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遠大見識

  遠大見識

  李景讓。母鄭氏。性嚴明。早寡。家貧子幼。母自教之。宅后墻因雨隤陷。得錢盈船。母焚香祝曰。吾聞無勞而獲。身之災也。天必以先君余慶。矜其貧而賜之。則愿諸孤學問有成。此不敢取。遽掩筑之。三子景讓。景溫。景莊。皆進士及第。讓等雖老。猶加棰敕。已起。欣欣如初。景讓為浙西觀察使。嘗怒牙將杖殺之。軍且謀變。母召讓庭責曰。汝輕用刑。豈特上負天子。亦使老母銜羞泉下。將鞭其背。將吏再拜請。不許。皆泣謝。乃罷。一軍遂定。(列女傳。及通鑒。)

  李景讓唐朝人,字后已,敬宗初年,官任右拾遺,淮南節(jié)度史。宣宗時,累官太子少保,愛好獎勵提拔人才,個性簡約樸素,少欲守法,不妄交往,門無雜賓,事奉母親至孝,一生成就得力于賢明的母教。去世后謚號“孝”。

  李景讓母親鄭氏,個性嚴明,識見高遠,早年守寡,家境貧窮,兒子年幼,含辛茹苦,親自負起母兼父職的教養(yǎng)重擔。

  有一次,她家屋宅后面圍墻,由于下雨,崩倒陷落,發(fā)現(xiàn)埋藏許多銀子,李母鄭氏焚香對天祝禱說:“我曾聽說:『不費勞力的收獲,會招來身家的災禍』,上天必然因為先夫在世時,積善余慶,垂憫我家貧困,特予賞賜這些錢財,濟助教養(yǎng),既然如此,但愿上蒼保佑這幾個兒子,學問成就,將來出人頭地,我就感激萬分,這些不勞而獲的財物,我要原封埋藏,不敢動用。”于是隨即將它掩埋原處,修建圍墻。

  皇天不負苦心人,后來果然如愿相償,三個兒子景讓、景溫、景莊,由于這位賢母的教導,都進士及第。景讓兄弟三人雖然年老,犯有過錯,還要挨受鞭笞教訓,事后改過,也就欣慰歡喜如常。

  景讓為浙西觀察使時,曾經(jīng)因為一位位卑的武官犯了過錯,一時震怒之下,不慎將他杖打致死,于是軍心懷抱不平,將要圖謀叛變,李母鄭氏召集景讓在大庭面前怒責說:“你輕用刑罰,豈只上負天子,也使老母含羞泉下,不忠、不孝叫我如何面對眾人?”說罷舉起革鞭要抽打景讓,將吏看到這種情景,都感動涕泣,上前勸止謝罪,一隊軍心,就此安定。

  ※卓哉!李母鄭氏,臨當夫死子幼,處境艱難困窘之際,發(fā)現(xiàn)藏金,竟能不取,而以“不勞而獲,身之災也”為戒,惟愿兒子學問有成,其存養(yǎng)之高潔,見識之遠大,誠然難能可貴。世風澆薄,人的心理總想“不勞而獲”于今尤甚,所以受賄、貪污、掠奪、搶劫之風,遍于天下。嗟乎!人人若有李母“不勞而獲為身災”之見識與懷抱,社會風氣,何患不歸于淳厚?

  至于教子嚴明,子雖貴且老,有過尚且嚴加訓斥,不稍寬恕,不姑息、不遺誤,此等大慈尤為天下后世偉大母教之典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