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達摩祖師度鸚鵡

\

  參禪,乃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所傳之徽妙心印法門。迦葉祖師當時明白佛的意旨,遂破顏微笑,自此,佛租心印法門便有得傳承。本來,迦葉祖師已一百多歲,且他修頭陀行,常抖擻精神用功,不會隨便笑。這次微笑,是因為他得到佛陀“以心印心”之表示。

  釋迦牟尼佛將此法門傳予初祖迦葉,迦葉又傳與阿難,阿難傳與商那和修,商那和修又傳與優(yōu)波毱多。祖師們代代相傳,傳到廿八代,即菩提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見到當時的印度人根性尚未成熟,而中國人的根性卻成熟了,能接受大乘法,于是從印度飄洋過海,在廣州登陸。故廣州又名“西來初祖地”?墒钱敃r廣州人,還未能接受這個大乘法,不認識達摩祖師,把他叫作“摩羅叉”。達摩祖師乃專程去南京,本欲先度神光。神光升坐講經(jīng)說法,辯才無礙,講到天花亂墜,地涌金蓮。

  達摩祖師問他:“你為什么要講經(jīng)?”答曰:“我在教人了生脫死”。達摩又問:“黑是字,白是紙,你憑什么來了生死?”神光聽了,大不高興,認為達摩在毀謗三寶。于是脫下頸上所掛的鐵念珠,一股腦兒朝著達摩就打,把他兩個門牙打掉!古人很多懂得武術(shù),但出家人既不能隨身攜帶武器,遂掛著一串鐵造的念珠。這念珠很重,若和尚發(fā)起火來,隨時可以拿起來打人。

  據(jù)一般的傳說,圣人的牙齒若掉到地上,該處便會大旱三年,餓死很多人。達摩祖師雖然被打掉兩顆牙齒,但基于慈悲心不愿人民受苦,沒有把牙齒吐到地下,而是往肚子里吞了。故中國有句俗語:“打牙往肚咽”,即起源于此。

  既然話不投機半句多,達摩祖師見到現(xiàn)在與神光下契,便向河南嵩山走。在路上遇著一只鸚鵡,鸚鵡問他:“西來意,西來意,請你教我出籠計。”達摩祖師答曰:“出籠計,出籠計,兩腿長伸兩眼閉,這便是你的出籠計!”

  鸚鵡一聽也就懂了,于是伸直兩條腿,閉起雙目,躺在籠中裝死。它的主人回來一看:“啊!鸚鵡怎么這樣呢?”于是把籠子打開了,把鸚鵡拿出來,放在手里,看了又看。主人想:鸚鵡動也不動,像是死了,可是為什么身上還有暖氣呢?正在猶豫,把手掌張開之際,鸚鵡看見機會來了,一展翅就飛跑啦!就這樣而得到自由。

  從這個公案觀之,我們?nèi)颂焯旌螄L不像籠子里的鸚鵡?雖然有人天天喂我們, 可是無生死自由,糊涂生,糊涂死,未真正明白本來面目。欲得生死自由,首先要活著時裝死人一般。所謂“若欲人不死,須下死功夫。”修行要真正來也明,去也 白,要知道自己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自己為什么做不得主?若說“這個身體是我的”,為什么不能使它青春常駐?人從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為什么不 能使身體不老?到病時你便做不得主,到死時更無把握。因此,必要弄清楚這個生死問題。所謂“來時糊涂去時悲,枉在人間走一回。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歡喜亦無悲”。人糊糊涂涂地出生,又糊糊涂涂地死去,死得憂悲苦惱。若被這種境界轉(zhuǎn),做人真沒意思。若能不來不去,豈不是更好嗎?這樣則無喜無悲,得真自由。

  人們不要被關(guān)在籠子里,什么籠子?人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而本有之佛性則關(guān)在四大的籠子里,如鸚鵡不能出籠。現(xiàn)在你想出籠,要學無里無礙、無憂無慮、無煩無惱。即是要定得住,所以要打坐。每人需要自己了生死,旁人不能替你做,只能替你指出一條路,但必要你自己走。若想真出籠,必要自己努力,下一番苦功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