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佛陀的覺悟:造作與無常

佛陀的覺悟:造作與無常

  佛陀不是天上的神。他是個凡人。但他又不太平凡,因為他是一位太子。他的名字叫悉達多。喬達摩,他享有優(yōu)裕的生活,在迦毗羅衛(wèi)國有美麗的宮殿、鐘愛的妻兒、敬愛的雙親、忠心的臣民、孔雀悠游的蒼翠花園,還有一群才華出眾的宮女隨侍在側(cè)。他的父親——凈飯王,盡全力要讓他在宮墻之內(nèi)不虞匱乏,并且讓他的一切需要都能得到滿足。因為當悉達多還在襁褓時,一位占星家曾預(yù)言,太子將來可能會選擇做一名隱士。但是凈飯王決心要讓悉達多繼承王位。宮中的生活豪華、安全而且相當平靜,悉達多從不與家人起爭執(zhí)。事實上,他關(guān)懷家人,而且深愛他們。除了偶爾與堂弟的關(guān)系有一些緊張之外,悉達多和每個人都相處得很好。

  當悉達多漸漸長大成人,他對自己的國土以及外面的世界開始好奇起來。凈飯王拗不過太子多次的懇求,答應(yīng)讓他到宮外出游。但他嚴令太子的車夫迦那,只能讓太子看到美好的事物。悉達多確實盡情享受了沿途的水光山色和自然豐沛的大地。但就在回家的路上,他們兩人遇到一個在路邊呻吟的鄉(xiāng)下人,被極大的病痛所折磨。悉達多一輩子都被魁梧的侍衛(wèi)和健康的宮女所圍繞,聽見呻吟的聲音,見到受病苦折磨的軀體,對他來說是一大沖擊。目睹了人身的脆弱,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帶著沉重的心情回到了王宮。

  隨著時光流逝,太子好像又回復(fù)了平常,但是他渴望再度出游。凈飯王再一次勉為其難地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這一回,悉達多看到一位齒牙脫落、老態(tài)龍鐘的婦人,步履蹣跚,踽踽獨行。他立刻叫迦那停車,他問迦那:“為什么她這樣子走路?”

  迦那說:“主人,因為她老了。”

  “什么是老?”悉達多問道。

  “她身體各部分經(jīng)長期使用都已經(jīng)耗損了。”迦那回答他。

  悉達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于是下令迦那掉頭回宮。

  如今悉達多的好奇心再也無法平息,他想知道外面到底還有些什么,于是和車夫第三次出游。這一回他同樣欣賞了沿途美麗的風景,盡覽青山綠水。但是在回程的時候,他看到四個人抬著一個尸架,上面平躺著一具毫無生氣的軀體。悉達多一生中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東西。迦那向他解釋那個看來羸弱的軀體,事實上已經(jīng)死亡。

  悉達多問迦那:“其他人也會死嗎?”

  迦那回答:“是的,主人,每個人都會死。”

  “我的父王甚至我的兒子也會嗎?”

  “是的,每一個人都會。不論你是富;蜇毟F,種性高貴或低賤,都無法避免死亡。這是生在這世界上所有人的最終命運。”

  第一次聽到悉達多開始邁向證悟的故事,我們可能會認為他實在是太天真了。聽到一位將要領(lǐng)導整個國家的太子,問出這么簡單的問題,似乎很奇怪。但其實我們才是真正幼稚的人。在這個信息時代,斬首、斗牛、血腥謀殺等衰壞與死亡的影像環(huán)繞著我們。這些影像非但沒有提醒我們最終的命運,反而被拿來作為娛樂和獲取利潤之用。死亡早已成為一種消費產(chǎn)品。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不去深思死亡的本質(zhì)。我們不承認自身與環(huán)境都是由不穩(wěn)定的元素所組成,只要一點小刺激就會分崩離析。我們當然都知道終有一天會死亡,但是除非是被診斷罹患絕癥,大部分的人都自認暫時不會有危險。偶爾想到死亡的時候,所思索的卻是“我會得到多少遺產(chǎn)?”或者“我的骨灰要撒在什么地方?”諸如此類的事。從這個觀點來說,我們才是太天真了。

  第三次出游回來以后,悉達多對于自己無力保護他的子民、父母,以及最摯愛的妻子耶輸陀羅、兒子羅羅免于必然的死亡,感到極度的沮喪。對治貧窮、饑餓、無家可歸等苦難他有辦法,但是對年老與死亡,他卻束手無策。

  日以繼夜地沉思著這些問題,悉達多試圖和他的父親討論死亡。對國王而言,這是個理論上兩難的問題,他實在不懂太子為何如此耿耿于懷。凈飯王愈來愈擔心預(yù)言成真,說不定他的兒子真會放棄繼承王位,選擇苦行之路。不管有沒有預(yù)言,在那個時代,有權(quán)勢和財富的印度教徒變成苦行僧并不乏其例。凈飯王表面上想盡辦法來消除悉達多的執(zhí)著,但是內(nèi)心里,他并沒有忘記那個預(yù)言。

  然而對太子而言,這并不是短暫的憂傷情緒而已。悉達多完全沉陷其中。為了防止太子愈陷愈深,凈飯王不準他再次離開王宮,并私下指示宮中侍衛(wèi)監(jiān)視他。就像任何一個擔心兒子的父親會做的,他也盡其所能不讓太子看到任何死亡和衰朽的跡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