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壇經(jīng)》講“不思善、不思惡”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法是否對立?

  《壇經(jīng)》講“不思善、不思惡”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教法是否對立?

  濟群法師:“不思善,不思惡”與“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并不對立,而是代表兩個層面的修行。佛法修行中,基本貫穿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原則。但修行不僅是止惡行善,更要超越對善惡相的執(zhí)著。因為修行最終要契入空性,以哲學角度來說,即通達絕對真理?招杂置嫒,超越一切善惡,這就必須擺脫二元對待的心。

  我們眼中的世界,是相對的世界;我們現(xiàn)在的心,是二元對立的心。換言之,每個心念都有相應(yīng)的對象。比如想起某個人,某件事,都有“能想”和“所想”。而在空性層面是沒有對待的,是“不思善,不思惡”的絕對世界。凡夫活在相對的世界,而圣賢同時活在相對和絕對的世界。體悟絕待的空性時,是超越善惡的。安住于相對時,則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對于普通人而言,相對現(xiàn)象與絕待的心似乎會發(fā)生沖突。但對圣者而言,心的相對層面和絕待本質(zhì)是可以并存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