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的傳奇人生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歷數(shù)中國近代佛門高僧,在俗時能以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才情名滿天下,皈依佛門后潛心修道、弘法倡佛,饒有功德者當首推弘一大師。
弘一大師俗姓李,名文濤,字叔同。一八八零年十月二十三日生于天津。大師乃世家子弟,自 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喜讀唐、五代詩詞,尤愛王維詩。后又師從津門書印名家唐靜巖學篆書及治印。一九零五年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上野美術學校學習西洋繪畫, 同時還在音樂學校學習鋼琴及作曲理論。一九一八年農歷七月十三日,三十九歲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為僧,取名演音,號弘一。
李叔同天資聰穎且學貫中西,這給他多姿多彩的人生、在俗及出家后做出的斐然成績打下了良 好的基礎。他自幼似乎就與佛有緣,十五歲時即能寫出“人生猶似西山月,富貴終如草上霜。”這樣的詩句,很有堪破紅塵的意味。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位才子 胸中那顆滾燙的拳拳報國之心也曾狂跳。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爆發(fā),逾年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結束了清朝政府的統(tǒng)治。民國肇始,群情高漲,百廢待興。李叔同豪情萬丈,填下了一首足以言志的《滿江紅》:
皎皎昆侖,山頂月,有人長嘯。看囊底,寶刀如雪,恩仇多少。雙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腦。算此生,不負是男兒,頭顱好。荊軻墓,咸陽道,聶政死,尸骸暴。盡大江東去,余情還繞;昶腔删l(wèi)鳥,血花濺作紅心草?磸慕,一擔好山河,英雄造。
一九一二年,李叔同加入了進步文學團體“南社”,并與社友姚雨平、葉楚傖、柳亞子等創(chuàng)辦 了《太平洋》報。在該報任主筆期間,李叔同充分發(fā)揮了他的書法、繪畫、詩文等藝術才能。同時他與許多文藝界人士廣泛交游,這其中就有富有傳奇色彩的陳師曾、蘇曼殊兩位。此后,李叔同應邀到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校任教。
出生在北方的李叔同,來到風景秀麗甲天下的江南水鄉(xiāng),清雅毓秀的西湖山水更激發(fā)了他的藝術靈感,使他的才情得到了升華。
在杭州浙師任教的六年里,他醉心藝術教育,培養(yǎng)出了豐子愷、劉質平、潘天壽等一批優(yōu)秀藝術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為師者,解惑授業(yè)也!這方面他做到了,而且做得極為出色。同時,在這一時期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水平極高的詩詞、歌曲。如歌曲《春游》:
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狀束淡如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
這其中最為后人熟知和廣為傳唱的,是被導演吳貽弓選做電影《城南舊事》主題歌的歌曲《送 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悲愴、蒼涼,意境深邃。 不過,李叔同在杭州的這些創(chuàng)作,在他個人看來,無疑已是他藝術生涯的“晚鐘”了。從他一九一五年,創(chuàng)作的歌曲《月》中可隱約看出他內心世界的情緒變化:
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瞰下界暗暗,世路多愁嘆!惟愿靈光普萬方,披除痛苦散清涼。虛渺無極,圣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他痛恨下界的黑暗,哀嘆世間的多愁。但他又無力改變這一切,只能把凡間的光明寄托于朗朗明月,把眾生的幸福寄望于普渡萬方的佛祖。他要獻身佛教,“盡形壽,獻生命。”以期普渡眾生脫離苦海。正如他那首弘揚佛教的歌曲《化身》寫的那樣:
