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禪的分化發(fā)展

  佛教禪定是從古印度瑜伽術(shù)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佛教從古印度逐漸外傳,北上西域三十六國、中國、日本等,南下斯里蘭卡、泰國、緬甸等,歷經(jīng)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佛教徒的發(fā)展鋪衍,禪定如佛教二樣也呈現(xiàn)出多彩多姿的面貌,在不同的流派、不同的經(jīng)論、不同的僧人那里,對禪定的發(fā)展分期和內(nèi)容構(gòu)成也就有了不同的說法,沉浸于其中,實難把握頭緒。試舉有代表性的五例說明:

  例一、古印度《楞伽經(jīng)》分四種禪:

  (1)凡夫所行禪

  (2)觀察義禪

  (3)攀緣真如禪

  (4)諸如來禪

  例二、中國天臺宗兩類分法:

  (1)三種止觀

 、賵A頓止觀 ⑨漸次止觀 ②不定止觀

  (2)四種三昧

 、俪P腥 ②常坐三昧

  ②半行半坐三昧 ④非行非坐三昧

  例三、中國禪南宗荷澤系圭峰宗密立兩類:

  (1)禪三宗

 、傧⑼扌淖

 、跍u絕無寄宗

 、壑憋@心性宗

  (2)五味禪

 、偻獾蓝U——帶異計,欣上厭下而修

  ②凡夫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

 、坌〕硕U——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

 、艽蟪硕U——悟我法二空所顯真理而修

  ⑤最上乘禪——亦名如來清凈禪,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習,自然漸得百千三昧。達摩門下,展轉(zhuǎn)相傳者,是此禪也。此禪原理和特點:頓悟自心,本來清凈,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異。(宗密:《禪源諸詮選集都序》卷一。)

  例四、近代太虛大師分兩種禪:

  (1)依教修心禪

 、侔舶愣U ②五門禪 ③念佛禪 ④實相禪

  (2)悟心成佛

 、俪佛祖師禪 ②越祖分燈禪 ③五燈分衍禪

  例五、藏傳佛教密宗接見分禪:

  (1)幾夫見——凡夫禪

  (2)外道見——外道禪

  (3)二乘見——二乘禪

  (4)實相見——實相禪

  (5)唯識見——大圓勝慧法禪

  (6)中觀見——大威德法禪

  (7)俱生智見——大手印法禪

  (8)大圓滿見——大圓滿法禪

  以上分類,標準不一,或按歷史順序,或以禪法特點,或以禪修姿勢,或從思想重心,即便同一人搞的分類法也有這些毛病。標準不一,自難評價,難明源流,莫測淺深。因此,如何提出一種新的分類法,方便現(xiàn)代人的習修,還有待教內(nèi)外同道的努力。

  從中國后期禪宗的眼光看來,禪定在中國的實際情形可以概括為二種:如來禪和祖師禪。如來禪為佛祖釋迦牟尼的說法,祖師禪則是禪宗西天28祖,也是東土第一祖的菩提達摩所傳的禪法,如上述宗密所說的最上乘禪。以這種二分法又把中國禪道傳播流傳史劃分為二期:以菩提達摩西來東土傳播禪法為分水嶺,之前為如來禪,之后為祖師禪。“作如此劃分’,后期禪宗的禪師們是為了突出、張揚祖師禪,這牽涉到禪宗內(nèi)部的分歧。此不詳述。

  有現(xiàn)代學者參照佛教發(fā)展分期而把佛教禪功概括為三大流派:小乘佛教禪功、大乘佛教禪功、金剛乘佛教功法(陳兵,1986年)。這種劃分歷史脈絡清晰,把禪定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形式與整個佛教受扣合起來,易于現(xiàn)代人接受和理解。但這種分法也有一個缺陷,即保持了佛教禪定的純粹性,沒有顧及到禪定傳入中國受本土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宋元以后,由于禪宗獨盛,只重心悟不重功夫,衍至末流,逞機鋒、耍嘴皮、拾牙慧風行,禪定遂不顯。相反,禪定已匯入三教合流的時代風氣中,尤其是道教氣功(內(nèi)丹)大量攝取禪定技術(shù)與理論解說,如司馬承幀、張伯端等,儒家中也有“陽明禪”的出現(xiàn),禪.定溶入武術(shù)致有少林武功傳世,禪定又與醫(yī)療相連而有養(yǎng)生禪定術(shù)等等。到明清,佛教禪定流傳情形猶如印度瑜伽一樣,成為各類哲學體系和養(yǎng)生實踐法門的流動財產(chǎn)。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