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洗出佛性

  有一天,遵布衲師在清洗佛像,藥山惟儼禪師問道:“‘這個’被你這么清洗,能洗出‘那個’來么?”

  遵布衲從容道:“你把‘那個’拿來讓我瞧。”

  “這個”是指“佛像”,“那個”是指“佛性”。這是吊詭的問題,不知道“那個”的人,一定答不出;知道“那個”的人,也未必能作答。高明的禪師不會落入問者的陷阱,所以能反問之。識趣者,哈哈一笑,算是扯平;不識趣者,只好自討沒趣。獨具只眼的禪師,不可能如此問話,當(dāng)然也不可能輕易被考倒,因為他早已當(dāng)下識破來者之實力了。

  佛性不用洗,也無出無入,當(dāng)下承當(dāng)即是。

  笑禪錄云:“有一個從走在路上,肚子餓了,想騙飯吃,就到一家門口說:“我能把破了的針鼻孔補起來,只要你們給我些飯吃就好了。”

  那家人聽了,就端出飯來,又找了好些針孔破缺的針出來,這位過路人安安穩(wěn)穩(wěn)地吃飽后,就一本正經(jīng)地說:

  “你們把缺了的那邊針鼻子拿來,我要動手補了。”

  過路人由于肚子餓,想騙碗飯吃,所以出此妙計——補破針鼻孔。讀者倘若忽略話中之深義,則禪機(jī)盡失。達(dá)摩對慧可說:“將心來,吾與汝安!”與此又異曲同工之妙!

  針孔破了的針,棄之可也;縱使能補好,已不是原樣。有了過錯——貪、嗔、癡等,勇敢一點,承擔(dān)下來,不要再去找理由來搪塞責(zé)任。佛性原本不失,原本不增不減。心馳外求,計較思量,徒礙明月之清輝。

  頌曰:

  那個那個,快去尋取,有垢則浴,有破則補。

  若還尋不出來,我亦茫茫無主。

  佛性本無凈垢,也無圓缺;說浴、說補,是從事相上說的——浴、補,都是修行上的真功夫,也是方便善巧之道。

  經(jīng)過一番努力還找不出來的話,即使高明的大禪師,也是無法可施了。證悟在己,別人只是助道因緣,只是標(biāo)月之指。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