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話真的很難嗎?

  說真話真的很難嗎?

  小李在自己的博客中發(fā)表了一些對單位領導的看法,對單位某些同事麻木不仁的做事方法的不滿等等,不知道怎么被單位的人知道了。這下可掀起了軒然大波,領導給他穿小鞋,同事背后給他捅刀子,小李簡直是陷入了“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了。

  現實中,說真話往往是需要勇氣的,“皇帝的新裝”并不只存在于童話故事中,講真話的小孩還會付出代價。

  老話早就有“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之說,所以,沒有多少人的話語是真正代表他的心聲的。

  更不要說《紅樓夢》的“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儒家的“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 兵家的“兵不厭詐”;。。。。。。不說真話甚至上升到了人生智慧的高度。

  于是,說不說真話,說多少真話,不說真話的熟練程度,成了人們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志之一。即便在幼兒園,也已經很難聽到完全的真話了。

  連話,都不能說自己想說的,而要根據情況說出該說的;人,也就這樣一步步地失去了自我,把自己讓社會標準同化了。也就難怪現在的盲從和跟風越演越烈了。

  有人說,中國人天生就愛盲從和跟風,做什么事都喜歡一窩風,不論對錯,別人做我也做!案L”之“潮”遍及社會各個領域和階層,從某類型服飾的跟風到炒股、房地產買賣的跟風,從日常消費的跟風到文化消費的跟風,從廣告明星代言的跟風到電視欄目的跟風,從留學跟風到文憑跟風,跟風潮一浪高過一浪。

  有專家指出:跟風源于人們的從眾心理,即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在中國,這種行為不僅時時有,而且處處有——常突然而起,又轟然而散,且循環(huán)往復。

  對個人而言,“跟風”是一種沒有個人主見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對企業(yè)而言,“跟風”是一種原創(chuàng)力弱的病態(tài)的發(fā)展方式;對社會而言,“跟風”狂刮不止則是一種缺乏創(chuàng)新力的同質化建構方式;對國家而言,“跟風”現象的泛濫則凸顯了在相關法制缺失下的整體素質亟待提高的現實!案L熱”如果聽之任之,將會嚴重危及社會的基本準則和人們的價值觀,必須引起足夠的警惕和重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