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傳奇高僧虛云法師經(jīng)歷的八大奇事

傳奇高僧虛云法師經(jīng)歷的八大奇事

  上個世紀的中國,有一位僧人一生歷經(jīng)五帝四朝,主法十五道場,中興六大祖庭,兼承五宗禪門,被譽為“中國近代禪宗泰斗”,中國上一任佛教協(xié)會會長一誠長老和現(xiàn)任的佛教協(xié)會會長傳印長老都是他的弟子,他圓寂時世壽120歲,是當時世界上最長壽的人,他就是極富傳奇色彩的虛云老和尚,F(xiàn)摘錄虛云老和尚一生經(jīng)歷的八大奇事與大家分享。

1.奇金龍現(xiàn)形

  清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五十八歲)老和尚往寧波阿育王寺禮舍利,每日從三板起,至晚間開大靜,除殿堂外不用蒲團,展大具,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禪坐中,似夢非夢,見空中金龍一條。飛落舍利殿前天池內(nèi),長數(shù)丈,金光晃耀,老和尚騎上龍脊,即騰空至一處、山水秀麗,花木清幽,樓閣宮殿,莊嚴奇妙,看見親母在樓閣上瞻眺;老和尚即大叫母親,請你騎龍上來到西方去,龍下降,夢也驚醒,覺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老和尚平生夢見母親,就只此一次。

2.奇夜半棺動

  清光緒二十六年(歲次庚子六十二歲)老和尚自從五十一歲到宜興,禮仁智和尚,修顯親寺(密祖出家處)在江浙一帶住了十年,又想再朝五臺,先到鎮(zhèn)江楊州朝云臺山,入山東朝東岳泰山,東趨牢山,訪那羅延窟(憨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禮孔廟孔陵。在西行路上,夜宿一破廟,空無一物,只有一口破棺材,棺蓋是向上仰起來的,知道棺內(nèi)沒有死尸,于是就睡在棺蓋上;到了半夜,棺內(nèi)大動幾次,忽有人說話,“我要出來。”老和尚問他是人還是鬼?答:“是人。”問:“是什么人?”答:“是討飯的。”老和尚乃笑起,讓他出,狀丑如鬼。問老和尚是什么人?答:“是和尚。”討飯的大怒,說和尚壓在他頭上,幾至用武。老和尚說:“我坐在棺蓋上,你動都不能動,還講打么?”那討飯的不敢再說,自往小便后還回棺內(nèi)睡。

3.奇途遇洋兵

  老和尚行年六十一歲,正逢庚子拳匪之禍,義和團在山東各縣時常作亂;老和尚再度朝五臺。路經(jīng)山東遇一洋兵,以槍相向,問:“怕死不?”老和尚答:“倘該死汝手,任便。”洋兵見老和尚神色不動,說:“好的,你去。”老和尚遂趕赴五臺,鄉(xiāng)人都嘖嘖稱奇。

4.奇祈雨息災

  庚子年五月,義和團的亂,一天厲害一天,以“扶清滅洋”為號召,殺日本使館書記及德國公使,皇太后暗中縱容,至五月十七日竟下詔向各國宣戰(zhàn),京中大亂;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八國聯(lián)軍陷北京,皇太后和光緒帝向西逃難,時王公大臣有的住在龍泉寺,請老和尚一并西行護駕,在兵荒馬亂中,日夜趕程,艱苦萬狀,行抵達阜平縣,才聽到甘肅巡撫岑春暄出兵勤王,帝后大喜,出長城,進山西雁門關(guān),那里有一所云門寺,寺內(nèi)住一老僧年已一百二十四歲,帝賜黃綾及建牌坊。又西行到平陽,遍地饑荒,當?shù)乩习傩罩笥笕~薯葉給帝后吃,帝后認為味很美。到西安,岑春暄請老和尚在臥龍寺祈禱雨雪息災,佛事圓滿后,雨雪交加,饑饉之災漸息。老和尚以帝后駐西安,囂煩日甚,乃秘密潛至終南山結(jié)茅,改號“虛云”以避熟人的耳目。

