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明朝時期,有一位被稱為“明末四大師”的憨山大師曾經說過一句話:“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想要獲得順暢的生活,就不要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當是非找上門來的時候,與其千方百計地阻擋,不如坦然地面對。

  很多時候,我們越是計較,越是想要與搬弄是非的人爭個高下,到頭來卻會讓事情越鬧越大,沒完沒了。但是,如果采用冷處理不逃避,不懼怕,更不去爭辯,那些想要挑事的人就沒有苗頭可挑,我們也能平安地脫身了。

  古時候,有一位姓衛(wèi)的老先生精通醫(yī)術,樂善好施,凡是來找他看病的人,無論是有錢人還是窮人,他都盡心盡力地醫(yī)治。有些十分貧窮的病人找到他,即使是分文不取,他也會給人看病,而且還自己掏錢給病人買藥;如果是從很遠的地方慕名而來找他的話,他還會請人家吃點東西之后,再診脈看病。

  這天,衛(wèi)先生被請到一戶人家里看病。等衛(wèi)先生走后,病人發(fā)現自己原本放在枕頭旁邊的十兩銀子不見了,就將此事告訴了兒子。病人的兒子就懷疑是衛(wèi)先生拿的,想要去他家要回來,但是又不好意思當面問,于是,就拿了一炷香跪在衛(wèi)先生家門前。衛(wèi)先生看了很奇怪,就詢問他原因。病人的兒子說:“有一件事,想要向先生討教,但是怕先生責怪,不敢說。”

  衛(wèi)先生表示無論是什么事都不會責怪他的,這時病人的兒子才把整件事說了出來。衛(wèi)先生聽后,立刻將他帶到了自己家的里屋,說:“銀子確實是我拿的,因為有急需我就先拿去應急了,原本打算明天去復診的時候就還給你的。現在我把銀子給你,希望你不要把這件事聲張出去。”說完就拿出了十兩銀子給病人的兒子帶回去了。

  起初,圍觀的街坊鄰里都說,衛(wèi)先生一向都是幫助別人的,品格高尚,絕不會拿別人的錢,他一定是被冤枉了。但是,當他們看見病人的兒子拿著錢從里面走出來后,都明白了這錢一定是衛(wèi)先生拿的,于是紛紛責備他,議論、誹謗之聲不絕于耳。但是,衛(wèi)先生卻好像沒聽見一樣,依然泰然自若,做自己的事。

  沒過幾天,病人痊愈了。兒子為他整理病榻的時候,在褥子下面找到了原以為丟失的十兩銀子,連忙拿給父親看,這才知道當初錯怪衛(wèi)先生了。于是,父子倆再一次手里拿著香,跪在衛(wèi)先生家門前。

  衛(wèi)先生看見了,笑著說:“你們父子一同前來是為了什么啊?”父子倆連忙把怎么找到銀子,發(fā)現冤枉了先生的事說了一遍,最后把衛(wèi)先生的十兩銀子還給他并一再請求他的原諒。衛(wèi)先生把父子兩人扶起來后,說:“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們把銀子也還給我了,我又沒有損失,又怎么會怨怪你們呢?所以,你們也不用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雖然得到了衛(wèi)先生的原諒,但是病人的兒子卻好奇地問他,既然銀子不是他拿的,當初為什么要承認是自己拿的,承受這不白之冤呢?衛(wèi)先生笑了笑說:“我為你父親看過很多次病了,我知道他一向非常節(jié)儉,而且把錢財看得很重。這次在病中,如果知道丟的十兩銀子找不回來,他一定會著急上火,病上加病,嚴重的話甚至會一病不起就此而去。所以,我索性就先承認下來,寧愿背上這個污點,也好過害你父親病情嚴重。”

  聽了這些話,不但是病人父子對衛(wèi)先生千恩萬謝,就連圍觀的人也都豎起大拇指,稱贊他是真正的長者,沒有一個人不更加敬重和佩服衛(wèi)先生為人的。后來,衛(wèi)先生的兒子金榜題名在京城里做了大官,同樣也是受人敬仰、愛民如子的好官,并且受到皇帝的重用。衛(wèi)先生的種種善舉也漸漸地傳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更是欽賜匾額以示嘉獎,衛(wèi)家父子風光無限。

  在眾目睽睽之下蒙受不白之冤,不去爭辯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胸襟了,然而更難得的是,衛(wèi)先生的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會不會名譽掃地,會不會因此而背上永久的罵名;相反的,他是在為誣陷他的人著想,希望對方可以病情好轉,盡快痊愈。

  唐代高僧百丈禪師在《百丈禪師警訓》中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學問以勤學為人門。語言以減少為直截,煩惱以忍辱為菩提。”能夠寬容,善于忍耐的人在面對外界的飛短流長的時候,總是能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因為他們知道,對于那些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來說,無論什么事都是不需要爭辯的,自己是對是錯,大家自然明白;而對于那些不了解自己的人來說,更是不需要爭辯,因為所有的解釋都是徒勞的。

  一味地辯解不是在左右別人的看法,而是在拉扯自己的內心。所以,何不看開點,是非公道后人自有評說。眼下,就隨他去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