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化家庭 >

五句話害慘了寶寶

  語言的魔力很大,即使一時沖動出口傷人,其后的安慰道歉也許也難以撫平已造成的傷痛。孩子的心智不成熟,其承受能力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高,也許父母無心說出的一句傷人的話,父母不自知,卻害慘了寶寶們。

  這些話讓寶寶最傷心

  1.“你要聽話,媽媽才愛你。”

  這恐怕是大多數(shù)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口頭語”,殊不知看似溫柔的教導實際上給愛附加了條件。父母可以教給孩子規(guī)矩,可以在孩子不聽話時表達自己“很生氣”,但這種表達應(yīng)是就事論事,而不應(yīng)聯(lián)系到愛或不愛上。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無條件的愛,這樣才能建立安全感和自信,而不會總感到必須取悅他人。

  2.“怎么就你跟大家不一樣呢?”

  別看孩子小,但是一樣有自尊、愛面子。如果總跟別人比,不僅會傷害他們追求個性的心理,甚至還會破壞孩子間之間的友誼。

  3.“別整天琢磨那沒用的。”

  豐富的想象力正是孩子快樂的資本,當家長以自己的行為意識去要求管理孩子時,不僅扼殺了他們的天性,也會傷害了自信心,讓孩子的生活失去樂趣。

  4.“少管別人的閑事。”

  現(xiàn)代社會中,“冷漠”像傳染病一樣快速傳播著,許多家長也會有意無意地告訴孩子要少管別人的事情,但這種冷漠的意識卻很容易影響到他們幼小的心靈。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公德心應(yīng)從小就開始。

  5.“養(yǎng)你這孩子有什么用。”

  家是孩子們心中永遠的避風港,父母是其中的守護者。如果家長一生氣這樣說,會讓他們產(chǎn)生被拋棄、被放棄的危機感。孩子們不僅會產(chǎn)生對家長的恐懼感,還會慢慢地失去自信。

  寶寶最愛聽的話

  1, “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很簡單的兩句話,你不僅讓孩子們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關(guān)系,你也不會被女兒看作是個“壞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決定,自己選擇了這樣一個結(jié)果。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并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

  2、“你自己來做決定吧。”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們建議你這樣說。這么說是為了讓孩子了解:他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舉個例子吧,你可以對你的女兒和她的小伙伴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里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五分鐘后,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

  3、“你其實是想說什么?”

  有的時候,小孩子會因為生氣或者激動而變得情緒失控,他無法說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討厭你!”在那個瞬間,可憐的小家伙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這些詞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你來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除了溫和地詢問:“你其實是想說什么?”你還可以給他一些參考答案:“你生氣是不是因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漸學會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邊,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圍的人表達自己的感覺了。

  4,“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個。”“小明爸爸讓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這是小孩子們最常用來跟你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你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鏡,并不意味著樓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買雙新鞋。

  5、“你來試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么讓你生氣的事——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兒園學的新歌謠,或者試圖用手里的青菜畫一幅畫——你可以這樣說,說得就好像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后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的辦法。比如:這個辦法就是等吃完飯,你開始洗碗的時候,他再唱歌給你聽。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對立面。如果令你滿意的唯一的解決辦法是讓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讓孩子能記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時間不能做。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