5.奇煮芋入定

  清光緒二十七年(歲次辛丑六十二歲)隆冬,萬山積雪,嚴寒徹骨,老和尚獨居茅蓬中,身心清凈,一天煮芋鍋中,跏趺坐等待芋熟,不覺入定,到第二年正月,山中鄰棚復成師等久不見老和尚的面,乃來茅蓬賀年,見棚外虎跡遍滿,無人足跡,進茅蓬見老和尚入定,乃以磬開靜。問:“老和尚已吃飯沒有?”答:“沒有,正在煮芋,大概已經(jīng)熟了。”打開鍋蓋一看,霉高寸許。復成師驚訝說:“你一定就是半月了。”相與烹雪煮芋飽食大笑而去。

6.奇雄雞皈戒

  清光緒二十九年(歲次癸卯六十四歲)老和尚在昆明府福興寺閉關(guān),有一迎祥寺僧人叩關(guān),說寺中有放生雄雞一只,體肥碩,極兇惡好斗,群雞都被傷冠羽。老和尚聞言即取雞來說三皈五戒,且教令念佛;不久,雞性轉(zhuǎn)變,不復好斗,時作“佛佛佛”的聲音,獨棲樹上,不傷蟲,不給不食,一聞鐘磬即隨眾上殿,課畢,仍棲樹上。如此經(jīng)過二年,一日晚課后,站立舉首,張翅三扇,作念佛狀、立化,數(shù)日不變,老和尚令人用龕埋葬,并作了一篇銘文:

  好斗成性此雞雄,傷冠拔羽血流紅;

  知畏奉戒狂心歇,素食孤棲不害蟲;

  兩目瞻仰黃金相,念佛喔喔何從容?

  旋繞三撲奄然化,眾生與佛將毋同。

7.奇力移巨石

  清光緒三十年(歲次甲辰六十五歲)老和尚出關(guān)后,住雞足山缽盂庵,以便挽救滇中僧眾,恢復迦葉道場。那缽盂庵自清嘉慶后就沒有人敢住,因為大門外右邊有一巨石,白虎不祥。老和尚擬就白虎巨石處鑿一放生池,雇工斫之不碎,挖開土方察看,找不到石根。石高九尺四寸,寬七尺六寸,頂平可跏趺坐。招包工議定向左邊移遠二十八丈,來工人百余名,拼力三天,無法動,工人不顧都散去。老和尚祈禱伽藍,諷誦佛咒,率領(lǐng)僧人十余,不費吹灰之力,即將該石移向所指定的左方;哄動觀眾,驚為神助,眾稱該石為“云移石”,士大夫題詠該石者頗多,老和尚也有詩紀此事。

  其一

  嵯峨怪石挺奇蹤,苔蘚猶存太古封;

  天未補完留待我,云看變化欲從龍;

  移山敢笑愚公拙,聽法疑曾虎阜逢;

  自此八風吹不動,凌霄長伴兩三松。

  其二

  缽盂峰擁梵王宮,金色頭陀舊有淙;

  訪道敢辭來萬里,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嶺石痕留蘚,月朗池魚影戲松;

  俯瞰九州塵外物,天風吹送數(shù)聲鐘。

8.奇路逢知己

  老和尚自力移缽盂庵門前巨石后,已博得大眾的信仰,于是展開修寺的工作,獨往騰沖募化,留戒塵師在寺料理內(nèi)務(wù)。由下關(guān)至永昌,過和木樹,這條路有數(shù)百里長,粗犖難行,官民從來不曾修理過。據(jù)當?shù)赝寥苏f:“有一位外省來的僧人,自己發(fā)心苦行修路,不捐募,任來往的人助火食;數(shù)十年來,沒有退變;因此這條路已修通了十分之九;蒲漂人感念他的德行,想修孔雀明王寺供養(yǎng)他,他不愿意,只顧修路。”老和尚聽到這句話,認為奇怪,循路前進,將近黃昏,那僧人荷鋤攜畚將歸;上前問訊,那僧人瞠目不理睬,老和尚也不顧,跟隨到寺,見他放下鋤頭,上蒲團結(jié)跏趺坐,老和尚參禮,他不看,不語;老和尚也向他對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