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看腳下” 意會

  五祖法演門下弟子眾多,其中以佛眼龍門清遠、佛鑒太平慧勤、佛果圓悟克勤三人最著名,有“法演門下三佛”之稱。

  一時,五祖法演禪師率眾弟子經(jīng)行,至山亭小憩夜談,將歸時,燈油燃盡,即命就此情境各下一轉(zhuǎn)語。

  時慧勤禪師曰:“彩鳳舞丹霞。”

  遠禪師云:“鐵蛇橫古路。”

  克勤禪師說:“看腳下。”

  演祖對克勤禪師大加贊賞。

  彩鳳,古印度稱金翅鳥,其大無比,以龍為食。既稱金翅鳥,其羽自 然是金色,在丹霞中飛舞時可想而知,那真是金色晃耀,大放光明,何其壯觀。慧勤禪師以“彩鳳舞丹霞”為黑夜下轉(zhuǎn)語,正是猛著精彩,提示黑夜與光明乃相待二法,直指眾人立地轉(zhuǎn)身,打破“二”法迷障,悟其黑暗即光明、黑暗與光明不二之本來面目。此即六祖所傳“三十六對法”中的“明與暗對”,其用意就是“出沒即離兩邊”,令人言下頓舍邊見,離相見性,即見如來。

  在中國民間傳說中,鳳凰之羽色一般不是純一的金色,而是七彩煥然,故稱“彩鳳”。彩鳳羽如丹霞煥彩,展翅飛舞則七彩晃耀,氣象萬千,變幻莫測,堪可比喻法界本來面目,乃是萬法紛然煥然,五光十色,而妙有不礙真空,猶如七彩不離彩鳳。黑夜,則只如彩鳳翼羽上的一斑黑色花紋,當其舞動當前之時,世人則誤以為黑夜,而“一羽障目,不見彩鳳”。禪人乃有大丈夫氣概,具頂門上眼,見其“彩鳳舞丹霞”,豈為一斑黑夜之所障所惑哉。

  這真是個絕妙轉(zhuǎn)語,并且還挺富有詩情畫意的,其有丹青妙手并東坡詩才,來一番繪畫題字,吾忖想,不畫上禪寺壁廊永鎮(zhèn)山門,也要刊在禪刊佛刊大展風彩吧。

  “彩鳳舞丹霞”——這燈油燃盡的黑夜,是多么地富麗輝煌啊,它和極樂琉璃,又怎能是兩般異樣呢!

  “鐵蛇”喻黑夜,鐵者黑也,蛇者杯弓、麻索、草繩、鐵索類也;黑夜者,鐵蛇類幻影是也。古路者,本來行徑,古佛先圣如來如去履處也。唉!古路洪荒,鐵蛇當?shù)?惑住幾多尋路歸家人。呔!鐵蛇繩蛇勿驚怕,兒郎俠女且進步,芒鞋踏破迷煙霧,歸去來兮,十分春色滿前路。

  “鐵蛇橫古路”——這燈油燃盡的沉沉黑夜,豈無古道熱腸的菩薩, 為我等指點迷津,鼓舞招呼呢。

  “看腳下”——莫被“二”法幻相所障惑!紅爐白雪、污泥紅蓮,盡是法身;月黑風高、艷陽當空,無非般若。人人自古當路立,路在腳下不須覓,舉腳踏破黑漆桶,滿目青山無今昔。

  “看腳下”——佛法世間,不離世間覺。世間既不離覺心,覺心豈離于世間。念念離相舍邊見,處處皆有悟道見性之善緣。禪道自古即生活,條條大路通長安。

  “看腳下”——莫但愛樂知解,耽玩辭章;深信當下見性,立地成佛,也須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

  “看腳下”——在這燈油燃盡的黑夜,應須步步照顧當下。步步不離無 生路,一二一二踏將去,忽然一步踏空時,路絕人亡無消息,一超直入如來地,妙用恒沙也無極!

  看來用比喻說法,真是佛教的特長,更成為禪宗的拿手好戲;善用比喻,真容易喚起人的直覺,開發(fā)人的悟性。上面三轉(zhuǎn)語,真是絕妙好辭、絕好例證。

  “彩鳳舞丹霞”——直指不二實相本來面目,要人當下悟入,頓斷疑根。

  “鐵蛇橫古路”——也是直指古佛心性,要人頓悟,而更加一重慈切之婆心、護念之方便。——提示黑夜之虛幻。

  “看腳下”——同樣直指當下,要人立地見性,而更舉揚出不離世間覺的生活禪宗旨和重在實修及以全天候修行的踐行方法。

  “彩鳳舞丹霞”——“鐵蛇橫古路”——“看腳下”,至此,三個比喻妙語連珠,相得益彰,深入淺出地將禪的宗旨由骨髓及血肉給予了徹里徹外的開演。故而法演禪師對其高徒克勤的大加贊賞,也就是對其高足慧勤、清遠的同等贊賞,因為慧勤開示出禪的骨髓,清遠開示出禪的骨肉,克勤開示出禪的血脈;沒有骨髓,何來血肉?沒有血肉,骨髓安用?故而演祖的贊賞,也就是“三佛”三轉(zhuǎn)語的“平等流通”。當然,其中也包涵著演祖倡重實修實行的殷殷慈心。

  我們在為古德的慈心感動之余,自應深切地相信,只要這三轉(zhuǎn)語流通于世,就必然發(fā)揮其皓日銷霜雪的神妙力用,可以使人頓見自性,立地成佛;可以耐人千載品味,法味無窮。當我們偶然讀到這三佛三轉(zhuǎn)語,猛然心為之一動,哪怕只是思忖意會,得其旨以皮毛之時,是不是也會驀然而興山亭之,五祖法會儼然未散之慨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