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自覺生命的尊嚴

  自覺生命的尊嚴

  中國唐代的名僧中,有一位百丈禪師。

  一次,某僧向百丈禪師請益:"如何是奇特事"。

  "奇特事"即特別來之不易的,稀世難求,或驚世駭俗的事件,獨家新聞之類的意思。

  "獨坐大雄峰。"百丈禪師答曰。"大雄峰"是百丈禪師所在的山名。大意是,我一人坐于此,這就是奇特事,是來之不易的,是驚世駭俗的。這個回答意味著,還有比自己活著坐在這里的事實更寶貴的嗎?我們需要充分自覺現在活著的這個自己的不可思議,來之不易,難能可貴。

  換句話說,即生命的尊嚴,自己活在世上的生命的尊嚴。據說那位史懷哲博士在赤道下面的一條河上航行,一邊思考著各種人生問題,一邊不辭辛苦地溯水而上,第三天還是什么時候,當夕陽落到地平線突然看到野生河馬群時,神秘地直觀到"對生命的敬畏",這種對生命的驚異、尊敬,即自己現在活在世上這個事實的尊嚴,這是我們必須首先深刻體會的。懂得自己生命的寶貴,自然理解必須尊重所有的生命,由衷地領悟"勿殺"的佛戒。

  一次釋尊走在路上,從地上捏起一撮土放在指甲上,回頭問隨從的阿難:"阿難,你說指甲上的土和大地的土哪個多?"這是連幼兒園的孩子都能馬上回答出來的問題。阿難答道:"如來佛,這當然是地上的多,指甲上的只有一點啊。"佛開導他:"對啊,這個世界上,以生命的形態(tài)而生者如地上的土之多,然而獲得人的生命而生的,卻只有指甲上的土這么少。必須珍愛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必須珍惜別人的生命。"

  佛教常說無常,但不是說人反正免不了一死就得過且過。正因為是必有一死的生命,才要愛惜。眼下一些年輕人的作為完全背道,既然是有限的生命,不如短而粗,醉生夢死,破罐子破摔。正因為是難以預料生死的生命,所以要愛惜,品咂生命的意義,活出最有意義的人生。

  細按,我一人今天在世,有父母之恩,祖先之恩,社會大眾之恩,大自然的造化之恩,其恩重如山?梢哉J為,這一切都是為我一人而存在。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覺悟了我一人生命之難能可貴,必然視世上萬般生命如自己生命,倍加愛惜,并愿為這些生命去奉獻。

  熱時熱殺你

  彼岸周這個宗教性習慣,在日本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歷史上并不明確。但是,據傳圣德太子在春分、秋分當天傍晚太陽西沉時,從四天王寺門樓上向西方禮佛。這個彼岸周的中日,古來有"寒暑不過彼岸"的說法,是一年中不熱不冷,而且晝夜時間完全相同,太陽從正東升起落在正西的日子。這一天向日落的方向合掌禮拜,即可以正對著西方極樂凈土禮拜。

  相對于彼岸的是此岸,即我們現實每天生活所在的這個世界。這里有痛苦,有苦惱,有爭斗,有生有死,有勝有負,有喜歡的人,有討厭的人,現實實在復雜。那么彼岸如何呢?既沒有喜歡也沒有討厭,沒有善亦沒有惡,沒有勝也沒有負,沒有生也沒有死,一切超越現實的世界,佛教稱之為"彼岸"。

  從前,中國的唐代有個叫洞山的名僧,名良價,是曹洞宗的開山之祖。一次一僧問:"寒暑到來,如何回避?"洞山和尚答曰:"何不向無寒暑處去——你找個不冷不熱的去處,不就行了嗎?"這個不熱不冷的地方,就是彼岸。僧追問:"如何是無寒暑處——不冷不熱的去處在哪里?"于是,洞山答道:"寒時寒殺阇黎,熱時熱殺阇黎"。這是有名的問答。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