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日本的道元禪師三歲時喪父,八歲時喪母,從小就由叔父收養(yǎng),十四歲時,在京都建民寺出家。在我國宋朝時代,道元禪師來華留學。當船在慶元港停泊時,一位年約七十歲的老禪師上船來購買木耳。道元禪師就很親切地跟他打招呼,言談中知道老禪師名叫有靜,是浙江阿育王寺的典座(煮飯的),于是就對他說道:“老禪師,今天天色已晚,您就不要急著趕回您的寺院,在我們的船上住一宿,明天再回去吧。”

  有靜老禪師也非常有禮地回答道:“謝謝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里正好要舉辦法會。我要煮面,供養(yǎng)大眾,今天特地出來買木耳,以便今天晚上趕回去應明天的需要,所以不方便在這里過宿。”

  道元禪師聽了以后說道:“就算您不在寺里,難道就沒有別人代理您的工作嗎?”

  有靜老禪師回答說:“不能讓別人代理。我是到了現(xiàn)在這把年紀,才領(lǐng)到這份職務(wù)的,怎可輕易放棄或請人代理?何況我未曾獲得外宿同意,不能破壞僧團的清規(guī)。”

  道元禪師聽了以后說道:“您已是年高德劭的長者,為什么還要負責典座的工作呢?應該安心坐禪勤于讀經(jīng)呀!”

  有靜禪師聽后開懷大笑,說道:“外國的青年禪者,你也許還不了解何謂修行,請莫見怪,你是一個不懂禪心經(jīng)語的人。”

  道元禪師聽了以后,非常羞愧地問道:“什么叫禪心經(jīng)語?”

  有靜老禪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一二三四五。”

  道元禪師也不懂這什么意思,再問道:“什么叫修行?”

  有靜老禪師答道:“六七八九十。”

  道元禪師在宋代時到我國來學法,走遍我國名山叢林,然后在浙江天童寺如靜禪師處得法,回日后,努力弘揚禪道,成為曹洞宗的開山祖師,著有《正法眼藏》《普勸坐禪儀》等禪門重要著作。道元禪師初到我國時,就遇到有靜這位老禪師,讓他知道中國禪林里真是藏龍臥虎,一個煮飯的老者竟然禪風高峻深不可測。其真正厲害的地方,就在于不給自己設(shè)定各種框框,而有些人則不然。

  很多人都是給自己設(shè)定框框的,在他們看來,天黑了就該歇息,天亮了才該去工作。工作就是每天八個小時的事情,上班時認認真真,下了班就應該想些其他的了。這也是一種框框。真正懂得工作的人,上班時沒有狀態(tài),就會歇一歇,做些其他事情放松一下。下班之后,也會想著工作。然而他們想著工作的方式不是在公司接著加班,而是將之放在心里,看到跟其有關(guān)的事情的時候,會多想一點,多看兩眼,從而讓自己獲得靈感,將工作做到更好。這些人,就是拋棄了框框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有更高的效率,因為他們沒有被束縛。

  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用心,什么形式都無關(guān)緊要。如果不用心,而只是按照別人規(guī)定的套路做事,那么,付出再多,也難有收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