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實踐

  如法實踐

  如法應修行,非法不應受;今世及后世,行法者安穩(wěn)。

  ——《大智度論卷十六釋初品中埵梨耶波羅蜜義第二十七》

  此偈是說,若合于正法的道理,應該照著去做,違背正法的觀念,便不該接受;不論今生或來生,如法修行的人,都會獲得安穩(wěn)的心境。這四句話中,有四個名詞是重點:如法、非法、行法、安穩(wěn)。

  一般人講“如法炮制”,是依照正確方法炮制藥材,才能使人藥到病除。此偈是說照著佛所說的道理和方法去做,便是“如法”。“法”是指釋迦牟尼佛所講解除苦難的原則,便是從因果的事實而說有,從因緣的現(xiàn)象說空。佛所說的每一部經(jīng),都是為了適應不同時地及聽眾的情況而方便說法,從不同的角度談同一個問題,或對同一個問題向不同的角度去發(fā)揮。因此,原則只有一個,修行法門則有無量。合乎此原則的道理,不論出于何人所說,都是如法;若不合原則,縱然大家說是佛法,也要視為非法。

  佛法的原則是因果法及因緣法,佛法的實踐是以戒定慧的三學為基準。“戒”是應該做的必須做,不該做的不得做;自利利他的事應該做,讓自己產(chǎn)生困擾、讓他人受到傷害的事不該做。“定”是心不受環(huán)境的刺激誘惑而動搖,不受內外的困擾所影響,隨時隨處能使自己的心,處于安樂、安適、安穩(wěn)的狀態(tài),不僅自安,也能安人,使得生活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的人,都能得到同樣的安定。“慧”是既能提得起也能放得下,提得起責任,放得下權利,提得起是幫助他人,放得下是心無牽掛。放下以后,心中清清朗朗,提起之時,心中毫不拖累。此叫做如法。

  “非法”,是身口意三種行為,不合因果及因緣的觀點,違背戒定慧三學的基礎。

  如果照戒定慧的原則努力修行,便可避免、預防產(chǎn)生非法的行為,則今世后世都會得到利益,F(xiàn)生如法修行的人,身心會平安,即使環(huán)境不如意,有種種打擊阻礙,但內心不會受影響而產(chǎn)生怨天尤人的煩惱。何況存善心、說好話、做善事的人,多半會受大多數(shù)人的歡迎、愛戴和信任。假如今生并未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回饋,也沒有關系,還有無窮的來世、無限的前程。

  “安穩(wěn)”是安樂穩(wěn)定,不受干擾,不愁得失,超越于善惡有無的解脫自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