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xué)入門 > 佛與人生 >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

  孔子?xùn)|游,來到一個地方感覺腹中饑餓,就對第子顏回說:“前面一家飯館,你去討點飯來”顏回就去到飯館,說明來意。那飯館的主人說:“要飯吃可以啊,不過我有個要求”顏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寫一字,你若認(rèn)識,我就請你們師徒吃飯,若不認(rèn)識亂棍打出”顏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師傅多年。慢說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難?”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別夸口,認(rèn)完再說”說罷拿筆寫了一“真”字。顏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顏回?zé)o能了,我以為是什么難認(rèn)之字,此字我顏回五歲就識”主人微笑問:“此為何字?”回曰:是認(rèn)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聲:“哼,無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門生,來人,亂棍打出。”

  顏回就這樣回來見老師,說了經(jīng)過?桌戏蜃游⑽⒁恍:“看來他是要為師前去不可”說罷來到店前,說明來意。那店主一樣寫下“真”字?桌戏蜃哟鹪:“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來到,請”就這樣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錢走了。顏回不懂啊,問曰:“老師,你不是教我們那字念‘真’嗎?什么時候變‘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時候的事是認(rèn)不得‘真’啊。”

  這就是儒家的孔子他老人家,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都有“認(rèn)不得‘真’字”的“直八”故事?磥人生一世,聰明也好,還是糊涂也好都是輪回的一個反映。鄭板橋先生的“難得糊涂”更是把這層意思推至到了極點,難得的糊涂,或更是人之高招。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他老人家都能清楚地說明了“有中無,無中有”,如果不想丟棄有,就得無,同樣得無也就是得有。想兩者都有的話,看來還是平衡最好。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說,有多少人凡事做絕?聰明人都會留有余地。

  東方朔在《客難》詩云:禮義之不衍,何恤人之言。故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于一人之義也。

  水太清了,魚就無法生存;對別人要求太嚴(yán)了,自己就會沒有伙伴。這正是古人眼中與人相處的“中道”。水清當(dāng)然好,不過水太清則會無魚,這是盡人皆知的道理,最清的水,因為容不了任何微生物生存,也沒有任何隱蔽,因此,魚就無法存活。魚難以生存,這也引喻于現(xiàn)實社會里,說人太精明而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了。

  現(xiàn)實社會里,人如果能明察是非分善惡,那當(dāng)然是好的,但過分的明察秋毫,對別人要求大過于苛刻,就變成對人求全責(zé)備的嚴(yán)苛挑剔,就不能容人了,又有誰能受得了,并與你為伍呢?

  人是沒有十全十美,也不過能完全無過。每個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或缺陷。你自己都并非十全十美,卻希望別人十全十美,這是一種心理很不成熟的表現(xiàn)。所以做人不能太過嚴(yán)苛地要求別人,對于小的弱點、過失,應(yīng)該要包容、諒解,并盡量欣賞、鼓勵別人的優(yōu)點,包容原諒他的無心或情有可原的小過失,才是處世待人之道。否則,沒有人愿意親近你,盡然使自己落得孤獨無依,自身陷入孤立無援之境,那也是咎由自取的。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離不開朋友,有了朋友你就會覺得天闊地寬,而寬厚是交得住朋友的基礎(chǔ)。如果,對人要求盡善盡美,則根本不會有朋友,在你遇到困難找不到朋友幫忙,有了煩惱也找不到朋友訴說,你感到幸福的時候也找不到朋友分享。

  清醒地認(rèn)識到“殘缺才是美”,才是合理的,就象美神維納斯一樣,殘缺才是最美麗的,千年難得一糊涂,要知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糊涂一點可能會使事情容易辦好,如果事事都認(rèn)真,那么人都沒法活了。

  在春秋時代,楚莊王有一次在宮殿中與大臣們徹夜飲宴交歡。酒酣耳熱之際,突然大殿上的蠟燭被風(fēng)吹滅了。有人趁暗拉扯了王妃的衣服,王妃急中生智,把那人帽子的纓帶扯斷,并悄悄告訴楚莊王。莊王此時展現(xiàn)出“領(lǐng)導(dǎo)人”容人的氣度,并不想追究此事,立即下令說,今晚君臣痛飲,如果不拉斷自己的帽帶,就不算喝得暢快。在場的官員紛紛在黑暗中把帽帶拉斷,這件事就這樣不了了之了。幾年后,吳國攻打楚國,楚莊王遇到生命危險。這時,有一位將領(lǐng)奮不顧身保護(hù)莊王,并5次沖入敵軍陣營奮勇作戰(zhàn)。戰(zhàn)后,楚莊王召此人來問,那個人跪下說,我就是當(dāng)年酒醉失禮之人,因為感念您不殺的恩德,自己的這條命早就是您的,今天才有機(jī)會報答您的恩情。

  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因緣,各人有各人的機(jī)遇。有的人一生一帆風(fēng)順,有的人一生跌宕起伏,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不管人生處于何種境地,都不要放棄,不要抱怨,更不要嫉恨。不貪,不嗔,不求,就會知足。知足自然常樂,知足的心,就會變得安寧。用平淡心處世,生活怎能不恬靜快樂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