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祖師禪公案-祖師西來意

祖師禪公案——祖師西來意

  “祖師西來意”是禪宗第一等公案。歷來為人所樂道。

  有人曾粗略統(tǒng)計過,單《祖堂集》中涉及“西來意”的公案約有30余則。眾公案中,是諸學(xué)僧起問固然各有千秋,禪師的對答也千姿百態(tài)。其中多數(shù)禪師看來是拒絕用語言來回答的。像黃檗希運舉杖便打;石頭希遷:“問取露柱去!”先徑山和尚:“待我死,即向汝道。”石霜性空和尚:“如人在百丈井中,不假寸繩出得。此人,我則為答西來意。”嚴(yán)頭和尚:“移取廬山來,向你道。”抑或是洞山良介的待洞水逆流,或是龍牙居遁的待石龜解語。

  看似這“西來意”的問題不該聞,也不應(yīng)答。卻也不然!也有學(xué)僧當(dāng)下啟悟的。

《祖堂集》卷三“老安國師”條載:

  坦然禪師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旨?

  師曰:何不問自家意旨?問他意旨做什摩?

  進(jìn)曰:如何是坦然意旨?

  師曰:汝須密作用。

  進(jìn)曰:如何是密作用?

  師閉目又開目。坦然禪師便悟。

《祖堂集》卷八《龍牙和尚》條:

  師問洞山:如何是祖師意?

  洞山云:待洞水逆流,則與汝說。

  師于言下頓承玄旨。

  其實,這些祖師的“回答”也不難理解。本來祖師禪法就是“不立文字”、“不隨言教”的。既是“祖師西來意”,自然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自己悟了便得,不悟縱使問得祖師,只落窠臼而已。這便是“直接人心,見性成佛。”祖師的不答而答便是隨機設(shè)教。這便不難理解坦然、龍牙二師的言下啟悟。

  那么,既然“西來意”可以從言教中悟得。那它究竟如何呢?有人會說。問問達(dá)摩祖師便知。誠然,祖師傳法偈:吾本來此土,傳法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此偈之中確有表明西來傳法之意。然而,若只是“傳法”,佛法在此之前已然傳入中國。又何必西來?可見“西來意”這個問題,絕非表面文字表達(dá)的這么簡單。但是,我們要把握它,只能先從表面的文字著手。如想明白“西來意”應(yīng)從祖師西來之前說起。

  釋迦世尊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座中大迦葉破顏微笑。于是佛言:“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就是“西來意”這一公案得以產(chǎn)生的背景。在菩提達(dá)摩之前,佛教公認(rèn),佛的一代教法,從第一結(jié)集開始代代付囑。其精要內(nèi)容就保存在佛教經(jīng)典,即所謂“三乘十二分教”中。如果說教外別傳的才是真正的佛法,那么如何看待中國以前所傳的經(jīng)教呢?

《祖堂集》卷八《曹山和尚》條:

  問:三乘十二分教,還有祖師意也無?

  師曰:有

  僧曰:既有祖師意,又用西來做什么?

  師云:只為三乘十二分教有祖師意,所以西來。

  曹山明確肯定三乘十二分教與教外別傳本質(zhì)相同。既然如此,世尊為何還要特意付囑,教外別傳?菩提達(dá)摩為什么還要不遠(yuǎn)萬里,來到中國?

同樣的問題,又見《祖堂集》卷五《雪巖和尚》條載:

  道吾問:初祖來到此土?xí)r,還有祖師意不?

  師曰:有。

  吾云:既有,更用來作什摩?

  師云:只為有,所以來。

  雪巖的回答,與前述曹山的回答,看起來相同。但是,道吾提出的問題與曹山面對的問題卻略有不同。提問題方式的微妙的差異,使回答的旨趣也產(chǎn)生差異。不管怎樣,曹山、雪巖都沒有正面回答“西來意”這一問題。而芙蓉靈訓(xùn)則試圖從正面回答!蹲嫣眉肪硎摺盾饺睾蜕小窏l載:問:如何是教?

  師云:五千四十八卷。

  問:如何是教意?

  師曰:祖意即是。

  問:如何是祖師意?

  師云:教意即是。

  學(xué)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大德便禮拜。

  師偈曰:祖心即教意,教意即祖意。欲識祖師意,祖師傳佛心。祖意與教意,一性一真心。

  表面上看,似乎這些禪師似答非答的是種詭辯。實則通過這偈子不難悟出:大藏經(jīng)中的佛法,與菩提達(dá)摩教外別傳的佛法,本質(zhì)完全相同,所以明確提出“教意即祖師意”,他這一論斷的理論依據(jù),就是《妙法蓮華經(jīng)》中的“十方佛土,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而“欲識祖師意,祖師傳佛心。”這一句是理解整個偈頌的關(guān)鍵。靈訓(xùn)在這里明確指出:達(dá)摩祖師所傳,實際就是“佛心”,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為什么叫“祖師意”。聯(lián)系靈山會拈花微笑,靈訓(xùn)這里正面指明,菩提達(dá)摩“西來意”就是“傳佛心”。無論是祖意還是教意,論述的無非都是同一佛性、同一佛心。佛法與佛性固然緊密相關(guān),不可分離;但畢竟是兩個概念。也就是說,在“西來意”這一公案中,本身就蘊含著“傳佛法”、“證佛性”兩層含意。佛法是可以宣說的,所以世尊有三乘十二分教傳世;真如佛性(或言“佛心”)是超言絕相的,所以只能以心印心,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三乘十二分教中當(dāng)然蘊含著可以契證佛性的內(nèi)容,就好比人人都蘊含有佛性。但是,蘊含的,不等于顯現(xiàn)的;可能性,不等于現(xiàn)實性。大迦葉本來蘊含著佛性,佛拈花示眾,機緣成熟使得大迦葉證悟自性。所以釋迦牟尼拈花是必要的;而從啟發(fā)眾人證悟自己的“涅盤妙心”的角度,菩提達(dá)摩來華也是必要的。對于曹山、雪巖二師所教無須多言。

在此,特引印光大師的《達(dá)摩祖師像贊》

  特地西來傳佛心,東土原多大乘根。自從只履西歸后,兒孫遍界振玄音。

  前兩句說的很明白:祖師西來之前,中國人已經(jīng)具備解脫的根機,只待善知識啟發(fā)證悟。這就是達(dá)摩來華的原因。佛性人人都有,只在能否自覺而已。達(dá)摩西來,就是為了讓中國自覺佛性!蹲嫣眉肪硎恕堆錾胶蜕小窏l:

  問:如何是祖師意?

  師以手作圓相,圓相書佛字。

  仰山在這里所表述的是:達(dá)摩西來,就是為了讓東土人證悟自己的佛性本來圓滿。

  如是,祖師之意業(yè)已言明,無他,惟接引大乘根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