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項羽和拿破侖

  項羽和拿破侖

  法云法師

  有人說,聽南懷瑾老師講課真是文化饗宴的享受。特別是哲學的命題,一般感覺枯燥難懂,可是老師飽含睿智、妙語聯(lián)珠、幽默慈和之語,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把上下五千年,縱橫中外的慧思,講得深入淺出,明白如話,聽聞者多有領悟。

  記得,一次躬逢講座,大概是有關“生命科學與修證”的討論,有人言“《易經(jīng)》真好,也合乎邏輯。”此語一帶而過,大家亦未感覺有何不妥。

  但老師秉承“直心是道場”,立即糾正,慈和言道:

  “《易經(jīng)》是三千多年前的文化,邏輯辯證只有幾百年,像有的學佛者常說,佛法有些與西方心理學差不多,這就好比祖父與孫子站在一起,人家說祖父了不起,很像孫子,這話真糟糕!”

  師再問:“《易》如何與辯證法一樣?”有言:“講陰陽嘛!也是正反合。”師言:“《易經(jīng)》不是正反合三重,而是十番辯證。”

  師諄諄告誡:“實際西方辯證法與東方文化各有其本身價值,兩者硬放在一起作比較,難免會失之偏頗。”

  聽師之言,不禁聯(lián)想發(fā)生在清朝末年的一個故事:清末,西風東漸,有好事者,在一次科舉考試中,作文命題為“項羽和拿破侖”。

  一位十年寒窗苦讀而不問世事的腐儒,提筆苦苦思索,飽讀經(jīng)史的他,對項羽當然了若指掌,可是,“拿破侖”是什么意思呢?想著想著,啊!有了!他提筆寫就:

  “項羽者,千古英雄也,有拔山蓋世之偉力,豈不能拿一破侖哉?……”

  原來他以為“拿破侖”,不過拿一支破侖胎而已。

  確實,不同類型和層次的人事,豈能輕易相比較?所以,特別是從事文字工作的人,應注意邏輯謹嚴,事理分明,諸如“張飛殺岳飛”、“項羽和拿破侖”之笑話應不再發(fā)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