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因果啟示 >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

  上言橫取。而以枉殺繼言者。以枉殺之事。恒由愛財惜財而起也。與孟子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間耳。語意相同。最為直捷痛快。枉殺之事。略言其故。有七。一曰斷獄。受贓冤誣。任性慘酷。二曰行師。屠擄掠財。假級冒功。三曰用藥。圖財遺誤。昧理攻伐。四曰破孕。惜費溺女?v欲打胎。五曰衙蠹。詐財陷害。蒙上橫虐。六曰風水。遷墳害人。絕地致禍。七曰庸師。誤人終身。害人子弟。殺人雖異。枉折則同。此等罪過。律所不赦。不有人禍。必有天刑。雖曰殺人。適足自殺耳。

  宋朝某禪師。少時酒醉。與人爭財奮擊。其人立斃。懼罪遠遁。出家苦修。遂得徹悟。為大禪師。開堂說法。學人數(shù)百。年七十余。忽一日沐浴升座。謂大眾曰。汝等勿動勿言?蠢仙怂氖昵耙恢毓。坐至午。一營弁突至。扳弓欲射。師合掌曰。老僧奉待已久。弁驚曰。某與和尚不識。一見即欲相戕。己亦不悟其故。師曰。欠債還錢。公平交易。但請下手。不必遲疑。顧眾曰。我死后。延此居士。飯訖送歸。半語瞋咎。逆天悖道。非吾子弟也。弁益疑。堅叩其說。師曰。公兩世人。故忘之。吾一世人。故不忘。因述前事告之。弁素不識字。忽大吟曰。怨怨相報何時了。劫劫相纏豈偶然。不若與師俱解釋。如今立地往西天。言訖。手持弓矢。屹然立化。師下座。為薙發(fā)安名。更衣入龕。亦跏趺別眾而化。夫殺人于四十年之前。償命于四十年之后。索償雖遲。還債則一。幸兩人俱是大手段人。故能怨家路上。劈面相逢。而惡對頭。反成好因緣耳。其人之死逼借主。修行證道。禪師之待催債主。解結(jié)生天。千古難遘之勝緣奇事也。茍非真得道。或此營弁無手段。必不肯放債不取也。然則殺人之無異于自殺也明矣。上所陳列七等枉殺之故。人其隨事戒之。切不可亂借很債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