥這種行為娛樂化了,我覺得非?膳。
新京報:你們觀察到的打下來的鳥有多少?
李鋒:有個村民告訴我們,10月3日那天打下來的很多,足有一噸。你想想,一個山頭有兩三百盞燈,一盞燈代表一伙打鳥人,這個數(shù)量是難以估計的。
新京報:打下來的鳥一般都流向哪里?
李鋒:當(dāng)?shù)赜袀習(xí)俗,小孩斷奶之后第一頓飯“開齋”就是吃鳥肉,喝鳥湯?h城里幾乎每家餐館都有鳥類出售。
桂東縣市場里,也有人提著網(wǎng)袋裝著的鳥兜售,多的10多只,少的兩三只。賣完后再回家拿。我們在市場附近的一個窩點看到大約一百多只鳥。除了在當(dāng)?shù)刭u,還有很多鳥會被賣到外地。
新京報:這些鳥能賣多少錢?
李鋒:價格不一樣,有些鳥每只只賣5元,受國家保護的鳥類價格就很高,一個飯館對天鵝的要價是300元。
當(dāng)?shù)剞r(nóng)民收入很低,月均收入1000元左右。候鳥過境的兩三個月,有村民說能掙個萬把塊錢。
新京報:除了桂東縣,還有哪些地方有打鳥的情況?
李鋒:湖南邵陽、婁底、益陽、郴州地區(qū)都有。
新京報:你們就屠殺候鳥的事情報警了嗎?
李鋒:我們找了桂東縣的林業(yè)公安局,但林業(yè)公安只管山上的事,市場上的事情歸工商。后來公安、工商聯(lián)合城管,出動三批人來檢查市場。但這些人還沒到市場,那些賣鳥人就紛紛躲起來,最后在市場只找到3只鳥。
之前沒舉報時,城管的工作人員與賣鳥的人擦肩而過,也沒人管。
新京報:你認(rèn)為政府監(jiān)管難處在哪?
李鋒:候鳥遷徙經(jīng)過的地方多是深山老林、地廣人稀,很多都位于幾個縣交界的“三不管”地帶,而且鳥群經(jīng)過時都在深夜。林業(yè)公安上山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打鳥人一見動靜立馬逃走,山區(qū)那么大,根本找不到人,更不用說抓到證據(jù)刑拘了。
另外,去執(zhí)法的工作人員也面臨生命危險,打鳥人都帶著槍,要是遇上槍擊,很可能連打暗槍的人都找不到。
佛教觀點:
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便為我們提供了這種規(guī)律,最基本的有五條,一般稱為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與不飲酒。在佛教中,戒律分性戒和遮戒兩種。五戒中的前四戒(又稱四根本戒)為性戒,其本身就是罪惡,無論你受戒不受戒,都是犯罪的。換而言之,四根本戒是整個人類社會共同的最重要的道德準(zhǔn)繩,缺少了它,很難想像社會會亂到何種程度。所以說任何一個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公民,不管你是否是宗教徒,都應(yīng)該守此四根本戒,否則他就不是一個好的文明人。第五戒是不飲酒戒,為遮戒。其意為:飲酒的行為本身,不一定是罪惡,也不違國法?墒,因飲酒而失去理智,成為作“惡”的助緣,其后果也是很可怕的。
不殺生戒首先是不殺人。
犯了殺人罪,戒律中稱為“波羅夷罪”,對出家眾來說,處罰的方法是“不共住”。這是佛教戒律中最嚴(yán)厲的刑罰,又叫做斷頭刑。如果出家人犯了殺人罪,他便自動失去比丘或比丘尼的資格(非求道人),所以不許他在僧團中共住。如果遇到不自覺的比丘犯了這條罪仍隱藏在僧團中,一旦發(fā)現(xiàn),他將會被立即驅(qū)逐出僧團,因為他已不是僧團的成員,再也無資格住在寺院內(nèi),接受人天供養(yǎng)。
不殺生戒然后是不殺動物。
后來佛陀進一步要求在家、出家二眾,不僅不能殺人,也不能殺害無辜的動物。在很多的經(jīng)典中,我們經(jīng)?梢钥吹矫枋霾粴⑸亩x:兩手占滿鮮血,非常殘忍地、毫無慈悲之心地傷害或殺死無辜的生命。這兒通常指殺害動物。對出家人而言,若殺害任何動物,其處罰的方法比殺人罪稍輕,雖然不是把他逐出僧團,但處罰也很重,他將被剝奪比丘應(yīng)有的權(quán)利,不但不得為他人依止,更不得收徒弟,也沒有資格舉他人的過非(過失)。
對在家人來說,佛陀在八正道中,明確指出,佛教徒不可以經(jīng)營屠宰業(yè)。這就明確告訴我們,殺害動物,不管是誰,以何種理由,都犯了第一戒。
不殺生戒還要求我們做到不叫他殺或見殺隨喜。
不少人以為守不殺生戒,是我們?nèi)祟悓游锘蛑参锝绲囊环N慈善舉動,也有人因羨慕持戒的功德而持戒,這雖然是好事,但不是守此戒之本義。
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護生”,救濟將被殘殺或痛苦的眾生,使之得到解脫。
