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凡事寬心自處,貪嗔癡怨難擾

凡事寬心自處,貪嗔癡怨難擾

  佛家思想認為貪、嗔、癡、怨是人們一切悲苦和災(zāi)禍的來源,因此,消除人性中的貪、嗔、癡、怨一向被修佛之人視為主旨。

  其實,貪、嗔、癡、怨之所以能夠困擾我們,多是因為心胸狹隘所致。

  很多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都為外物所遮蔽、掩飾,浮躁的心情占領(lǐng)了我們整顆心,很多人都慣于為自己做各種周密而細致的盤算,權(quán)衡著可能有的各種收益與損失,但是,我們唯一忽視的就是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

  于是,我們留給自己的空間被壓縮到最小,失去了“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的胸懷和眼光,開始了處處怕吃虧,事事看不開的生活。于是,就難免經(jīng);嫉没际В瑥拇伺c豁達、康樂無緣。

  傳說很久以前,在波羅奈國,有一個人以做苦力為生,他賺錢不易,所以非常勤儉。每當有些積蓄時,他就將積蓄換成黃金,藏在家中的一個陶罐里?粗拮永锏狞S金一天天地增多,他的快樂也就隨著增加。

  日復(fù)一日,他終于積攢了滿滿一罐子黃金,而自己也終于因為勞累過度而病倒了。但是,看著滿滿一罐子的黃金,他實在不舍得用它們?nèi)タ床≠I藥,最終不敵病痛,守著黃金與世長辭了。

  死后,他覺得很委屈,由于嗔恨和對黃金的念念不忘,他變成一條毒蛇,日日夜夜守護著他生前所得的黃金,不肯舍棄。就這樣,物換星移,經(jīng)過了一萬年之后,有一天,他突然醒悟:就是由于自己的計較和放不下,才使他一萬年來都不得再輪回轉(zhuǎn)世。于是,他選擇原諒和放下,很快便得到了解脫。

  據(jù)說,那條毒蛇就是舍利弗的某個前身。

  人的煩惱一半源于自己,所以,要想從貪、嗔、癡、怨中解脫出來,先要把度量放寬,學(xué)會寬容一切。

  寬容,就是寬廣的包容。因為寬大,所以,才足以包容萬物,既包括讓人歡愉的,也包括惹人傷悲的;既包括清凈,也包括污濁。就像寬廣的大地能容得萬物,浩瀚的大海不拒百川一樣,無所不含、無所不攝,才能凡事看得開,不被一切痛苦所侵擾。

  在一條安靜的老街上,住著一位賣菜刀和剪子的老人。因為年歲已大,不再需要太多的東西,所以他并不像其他商人那樣賣力地經(jīng)營,而是只坐在自家的門內(nèi),將貨物擺在門外,不去吆喝,也不還價,聽著收音機,手里端著一個紫砂茶壺,任由人們自由挑選。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讓老人覺得很自在滿足。

  一天,有一位文物商人經(jīng)過老街,看到了老人手中的紫砂茶壺,覺得此物不俗,便走到老人跟前,借來觀賞了一番。文物商人接過茶壺的一剎那就一眼認出此壺乃是出自在世界上享有“捏泥成金”美譽的戴振公之手,頓覺欣喜不已,欲出10萬元向老人買下此壺。

  這個報價讓老人感到十分吃驚,自己平日里用來喝水的物件沒想到竟然如此值錢。

  但由于這把壺是祖上留下來的,幾輩人打鐵時都用它來喝水,所以,老人思慮再三,還是沒有同意將壺賣掉。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后,老鐵匠那晚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他為壺的價值轉(zhuǎn)不過神來,而他的生活也隨著商人的到來發(fā)生了變化。

  過去,老人一向都是將壺端在手中或者隨意放在小桌上,現(xiàn)在卻總是想時不時地多看它幾眼,這讓他覺得很別扭。并且,老人的紫砂壺價值不菲的消息很快就傳了出去,很多街坊四鄰經(jīng)常涌到老人家中要求觀賞那把壺,還旁敲側(cè)擊地打探老人是否還有其他值錢的寶貝,有的人甚至開始張口向老人借錢。以前,老人晚上都不關(guān)門閉戶,而現(xiàn)在則不得不小心,以防盜賊入侵。老人的生活徹底被打亂了,再也沒有了昔日的寧靜。他開始有點埋怨這把壺,不知該如何處置它。

  數(shù)日過后,那位商人再次找到老人,提出要以20萬元將壺收去。而很多老街的鄰居也聞訊趕到了老人的家中看熱鬧。老人坐在堂上的椅中一言不發(fā),而壺則被擺放在老人身邊的桌上等待著屬于自己的命運。

  人們不斷地涌進老人的家中,堂中越來越擁擠。突然,只聽“啪”的一聲脆響,那把紫砂壺被一個受人推擠而跌撞到桌前的孩子碰到了地上碎了個粉碎。

  孩子的父母頓時驚慌失措,忙賠不是,說這么貴重的東西自己無論如何是賠不起的。然而,老人卻并沒有發(fā)怒,而是沉默了片刻,長吁一口氣說道:“終于解決了。”眾人都不解地望向老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老人平靜地說:“我只求能像往常一樣過上舒心的生活,而這把壺卻打攪了我的清閑。如今,孩子碰碎了它,在你們看來是闖了禍。但在我看來,倒是幫了我一個大忙。這樣一來,我再也不用為它而煩心了。”

  之后的日子里,老人還是像以前一樣賣菜刀、剪子,據(jù)說他活了102歲。

  禪語有云:“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我們一遇到不平之事,就看不開、放不下,執(zhí)著于貪、嗔、癡、怨之中,這無異于給自己披上了一副無形的枷鎖,將自己關(guān)入心的牢獄中。而當我們往清凈的自性回返,學(xué)會寬容別人時,就會發(fā)現(xiàn)心靈的領(lǐng)域原來可以如此開闊自在。寬容不僅讓我們原諒了別人,也凈化了自己。而由此得到的,將會是一個沒有任何不安和痛苦侵擾的光明心境。

精彩推薦