化身恒河沙數(shù),發(fā)大聲音。爾時千佛出世,瑞靄氤氳。歡喜歡喜人天,夢醒兮不知年。翻倒四大海水,眾生皆仙。
李叔同與佛教的因緣由來已久。他每個時期的經(jīng)歷多少都與佛道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他的 父親對禪宗就很有研究,尤其是在晚年更是耽悅于禪,于光緒二年二月在天津創(chuàng)立備濟社,撫恤貧寒孤寡,施舍衣食棺木。他臨終前囑咐家人延請高僧學法上人朗誦 《金剛經(jīng)》,并在靜聆其音之中安詳而逝。這件事給了李叔同很深刻的印象,其后即屢偕其侄輩效仿放焰口施食之戲,自居上座扮大和尚。而今,李叔同真得剃度出 家皈依佛門了。在俗的李叔同從此成了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在出家的最初五年里,云游四方,到過許多寺院。在他俗界朋友的心目中,他已成為 了一個苦行僧。在弘一法師同時代的僧人中,他最崇拜的是,“弘揚凈土,密護諸宗,明昌佛法,潛挽世風,折攝皆具慈悲,語默無非教化”的印光法師。弘一法師 從內心里盼望自己能成為印光法師的弟子,但當時印光法師不蓄剃度弟子。后來在弘一的再三竭誠哀懇下大師才破例收他為弟子,以結法緣。
弘一大師完全尊承了印光大師習勞、惜福、注意因果、專心念佛等戒律,并在他自己的生活中 一一加以實行。弘一法師云游暫住寧波七塔寺時,恰巧遇到在俗時的摯友夏丏尊在此地一所中學兼課。夏丏尊前往小旅館拜望,他看到弘一大師和幾十個游方僧人皆 睡一個統(tǒng)鋪,鋪內還時有臭蟲爬出。夏丏尊不忍老朋友在此遭罪,堅請弘一到白馬湖住幾日。盛情難卻,弘一大師便答應了。
夏丏尊發(fā)現(xiàn),弘一法師的行李十分簡單,一個鋪蓋還是用破席子包著的。到了白馬湖,夏丏尊把他安排在春社住下。只見弘一法師親自把鋪蓋打開,將破舊的席子珍重地鋪在床上,攤開了被,又把衣服卷了幾件充作枕頭,最后取出一塊又黑又破的毛巾從容地走到湖邊去洗臉。
夏丏尊實在不忍心,就說:“這手巾太破了,替你換一條好嗎?”
“哪里!還好用的,和新的差不多。”弘一法師說此話時,特意把毛巾又珍重地張開來給夏丏尊看,意思是并不十分破 舊。中午之前夏丏尊把飯和兩碗素菜送去,弘一法師吃飯時,夏丏尊就在他旁邊陪著。這菜無非是蘿卜白菜之類的家常素菜,可弘一法師喜悅地把飯劃入口里,尤其 是當他用筷子鄭重地夾起一塊蘿卜時的那種惜福的神情,令夏丏尊幾乎要流下淚水。
一九三七年五月,弘一法師應邀到青島湛山寺講律期間,青島市長要請他赴宴,弘一法師幾次回避后書一謁謝絕。謁云:
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仗又思維。
為僧只合居山谷,國士筵中甚不宜。
弘一法師以苦行僧姿態(tài),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在他皈依佛門苦心修行的二十多年里,每逢荒 年,在俗時的摯友、出家后結緣的居士,怕他道糧不足忍饑挨餓,常施他供養(yǎng)之資,對此,他都堅辭不受,都原數(shù)退回。實在無法退回的,或是刊印佛經(jīng),或是周濟 僧眾,從不自己享用。他早已識富貴如浮云,將形壽為夢幻。正如他寫的歌曲《世夢》所云: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莊生夢蝴蝶,孔子夢周公,夢時固是夢,醒時何非夢?
弘一大師晚年除了苦心修行外,還不辭勞苦,四處弘法倡佛、授業(yè)講經(jīng),閩南很多寺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同時還專心著述,這一時期也是他佛學思想成熟階段,他的絕大部分佛學著述均完成于這段時間。弘一大師把撰著與弘法有機的結合起來,其功德十分彰顯。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傍晚,一代高僧弘一大師,懷著“悲欣交集”的復雜心情,往生極樂了。他涅槃前在給朋友的信中寫到:“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 上一篇:佛陀的覺悟:造作與無常
- 下一篇:妙慧法師——四十年青燈古佛相伴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