生命對每一個眾生都是寶貴的,都具有強力的求生怕死的愿望,愛惜自己的生命。對于我們?nèi)祟悂碚f,每一個人都有求生存的權(quán)力,并且當(dāng)我們活著的時候應(yīng)有安全感。這是人權(quán)最基本的要求。在任何一種社會中,如果我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我們就會活得幸福,就能安心工作,社會才能向前發(fā)展,變得繁榮富強。反之,如果我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我們整天覺得自己不安全,隨時隨地都有生命危險,朝不保夕,生活在這樣極度恐懼與動蕩不安的社會環(huán)境中,我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如何才能活著,我們的主要精力自然都放到求生存方面去了,那有時間考慮好好工作,又怎能安心工作?這樣的社會怎能發(fā)展?所以在世界上,第一寶貴的是生命安全,人們愛惜自己的生命重過世界上任何一件東西,甚至是自己的妻兒。所以佛陀把“不殺生”放在第一位。
不殺生戒是人類對生靈的一種開恩嗎?
不殺生,人們通常認(rèn)為這是好心腸之人所為,是佛教徒的事,如果能持此戒,是我們?nèi)祟悓ι`的一種‘開恩’。其實不然。我們之所以要持不殺生戒,并不完全出于對眾生之‘開恩’,也是出于對我們自身的一種保護。換句話說,保護動物和植物,就是保護我們?nèi)祟愖约骸_@在佛教緣起法的理論中解釋得很清楚。
緣起法是佛教教義的中心,所有佛法都是建立在緣起法的理論基礎(chǔ)之上的。佛教常用“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來說明緣生緣滅的道理。簡單地講,所謂緣起法,即諸法由因緣和合而生起。用現(xiàn)代的話講,宇宙萬有,從無情的植物到有情的人類;從地球的形成到一個家庭的建立,都是由種種關(guān)系或條件(即因緣)組合而成的,事物與事物之間又是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緣起法告訴我們,任何一件事物都不可能不依賴于其他事物而獨立存在。我們?nèi)祟愐膊焕狻?/p>
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來自于大自然,而又回到大自然。當(dāng)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以后,便成為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當(dāng)我們生存在大自然中時,又必須依靠大自然。換句話說,我們?nèi)祟惻c植物界、動物界都有密切的聯(lián)系。目前大量森林遭到砍伐,無數(shù)動物遭受捕殺,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遭到破壞,這反過來也給我們?nèi)祟惐旧淼纳鎺順O大的危機。
我本人貪生怕死,其他眾生也和我一樣。
生命對任何眾生來說都是寶貴的,既然我本人貪生怕死,其他眾生也和我一樣,所以不忍殺害其寶貴的生命以滿足我一己之私欲!不僅如此,當(dāng)我們見到因殺生所帶來的痛苦時,悲心自然而生起。有了這種悲拔眾生苦之心,愛惜生命、保護生命之心就會產(chǎn)生,這才是徹底的守不殺生戒。
生于五濁惡世的眾生,本來就很不幸,然而由于人類的自私與無知,為了私利或享受,殘殺生命的現(xiàn)象到處存在,更增加了眾生的痛苦。
應(yīng)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對待一些殺戮事件和不公正事件?
如果我們以憎恨心對待不公正,我們就有可能做出有害而無利的事來,也許我們會后悔一輩子。如果我們看到因殺生而產(chǎn)生的種種痛苦,以般若智慧觀照這些苦難,悲心由此而生。心是唯一有用而安全力量,它將成為我們護生、救苦拔苦之動力。所以第一戒又名慈悲戒,它是我們產(chǎn)生拔苦與樂的動力。對眾生有大悲之心是第一戒真正之核心。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yīng)六則
- 佛咒感應(yīng)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