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一人對抗十年文革:唯一不脫僧裝比丘尼

一人對抗十年文革:唯一不脫僧裝比丘尼

  性妙法師,俗名劉長珍,安徽霍邱人氏,出生于清德宗光緒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農(nóng)歷十一月初六。俗家在當?shù)剡算比較富裕,只是父母去世時她還太小,在她的記憶中根本就沒有留下父母的印象,她是跟隨嬸娘長大的。

  一九二四年叔叔做主給劉長珍許了一門親事,雙方家長本來關(guān)系極好,但男子要求女方一定得能識文斷句,因之性妙法師那時曾念了幾天私塾。然而,當時五四運動剛過去不久,熱血青年的思想非常激進,自認為家庭是牢籠,完全自私得不顧劉長珍的感情,要求退親,以為這是革命的表現(xiàn)。劉長珍內(nèi)心很難受,因為她從十四歲就開始吃素,就決定出家,叔叔嬸嬸覺得辜負了死去的兄嫂,堅決不同意,時時提防。然而劉長珍仍然跑了,女扮男裝,戴了一頂瓜皮帽,隨身所帶僅只一本《金剛經(jīng)》和一把剪刀——因為當時社會動蕩,軍閥混戰(zhàn),路上極不安全,剪刀可以防身,以至于當做了卻生命的工具。路上遇見一個男子,結(jié)伴行走安全一些,但二人同行幾十里,那男子楞是沒發(fā)現(xiàn)同行者是一個女的。

  人若有了拼死的決心,自然勇氣倍增,從沒出過門的劉長珍就這么著跑出來了,接著就在安徽小集拜上龍下德剃度出家。

  性妙法師出家后,先是在小集住了三個月,因這里距家只百十多里,怕家里探得消息,就來到九華后山六畝田。過了一段時間,到南京棲霞山求戒,戒和尚為上若下舜老和尚。兩年后,到上海寶德庵住,在上海呆了六年,開始朝四大名山。直到一九三五年重新回到九華山。隨即來到香山茅蓬!

  香山茅蓬是由祗園寺宏吉和尚于民國二十年(即公元1931年)創(chuàng)建,在一九三五年性妙法師來時宏吉和尚已經(jīng)病重,于次年圓寂。因之香山茅蓬就由法師一人支撐。當時的生活十分艱難,沒有生活來源,就自己種茶葉、種菜、砍柴。法師還種了幾株桃樹。有一次,幾個小孩見人不在就上樹偷桃子,剛好法師回來,小孩子一慌,從樹上掉了下來。法師趕忙把小孩扶起來給包扎,“慢點兒,摔一下關(guān)系倒不大,注意樹邊兒的水井。”給每個小孩摘了幾個桃兒,家長回來后帶小孩來賠禮。

  解放后,當時的宗教政策,對于宗教界人士實行爭取、團結(jié)、教育的方針,為了提高僧尼的政治覺悟,九華山貫徹教育與勞動生產(chǎn)相結(jié)合方針,九華山組成三個佛教生產(chǎn)隊。性妙法師在五0年收了個徒弟,叫常定。常定整日里參加生產(chǎn)隊的勞動,性妙法師則在茅蓬內(nèi)種菜、燒飯。(七十年代初,常定得了肝腹水,肚子脹得如鼓而人瘦如柴,不久去世。)

  文革時,九華山佛教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以掃四舊為名對全山寺廟多次采取“革命行動”,寺廟中佛菩薩像被砸,法器文物被毀,僧尼被迫改裝蓄發(fā),而性妙法師呢,則成了全山唯一不改僧裝的出家人。因為她不換裝,多次被批斗。質(zhì)問她為何不蓄發(fā)時,老法師面帶愁容,慢慢地向他們求情:“我這人沒用,常年有頭昏腦脹的毛病,戴帽子就頭脹疼痛,沒辦法留頭發(fā)呀。你們慈悲就算醫(yī)治我的頭疼病吧。”“那你怎么還穿僧裝?!”“我有時候心口悶,被憋得喘不過氣來,和尚衣寬大,不捂心口,小領(lǐng)衣悶胸。”別人開始批斗,她就低下頭來,默念佛號,一兩個小時的批斗會,她就這么過。當主持人宣布:今天批判會到此結(jié)束,大家的發(fā)言,你要好好考慮,不能再堅持四舊立場。性妙法師又習慣地念一句“阿彌陀佛”。主持人氣得哭笑不得。

  一天,山下的紅衛(wèi)兵又來掃四舊,當?shù)较闵矫┡顣r,已經(jīng)很累了,性妙法師道:“你們上山來這么遠,很辛苦了,你們住一夜,我自己動手,明天你們再來看,保證不再有佛像。”紅衛(wèi)兵就找地方去住了。性妙法師連夜在茅蓬后面砌了一座土坯墻,佛像就藏在了里邊。這樣,香山茅蓬的玉佛像得以保護。

  文革時沒有佛像,但法師仍天天對著西方念佛號。

  現(xiàn)在,條件都好了,但法師仍然過著樸素的日子,F(xiàn)在還用著一個六零年買的臉盆,她得到的供養(yǎng)總都用來修橋補路、印經(jīng)書等。香山茅蓬前的石階路就是法師出資修的,救災、支援失學兒童等,法師也盡力而為。

  法師自三五年住香山茅蓬,到現(xiàn)在整整六十二年了,可她這六十二年中始終沒下過九華山。

  性妙法師初來九華山時的小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大人了,他們?yōu)榉◣煹娘L節(jié)所傾倒,漸漸把法師的名聲傳了出去,使得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拜訪,拜訪者覺得有收獲,回去后,他們又傳,如此名聲越來越隆。當我搜集材料時,他們說:“老法師的事啊,瑣碎得我們認識她幾十年卻說不上來一點兒,她是得道了。”到底什么是道呢?就是提起一個人,讓自己打心眼中敬佩的那種高風亮節(jié)。

  我去問時,問到佛理,她說講因果,根本不給說什么緣起性空、萬法唯識之類,問如何修行時,則說一心念佛。

  臨走時法師贈我?guī)拙湓挘嚎嗍菢芬,樂是苦果,先有人緣,后?a href="/remen/fog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果。

  性妙老師太,是我最尊敬的佛門大德之一。她的特別之處,就是平淡,平淡得叫人無從說起。她近七十年沒有下過九華山。七十年不出門,有什么說的?七十年,她身邊的人小的變老,老的過世,可她始終是那樣。每天早起上殿,白天種菜勞動,晚上誦經(jīng)禮佛,一天到晚佛不離口,三六時中佛不離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忙忙碌碌地念佛,笑咪咪地念佛,無煩無地念佛。遠離人間煙火,遠離名聞利養(yǎng)。茅蓬三間,玉佛一尊,清香三支,佛號一聲,構(gòu)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她的一生就這么平淡得不能再平淡地過來了。二○○二年十月二十七日,老師太沐浴更衣,十月二十九日(農(nóng)歷九月二十四日)晨,在大眾的念佛聲中,老師太吉祥側(cè)臥,面朝西方,無疾無痛,安詳往生。享年九十六歲,僧臘七十六年。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