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得受齋主供養(yǎng)七日的因緣

佛因過去施恩虱子七日之食而今生受齋主供養(yǎng)七日

  過去,有位菩薩出家沙門,于山林間修道,慈心悲愍眾生輪回三界受苦,常思應(yīng)如何救度。于是靜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脫之道,以拯濟眾生。

  一日,因衣內(nèi)有只虱子,致全身發(fā)癢,心受干擾,難以安心靜慮,于是用手探尋,抓獲虱子。菩薩起悲憫心,想找個地方好好安置這虱子,正好附近有野獸遺骨,便緩緩將虱子放在獸骨中,虱子因此得以在獸骨上飽食七日,吃完后便離開;此后輾轉(zhuǎn)輪回生死,而此菩薩行者后來成就佛道,教化眾生。

  時天降大雪,阻斷道路,當時國內(nèi)有個富人,請佛及數(shù)千比丘至家中接受供養(yǎng)七日,態(tài)度恭敬莊重,宗族之人也是如此。

  七日后,大雪仍未停,這時,佛對阿難說道:“令比丘們都回精舍。”阿難回復:“齋主恭敬莊重,供養(yǎng)之誠心未減,而且雪下得正大,無處乞食。”佛告阿難:“齋主供養(yǎng)之心已止,不再有意愿供養(yǎng)。”佛即啟程出發(fā),眾比丘亦跟隨還歸精舍。

  翌日,佛告阿難:“你前往齋主家乞食。”阿難依教奉行,來到齋主家門前,門人見到阿難,卻視若無睹,不問阿難所為何來。過了一會,阿難返還精舍,頂禮長跪,將事情經(jīng)過稟白世尊,并詢問緣由:“齋主供養(yǎng)之心沒有持續(xù),為何變化如此之快?”

  佛即詳細講述如上因緣,并說道:“阿難!我過去生曾以慈心救濟虱子性命,將虱子放于野獸遺骨中,使其得以飽食七日,因為這樣的因緣,所以今世得到齋主的供養(yǎng),奉獻世上最好之物;過去施恩虱子七日之食,所以今世齋主供養(yǎng)七日后,便不再有供養(yǎng)之心,更何況能以慈心對待佛及沙門?

  要知道,能恭敬供養(yǎng)持戒清凈、內(nèi)心端正無欲、以慈心教化眾生、梵行高遠的比丘一人,勝過累劫盡心布施凡夫庶民。為何如此說?因為比丘解佛經(jīng)義理,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以此五德慈心化導眾生,令眾生遠離三界萬苦之禍患。”

  阿難說道:“此富有之齋主得遇佛,實在是太幸運了!能見到并親自供佛及僧,此諸比丘僧或已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是菩薩,都是立廣大愿、具大慈愍心,將化導無量眾生者。此供養(yǎng),所獲福德,猶如大海般深廣,難以度量;又如同大地般廣博,難以稱量。”

  佛言:“善哉!阿難!如你所言,佛世難遇,佛法難聞,能供養(yǎng)比丘僧亦是殊勝難得,猶如久久一現(xiàn)的優(yōu)曇花般,難值難遇。”

  聞佛開示,比丘們皆心生歡喜,至誠頂禮,信受奉行。菩薩慈愍惠濟眾生,如是廣行布施。

典故摘自:《六度集經(jīng)·卷第三·布施度無極經(jīng)(二六)》

  省思:

  公案中,佛以過去生曾救濟虱子,布施七日之食,而得今生受齋主供養(yǎng)七日之因緣,因而開示布施及供養(yǎng)三寶功德!斗鹫f四十二章經(jīng)》云:“人有二十難……得睹佛經(jīng)難、生值佛世難……”

  又云:“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三寶能教令眾生遠離三界諸苦,為最勝福田,佛弟子應(yīng)把握因緣親近供養(yǎng),廣積福慧資糧,行自利利他之菩薩行,直至圓滿菩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